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读后感8篇。
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这篇“董存瑞读后感”的内容,欢迎本文为大家提供参考。苏轼曾在他的诗中写过“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作者的作品读过之后会一直留在人的心里。有时候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想写下来作为读完一本书的佐证。
董存瑞读后感(篇1)
那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一段悲惨的历史,那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那是一种永垂不朽的精神。读《董存瑞》后,我心似潮涌,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16岁的董存瑞,一心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但由于年龄太小的原因被拒绝。他锲而不舍,三番四次地申请,他觉得做一名穿着军服,扛着枪,在充满硝烟的前线英勇杀敌的战士特别威风。王平同志说他还不够格:没有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战士。终于,等他明白“战士”的含义时却是王平同志牺牲之时,他留下了悲愤的眼泪。眼泪不是屈服,而是宣战!一位16岁的战士对帝国主义的宣战!一位16岁的战士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宣战!
16岁少年的宣战最后在一声炮鸣声中宣告胜利。他用自己仅仅19岁,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首壮歌!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是一名真正的“战士”!所有的中华儿女的脑海里都已经深深地印下了这感人肺腑的一幕:他毅然挺立在暗堡之下,双眼望着火舌喷出的地方,喷射出仇恨的火花。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作为支架,伴随着一声“为了新中国,前进!”,以自己年仅19岁的生命开辟了战友们的前进之路。
“为了新中国,前进!”这就是董存瑞“19岁生命”的含义。
19岁,是充满幻想的岁月,是充满渴求的岁月,是充满青春的岁月,是充满阳光的岁月,是朝气蓬勃的岁月。而董存瑞却在生命最耀眼的那一刻选择了死亡。死是为了新的生的开始,他的19岁是为了以后有更多的19岁,其中包括12岁的我们。在这里,我要和所有12岁的同年龄们一起说:“您19岁以后的岁月让我们去创造!”
董存瑞读后感(篇2)
看了《董存瑞》这篇感人肺腑的电影,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股对敌人的恨,一股对董存瑞的敬意,在我心里油然而生。
1945年,16岁的民兵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他在激烈的战斗中逐渐锻炼成为一个机智勇敢的战士。在这期间,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我军被敌暗堡所阻,董存瑞叔叔抱着火药从到桥下,一时找不到炸药支架,便想用枪杆砸出一个洞,可还没来得及扳开石块,号角就响了起来,许多战士倒在敌人的枪口下,伤亡惨重。董存瑞叔叔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为了战友们的安全,毅然用手托炸药包,炸毁了敌人的暗堡,英勇地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观后,我不由得想起了邓世昌,黄继光等人,他们都是优秀的中华儿女。我们的国旗,我们的红领巾,都是他们的鲜血染成的。他们在中华受侵略者侵略时,为了国家的抗战胜利,为国殉身。我们今天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是,我们还是面对着一种挑战,这是科学的挑战,所以,我们要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时时刻刻迎接科技的挑战,使祖国成为科技大国。
我爱《董存瑞》这部电影,希望它激励更多人为国奋斗。
董存瑞读后感(篇3)
隆化战场莫疲惫,满身开花视如归。遥望故乡山水美,舍己英雄千古垂。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着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连长,您当再大的官,可您怎么能一眼就看透我当不了八路军呢?啊?别笑啊,连长!咱们说真格的,您觉着我们个头小是不是?可我给您当小鬼总行吧?带着一口河北口音,软磨硬泡地追着张连长,请求加入八路军的队伍,虽然他红光满面的脸上夸张的表情看上去颇有喜感,却遮不住他斗志轩昂的年轻的心。这就是董存瑞,满脸稚气的16岁的少年。再等两年?再等两年日本鬼子就完了!干什么!?用不用拉倒!用不着磕碜人!告诉你们吧,八路军多的是,你们这个连呐,就是拉八抬大轿来请我,我都不来了!见软磨不成,于是大发了一通脾气,让人忍俊不禁他身上小孩子般的真性情。这就是董存瑞,感性而实在的16岁少年。为了新中国,前进!这就是董存瑞,冲动却又勇敢的青年。曾经听说过董存瑞的事迹,但对他的了解仅仅只有19岁舍身炸碉堡为国献身这些而已。直到真正开始接触并认识他,起初也只是纯粹因为作业之命不可违。刚开始去网上搜集了一些红色经典电影,粗略看了看简介,发现大部分讲的都是八路军或娘子军甚至到普通老百姓等等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还因为选择太多而有些乱了阵脚,不知道该看哪部,最后才选择了《董存瑞》这部电影。为了更深刻、更近距离地认识他,先是去查阅了他的资料,知道他的老家在河北,这部电影说的就是当年年仅16岁的他想要参军遭拒,但是就是因为他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倔劲儿和热情满满的爱国心,打动了张连长,破例让他加入了八路军的队伍。在一次与敌军的交战之中,正在两方激战之时,队伍发现了敌人的暗堡。为了炸毁碉堡,又找不到炸药支架的情况之下,冲动勇敢的董存瑞毅然用自己的身体作支撑,点燃了炸药,炸毁了碉堡,也虽然看电影之前知道了是这样的结局,但是真正亲眼看到这一幕,我还是惊愕了。正处于美好青春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年少情怀而畏畏缩缩,却勇敢地站了出来,默默地做了一个炸药包的支架。那时的他不再是一个16岁的,嘿嘿傻笑的少年了,他经历了各种磨难和挑战,成了一个19岁的血气方刚的青年。他并没有像大部分的孩子一样,轻松而又愉快地过完自己一生只有一次的、最美好的、稍纵即逝的年少青春。而是,因为心中拥有的一点年轻的冲动,一点热血的斗志,和对日军的愤恨,誓为国捐躯矢石间。在搜集资料的同时,我也发现了许多人对董存瑞当年是否真的死于炸碉堡而质疑,因为当时根本没有人看到他跑去炸碉堡,也有人说在当时的废墟下曾经找到了他的袜子信则有不信则无。若是真的,还有人对此质疑,那董存瑞牺牲的岂不是悲催?若是假的,可我们都相信了,还拍了电影,纪念并赞颂了这位英雄,似乎显得有些可笑。可是,不管流言是否,放在现在,也许也不会有人像他当年一样愿意只是当个支架吧。英雄并不好当,不是所有像蜡笔小新一样做个姿势哈哈笑就是超人的。英雄也并不都是非同反响,有着特异功能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也像我们一样呼吸着,生活着,微笑着,做着他们认为理所当然而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总而言之,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更加让人的认定,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话也是有理的,历史上仅记载的就有不在少数都是年轻有为的,或是从少年之时就立下大志的。董存瑞就是其中一例,何尝不说他就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榜样之一呢?
董存瑞读后感(篇4)
董存瑞叔叔17岁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他英勇战斗,冲锋在前。1948年,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董存瑞叔叔担任爆破组组长,他们一口气炸掉了几个碉堡。这时,一个伪装很巧妙的碉堡挡住他们的去路。董存瑞看着战友们一个又一个的英勇献身了。董存瑞看马上就吹冲锋号了,他奋不顾身的举起炸药包,与敌人的碉堡一同牺牲。
看了这个故事,我感触极深。看着董存瑞叔叔炸碉堡的段落,我眼前仿佛真地看到董存瑞叔叔依然地拖着炸药包,眼里放出愤怒的目光,炸掉了碉堡的情景。董存瑞叔叔所做的可成为惊天动地的壮举了。虽然他牺牲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董存瑞前辈,你临危不惧,面对死神视死如归,我们应该向您学习,做国家的骄傲,让后辈瞻仰。他那英勇献身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顽强的意志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增加了克服重重困难、努力进取的勇气和力量。
读着读着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像断了线的珠子,“啪啪”落在了书桌上。我心潮澎湃,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董存瑞叔叔所做的可成为惊天动地的壮举了。虽然他牺牲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他那英勇献身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顽强的意志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增加了克服重重困难、努力进取的勇气和力量。
现在虽然是和平的年代了,但是我们还要向董存瑞叔叔学习。学习虽然不是打仗,但和打仗的道理是一样的,打仗要英勇献身,学习要勤奋、努力。每当遇到难题我想退缩的时候,每当一篇作文写不下去的时候,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董存瑞叔叔坚定的眼神,他仿佛在说:“这么一点困难就退缩了,长大怎么建设祖国呢?”。是啊,董存瑞叔叔将一直激励我在学习的道路上继续攀登,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董存瑞叔叔告诉我,长大要为祖国争光,为中国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董存瑞读后感(篇5)
在《革命英雄故事》这本书里,有好多好多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其中,我印象深刻的一篇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董存瑞,河北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1945年8月,董存瑞同志参加了八路军,在艰苦的日子里,董存瑞不怕疲劳、不怕饥饿、不怕枪林弹雨,和战友门密切配合,一起打了许多漂亮的歼灭仗。我军攻打隆化的战斗打响了,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担负了攻占敌人据点的任务。我军侦察发现敌人设有一个伪装非常严密,很难发现的桥型暗堡,冲峰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山坡下面,受到很大威胁,不炸掉这暗堡,就不能夺取胜利。这时董存瑞怀着对敌人的无比仇恨,激动地对指导员说:“我是一名解放军战士,我的任务不只是炸掉几个碉堡,而是要解放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可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算完成任务!”他带着爆破组的同志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冲出战壕、钻过浓烟、时而匍匐前进、时而弓身蹿跳,扑向敌人的碉堡下面。董存瑞昂首挺胸,毅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贴在碉堡上,猛地拉着了导火索,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被炸毁了,可董存瑞再也没有回来,他用自己年青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前进开辟了道路。
董存瑞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那舍身为国的精神永远留传下来,也激励着我、鼓动着我好好学习知识和本领,将来能为国家作出贡献。
董存瑞读后感(篇6)
大家是否知道那位炸碉堡的英雄——董存瑞。今天,我含着泪水阅读了这位伟大英雄的故事——《董存瑞》。
这本书主要讲了革命先烈董存瑞从山中的孩子王加入到解放军,成为共产党,最后为了协助部队夺下咽喉之地——隆化而拿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了,表达了对董存瑞的赞美之情。
大家是否知道那位炸碉堡的英雄——董存瑞。今天,我含着泪水阅读了这位伟大英雄的故事——《董存瑞》。
这本书主要讲了革命先烈董存瑞从山中的孩子王加入到解放军,成为共产党,最后为了协助部队夺下咽喉之地——隆化而拿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了,表达了对董存瑞的赞美之情。
我们祖国的安定团结、幸福和谐、繁荣昌盛正是由很多像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等一大批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今天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一定不能忘记他们,要以英雄为榜样,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让祖国因我们而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董存瑞读后感(篇7)
董存瑞读后感400字
在我的眼里,共产党最大的敌人就是日本鬼子,其次便是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在和国民党的一次次的明争暗斗中,虽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可是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许多革命烈士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董存瑞便是千千万万革命英雄的一个代表。
在一次红军与国民党的桥形暗堡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虽然红军奋起反抗,可是血肉之躯毕竟不是机枪碉堡的对手,许多战士纷纷倒在了血泊中。这时,董存瑞怒目圆睁,双眼进迸出愤怒的火花,他毅然自告奋勇地去炸碉堡。在手榴弹的掩护下迅速前进,可惜,他的脚中了弹,但他还是咬着牙,忍痛向碉堡爬去,他隐蔽在桥形暗堡下的枯河里,可这太光滑,周围也没有支架,董存瑞急得团团转。这时,嘹亮的冲锋号响起来了,战士们奋不顾身地进行冲锋,又有无数的战士永远地倒在了沙场,董存瑞义无反顾地把自己当支架,托起炸药包,犹如一个巨人屹立在那儿,他不仅仅托起了炸药包,还托起了队友的希望。砰一声巨响,碉堡已粉身碎骨,可董存瑞也已灰飞烟灭。
读了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不禁潸然泪下,他们为了祖国的利益而在沙场上浴血奋战,为了祖国的利益竟然舍身炸碉堡!要是我,也许会胆怯、临阵脱逃,而董存瑞却毫不畏惧,反倒勇往直前。正是这样铮铮铁骨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们的革命才一步步走向成功,才换来了如今安定的生活。他们用鲜血演绎出无穷无尽壮丽的诗篇!董存瑞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用热血奏响壮烈的凯歌,用青春谱写光辉的历程。烈士长存,丰碑永恒!
合上这本书,此刻的我已经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董存瑞读后感400字
董存瑞,1929年出生,是一名英勇的战士,为此,人们也根据他事迹创作了电影、电视剧和书籍。
这个暑假我就阅读了一本书《董存瑞》。董存瑞一生几乎没有过好日子,16岁就参军。作为战士,他十分勇敢、坚强,在攻打隆化中学时,带领战友连续炸掉4座炮楼、5座碉堡,可就在冲锋号吹起,战友们站起身冲向敌人的一刹那,一座暗堡里敌人的机枪吐着火舌又吼叫了起来,眼看着自己的战友一个个倒了下去,董存瑞毅然拿起炸药包冲向敌碉堡,敌碉堡巧妙的隐藏在一座桥上,由于桥下无支撑点,董存瑞焦急如焚,片刻的犹豫之后只见他单手托起炸药包,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拉响了导火索,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飞上了天,前进道路上的最后一颗钉子终于被拔除了。董存瑞用他一个人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挽回了众多战友的生命。
董存瑞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为国捐躯,不怕牺牲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没有董存瑞和众多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就不会有现在的新社会,更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用科学知识武装大脑,打赢新技术条件下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为祖国争光添彩,否则,我们怎么对得起死去的烈士。
董存瑞高大的形象永远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向英雄学习,向英雄致敬,是我们每一个革命后代共同的心声。
董存瑞读后感400字
牺牲时,他年仅19岁。
这个故事表达了董存瑞怎样的意志?就是爱国意志!他为了祖国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多么值得佩服的精神啊。再看看现在,有许多人为了赚钱,竟然向外国出售国家的机密文件,这是一件多么可耻的事啊!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爱国的良民,为祖国做出贡献。
我爱这个故事,希望它激励更多的人为国家奋斗!
董存瑞读后感400字
《董存瑞炸碉堡》讲了英雄董存瑞为了给部队争取时间,英勇地牺牲了。
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所在的6连奉命攻下苔山,董存瑞带领爆破组炸掉了敌人的4个炮楼,5个碉堡,准备发起总攻。就在这时,一串子弹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抬不起头。原来,狡猾的敌人在一座桥上装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这时,董存瑞和他的战友纷纷向连长请求去炸掉碉堡。当前几名战友失败后,连长派董存瑞去炸掉碉堡。董存瑞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一阵猛跑,冲进了火力的死角。
但桥下没有可以放炸药的地方,董存瑞顿时心急如焚。这时,他的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发起总攻的时间到了。他楞了一下,突然他冲到桥中央,左手高举炸药包,右手拉开导火索,随着砰的一声,敌人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董存瑞读后感400字
当我读了《董存瑞的故事》这本书后,令我非常感动。
故事讲了年仅19岁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和战友们连接炸毁敌人的碉堡群,这时,总攻冲锋号已经吹响。突然,他们发现迎面的桥身却是经过伪装的暗堡,从里面射出的子弹阻挡了解放军前进的道路。为了减少战友的伤亡,在找不到炸药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在桥下高举炸药包,并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碉堡被炸得粉碎。
看了这一幕,我千感万触,董存瑞为了让部队不断前进,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为了人民更好的生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像他这样的战士还有千千万万个,为了新中国的解放而牺牲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今天能有这么幸福的生活全是那些先烈们为我们创造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回报祖国。
我还记得有首歌是这样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如果不是共产党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恐怕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呢,更加不用说坐在这么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了,所以我们要格外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董存瑞的精神激励着我,伴我一路前进!
董存瑞读后感400字
今天我读了《董存瑞》的故事,感触很深。
以前人们的学习条件真的是太艰苦了,教室里没有一样像样的学习工具,锅灰摸到墙上当黑板,两块石头上面支一块长条木板就是书桌,用黄砖当粉笔,这样的条件下,他们还是那么刻苦的学习,董存瑞学习特别认真,经常考试考得好成绩。我们和他们相比,现在是教室有整齐的桌椅,电扇,空调,学习工具都很齐全,可是我们还不好好学习,不珍惜这学习的好机会,好条件。觉得真是惭愧呀。
我很敬佩董存瑞,他很勇敢,机智,不怕牺牲。
在一次战斗中,解放军摧毁了敌人的无数碉堡,敌人藏在了一座桥里了,向解放军疯狂的射击,牺牲了许多人,解放军要胜利就必须炸毁这座桥,董存瑞奋不顾身的冲上去炸桥,可是没有支架,炸药包没地方放,就在冲锋号吹响的时候,他用自己的身体当支架,举起了炸药包,高喊:为了新中国的胜利,冲啊!桥炸毁了,董存瑞牺牲了,战斗取得了胜利。多么勇敢的战士呀。
如果没有解放军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解放军叔叔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
董存瑞读后感(篇8)
刚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只是纯粹的觉得应该会很好看,因为卡梅隆迪亚茨。 一个关乎生命和亲情的很感人的影片。起因是妹妹将自己的妈妈起诉了,觉得自己的出生就是为了能使姐姐活下去,不想继续为姐姐捐献自己的肾脏,不然以后就得小心翼翼地活着“谁愿意以后都小心翼翼的活着”。这就是她的理由。 电影采用插叙回忆的方式婉婉道来一个家庭的故事。有曾经的温馨美满,还有现在表面和谐,但是随时可能有爆发危机的可能的隐患。 每一小段故事都让人有新的体会。妈妈为了因为化疗而掉发的女儿,自己也理了头,就为了,和女儿一起出去透风;姐姐凯特和男友泰勒在一起时,就像两个老夫妻,相互扶持,能够理解各自的忧郁疾病困扰的苦痛,凯特问泰勒拍不怕死,泰勒说不怕,因为要不是自己生病,就不会遇到凯特,两人也不会相爱,凯特感觉到甜蜜的爱,然后泰勒就悄无声息的从世界上消失了,也没能和凯特道别;最后法庭,才道出,原来一切都是凯特累了,想走了,所以才叫妹妹把妈妈诉讼到法庭,妈妈很不解,为什么不和自己说,其实,姐姐已经说过好多次了,但是,妈妈近乎偏执地不想放手,真的不想放弃任何治疗孩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