心得体会大全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心得体会大全 > 心得范文 > 导航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

发表时间:2023-05-04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

感言的使用遍布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感言也可以帮助我们难忘记忆。在生活中发生触动心灵的事情时,是时候写篇感言了,把自己目前的状态铭刻下来,所以一篇优秀的感言是怎么样的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您参阅读本网页!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篇1)

李大钊指出:“现在的新闻,就是将来的历史。”这样看来,记者首先要像一名真正的记者那样去崇尚真实、信仰真理、热恋真诚,忠于新闻事实。记者的实践,追求一种理念,内容为天,第一速度,关注民生,记录真实,这是记者的理念,新闻的理念。记者,见证历史,但并不单单记录历史。记者的称号,蕴含一种动力,向生活学,向实际学,向群众学。在生活中发现,发现新闻作品思想上的震撼力;在实际中挖掘,挖掘新闻作品艺术上的感染力;在群众中探究,探究新闻作品审美观赏的愉悦性。记者要以自己的良知和社会责任心,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对上负责,对下负责,不因盲从和麻木而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是记者的道德。舆论如果嘲笑规律,最后必定为规律所嘲弄。

“记者的笔可抵三千毛瑟枪”。新闻是特殊职业,而历史,是容不得半点亵渎的,“太史简”“董狐笔”诠释了历史的尊严。而邵飘萍、林白水、史量才、储安平、波利特科夫卡娅、昌西•贝利、拉善塔等人也以生命的代价证明了自己对新闻事实的忠诚。“笔可焚而良心不可夺,身可杀而事实不可改”,他们的事迹极大的鼓舞着新闻记者继续奋斗,也值得所有人沉思。

如此看来,记者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范长江、穆青等老一辈杰出新闻工作者是当代记者的楷模。但不和谐声音有之,个别记者追逐名利,抛却职业操守,搞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从而迷失了方向。他们自认头上顶着“无冕之王”的光环,便私欲膨胀甚至为所欲为,“称王”者终将遭到人民唾弃。

无论如何,作为一名记者,必须在提高政治素质的同时,更多地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有敬业精神,有修养,还要有骨气。古人说得好,无欲则刚。我对那些东西不感兴趣,你还能把我怎么样?权力是你的,钱也是你的,但手中这枝“金不换”是我的。新闻终究是事实真实而正确的反映,扬善砭恶总是要得罪人,患得患失一辈子也写不出好文章。有这么一首诗,记不清楚是谁写的了:“真理在胸笔在手,无私无畏即自由。时光如淘荡泥土,砥柱触天立中流。”一旦进入此般境界,心胸磊落,坦坦荡荡,还怕鬼把你吃了不成?

不错,新闻报道是一份需要全力以赴的工作。记者,你给失败者以希望,给成功者以喝棒,你不善于锦上添花,只热衷于雪中送炭。你是新时代的活雷锋,做特写从来都不留名,你只发表在报纸新闻中。历经千幸万苦,一线捕捉真实,一双眼紧盯不放,一双脚不停追踪,一双手精摄不停,一颗心永系百姓。你从不说累,哪怕奔波不停;你从不说怕,哪怕枪林弹雨;你从不说忙,哪怕没空吃饭;伸张正义,是你的使命。你用心,用情,感悟生活,更有热情、有生活、有智慧、有责任而理性地对待工作、善待他人。

记者凭敏锐洞察社会,将激情融入笔端,他们在记录着历史。每一名记者都是纪实作家,每一名记者都是歌颂生活的诗人,我们赞美记者,他们侠肝义胆,举世无双。我们欢迎记者节,它是记者们最美丽的回忆,最温馨的家。记者节是加油站。在每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里是他们人生当中最宝贵的历练与财富,在生命深处存留这一记忆!

在这记者节来临之际,这不,就在此刻,依然有很多记者执著于自己的新闻理想,为了正义,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谨祝所有的记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祝大家记者节快乐!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篇2)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今年的植树节是一个阳光普照的星期六。就在这个星期六我参加了杭州小记者网举办主题为“绿色踏春,为杭添绿”的植树节活动。这个星期六,我乘坐杭州小记者网准备的车来到广厦天都城的天都公园。

一下车,我们就踏着春的脚步,闻着春的气息来到种树的地点。只见路中间停着一辆三轮车,上面放着许多铁锹和几个水桶。我们每个同学都拿了一把铁锹或水桶,选好满意的树,找了一个好位置把树苗放进去,用铁锹一锹接一锹用土把树苗的根埋好。最后把绳子解开,一棵茁壮向上的小树苗栽好了,我急急忙忙地找来一个桶,接上水,让“口渴”的小树苗喝上水。小树苗种好以后,我们每个同学都发到一张纸,在上面画自已的树苗。虽然,我在以前植树节种下了花儿,但已前的每个“植树节”都没有今年的“植树节”过得意义非凡。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篇3)

时光如梭,转眼间又到了金色铺满山野、硕果累累的季节。我们在宣传系统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中迎来了第十二个记者节。

今天在这里,说说我对记者这个崇高职业的敬仰之情和对下基层采访活动的感慨。

20xx年4月,我有幸参加市委宣传部组织的“非典期间基层采访组”到朱阳、五亩、苏村、尹庄等乡镇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基层采访活动,距现在算起来已经整整八年了,可是,过去的事情却历历在目。

八年中,我从记者到编辑,从下基层到固守阵地,虽然寸步不离新闻这两个字,但是,差距可想而知。有时我也想:如今山区群众的变化如何?他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抽空能重回故里,听听犁牛河的水声;看看紫石沟的风景;闻闻梁庄烟叶淡淡的清香;望一眼闫家沱郁郁葱葱的中华杜仲那该多好。

从新闻里,听我们的一线记者发来报道说:朱阳不再是种烟叶、栽杜仲、发展香菇、生产紫石砚。他们发现另一支柱产业——栽核桃,而且生产的核桃在全国是挂上号的名牌产品。到了秋天,革命老区朱阳的每一个山疙瘩都是核桃的天下。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篇4)

一如阳光每天倾照大地,种子蛰伏发芽,秋风春雨冬雪夏花,而我们一如既往行进在赶赴新闻的路上。第17个记者节到来之时,我们在这里为全市新闻工作者送上一份虔诚问候和暖暖祝愿。

或许此时,我们比任何时候更能深刻领悟新闻的含义,更加体会媒体的责任,更应对当下和未来满盈信心。

上述这一番感言,基于面对新兴媒体强势崛起和挑战。在推进传统媒体融合、多元、转型发展的探索中,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清醒。这种智慧和清醒,或可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路径判断和应对选择。

我们应当清醒,“转型”不是“转行”。在一片“转型”声中,传统媒体究竟如何“转”,往哪里“转”,怎么“转”?“型”在何方?有无“定型”?很多传统媒体因此自乱阵脚,把自己“转晕”了。我们需要清醒地知道,传统媒体“转型”,绝不是“转行”,再怎么“转”,“本色”不能变,“底色”不能丢。传统媒体的转型,是基于“新闻”和“媒体”的发展与做强,是以互联网思维,因时而变、顺势而为、谋势而动,创新理念、创新手段,提升传播力、扩大影响力,把传统媒体办好、办活、办出水平、办出效益。

我们应当明白,效益兼顾原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媒体的“双臂”。断其任何一“臂”,都会丧失元气。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法“两全”之时,我们的选择永远只有唯一。在新媒体建设初期,注定了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但新媒体从诞生的那天起,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就已经产生着社会效应。这种良好的社会效应,反过来助推着经济效益的孕育。所以,即便新媒体只有社会效益,还是要毫不犹疑地推进,因为这是我们必须扛起的责任。

我们应当知道,今天的布局关乎明天的“起跳”。今天的谋变布局,都是为了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石。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一针见效”、“立竿见影”的事情几乎没有,不能因为见效周期长而忽视、不为。今天的谋划,或许需要在三、五年后才能见到效益。新媒体建设正是如此。每一项工程,都有建设周期,新媒体也不会例外。当然,新媒体的“蛋糕”再诱人,毕竟远水难解近渴。关键还是要把握当前,过好当下,解决当务之急。所以,必须一手抓新媒体建设,一手抓办好传统媒体;提升新媒体造血功能,推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强力融合。只有过好当下,方能行稳致远。

从媒体和新闻的发端追溯,以时间为经纬的长河里,媒体的演变只是“载体”发生的多元。正如,在纸媒之后,广播、电视媒体相继出现一样,想必彼时,面对广播和电视这样的“新媒体”强势崛起,纸媒也曾经有过被挑战的担忧。今天的微博、微信、客户端、手机报、网站等新媒体不过是基于“互联网载体”而诞生的媒体新成员而已。新媒体历来不是“天外来客”,也非“洪水猛兽”,更非“增值造血”的“灵丹妙药”,恐怕也不是要取代传统媒体一跃成为“老大”。显然,今天的媒体格局,不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巅峰对决”,也谈不上话语权、主导权的“争夺”。媒体种类的推陈出新,既是自然规律,也是生产力和传播手段不断发展进步的必然。因此,面对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传统媒体有危机感属于正常反应,但不应也不必过度反应。

传统媒体的权威、公信力和政治优势,是新兴媒体所无法企及,难望其项背。而新兴媒体的鲜活、极速、便携、无空白覆盖,也正是它们崛起的资本。无数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这样一个规律:不论一个话题或者事件如何凭借新媒体发酵,再怎么掀起网络舆论的惊涛骇浪,但最终,总是需要传统媒体站出来,以“老大”的权威身份对其作出终结。这一现象,给出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走向的大致规律性判断:它们终将融合,并汇聚成为一体。

归结到话题的本源,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激荡、融合的伟大时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壮大社会主流舆论,决不仅仅是传统媒体的一肩独挑,而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共同坚守。由此,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将更为繁重。

面对新兴媒体的强势崛起,传统媒体应当有足够的自信和耐力。应当清晰地传递这样一个认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不是竞争关系,但它们之间的确存在并需要互相审视和彼此认同,接下来发生的可能就是拥抱、融合。这大约只是时间问题。对于传统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而言,最为紧迫的,或许是需要进一步提升驾驭新媒体、善用新媒体、融合新媒体的本领和能力。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篇5)

记者节又到了,每年的这个日子,作为记者的我都在忙碌着。来不及好好回味,来不及好好庆祝。其实,不仅这个日子,一年到头,我都在忙碌,忙找新闻线索,忙采访,忙写稿。因为忙碌,我常常被家人埋怨;因为忙碌,我常常扫了好友的兴致。十年了,从事记者这一行整整十年了,“忙碌”与我相伴。然而,我却深深地爱着这种“忙碌”。因为这种“忙碌”,我的生活缤纷而多彩;因为这种“忙碌”,我的人生充实而快乐。

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我们忙碌的身影。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百年奥运,神七升空,冰雪、地震之灾,三聚氰胺事件……每一个重大事件,我们的记者都战斗在一线。虽然这些事件现场离我们云浮很遥远,但是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依然“忙碌”。我们已经数不清多少次采访归来连夜赶稿,多少次加班;为了一句话,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一张图片、一个版面、一个创意,我们采编人员反复琢磨、反复讨论。永远无法忘记“5·12”这个沉痛的日子。灾情发生后,全国各地都有记者奔赴现场,战斗在第一线。虽然我没有去现场采访,但我们也在本地忙碌地采访报道有关这个事件的新闻。难忘5月20日晚上8点我市举行的赈灾义演募捐晚会,天空突然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可我们记者仍然坚守在现场采访,把最感人的故事与场景记录下来。晚会结束后已经10点多了,我们来不及回家换淋湿的衣服就加班加点赶稿。忙完已经是凌晨了。这种“忙碌”是辛苦的。可当我们把最感人的事迹写出来刊登在报纸上,当读者深受感动而主动到红十字会捐款捐物时,再辛苦的“忙碌”也是幸福的。xD63.cOM

《中国经济时报》名记王克勤曾说过“扎扎实实的调查采访永远是记者之第一要务,好作品是跑出来的。”“跑”不仅意味着付出体力,担当风险,还要牺牲许多休息与玩乐的时间去思考、去写作。别人在家吃饭的时候,我常常还在单位的电脑前敲打着键盘;当我回到家吃饭时,常常是别人优哉游哉散步或在灯红酒绿前轻歌曼舞了。当人们进入梦乡时,我常常还在挑灯夜战,有时为了赶稿常常熬到三更半夜,甚至通宵达旦。

有一句话说得好——“当你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当你看到我们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路上奔波的疲惫之苦算得了什么?路上担当的风险又算得了什么?选择记者工作,就是选择奔波;选择了记者,就选择了忙碌。

我深深地爱着这种“忙碌”。无论前方的路有多少荆棘,我都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篇6)

11月8日,我们迎来了第xx个记者节。每年的这一天,我们几乎都是在忙碌中度过,也许我们正奔波在采访的第一线,用纸和笔记录着新闻的点点滴滴,又或许,我们正在电脑前,为一篇稿件字斟句酌。这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我们在忙碌中践行着记者这个职业的责任与担当,在忙碌中体味着工作带给我们的酸甜苦辣。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在冷冷的立冬时节吃着烫烫的饺子,爽!想着明天是记者节,为自己再喝一杯酒:一路走来,五味杂陈。之后,钻进厚重的被子里狂睡。天亮时,管他鸡叫不叫呢,该起来就起来,开启这新的一天!加油!

明天就是记者节,很多节目、文章、讲座、活动都在聊记者该怎么做,我发现越是远离新闻现场的学者、大腕们,越有或妙语连珠或慷慨激昂或痛心疾首或悲天悯人或发人深省的论述。真正在新闻一线的人反倒说不出什么,因为大家都知道,做记者管不了别人怎么说怎么做,心里有一点东西去坚持就是了。

如果我们越界了,请用法律限制我们,而不是暴力。法律在限制的同时也能保护我们,而暴力只会剥夺这个行业的安全感,无人敢将她作为“一辈子的事业”。

记者节又到了,每年的这个日子,作为记者的我都在忙碌着。来不及好好回味,来不及好好庆祝。其实,不仅这个日子,一年到头,我都在忙碌,忙找新闻线索,忙采访,忙写稿。因为忙碌,我常常被家人埋怨;因为忙碌,我常常扫了好友的兴致。十年了,从事记者这一行整整十年了,“忙碌”与我相伴。然而,我却深深地爱着这种“忙碌”。因为这种“忙碌”,我的生活缤纷而多彩;因为这种“忙碌”,我的人生充实而快乐。

风餐露宿、终日奔波是我们生活特色,加班加点、通宵达旦是我们经常性工作。当火海逼近的时候,我们要迎面而上;当洪水肆虐的时候,我们要向前披波;无论怎样艰难,不管如何危险,只要有新闻的地方,我们就没有理由退缩。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篇7)

我是1992年底到报社工作的,20年来,我一直记着自己来自农村,最熟悉的是农村,事业发展也应该从农村干起!今年起开展的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更是让我深有感触。

在报社,我曾经被大家称为“跑田坎记者”,是说我农村跑得多,农村情况熟悉。1996年我担负了报社统一策划的“遂宁周边行活动”,跑遍了遂宁周边所有的乡镇,从最北端的射洪伏河乡到现在安居的分水镇,30多个沿边乡镇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那一次,我深入边远山区山村、学校,下田地、住农户,动手做、俯身听,贴近最真实的山区生活,贴近最朴实的山村居民,写出了一批生动活泼的报道。

2002年,国家对农村税收进行改革,我再一次随工作组到农村,报道农村的实际和基层干部的想法,写出了一批影响很大的报道,对指导遂宁农村税费改革的意义也很大。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在农村了解到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可以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孩子完成学业走出贫困;了解到安居会龙镇的农民干部用“股份的办法”兴修水利,然后将堰塘承包给农户养鱼,用承包费来办公益事业的创举。就是这条线索,我写下了《石岩村模式的思考》在遂宁日报头版头条以加评论的方式刊出;我采访的河沙镇莲藕滞销的新闻获四川新闻奖二等奖。可以说,好的新闻就在基层在一线!

20来年的新闻工作经历,让我认识到了走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也就是回答了新闻事业“依靠谁”的问题。有了党和政府的支持,基层是我们工作的大课堂,基层是新闻线索永恒的源头活水。我们只有深入到群众中获取“第一手材料”,才能从老百姓朴素的话语中提炼闪光的思想、从民间鲜活的艺术中萃取创造的元素。

20年来,不管是作为普通记者还是部门主任,我都深刻感到在一线,自己是听众,同样,也是学生。农村的活计我虽然了解一些,但仍然是生手;对于农村的新情况,我的了解程度不如基层的干部,褪下“见过些场面”的这层外衣,记者亦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普通人。所以摆正了自己的定位,我们到基层到一线,就是要了解群众盼在何处、难在何处,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同群众融在一起、打成一片,记者应该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们处在市县一级的媒体就是在基层,就是在一线。但是我们也在心底里问问自己,是不是了解了一线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写的文章群众爱不爱读,拍的画面群众爱不爱看?我看不一定做到了!所以我们要建立起自己的来自一线的信息渠道,交更多一线的朋友,把心和他们贴在一起,把情和他们连在一起!

在今年的国庆节后,我再次带着我的同事们到伏河乡、太兴乡去采访,感受这些边远山乡的变化,感受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热情,他们真的需要向外宣传,需要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当地的优势。所以我真的希望市县的媒体能够联动,能够立体化地宣传来自一线的人物和事件,只有形成强大的合力,媒体的优势才能够得到发挥,党和政府的主阵地才能够得到加强,群众才更喜欢我们的报道!

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走近基层联系群众,着眼于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转变作风,走进群众实际生活,走进群众心灵世界;改进文风用真心、动真情,写更生动的文字,表达群众真实的意原和诉求!

谨以此与同行们共勉!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篇8)

11月8日,记者节。

一个属于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寒来暑往、无私奉献的新闻工作者的节日。

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新闻记者更能体验出大是大非般的人情世故和潺潺流水般的小家温情。

过去,我们用手中的笔和相机,去发现美好,鞭挞不公,记录真相。现在,当键盘和鼠标,取代了柔软的墨香,当移动的屏幕,连接了人们的生活,我们依然坚守,为了那些传播大爱的正能量,为了灾难关头无助的目光,为了那些弱小无力的肩膀。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本报的“60后”、“70后”、“80后”、“90后”记者,有话要说——

她说:希望能把脚步留在瑞安的每一个地方,不忘初心,坚守善心。

他说:记者是我的工作,但又不止于工作。每一次采访,遇到的各种人、各种事,都让我对生活有新的理解,对社会有更深的认识。这是一个能体验他人工作的工作,能了解丰富生活的生活,能感受众多人生的人生。

她说:不畏严寒和酷暑,风雨无阻奔现场;记录寻常百姓事,弘扬人间真善美;坚守真实传讯息,笔尖书写当道义;愿为记者同讴歌,天涯此时共相庆。

她说:新媒体虐我千百遍,我待新媒体如初恋!

她说:不少人印象中,记者是一个体面、待遇好的职业,但我知道记者是偶尔需要舍弃形象的职业。我们需要深入基层,淋着大雨跟踪报道台风新动态。我们需要24小时待命,半夜编辑新闻稿。我愿自己能永远坚守我的新闻理想,写新闻,讲真话。

他说:有人说网络采编就是Ctrl+C/V。其实不然,在26个字母里,C不是开始,V也不是结束,网络采编没有假期,也难以休假。遇到突发事件时,同样需要第一时间参与报道,即使我们的身影不曾出现在现场。同时C、V也是Create value(创造价值),这也是我想所希望的,当指尖在键盘上敲击时,输出的是更多更有用的价值。

……

在这个媒体整合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感受着前行的挑战和压力。

我们坚守,因为我们相信,生活的角落里,总有一些人和事,值得记录和书写。尽管追求真相的道路,并不平坦,或许还要面对困厄、危险与恐惧,但我们坚信,文字与影像中,蕴藏着改变的力量,对真实的追求和书写,永不会过时!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篇9)

人,总要有良知,做记者的,更当如此!

一辈子做记者,终身无悔!因为,我爱这个职业——就像我国著名记者——新华社高级记者戴煌,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也多次聆听过他老人家的教诲。他一辈子都在做记者,七八十高龄了,还在倾听百姓声音,为他们鼓与呼。

当然,我更感谢我的领导李秀平,她虽然是位女同志,却是铁肩担道义,是杂志社的编辑、记者的保护神,是我们杂志社和我们每个人的的灵魂,这样的领导,没有部下不爱她的。

还有,感谢那些被批评的人,虽然被批评了,虽然因为被批评会觉得心里不舒服,但还是能够担当,能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呈现出大海般的心胸。

正如11月6日出版的人民日报评论版摘录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总局党校2015年秋季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所说得那样:决不能视“监督”为麻烦,决不能错误地认为“提意见就是唱反调”,决不能以“维护团结”的名义压制批评监督甚至对批评监督搞打击报复。对党员干部而言,能够容忍批评,才是真正的胸襟;能够接受监督,才是真正的自信;能够从谏如流,才是真正的智慧。闻过则喜,择善而从,才能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自己不是最好的记者,但我敢说,我是讲良知的记者,一个不会出卖自己灵魂的记者!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篇10)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每天上下班,必经南门桥。南门桥见证了我的晚报生涯,记录了我的酸甜苦辣,见证了我的无数感动。

因为当编辑,因为编要闻,深夜下班是常态,到家后被喊回单位,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夏天的一个深夜,我下班回家经过南门桥。刚走到桥中间,雨,突然瓢泼似地下起来,突然刮起的大风,把伞把瞬间吹断。伞不能再用了,为了保护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手机,我顾不上斯文,赶紧脱下上衣,把手机一层一层地迅速包裹起来,夹在腋窝下,狼狈地跑回家。

当了落汤鸡,洗个热水澡,真爽!澡还没洗完,突然,单位同事来电话:“有条新稿件明天要见报,上面才通知的,不好意思哈!”既然同事都说了不好意思,我还好意思说啥呢?马上穿好衣服,拿把好伞,再次冲入深夜的雨中——上班去!

城市被暴雨冲刷,街上行人极少。换完稿件,接近凌晨两点。雨还在下,回家再洗个澡,还特别洗了个头,吹干、睡觉。那一夜,总是睡不着,雨中的南门桥、被风吹断伞把的雨伞、赤裸着上身用衣服包住的手机、改动前后的晚报,反复在眼前出现。我居然被自己感动了。

无怨,难做到;无悔,定做到。既然选择在纸媒坚守,既然誓与晚报风雨同舟,既然下定决心为读者服务,我就义无反顾,每天坚持往返于南门桥,不管风吹雨打,理当勇往直前。

猜你喜欢

  •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1500字 在我们有了一些新的体会时,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下来。经常写心得体会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你是否在烦恼心得体会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15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一如阳光每天倾照大地,种子蛰伏发芽,秋风春雨冬雪夏花,而我们一如既往行进在赶赴新...
  • [体会模板]记者节活动的心得感悟模板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突然产生一些感悟,我们会将自己的思想改变进行一个记录。多写心得体会能够成为一个更有思想的人,你是否在烦恼心得体会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记者节活动的心得感悟模板”,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11月8日,记者节。一个属于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寒来暑往、无...
  •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感悟(篇一) 当我们阅读文章产生了理解或者感触时,我们可以将自己产生的感悟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多写心得体会能够成为一个更有思想的人,如何去写一篇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记者节活动的心得感悟》,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我是1992年底到报社工作的,20年来,我一直记着自己来自农村,最熟悉的是农村...
  • 月度感悟精选: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感悟怎么写 当我们在对一件事产生新的想法时,我们不妨尝试将内心所想用文字体现出来。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帮助自己认识一个新事物,优秀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度感悟精选: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感悟怎么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对记者这一职业的最好写照。...
  • 记者节感言其二 在对一件事产生新的想法时,我们会将自己的思想改变进行一个记录。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的感悟总结,怎样写好自己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记者节感言其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记者是现代历史的记录者。记者是社会正义的维护者。记者是时代进步的思想者。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形容它...
  • [感悟分享] 记者节感言路上范文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突然产生一些感悟,我们可以用笔写下最想表达的情感。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的一种反思,心得体会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记者节感言路上范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今天是第14个中国记者节,也是我踏入这一行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记者节。虽说进入宣传部已两年有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