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往往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收获,我们最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以反映自己一段时间的思想状况,如何才能写好心得体会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读书心得模板]《微习惯》读书笔记之二”,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书心得模板]《微习惯》读书笔记之二](http://pic.w286.com/themsimg/20220620194843935.jpg)
首先,我已经知道了坚持的重要性,那些不管在哪方面有所成就的人,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坚持做许多人坚持不了的事。
我当然也曾有过各种习惯的培养,我参加过100天改变自己训练营,做到了将近两个月的英语早读以及网上英语学习,完成过哈利波特英文版第一部的网上电台教学,尝试过若干天的百词斩背单词……但是这些事都有个共性,我坚持了,或者是21天,或者是几个月,然而都没能继续下去。
很多时候我下定决心,鼓起勇气,好不容易努力坚持一件事情多少天,最后停下来休息的时间反而更长。因为那一些事情带给我的趣味已经随着时间慢慢消失或减退了,而连续不断造成的懈怠感却在不断集聚。因为那短暂的坚持仍然是一种失败,这种失败让我不敢轻易开始同一项或其他的尝试。
《微习惯》里提到,研究表明:人们总会习惯性地高估自己的自控力。在我的各种坚持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无可置疑地只能停下来,有时候是身体疲劳达到了一定程度生病了,有时候是心理上的兴趣与动力被消磨殆尽。是的,我高估了自己自我控制的能力,为了达到某个成就而勉强自己做出了超出能力的事情。有句话看似很鼓舞人心,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但是我们的欲望是被能力、精力和身体所局限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时,我感到的负面情绪更大,我会更自责,更愧疚,更不自信,更怀疑人生。
我很高兴自己在这个时候阅读了《微习惯》。虽然我已经将自己的计划制定得更小更容易完成,但是却依然不能真正做到改变。“人们无法让改变的效果持久时,往往认为原因在于自己,但其实他们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他们的策略。”不论书中的这些话是不是完全正确,但是真的抚慰了我,让我可以不去用负能量针对自己,而是更理性地关注“策略”。
关键点在于意志力,而非动力。很多时候,我的那些坚持依靠的就仅仅是自己的动力,发自内心想去做这件事。但是呢,这种动力是短暂的,也意味着我们的坚持也会变得短暂。当然,这种动力,或者说兴趣,也可能叫热情,是很美好的,我也很享受拥有它的过程。我们需要它,但不能仅仅依靠它,因为它很不可靠。“三分钟热度”,说的就是动力,它来源于感观,很容易再次因为感觉而发生变化。我看过一些励志鸡汤书,它们起到的也大多是鼓舞士气的作用,激起的动力很快又被掩没。因此,更多的依靠理性的意志力去达成改变,来得更靠谱一些。
《微习惯》的整个第三章,都在讲意志力与动力,“动力无法预测,所以不适合制定计划”,而意志力策略显然更适合做这个。那么,怎么合理地运用意志力来长久地执行计划呢?先来看什么会消耗意志力吧,在“巧克力和萝卜”的实验中发现,“在同一天里做过艰难决定的人在后来面对诱惑时屈服的可能性更高,这体现了自控力的下降。重大决定和意志力似乎需要消耗同样的能量。”于是我明白了,在高估自控力的情况下,普通的习惯养成计划(哪怕是那些我以为很容易做到的)都会因为做出这个决定就已经消耗了太多能量,自然而然无法再长久坚持。反过来,利用“微步骤”进行“微习惯”的养成,按出start按钮的这个“决定”,是一个“小的不可思议的一小步”,基本不用耗费能量的情况下,才能做到计划的持续性。
翻到第六章,拿出笔记本和笔,开始写下自己希望拥有的那些习惯。接下来,把这些想要的习惯缩小,直到小得不可思议为止。用我的习惯清单作个例子:
1.健身——做一个天鹅臂的动作;
2.午睡——打开躺椅——拿出眼罩戴上——躺下睡一分钟;
3.阅读——看Kindle四号字的一页;
4.写作——根据看了的内容写下一句话的感想;
5.英语——把写下来的这一句话翻译出来。
好吧,我们都是贪心的宝宝,看,我至少有五个想养成的习惯。不过不用担心,微习惯最棒的一点,就在于我们“可以一次建立多个微习惯”!按照书上要求的,微习惯数量不要超过四个,两到三个是最合适的量。从一个习惯开始,我选择第一个天鹅臂的健身习惯,一周后进行评估,以最艰难的一天来设想是否能完成这个习惯。想象我工作忙到飞起,或是聚会很晚,直到十一点才到家,这个时候我也能做到我的天鹅臂pose吗?如果答案是“是的”,接着就可以把新的习惯增加进来。当然,记住一点,就算有三个微习惯,它们加在一起花的时间也不会超过10分钟的(并不包括继续完成“额外环节”的时间)。我们要100%的成功,轻轻松松就能够完全成功,这样才能真正持续下去,进而让这些行动最终化为习惯。我会在阅读《微习惯》的同时继续进行微习惯的训练,看看这一次是不是真的能坚持。
编辑推荐
读书心得: 青铜葵花读书笔记之二
在日常的学习或者工作中,我们会有一些心得,我们应该会将自己的想法做个总结。心得体会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人看法,心得体会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读书心得: 青铜葵花读书笔记之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今年12月,我读了曹文轩写的一本小说——《青铜葵花》,文章文笔优美,剧情扣人心弦。
这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乡村男孩在偶然的机遇里结识了城市女孩葵花,自此,他们一直互相依靠,一起生活,一起成长,一起经历喜、怒、哀、乐。十二岁那年城市女孩葵花被命运召回了曾经她属于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着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这篇文章无数次令我潸然泪下,现在想想,我感动的是哪怕在困苦到极致的境地里仍对尊严的那份坚守;是每个人对彼此的毫无保留不掺半点假意的关心;邻里的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就似一根根铁索,紧紧的把每个人捆绑在一起,但是上面的种种都是一场欢乐的悲哀;就像青铜奶奶的逝去,兄妹间在学业方面的互相理解,嘎鱼家跟青铜家的纠葛,葵花要走时所有人的挽留,最后的最后却都以离去、死亡为结局。
青铜和葵花的兄妹情令我最为感触,那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兄妹情,那份互相依携的辛酸、共度难关的快乐,打动着我,就像青铜费尽心思为葵花准备的冰项链,纯洁美丽,就似他们之间的纯纯的感情,再比如青铜每天接送葵花的那份守护,就像是一个骑士小心翼翼的守护着公主;更是看马戏时青铜让葵花坐在他肩上的责任。葵花简直就被青铜保护的像个懂事的小公主。
甚至读完这本书时,我忍不住想要一个像青铜那样的哥哥,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会让你犹如身临其境一样的去感受,那些感情让我羡慕着,但也心疼着,他们的生活那么艰难却又如此快乐,也许青铜和葵花还会兄妹相称,还会互相依靠,究竟又是什么力量,让哑了十几年的少年撕心裂肺喊出一个人的名字,就像是抽干了全身的力量,而他眼中看到的葵花奔跑在芦苇荡中到底是真还是假?未来就像是一个写了一半的谜语,谁也无法看见,但那洋溢着哀伤的结局却刻骨铭心。
【实用读书心得】 高中生读书笔记之二
经历往往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收获,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下来。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的一种反思,自己的心得体会如何写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实用读书心得】 高中生读书笔记之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这个与书一点没有关系的人,爱上了读书。
古人有句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找了一篇与这句话有关的文章。此文主人公便是北宋年间体格魁梧.性格刚强的武松。有一次,武松回家探望亲人,在一个酒店里喝酒,店小二告诉他,前方有很多老虎。武松没有感到害怕,而是继续往前走。我想我们平时遇到困难了,不要害怕,要勇敢去面对。武松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最后取得了胜利。
读完此文,我知道了在困难面前不要低头,要勇敢面对.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样就一定会成功。
读书心得收藏: 《父与子》读书笔记之二
当我们从一件事情上面受到启发,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经常写心得体会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关于心得体会如何下笔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心得收藏: 《父与子》读书笔记之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让我感触颇深的课。课文讲述了一九九四年美国洛杉机一位父亲在大地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把自己的儿子以及14名同学救出来的传奇故事。
课文是这样描述的:”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试问一下,一个人在不吃不喝不睡的情况下徒手在废墟中挖了38小时,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课文始终围绕着父亲”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这样一句话,让父亲坚定地挖下去,让儿子乐观地等待。当我读到”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时,我不由地流下了眼泪。
原来,世界上不仅有伟大的母爱,更有父爱的无私。《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我感到的不仅是浓浓的父子情,更让我敬佩的是父亲身上的责任。是的,做人应该有责任感。这个世界赋予我们生存、求知、工作的权利,也赋予了我们一定的责任。生命原本是脆弱的,是责任给了它丰富多彩的色调,责任谱写了父与子情深的颂歌。人类因为有了责任而生生不息,社会因为有了责任而日新月异。所以做人就应该有责任!
教你写读书心得: 《百年孤单》读书笔记之二
当我们在对一件事产生新的想法时,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心得体会可以看出自己的思想方面的成长,可以借鉴的心得体会有哪些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教你写读书心得: 《百年孤单》读书笔记之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当我合上《百年孤独》的最后一页,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凄凉。“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将被蚂蚁吃掉”,当梅尔基亚德斯精准的预言变成现实,布恩迪亚家族也就此画上了句号。从兴盛到化为尘土,不过也就短短百年。几代人的努力挣扎,也摆脱不了落没的命运。
读整部作品的感觉对我而言,就象每晚听一个白胡须长者坐在神灯前,娓娓讲述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昏黄的灯光,让人的心有种别样的安静。不管从美人儿蕾梅黛丝如天使般的升天,屋内已逝鬼魂的游荡还是奥雷里亚诺上校发动的战争,阿玛兰妲感情生活的波折,魔幻和现实始终交错在一起,不至于跌宕起伏,但却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般,没有一丝突兀和荒诞,却让人清醒。
其实,布恩迪亚家族所走过的历程,恰恰是和孤独斗争的过程。他们中有的怀抱着热切的理想,勇于尝试新鲜的事物;有的勤奋刻苦,孜孜孜不倦地学习钻研;有的热情奔放,在感情上忠于自己的内心……不管是对学术的钻研,为理想的奋斗,还是纵情享乐,他们始终对生活富有着激情,但现实却没有让他们如愿,马孔多的保守、落后、灾难,一再地打击他们,使他们不得不在一次又一次梦想破灭之后,最终变得失望、苦闷,饱尝孤独的滋味。就象书中多次提及的死亡预言一样,命运之神早已将结局写在羊皮卷书上,谁也无法改变。
这又使我想起一篇文章,文章中写道,当婴儿从母亲温暖的子宫脱落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人生来是孤独的,是独立的个体,他会有自己的轨迹。但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害怕孤独,所以人们总是迫切地想要融入到社会当中,我们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学习遵守社会准则,归根到底就是想被别人所认同,这样自己的心就不再孤独。其实真正到人之将死的那一刻,很多人都会感慨,自己怎么样来还是怎么样去,一如既往地孤独。再辉煌的过往也会象马孔多的飓风一样,把一切都吹散,什么也没有留下。
也许,每个人出生的时候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一部羊皮书,许多事不必强求,该来则来,该舍即舍,虽然听起来有一点无为,但又何尝不是洞彻以后的理性呢。
[读书心得参考] 初一骆驼祥子读书笔记600字之二
在日常的学习或者工作中,我们会有一些心得,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多写心得体会能够成为一个更有思想的人,哪些心得体会范文值得一看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书心得参考] 初一骆驼祥子读书笔记600字之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会读《骆驼祥子》原本只是因为这是部颠覆老舍原本幽默讽刺风格,以老舍的话说,便是“抛开幽默正正经经去写”。翻开这本书,就感到它很“严肃”,充满了浓郁悲剧色彩。
在《骆驼祥子》中,老舍以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及细致入微的情节构造,塑造出一个个以祥子为代表的深受旧社会毒害的劳动者形象,叙述了“旧社会把人异化成鬼”的过程,表达了对祥子等一系列劳动者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批判之情。
祥子代表的形象,是一种原本坚强向上,诚实善良,但在旧社会各方面压力的毒剂下,逐渐腐化人格,变得唯利是图,自私懒散的牺牲品形象。以祥子的模子去印证当代人,竟然不乏相似者。近的说,不少游走于社会下层的无固定工作的游民是其一;远的说,事实上许多端坐于办公室中的白领工作者,商人甚至政府工作者也带有这样的形象。
中国虽说已经改革开放,并踏上了小康生活的道路,但我国的小康依然处于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因而便有贫富差距,产生高级工作者和低级劳动者之分。低级劳动者们工作辛劳,早出晚归,但薪水微薄,生活俭朴。因生活长期受苦,有一部分就开始会视钱如命起来,变得小气自私,最后甚至沦落犯罪。
但更为可怕的却是远者。如今一些人,生活富裕,丰衣足食,却不知满足,一开始工作时,他们努力向上,健康奋斗,变得唯利是图,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作为处事、办事准则,欲望膨胀,最终成为金钱奴隶。祥子因生活的苦难而沦落,他们因生活丰足而堕落;祥子因世态炎凉而腐朽,他们却因疯狂拜金而腐朽。悲哀之处,有过之而无不及。
祥子代表的劳动者因社会而堕。当代社会改造了社会,使我们所在的社会充满美好,却忘了关注人的内心——这是新的又一毒瘤。因为对富裕的追求,我们已将悲哀延续,必须加以制止,清心正本,才会避免成为老舍所说的“个人主义的末路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