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在阅读了作品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最好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文章的方式,将阅读中的体验记录成文。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面对这些问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实用读书心得:《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季度范文精选”,欢迎阅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读书有感
阅读的目的:
1.为了获得资讯、娱乐消遣。内容较为简单易懂,读完就懂了,不费力,如报纸新闻。
2.为了增进理解力。读物的水平要比读者高一点,让读者刚好够得上又差点,来增强理解力。
阅读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础阅读。这个句子在说什么?认识字,能理解句子的意思,一般在小学阶段完成。
第二层次:检视阅读。这篇书在谈什么?在有限的时间内抓到文章的重点,通常很短。
第三层次:分析阅读。在无限的时间内全盘完整的阅读这本书,增强理解力。
第四层次:主题阅读。针对某一主题阅读多本书,列举这些书的共同主题,得到或架构出书中没有提到的主题分析。
四个层次为渐进累计式,精通前者才能开始后者。
基础阅读:
1.阅读准备阶段:学习阅读的准备工作,包括(视力/听力/语言能力/智力/个人的学习能力/注意力等),相当于学前教育。
2.认字能力:能读一些简单读物,如看图识字,懂得符号的意义。
3.词汇的增长,能运用到课文。
4.练习熟悉,可以独立阅读。
检视阅读:
1.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方法:①通过查看书页/目录页/索引/作者介绍等,了解一本书的大概讲什么,确定是否要继续读下去。②从目录中选几章看来跟主题相关的篇章来看,重点看一章的开头和结尾,一般会总结说明。③把书按照读几段或几页的方式把书翻完,重点阅读最后两三页,作者一般会在最后总结重要观点。目的:了解书的类别,主要讲的什么内容,书的架构,是否包含要继续挖掘下去的内容,是否要继续读下去。
2.粗浅的阅读。方法:遇到难度较高的书时,从头到尾的阅读一遍,碰到不懂得地方不要停下来查阅或思索,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为不理解的地方而停顿,一口气读下去。目的:①至少读完了一本高难度的书,理解了你能理解的部分,而不是碰到疑惑的地方就停住最后可能一无所知。②有第一次从头到尾的阅读做基础,帮助在重读的时候增进理解。
分析阅读:
1.第一阶段:掌握结构大纲。①知道这本书的主题和分类。②用最简短的句子叙述这本书说的是什么?(记住要能说或写出来,而不是停留在脑海)。③将书中重要篇章列出来,按顺序搭出整体的架构大纲。④找到作者在问的问题或解决什么问题。
2.第二阶段:诠释内容。⑤找出关键词,对关键词的含义与作者达成共识。⑥找出关键句,诠释主旨。⑦找出重要论述的段落,如果很零散,就自己把论述点搭建出来。⑧找出作者给出的答案。
3.第三阶段:评判一本书。⑨在了解了整本书后再进行评论。⑩理性提出不同意见。⑪为不同意见找到理论基础。
主题阅读:
步骤1.找到与某一主题相关的多本书籍。
步骤2.检视出跟主题相关的章节,句子。
步骤3.根据主题列出中立的主旨,理出跟主旨相关的问题。
步骤4.界定主要和次要的议题,甄选出所有作者给出或未给出的观点。
步骤5.分析讨论,对比有共通议题的观点。
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1.实用型VS理论。
①实用型——给出指导规则。任何一本实用型的书都无法解决书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实际问题只能靠行动解决。
②理论型——给出规则背后的原理。理论型书籍可以解决作者提出的问题。
2.想象文学:打开心灵,让故事贯穿我们。尽量快读,一口气专心读完。
阅读的速度:
法国学者帕斯卡尔(Pascal)在三百年前就说过“读的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所谓阅读的速度,是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速度才是恰当的。
弗朗西斯·培根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和消化的”。
做一个主动阅读的读者
1.阅读时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问题①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②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③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④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XD63.cOM
2.用自己的语言,记笔记、写感想。一个人如果知道他在想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其实他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一种思考。最后可以按照所有笔记列出全书架构,来测量对整本书的理解程度。
精选阅读
今日读后感: 最喜欢的一本书读后感(篇七)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今日读后感: 最喜欢的一本书读后感(篇七)》,欢迎阅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奇魅力,使我们感受到莫大的快乐,得到有益的知识。
我的房间里有许多我喜欢看的书,有《小故事大道理》,有《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少儿十万个为什么》,有《一千零一夜》,还有《格林童话》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叫《101个经典童话》。这本书里有很多有趣的童话故事。
我最喜欢金乌鸦这个童话。这个故事讲了一个穷人家的小女孩,金乌鸦吃了她家的米,金乌鸦说:我会用东西赔偿。最后,金乌鸦让她在大、中、小三个盒子中任选一个;那个小女孩说:你只吃了我家一点点米,我就挑个小盒子就够了。结果,里面是一百颗宝石,从此,她家过上了幸福、富有的生活。而另一个贪心的女孩,金乌鸦只吃了她家一点点米,她马上要金乌鸦拿出许多珠宝赔给她。选盒子时,她一口咬定要大的。结果,里面是条大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不要狂妄着别人的施舍,贪得无厌没有好下场,对每一件事情要谦虚面对。
读了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我们不应该像童话里那些好吃懒做的人学习,应该向勤劳肯吃苦的人学习。我们在学习上也是一样,只要不怕苦,肯动脑筋,靠自己的智慧去创造财富,生命才有价值。
今日读书心得: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读后感600字其一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小编帮大家整理了今日读书心得: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读后感600字其一”,敬请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要说我最喜欢的一本书,那非沈石溪的动物小说莫属啦!在他写的众多小说中,有一本我对他情有独钟,这本书就是《梅里山鹰》。我读完这本书动物世界是没有感情的这个理论完全被推翻了。
在《梅里山鹰》这篇小说里讲述了:梅里母鹰金蔷薇和自己的两个孩子的传奇故事。金蔷薇的两个孩子刚刚破壳而出,自己的父亲在大雾天为了帮妻子与两个孩子找食物,看见了一群狼崽,他为了去抓狼崽,而被狼母亲咬断了一跟鹰爪。他为了家人,带着狼崽面对失血过多的危险,艰苦地把食物送回了家中,自己却坠身于深崖。在残暴的动物世界中优胜劣汰是永远的定律。毫无疑问,在鹰的世界中弱肉强食才是王道。鹰哥哥鹰金追,凭借着自己比鹰弟弟鹰蓝灿大两天。经常在金蔷薇不在时,爆发着一场又一场血腥的生死对决。金蔷薇为了平息战争,培育鹰蓝灿的个子。在一次金蔷薇外出捕食时,生与死的对决就此拉开序幕,鹰蓝灿凭借着自己个体比哥哥大,就反过来啄,挤哥哥。母鹰金蔷薇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手足相残,心里痛不欲生,费尽心思,不断改变这着对兄弟的原状,不可思议地保留住了这两只雏鹰。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打破了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只能留一只雏鹰长大。传奇般地把蓝灿和金追哺育成一对名副其实的兄弟鹰。让他们能在天空中联翼高飞。
《梅里山鹰》告诉我了动物世界中,金蔷薇能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地把两只幼小的雏鹰,培育成了一只只能展翅高飞的雄鹰,她都坚持不懈地把培育成雄鹰,我们学习也须这样,我们学习必须坚持不懈,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想办法解决。
《梅里山鹰》的精髓将永远流芳百世,一点一点地发扬光大!
[热搜读后感]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之五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读后感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热搜读后感]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之五”,欢迎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喜欢看书,但是发现读完转眼就忘,羡慕别人写书评,但是自己写输出不乐观,所以搜索到了本书希望可以为我答疑解惑,找到合适的读书方法,把读过的书可以有效转换。
谁曰过:你总能从你读的一本书里找出你要读的下一本书。读罢本书,我不光找到了要读的下一本书,还确定了我比较迫切的读书系列书籍,甚至还大体制定了20xx年的读书计划,以及引发的我的一个关于如何将读过的书有效吸的小目标。
我密密麻麻做了12页笔记,把该书当作我日后如何读书的指南。当然,秋叶老师提高的一些思维模型同样给了我的工作很多启示。
首先秋叶老师整理出来的『读书误区』给了我很大启示,我就是那种不管什么书只要打开就要一字不落的看完的人,强迫症害死人。现在我觉得只是知识有限经验不足,不懂取舍不敢大刀阔斧删减无用的章节,无法跳出来全局思考,生怕错过任何有用信息,归根究底还是读的太少。
另外速读也是我当下需要提高的能力之一,我现在还停留在默读的阶段,好像心里不随着眼睛读,就看不到脑子里一样。按理说书读的也不少,为什么速度就是提不上来呢。
『如何做笔记』秋叶老师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给出了不同的建议,想想自己以前做的笔记,只能叫做摘抄外加一点点感悟。于我而言,最需要提高的就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思维。回想自己16年读过的30来本书,都是零散的,小说是小说,哲学是哲学,一盘散沙,没有一个完整的思维体系。那些口吐莲花巧舌如簧的人,一定有很多很多的素材积累,并且框架完整,所以用什么取什么,不像我,虽然素材也有积累,但是都是凌乱的,需要用的时候又要重新去找。
秋叶老师指出,大脑就像硬盘一样,你要建立不同的文件夹,也就是建立不同的索引,然后分门别类把素材往对应的文件夹里放,这样大脑不至于一片混乱,还不占内存。
秋叶老师的〈树读法主题阅读〉,让我大开眼界。原来牛人都是这样读书的,想要快速深入了解某个领域,想要成为该领域专业人士,先自己写一个大纲,然后大量购买该领域图书,先看一本经典的,对照自己的大纲,梳理充实内容,再看其余书不同的想法思考整合再写进自己的纲领,一个领域的书读下来,不仅成为权威,还顺便写了一本书!确实长见识了。
〈拆书〉是我最最最感兴趣的地方,一本书一段话甚至一个广告词都可以拆为己用。后期自己能力足够也要实现一个小目标,现在只有一个想法雏形,最晚17年6月实施。
『建立思考模型』中组合矩阵分析法,让我印象深刻,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根据时间投入和成本建立xy轴,工作量多少用圆形面积大小来表示,然后把所有项目绘制在图表上,就可以明显取舍。比如,投入多成本少的事情就可以放弃了,比如,yy,哈哈。
『生活方法论』中曼陀罗九宫格,秋叶老师给的三个步骤我没有理解,百度之后发现跟秋叶老师的不太一样,但是一个庞大的时间表格在眼前铺开,这种强大的分类,整理,纪录,归档的能力,让我叹为观止。
『《奇特的一生》系列随笔』柳比歇夫对时间56年如一日的记录和把握,已经不能用叹服来形容了。想想自己每天完全没有意识的度过每分每秒,还有刷朋友圈玩游戏浪费的无谓时间,真的是罪过罪过。
关于时间有效利用:
时间清单~记录~分类~整合有效工作时长
秋叶老师〈根据时间框架安排工作〉有五年工作安排,有年度工作计划,周日历行程安排,宏观把控,微观实践,就不会因为一天的得失决定成败。
下面引用秋叶老师一段原话
“我能否安心上床的标准不是有没有熬夜做完事情,而是我也没有每天为要做事情付出超过一个小时以上的有效工作时间,这一点做到了,我就知道,未来的某天,我要的,终究是我的。”
这是一种怎样的对自己人生的胜券在握的感觉呀。
我以为秋叶老师这么忙,出书上课做培训推课程带团队陪家人,一定忙得要死要活,结果,秋叶老师papa打脸。人家就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人家不仅产出多,而且人家还比你会享受生活,幸福指数也比你高。
以下展示的是秋叶老师10天的工作生活内容
写完《说服力》系列升级版
这上完最后一周的课(用了四个半天)
做了两场分享(用了两个半天)
两场监考(用了两个半天)
响应550个大赛活动的奖品快递
在微博上发起了两次赠书活动
在网易云课堂内部学员群策划了赠书、写读书笔记活动
主持了一期内部福利分享
参与了一起群内分享
策划了三个推广活动(其中的内部PPT预告片一片叫好)
设计了一个完整调研问卷和调研流程
写了一份团队工作总结
陪小孩玩了一天
看了一场电影
看了一本书
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杂事……
这是普通人不能理解的时间管理高手的生活,因为普通人用自己的工作效率来衡量牛人的工作效率。
书中提到的书单
《如何阅读一本书》
《越读者》
《学会批判性思维指南》
《麦肯基金字塔原理》
《周伟鸿自述》
《孩子,把手给我》
《田园诗与狂想曲》
《这样读书就够了》
《史上最简单你问题解决手册:高效能人士做决定的51个思考模型》
《长尾理论》
《年轻就是要活出你自己:刘东强的商业新逻辑》
《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
《整理的艺术3》
《奇特的一生》
我的20xx读书计划雏形:
1、读书相关
1.1建立自己的读书框架
1.2批判性思维建立
1.3如何做笔记(思维导图)
1.4手绘笔记
2、时间管理
3、思维框架建立
4、历史类
5、心理学
最后附上秋叶老师文章最后一句话,也是我对时间管理的态度——
“我总觉得时间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你总是可以浪费一些时间做没有什么目的的事情,只要你开心,没有负罪感,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比️
[读后感参考] 推荐一本好书读书心得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以至不再出现,所以写一篇读后感尤为必要!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根据大家的需求,小编特意准备了“[读后感参考] 推荐一本好书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些许帮助。
“好书不厌百会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带给人视觉上的享受,还能给人留下精神上的盛宴。加拿大女作家蒙格马利的长篇小说《绿山墙的安妮》就是这样一部好书。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我,激励着我。每次捧读,我都爱不释手,沉浸其中,从而获益匪浅。
书中的主人公安妮身世很悲惨,让人可怜。她幼儿时就失去父母,成了孤儿,一直过着颠沛流离、艰难困苦的生活,从未享受过父母的宠爱,直到11岁时阴差阳错地被玛丽娜和马修兄妹收养,从此住在了绿山墙。安妮并不漂亮,长相普通,尤其是那让她自己都讨厌的一头红头发和一脸雀斑更使她显得与人格格不入。但安妮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不怨天尤人,从未对生活悲观失望过。
她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周围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是上天的恩赐,都是那么美好,值得珍惜。惨淡的愁云永远与她无缘,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微笑。她到绿山墙之后一步步努力改掉自己身上的缺点和存在的错误,从一个不太受人欢迎重视的孩子成了一个人人喜欢赞美的孩子。
她追求梦想,永不言弃。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从不退缩,从不服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她都有直面生活的勇气,对她而言就没有什么事能难倒她,带着自信乐观,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她考上了女子大学并赢得丰厚的奖学金,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她勇敢坚强,敢于担当。在马修因心脏病去世,玛丽娜的眼睛几乎失明的情况下,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安妮不但没有变得消沉,反而勇敢的承担起责任,果断做出自己的抉择,放弃大学,依然留下照顾玛丽娜,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哀叹一声。一边照顾亲人,一边勤奋学习,在乡下圆了他的教师梦。
安妮的积极乐观、坚强自信、勇于担当、对生活的热情以及为了追求梦想努力拼搏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即使是卑微的生命,也能绽放精彩。
现在许多和安妮同龄的孩子都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缺乏目标,没有追求,整天浑浑噩噩混日子。家庭富裕一些的孩子喜欢贪图安逸,坐享其成,凡事依赖父母,成了名副其实的寄生虫;家庭条件一般或贫困一些的孩子也不想着怎样改变命运,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真是感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还有部分孩子的抗挫能力太差,经受不住一丁点的打击,哪怕是几句批评,就会消极沉沦甚至堕落,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从此一蹶不振,让人痛心。和安妮比起来,他们真是显得如此渺小和不堪。不炼就一双坚硬的翅膀,何以自由翱翔于天际;不掌握一套过硬的生存本领,何以立足于社会。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终将成为社会的弃儿!
反观一下自己呢?在没有认识安妮之前,又何尝不是让人摇头叹息呢!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不是积极的想办法解决,总是把希望寄托于别人,从别人那里寻求安慰和帮助,总是希望在别人的庇护下成长,不喜欢迎难而上,反而更多的是知难而退。这种状态在接触到安妮之后有了很大的改变。每当生活中遇到不顺,遇到困难感到迷茫时时,每当学习想懈怠时,安妮那阳光般的笑容会时时浮现在眼前,那银铃般的笑声会时时回荡在耳畔。那努力拼搏的姿态时时激励着我,给予我方向和动力,促使我毅然前行。她就像黑夜中那颗最闪亮的明星,时时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
感谢作者蒙格马利,感谢绿山墙的安妮,是你们让我明白了只要我们相信生活充满阳光,生活就会毫不吝啬地把阳光撒满整个大地;只要我们对生活微笑,生活就会绽开无比灿烂的笑容。每一朵花都是在凄风冷雨,严寒酷暑中顽强生长的,只要我们能够怀着一颗乐观的心勇敢前行,生活就会处处飞花,处处充满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