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大全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心得体会大全 > 观后感 > 导航

青年马克思的观后感范文

发表时间:2023-08-09

青年马克思的观后感范文集锦3篇。

当我们想让他人感受到观影之后的心情时,我们可以写一篇观后感,观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深度,您在为写作品名的观后感而烦恼?我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篇有关“青年马克思的观后感范文”的文章,以下内容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不得用于商业或其他非法用途!

青年马克思的观后感范文【篇1】

12软嵌2 朱成龙 29

马克思在这篇毕业论文论文首段提到“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寻找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都得到提高的地位”。每个人生来就有一个目标,一个职业,让自己变得高尚,实现自己的价值。社会是个整体,没有人能单独存在。

社会进步和人的进步需要每个人的积累,只有稍加努力,才能取的进步,实现跨越。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奋斗,不断地使自己变得高尚和完美。虽然没有完美人的崇高地位,但他一生的努力和贡献,会使他在社会上获得崇高的地位,受到他人的尊重。

每个人都有目标,信念。就像马克思在这篇论文中写到“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的,那他实际上也是伟大的,因为神决不会使世人完全没有引导,神总是轻声而坚定地作启示”。信念会激励他不断前行,披荆斩棘,勇往无前。

即使跌倒,即使流血,他也能不断保持前行。然而,有时信仰不会长久,会因各种外部因素而减弱甚至完全消失。马克思写到“这声音很容易被淹没;我们认为是灵感的东西可能须臾而生,同样可能须臾而逝。

”狂热的追求目标,梦寐以求的东西很快会使我们厌恶,毁灭我们的存在,因此,我们选择职业时,不能沉浸在幻想中。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考虑它是否激励我们,我们的心是否同意它。它不是雾,不是镜子,而是更实用,更值得我们的生活。有时,我们会因为虚荣,名利的趋使,去追求那些使自己享乐,安逸的职业。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有些人能名垂青史,但有些人会消失在历史的尘埃。名利欲念会使我们的内心枯竭,会使灵魂污染。

人生如白驹过隙,当垂暮之年,回首一生只会觉得遗憾。

我们的存在不是为了追求一个炫耀的职业,不是为了幻想和美化我们的欲望。我们会迷茫,我们不会知道方向,我们会掉进人生的低谷。这时陪在我们身边就只是我们的父母。

他们经历了人生的风雨,有着丰富的经验,引领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马克思写到“ 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份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

我们的能力,我们的体质限制我们的职业选择。就像马克思所说“我们的体质常常威胁我们,可是任何人也不敢藐视它的权利。我们确实可以超越物质的局限,但这样,我们会更快地崩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冒着在软废墟上建房的风险,我们的生活将成为精神原则和物质原则之间的不幸斗争。

然而,一个不能克服自身因素相互斗争的人,又怎能抗拒生活的暴力冲击,默默地从事活动呢?然而只有从安静中才能产生伟大壮丽的事业,安静是唯一生长出成熟果实的土壤”。精神和身体的不断斗争会使我们崩溃,毁掉我们的职业。

如果每个人都仅仅依靠自己的利益,不顾自己的能力,不仅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且会使社会的利益受损。

我们要冷静,研究分析我们所选的职业。马克思写到“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能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职业。"自己认为是值得自己努力,并为之奋斗的东西。

我们认为有失尊严的职业不能做,正如马克思所说“但是,正如有失尊严的职业会贬低我们一样,那种建立在我们后来认为是错误的思想上的职业也一定使我们感到压抑。

这里,我们除了自我欺骗,别无解救办法,而以自我欺骗来解救又是多么的糟糕!那些不干涉生活本身,却从事抽象真理研究的人,对于没有坚定原则、坚定信念的年轻人来说,是最危险的。同时,如果这些职业在我们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如果我们能够为它们的支配思想牺牲生命、竭尽全力,这些职业看来似乎还是最高尚的这些职业能够使才能适合的人幸福,但也必定使那些不经考虑、凭一时冲动就仓促从事的人毁灭。

”对于还未完全踏入社会的我们来说,我们缺乏原则与信念,但如果我们坚定了信念,为之奋斗努力,这将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同样,信念缺乏则会彻底毁掉我们。

马克思在最后一段提到“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个人的价值离开社会就无法得以实现,创造自己的价值,体现人生的意义。对于我们这些刚进入大学的人来说,有些人还没有想过自己的职业。

我的专业是软嵌,是与软件开发有关的一门课。我对这门专业很陌生,学起来有些困难。对于大学四年,我认为学好专业是基础。

它为我们未来踏入社会,选择职业拥有决定性的作用。

当然,我认为大学不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一个锻炼技能和品行的地方。要想将来踏入社会,能胜任自己的职业,这些技能都是必备的。我初步的计划是将学习完成,在大四的时候考研。

各种比赛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每一个人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与锻炼中不断变强。虽然我们不能成为万能的人,但有必要广泛涉猎。

这一切都为将来的职业做准备。对于个人来说,我想成为一个多能的人才。社会不断进步,单一型的人才未必能跟上时代的潮流。

我们不仅要养家糊口,还要不断创造价值。普通人即使活着也像行尸走肉,而创造价值的伟人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未来职业的选择决定了我们未来生活的方向,但无论什么职业,只要我们有尊严,我们就可以有价值地生活。人的区别往往就在于自己所创造的价值。

价值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汇聚**类文明的长河。

我不想过平庸的生活,生命短暂,我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绽放灿烂的光芒。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不应沉迷于网络,而应尽最大努力在大学学习四年。面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每个人都可能感到困惑。我认为我们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并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职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

青年马克思的观后感范文【篇2】

心心念念了一年,终于趁青马寒假学***候看了这部《青年马克思》。作为班级中理论水平比较差的存在,这部电影对我来说的确存在观影门槛,没有一定程度的知识储备,就会困惑于角色间的关系和台词。但这也是为什么我一开始就想加入青马班,就是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

整部电影的色彩是灰暗的,跟我一开始想象的很不一样(一开始我以为是《傲慢与偏见》、《燃情岁月》那样的),大概也与电影中人物所处的时代有关,或许导演想要通过这样的色调来反映马恩二人是在何种艰难的处境下不懈地战斗。

我认为这部电影成功地缩小了观众与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差距。以往对马恩,最深刻的印象大概就是“两个大白胡子老头”(划掉)。

对两位的伟大成就高山仰止,难以企及。但看了本片后,感觉本该在神坛上肃然不动的马克思、恩格斯,一下子变得鲜活了起来,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他们的青年形象(课本和画像里的马恩二人基本都是老年时期),当然啦,即使是青年的他们,也照样让我感到由衷的敬佩。他们在20多岁的年纪都已经有了影响力很大的著作和研究,有了自己独到的思想。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马克思说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是改变世界,马克思和恩格斯让我们看到,是青年改变了世界。当下焦虑的蔓延让许多青年人选择了“佛系”,事实上我也常常陷入焦虑,常想“自我放弃”。可是,“佛系”终究是逃避,是对自身理想的背叛。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才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千年史策耻无名,一片丹心报生活”才是我们应持的生活目标。对于所有胸怀理想,不愿淹没于世俗的青年来说,现在正是为了一个更好的世界而奋斗的大好时光。

最后,我在影片中看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和亚妮之间珍贵的友谊。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啊!与青马人相聚,便是知音知遇吧,过去的半年中我们一起通过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进行学***和锻炼,开展活动数十次:

参加“名家领读经典”北京市市级思政课以及对外开放大讲堂专题培训等理论学***;与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发起成立樱花四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联合会,共同开展了《国之当歌》大型原创**剧**等交流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等比赛;参与两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一二九”纪念日当天,参与组织了校级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平日里,组织多次集体思想分享与交流会。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投入其中,我们不断交流,努力地去认识、相信和追求真理,对于生活不再混沌,不再逃避,而是坚定自信地一步步地实现自身价值,一步步地收获幸福和快乐。除了深厚的友情,我们还有一个小伙伴在青马博得爱情。

看《流浪地球》(真的是我的信仰充值片)时,我还有了一个中二想法:从前想到世界末日,我会希望在地球存在的最后一刻与爱人紧紧相拥迎接命运;现在,我会希望能和他一起去拯救世界!

在情节方面,我想谈谈电影的开场,因为我在**期间有点困惑。它讲了一桩林木盗窃案,飞奔的马、凶悍的统治者、无助的贫民、飞扬的尘土、冰冷的鲜血……这些都让我思索,这个场面到底是要告诉我什么。随后镜头一转,是马克思与同伴的思考。

这时我才反应过来,先前林木盗窃案揭露了当时残酷的大环境——***中世纪传统的农民并不知道他们现在面对的东西正悄然发生改变,掌握着权力与资源的统治者不再是只关心政治统治、战争和荣誉的封建领主,而是资产阶级的地主,私有制下,他们有着绝对的财产观念,这片林木被他们认为是自己的财产,那别人就不能动分毫。

由此,马克思写下了《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发表在《莱茵报》上,为对到地主的林地里捡拾枯枝的农民辩护,他指出莱茵省议会实际上维护的是林木占有者的私人利益。这一章的争论激怒了**、马克思等人,也预言了即将发生的流离失所和顽强斗争的命运。

从整部电影来看,虽然它以马克思的经验为主线,但对恩格斯、亚妮等人来说,也不同凡响。恩格斯与资本家形象的**,显示了他的智慧和战斗精神。从影片来看,恩格斯在改变工人阶级现状的动力上甚至强于马克思。

马克思的夫人燕妮,也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女性,她看得懂丈夫凌乱的字迹,支持他的思想,她对马克思不离不弃,即使是放弃富足的贵族身份也不足惜。这部电影试图在人物塑造中填充更多的内容,使马克思的形象更加立体。当然,拍一部人物传记是困难的,拍一部马克思的传记可以说是尤为困难的,从环境的渲染、人物的侧重、思想的发展等等,都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因此电影对于其中涉及到的一些派别或人物没有具体的解释,从而对观众的理路基础与知识储备有一定要求。

总体看来,影片还原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艰辛过程,描写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如何在无数次的思考与争论后,探索出的崭新新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如何不惧强权,克服当局的查禁和来自社会的重重阻力,又是如何团结了各地工人运动的代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地位。

“哲学家的任务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如是说。

他在致力于解释世界的同时,也改变了世界。

青年马克思的观后感范文【篇3】

马克思的中学毕业**《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集中体现了青年马克思择业观,在文章中明确指出了青年择业时应具有的正确态度,**了青年择业时必须认真考虑的各种因素,提出了青年择业的主要指针和基本原则。虽然这时的马克思尚没有成长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但他在这篇**中表述的理想信念却论在过去、现在都闪耀着夺目的光华。

【关键词】职业;职业选择

一, 要适合自己: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青年马克思认为,青年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时,首先考虑的就应当是什么样的职业适合自己,自己对什么样的职业感兴趣,一个人对他所选择的职业有兴趣与否与他能否在其工作岗位上取得好的成就是息息相关的,他所选择的职业很可能将陪伴他一生,如果这个职业不是他的兴趣所在,那么这几十年间的工作时间就很可能是混日子的时间甚至是受折磨的时间。其次,青年要选择其职业,应当将自身条件列入考虑的范围,如果他想选择的职业对于心理承受能力或是身体条件有限制,那么再坚持自己的职业方向就不现实了。最后,长辈的经验尤其是父母的建议对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很是重要,由于人生阅历的原因,青年很难对各种职业有全面的了解,对于自己的了解也会受到主观方面的制约,因此,父母,与自己最亲密并经历过许许多多风风雨雨的人,在自己的职业选择中就显得尤其有用。

二, 要能造福人类:

马克思认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当有造福人类的取向,人们在选择就业时,通常会以职业所处的社会地位和能取得的利益为出发点,这无可厚非,但是,只有能为人类造福的事业,才是真正的事业,才是有意义的事业,青年马克思说:“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尔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暇的伟大人物。”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的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的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于是中学时期的马克思就产生了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这种人生观一直影响了马克思一生的学术研究和革命实践活动,他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始终将人的问题当作核心问题,他的注意力从中学时代便集中于使世人从一切非人道的枷锁中解放出来的问题上,集中于保证人类的幸福和自由发展的问题上,他从中学时代起就明确要从事这样一种有尊严的职业,即实现人类的幸福与实现自身的完美。这样的崇高理想,既是马克思创立伟大理论、实现伟大事业的原动力,也是他坚定不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身为共和国的一员,我们的每个青年在考虑职业问题时都不应当只考虑这个职业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而应当考虑能为全社会,为国家,为人类带来什么,青年的职业选择若能将他的兴趣与为人民服务结合起来,那才是完美。

小编推荐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模板8篇


能看见自己喜欢看的电影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被故事情节吸引之后,内心久久难以平复,这时候十分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观后感是将自己看电影时的各种心境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你读过哪些作品的观后感范文呢?我们收集并整理了“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模板”,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模板 篇1

该片讲述了1844年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在巴黎与恩格斯相识,因共同的理想信念走到一起,合作撰写《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影片开头的林木盗窃案,残暴杀戮的画面,纺织厂主对劳工的压迫,以及流落街头的难民充分反映了19世纪40年代君主专制下的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处处危机四伏历史背景,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马克思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和他的恻隐之心。马克思敏锐的意识到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就在他以笔为枪抨击普鲁士国王时,他的报社却因此被迫停刊而他本人也迁居巴黎,然而正是这段坎坷的经历让他与人生知己恩格斯相遇了。两人因卓越思想相遇,两因人共同信念相知,两位心怀伟大抱负的青年人也将共同完成一幅让世界风云变幻的波澜壮阔的崭新画卷!

影片对马克思的妻子珍妮刻画也十分到位。出身名门望族的她本可以养尊处优,享受荣华富贵,但她选择了马克思,即便婚后的生活再艰苦,她也没有向家里要一分钱。不仅如此,她还具有非凡的思想境界,对马克思的革命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始终和丈夫站在同一战线上,义无反顾的支持他的事业,影片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一个贤良妻子的人格魅力。

影片没有过多的描写宏大震撼的战争场面,但无产阶级革命基于“笔杆子”的力量,依旧能够推翻旧世界,开辟新天地,给观众心灵上的冲击。整个影片把马克思深刻的思想、曲折的人生经历结合在一起,用镜头和语言展现了他与恩格斯伟大事业的发展过程。

观影结束后,研习社社长刘建德和团工委书记孙靓分别对影片进行了总结,随后学员们纷纷阐述了自己的感受与看法。有学员表示通过电影看到了青年时代的马克思的真实生活,不同于以往印象中和蔼的老爷爷,还有学员从马克思身上看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情,百折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品质在今天依然激励着广大青年人积极进取,为自己理想和追求不懈奋斗。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模板 篇2

马克思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位只存在于教科书和理论当中的伟人,我们熟知他的理论,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他本人是多么伟岸,在当初他的思想是如何同时代进行对抗,最后碰撞出一系列改变时代的思想。在看完青年马克思这部电影之后,我不禁更加了解了马克思这一时代伟人和恩格斯的伟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也会有窘迫困难的时候,他们也会有犹豫不决的时候,但是他们会为了心中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信念,他们敢于挑战万恶的资本主义。

一、成为同盟领导者

在电影中有一幕,同盟内部思想活跃,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以及怎样实施公有制进行讨论。而在讨论过程中,马克思也对魏特林和他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因为他们甚至对革命和密谋的区别都弄不清楚。也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决心领导同盟者,在一次集会上,恩格斯进行发言,提出了关于维护无产者利益如何实施公有制进行暴力革命的著名的共产主义三原则,在他发言结束后,受到了同盟会员的热烈拥护,进而成为了同盟会的领导者。

倡导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普鲁东主义,认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互助制是最好的社会制度,仅仅强调物质生活条件及经济关系的改变,而不通过革命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反对暴力革命,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倡导无政府主义,反对一切国家与政权。但是这种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脱离了工人阶级的实践行动,不可能为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因而也不会为工人阶级所拥护。

二、发表《共产党宣言》

那么工人阶级最终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呢?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总是和工人阶级的革命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马克思能为工人阶级提供革命实践所需的科学理论指导,这正是当时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的。在1847年六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指导下,正义者同盟完成改组,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同盟,同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委托马克斯恩格斯起草同盟革命理论与实践纲领,1848年二月,该纲领在伦敦以单位本人出版发行,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出版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此后,共产党宣言在世界和中国范围内都广为传播,影响深远,启发了一大批的革命领导人,而中国人民也因此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通过学习共产党宣言,从而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也正是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中国人民找到了适合于自己国内发展的理论。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模板 篇3

我观看了一部电影――《青年马克思》它讲述伟人卡尔·马克思在青年时期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艰苦奋斗的经历。

首先我认为这部电影中的青年马克思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中学生学习的——坚持不放弃,对事业、生活、朋友的热情,看准目标,砥砺前行,锲而不舍。其次这部电影十分真实,不是将马克思恩格斯推上神坛,而且从一个近乎平凡人的视角去讲述了最朴实的马克思以及他和恩格斯之间的伟大友谊。

影片中的青年马克思积极奋斗,与资本主义势力对抗到底即使受到资本阶级的迫害,也不改初心。马克思也曾叛逆过、迷惘过、苦恼过,但他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坚持梦想、敢于批评、勇于实践、不畏苦难,一步一步朝着那个最初的梦想靠近。我想在我们中学生的学习中更需要这种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的精神。

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更可以提高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这些在今后的学习中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中学生应该有自己想法,提出自己的主张。前方尽管布满荆棘,但我马克思是一个怎样的人?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我看来他是一个斗争者。思想是他的武器,批评是他斗争的方式,“要么斗争,要么死亡”是他奉行一生的信条。但是他又不仅如此,他更是一个别有意义的斗争者。

他是一个坚定的斗争者。马克思早在中学时代就树立了他要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解放全人类。为了这个目标,他从不向思想妥协。当马克思发现他所热爱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不合理后,他毅然放弃它,选择去成为一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马克思也从不向现实妥协。当他发现自己的思想触犯了统治阶级意志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坚持自己的道路,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孔子说:“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若按孔子的标准,马克思可确确实实是个“成人”了。

他是个荒诞的斗争者。身为“成人”的马克思固然让我们佩服,但正是他的这股不妥协的毅力使他成了一个荒诞的斗争者,一个悲剧式的人物。因为,他的敌人是整个时代。马克思再怎么有能耐也不过是个凡人。他那微薄的力量对于整个时代来说就好像是一枚石子投入大海,泛起些许涟漪,然后无影无踪。因此马克思的一生从一开始就是一场荒诞的悲剧,他根本不可能成功。这样的马克思颇有点像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巨人。神话中巨人得罪了诸神,诸神罚他将巨石推到山顶,然而,每当他用尽全力,将巨石推到山顶时,巨石就会从他手中滑落,滚到山底。他便只好走下山底,重新将巨石向山顶奋力推去。如此,日复一日,陷入了无止无息的苦役之中。

由此看来,马克思与西西弗斯的荒诞经历似乎是可笑、绝望、毫无意义的。可是真的就是这么悲观吗?法国哲学家加缪对此提出了其独特的思考。他对此指出,“西西弗斯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啊,一个充实的人生难道不就是一个足够有意义的人生了吗?马克思也是如此,他一生或许都在失败,但他都在践行着自己的目标,可以说,他是死而无憾的。不仅如此,马克思在“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沮丧,依然对荒诞奋起反抗,这本身就十分有意义,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写”的人。诚如加缪所言“反抗将自身价值给予了人生,贯彻人生的始终,回复人生的伟大。对眼光开阔的人而言,最美的景光莫过于智力与超过人的现实之间的搏斗。”

马克思的坚定、荒诞的斗争使他成为了一个别有意义的斗争者。其实,生活本身苦难无数也十分荒诞。我们每天努力学习,可成绩却不进还退;我们期望与朋友相聚,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相聚后又要分离;我们追求快乐,可无论是怎样的礼物,怎样的狂欢,怎样的甜言蜜语,最终都会黯然失色,归于平淡。我们好像那只凭一己之力去阻挡马车的螳螂;好像追逐太阳的夸父;好像推巨石的西西弗斯......我们就这样被卷入了生活这一出无休止的荒诞悲剧中。这样看来从荒诞中走出来,成为伟人的马克思对于我们又有了新的意义。

马克思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在荒诞中成长的道路。那就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同时并不沮丧与绝望,依然对荒诞奋起反抗。”

我们在认识到生活的荒诞与无奈的同时,要意识到我们还是自己的主人,是生活这出悲剧的主角。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荒诞,失去了“我们”都毫无意义。没有了“我们”的存在,一切的美好都灰飞烟灭。

正如加缪所说,西西弗斯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于: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同样,当荒谬的人深思他的痛苦时,他就使一切偶像哑然失声。荒谬的人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西西弗斯告诉我们,最高的虔诚是否认诸神并且搬掉石头。他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也正因为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是这出悲剧的主角,我们有选择这出悲剧的走向的权利。我们还有与荒谬斗争的机会。马克思和其他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在自己的荒诞悲剧中度过了一生。虽然最后所有人都以死亡为自己的剧本划上了句号,但是,因为不凡的斗争,马克思的剧本在随后又被无数人划上了无数的逗号,并成为了“人类历史”这场宏伟的悲剧中最闪耀的一段。

荒诞固然令人可怕又无奈,斗争也不见得会成功,但是,如果不斗争就永远都不可能成功,而斗争的人无论成功与否,其人生都必然是充实的,辉煌的,有意义的。因为“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在他短暂的一生里他只是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心满意足了。

所以,不要再悔恨自己徒劳无功;不要再害怕现实冷酷严峻;不要再担心未来充满荆棘。活在当下,只要让自己问心无愧,勇敢地向自己的追求奔跑,就是最大的成功。们也要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加油努力。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模板 篇4

看完电影《青年马克思》有三个突出的感受,一是马克思的人格魅力,二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与实际结合创造中国奇迹的实践魅力。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具有非常价值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如果给每个人都贴上标签,马克思一定是多彩的一个,是千年最伟大思想家。他立足当时所处时代,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放眼整个人类发展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不断在实践与思考中形成马克思主义,这推动了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思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取得的成就,从“两半”社会到近代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发展的,新时代面对新情况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我国重大问题,最终实现我国伟大梦想!

纪念马克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真理的力量是多么强大,道路的选择是多么重要,崇高的事业是多么值得奋斗,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是多么紧密相关。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地展现出来!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模板 篇5

电影《青年马克思》讲述了年轻的马克思1844年在巴黎与恩格斯相识相知,因共同的理想信念,致力于彻底改变当时的世界。后来,两人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改组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合作撰写《共产党宣言》的伟大历程。

观影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青年马克思》不仅是一部有意义、有意味的电影,还是一部贴近人心灵、情感的剧情片。在肆掠的时代风云、有志青年的聚首抗争、跨越阶级的爱情故事深深激荡着每位观影者的心灵。

通过观看电影《青年马克思》,帮助大家认真领会了青年马克思对事业、生活、朋友的热情,以及看准目标、坚持不懈,砥砺前行、锲而不舍的精神。让马克思的精神成为当下青年一代的榜样,鼓励社区青年及青年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为推动社区发展贡献力量。虽不能作出多么伟大的事,但可以用激情“撸起袖子加油干”,用热情为群众提供服务,让辖区的居民群众到社区都切实感受到“福利温度”的热忱、温馨和幸福。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模板 篇6

虽说目前本片已经有网络资源了,但基本上都是德语配音、中文字幕版本的,但其实这个德语配音版本并非影片的原音,影片的原音应该主要是法语和英语,所以网络资源的德语版本其实欣赏起来相当别扭。片中的英国戏份和英国角色,居然也都配成了德语!

而且,本片网络资源的字幕都做得比较一般,涉及大量政治、经济、哲学名词和历史名人的专有词汇,还是影院版的配音和字幕更标准、更靠谱,就拿我看过的本片网络资源里"FIX字幕组”制作的字幕来说吧,按说这个字幕组也是蛮有水准的字幕组了,在本片中也能把蒲鲁东、巴枯宁、魏特林这些历史名人的名字翻译得准确,但偏偏把马克思夫人的名字“燕妮”,翻成了“珍妮”,真是够让人无语的!

还有,能够看出"FIX字幕组”最后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很有心地在翻译时每一句都遵照了内地对于《共产党宣言》的官方中文译法,但是同样在翻译马克思的另一部经典著作《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的书名时,却翻译成了《对批判性评论的批判》。而目前影院放映的国配版,无疑都不会出现上述这些问题,翻译肯定更正规、更严谨,所以目前的网络资源并非观看本片的最佳选择,影院版才是!

我之所以强烈推荐大家去看国配版,首先因为我是一个国配支持者,感觉这些年国语配音被影迷过于“妖魔化”了,虽然有一些配音不佳的作品,但国配出色的作品同样也有很多,比如说所有的好莱坞动画片,国配都相当出色,《指环王》系列等一些好莱坞大片,国配也相当经典!更不用说像《青年马克思》之类的非英语片,国配相对于原声的优势就更强了,而且听国语配音也绝对要比看字幕更易于影迷们理解和欣赏一部影片!

其次,就《青年马克思》这部影片来说,国配也相当出色,将马克思、恩格斯、燕妮等主要角色的性格都配得十分鲜明,而且就像上面提到的,片中充满大量的专有名词的台词,以及政治观点碰撞的对白,只有看国配版本才能让人更好地理解剧情。

此外,《青年马克思》这部电影本身,也是具有一定水准、值得大家观看的一部影片。主要讲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情,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崛起之路以及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虽然中国人对这两位“伟大导师”都十分熟悉了,但对于他们经历和事迹,大部分恐怕还都是“历史小白”吧。可能很多普通人都会误以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都是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伟人”发明的,而这部影片就可以起到“历史扫盲”作用,告诉你当时社会主义学说众多,但要么是蒲鲁东式的空谈概念,要么是魏特林式的狂灌心灵鸡汤,没有人能为工人阶级指出一条奋斗的目标和明路。

而马克思主义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所提出的“阶级斗争”理念让工人阶级走上了勇敢抗争之路,《共产党宣言》更是为工人阶级提供了理论武器和奋斗目标。所以,最终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主流的社会主义学说。这些内容如果让大家看书,肯定大部分人都提不起兴趣,但通过观看《青年马克思》这部影片,就可以轻松地了解马克思的生活、爱情、友情,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充满许多政治内容,但《青年马克思》绝对不枯燥,主要角色都有非常生动鲜活的刻画,尤其是影片没有把戏份全都给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男性伟人,马克思的妻子燕妮和恩格斯的爱人玛丽这两位女性,在影片中同样有着鲜明的个性和魅力。此外,一些生活细节的描绘也很动人。比如说马克思穷困潦倒,去应聘个小职员,都因为字迹潦草而没有被录用。燕妮作为一名贵族小姐,跟马克思过着苦日子也能苦中作乐。影片的情绪情感也十分饱满,最后恩格斯激情演讲,将“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高潮戏,简直就是一出小人物的惊天逆袭的励志大戏,放射出昂扬的激情都把我给看哭了!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模板 篇7

电影《青年马克思》在中国大陆地区公映。导演哈乌·佩克是著名海地籍导演,在纪录片与故事片两个领域都有建树。为拍摄这部影片,哈乌·佩克准备了十年时间,2017年作为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影片上映。影片罕见地聚焦马克思的青葱岁月,艺术性地展现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相遇、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最终完成《共产党宣言》并奠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基础的传奇过程,生动刻画了马克思从青年时代开始就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不懈奋斗,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以及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人生道路。《青年马克思》在国内上映后引起强烈关注,取得良好的票房和口碑。影片中制作者的不少巧妙构思和艺术手法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可能比较难以察觉,但正是由于这些艺术实践,使得观众更顺利地进入故事,这或许会为我们的主旋律电影带来一些启示。

化繁为简

影片所展现的是马克思26岁到31岁在思想上实践上取得“双重飞跃”的关键5年,简洁生动地讲述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过程。正是这五年的艰苦研究和革命实践,马克思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理论,同时也走上了工人运动领导者的位置,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纲领。

马克思年轻时遇到过形形色色的理论家和革命者,当时的欧洲正值阶级矛盾激化的时代,许多新的思潮也因此产生,在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学术主张流派纷纭。影片要展现马克思在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上的“双重成长”,难免要引入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如果完全精准复原史实拍成电影,很容易会让观众陷入每分钟都见到陌生配角的局面。拍摄一部引人入胜的故事片,显然不能这样做。除此之外,展现一种思想的成长,从电影镜头语言的角度来讲也不容易。马克思的学术成就来自艰苦的思考和研究工作。而在电影里,若一直拍摄马克思伏案奋笔的画面,则很难产生对观众的吸引力。

于是,影片在整体符合史实的基础上,独具匠心地选取了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理论上的对手——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蒲鲁东,另一个是国际工人运动实践上的对手——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琳。通过马克思与这两个人的辩论,表明马克思主义在当时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变革,给国际工人运动带来新纲领,将国际工人运动带入新时代。而马克思离开德国到法国并与恩格斯见面,则由另一位线索人物——曾经的《莱茵报》主编卢格来完成。这与史实其实有出入,马克思并不是在找卢格“讨薪”时与恩格斯结识的。而影片这种“方便处理”,除了表现马克思革命生活的艰难之外,也增加了戏剧巧合,同时还避免了加入过多的配角人物。因此,把握了蒲鲁东、魏特琳和卢格这三个配角人物,观众基本上就可以看懂影片的核心矛盾。

就这样,影片从马克思与蒲鲁东、魏特琳见面,提出对他们的质疑开始,经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刻画,到马克思主义登上历史舞台深刻地改变了国际工人运动,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胜利为终止,完整地表现出马克思及其《共产党宣言》的产生背景和巨大价值。这种化繁为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手法,给影片以良好的故事基础。在影片的结尾,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正义者同盟大会上的演讲得到了国际工人代表的一致支持,马克思的理论取代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工人代表普遍支持的纲领。魏特琳及其不切实际的空想社会主义行动纲领退出历史舞台,蒲鲁东也远离了工人运动。之后马克思在恩格斯和燕妮的支持下完成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海边交谈,提到他要完成《资本论》,在任重而道远的感情氛围下,昂扬又不失厚重地收束全片。

由小见深

对于更加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个人生涯的观众来说,影片在细节上也有不少让“深层次”观众会心一笑的时刻。譬如,一个是影片对恩格斯给马克思带来的帮助的刻画,另一个则是燕妮对马克思研究工作的重要支持和贡献。

影片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见如故,二人在巴黎的小酒馆里畅谈。电影除了用下国际象棋来表现两位年轻思想家的思想碰撞之外,还特别插入了恩格斯问马克思是否读过英国经济学家著作的情节。马克思表示愿意阅读,恩格斯继而问马克思是否能看英语,马克思表示自己可以很快学会。看到这里,一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更有心得的观众,肯定能意会导演的意图——马克思理论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发现了资本主义剥削的规律,即剩余价值理论,并由此提出了改变生产关系是消灭剥削的唯一方法这一命题。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之处是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提出了一套完善而科学的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26岁的马克思在遇到恩格斯的时候,从恩格斯介绍的著作里得到了经济学方面的刺激。恩格斯同情受到严酷剥削的工人群体,他也与女工玛丽·白恩士相恋并共同为工人权益努力抗争。恩格斯对工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也给了马克思实证的研究资料。这都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巨大意义。在小酒馆的这一两句对话,实际上点出了恩格斯给马克思带来的理论营养,也为马克思片尾时提出写作鸿篇巨著《资本论》埋下了伏笔。

影片中还有一次描写马克思在比利时困居时,恩格斯给马克思一家提供了经济上的救助。这当然是为人所知的马恩之间的伟大友谊,而在这段剧情之前还有一处伏笔值得注意。马克思到邮局申请一份抄电报的工作,却因为字迹太过潦草而被拒之门外。在影片的结尾处,涉及马克思字迹潦草的情节再次出现。在恩格斯誊写马克思所著的《共产党宣言》草稿的时候,恩格斯认不出来马克思写了什么。这时燕妮接过草稿,准确地找到了应该衔接的段落。这一处安排颇为用心。对马克思和燕妮的感情有更多了解的观众,看到此处令人感动不已。马克思手稿字迹确实比较潦草,燕妮协助抄写、誊写,为马克思著作得以顺利出版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都知道燕妮是一个贵族家的大小姐,她陪伴马克思一生并不仅仅是“贫贱不能移”的忠贞爱情所致。在反动政府的禁言管制下,马克思和燕妮从德国辗转法国、比利时等地,生活坎坷不断,燕妮对马克思充满了信任和爱,在艰难岁月里与马克思风雨同舟。同时燕妮也是一位非常有学识、有胆识的知识女性。她对马克思的爱和帮助不局限于生活上的照顾,还有思想和精神上的坚定支持。影片所描写的这个辨认手稿的小桥段,指向了燕妮在思想上和学术上对马克思的重要性,从侧面刻画了燕妮的形象,也展示出马克思和燕妮之间心有灵犀的情感关系。而灵魂伴侣对于观众而言,是真实而深沉的内心情感渴望,这对于观众而言是极富感染力的。注重人物之间关系的刻画并落实于人物之间微妙动人的细节中,也是这部电影更加亲近观众的重要原因。

正是上述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青年马克思》在一部电影的体量内,生动、简洁地展现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过程。当然,除了上述特点,《青年马克思》还有众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它尽量淡化影片的政治属性,而将重点落在对人物以及人物关系生动真实的刻画上,拉近了马克思、恩格斯等伟人形象与普通观众的距离,普通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并感受到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能够被他们高尚的情操和伟大的情怀志向所感动、所吸引,由此对人物的命运产生关注,对他们的行为产生认同,被他们的信念和勇气所感染与净化,备受鼓舞与教育。比如,影片对当时真实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氛围富有质感的和高质量的艺术还原呈现,也很容易让观众产生艺术认同感和时代代入感,从而对影片产生认同感。还有,影片中人物台词的中文译制配音也十分精彩,从夫妻间的柔情、朋友间的热情,到学术辩论的激情、革命者的豪情,在各种情境下都准确地拿捏分寸,展现出角色之间的思想碰撞,精准传达出人物的思想内涵,形成观众观影时的戏剧张力。

当然,影片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比如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有何鲜明不同展示得不够清楚。影片末尾在正义者同盟大会上,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演讲都提及了阶级斗争的必然和客观性,但因为前文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交代不够集中,所以观众可能还是不能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带来的质的飞跃。这一点对于比较熟悉马克思主义产生背景的观众,也许不构成问题,但对于不太了解这一背景的观众来说,结尾带来的感动可能就会打些折扣。

自上映以来,《青年马克思》在国内的票房已突破两千万元人民币。在上映首月,保持了每周一百万元至四百万元的稳定高速增长。首个周末之后,在猫眼和淘票票购票平台上都取得了8.2分的高分口碑。上映一个月之后,在猫眼平台评分稳步上升至8.4分,淘票票评分上升至8.3分。这一现象本身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而作为主旋律电影,该片不俗的艺术质量也是影片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可见,在电影观众日益成熟的今天,我们还是要从艺术质量入手,把艺术质量当作生命线。有了艺术质量作为根基,主旋律电影才会赢得观众、赢得市场、赢得口碑。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模板 篇8

电影《青年马克思》记录了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前的几年青春时光,既显现出了其关心人民疾苦,为探索真理将笔杆当武器的高贵品质,又弥漫着其为人夫为人父所要面对平常生活的人间气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马克思这位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展现的真实而透彻。

马克思的伟大是逐步成长起来的,是在不断实践中成熟起来的。最初的马克思就职于一家虽然对现实不满但语调相对柔和的报社,结果因为马克思的直言报社被封,马克思被驱逐,从普鲁士到法国再到英国。正是在这一次次的驱逐当中,马克思逐步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这对其日后思想的形成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也正是马克思最为打动人的魅力所在。不怕困难,不惧危险,在一次又一次的阻挠挫折中仍然不放弃战斗的精神和姿态,不放弃对真理的探求和思索,其为谋求人类社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心思始终如一。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十九大报告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产党有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我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要学习马克思这种不畏艰难的宝贵精神、始终如一的高贵品质,时刻牢记我从哪里来的,又要到哪里去,真正把初心挂在心上,把使命记在心间,将初心坚持到最后,将使命完成到最好。

马克思的平常是真实展现出来的,是靠日常的点滴串联起来的。伟人也是人,也需要面对生活的琐碎,面对物质的困窘,但同样也可以拥有真挚的爱情。马克思的生活无疑是清贫的,清贫到连养育妻女都感觉到困难重重,他不得不到处找工作以维持家庭最基本的生活。但马克思又是幸运的,他有一个那么爱他,能够为他放弃优越家庭环境的美丽燕妮做妻子,即便是在如此清贫的生活中依然与他相亲相爱,荣辱与共,同甘共苦。这种真挚的爱情即便在现在看来也是弥足珍贵,君不见有多少恩爱夫妻在生活的压力下只剩下柴米油盐争吵羁绊,爱情在逐渐麻木中再也不见,甚至就此分道扬镳的也不算鲜见。真实的马克思有血有肉,不惧怕困难,更珍惜爱情,为处在人生负重期的我们树立了鲜活的榜样。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珍惜爱情,珍惜家人,每一个平常人都可以把生活过得滋润、舒心。

马克思伟大而又平凡,我们虽然平凡,但可以向着伟大前进!

关于青年马克思观后感(6篇)


一个人难以忘记的,往往是他/她观看过的一些影片,在观看过程,会不断的各种想法迸发出来,观赏了之后,我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我们可以用写观后感的方式将各种感触和思考组织在一起。应该怎么写好一篇的观后感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关于青年马克思观后感(6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关于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1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x周年,我同大家一起怀着对马克思崇高的敬仰,上午赴影院观看了电影《青年马克思》。

马克思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奠基人。马克思是他那个时代的巨人。为了革命理想,为了科学革命,他舍弃了个人生活的幸福。为了工人的八小时工作权利,他自己却长期每日工作十六小时。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他都加以批判地继承,都批判地考察。所以,x0年他被英国媒体评选为千年思想家,是当之无愧的。

与现在研究理论的学者和科研工作者不同,马克思的一生是贫困的一生。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在理论创作岁月里,不是在平静的书房和优越的条件下度过的,而是经历无数艰难和坎坷的。正如恩格斯说的“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 诅咒他。”马克思侨居伦敦的许多年里,经济上常常贫困到没钱买面包,付房租的程度。然而病痛的折磨和生活的贫苦并没有动摇马克思创作的决心。他在1859年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道:“我必须不惜任何代价走向自己的目标,不允许资产阶级社会把我变成制造金钱的机器。”马克思对于理论真理的探索和求知的热情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宣誓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念。

我们要深入学习马克思理论,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并根据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作为单位的青年职工,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以影片中的青年马克思为榜样。热爱事业,立足岗位,在工作中锐意进取,顽强拼搏,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用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以坚定的信念迎接挑战。

关于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2

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2前的今天,他出生在德国古城特里尔,几十年后,世界因他而改变。20 5月 4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一生。

为深度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精神,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周年,为了向这位伟大思想家致敬,我单位组织全体职工参与了《青年马克思》观影活动。

《青年马克思》这部影片描绘了 26岁的卡尔·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的传奇相遇,以及二人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的经过。影片还还原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艰辛过程:描写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如何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思探索新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如何在当局的查禁和社会的阻力下探求真理,又是如何不畏权威、并扭转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指导,最终团结了各地工人运动的代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纲领地位。自此,国际工人运动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而工人阶级也作为一个进步自觉的阶级改变了此后的世界历史。

马克思,曾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他的一生,践行了这句话。他,认真,他不畏艰难,他胸怀崇高理想。作为新青年的我们要向他致敬,向他学习。

如果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那么,对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以及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就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初心和终极目标。

身为当代新青年,我们被寄予了更多的希望与期许,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机遇,但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新时代,我们新青年应该有自己想法,提出自己的主张。前方尽管布满荆棘,但我们也要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仍然要学习并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寄去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早日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栋梁之材。

关于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3

l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人在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必然到来的结论,这一论断曾感召过世界范围内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奋斗。如今,当代大学生中有一些人对这一结论持怀疑态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苏东巨变以后,对于什么是信仰,该信仰什么,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常常疑惑和探讨的问题。

一、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促进和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却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压力、灾难与迷茫,人们在享受自身发明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尤其是精神信仰上的迷失。面对这一切,不少大学生也在逐步失去方向,丧失信仰,陷入到一个毫无目标的困境中无法自拔。正如马尔库塞所说:与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相伴随的是人的精神的不断丧失,人们在更多的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对如思想、信念等许多东西却越来越淡漠。在这种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产生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表面富足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相对落后使得当代中国大学生感到迷茫,不知所措。邓小平曾经说过: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它在人民中混淆是非界限,造成消极涣散、离心离德的情绪,腐蚀人们的灵魂和意志,助长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思想泛滥,助长一部分人当中怀疑以至否定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思潮。而中国现存的如贫富差距问题、官僚腐败问题、政治体制问题等更使得一些不够成熟的大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失之偏颇。

二、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现状与存在问题。根据中困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04年对广东、广州、北京、吉林和四川等地一些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状况进行的调研显示: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积极的,并不存在大范围的信仰危机。例如,有78.8%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有说服力,没有过时”;84.2%的学生表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57.4%的学生认为通过近年来的政治理论学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重大问题越来越明白了;而认为理论学习仃一定效果的也达到了32%;78.3%的学生赞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说法。但部分学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理论淡化、思想多元化等倾向也是事实。

中国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在理解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加以认可和拥护,一般以学习政治专业的学生居多。由于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完全是一种自觉的而非被动的行为。这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是被某种力量所强制,更不是受某些个人私利所驱使。他们是发自内心的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种信仰看待。第二种是只凭着自己的粗浅认识,并非人云亦云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一般以关心国家大事、喜欢“两课教育”的学生居多。这类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拥护是真诚的,他们知道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不会拥有眼前的一切,而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信仰的,因此,他们既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自己的信仰,又真心的拥护中国共产党。但这些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却并不完全知道为什么要信仰,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不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第三种是内心并不十分认可,仅仅是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去“信仰”马克思主义。这类学生清楚地知道,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不把自己和马克思主义联系在一起,就不可能有发展,于是他们可能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去“拥护和信仰”马克思主义。

2.问题的根源与特点。(1)主观方面:学生们主观上重物质,轻精神,重视短期行为,忽视长期利益。许多学生只对专业课和自己认为有用的课程感兴趣,而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学习,或是只把就业和考研作为自己学习的主要动力,错误地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对自己的帮助不大,没有实际作用,以至于在实际生活中丧失了辨别和抵御错误思想的能力。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已经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上产生了迷茫、困惑和动摇。有的对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党的领导产生了怀疑;有的跑到封建迷信市场上寻求精神寄托:还有的宣传“共产主义渺茫”论,这些现象都是大学生信仰问题在主观方面的表现。(2)客观方面:①高校对大学生的信仰问题重视不够。有些学校把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归结于学生本人,认为信仰什么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对大学生的信仰问题不能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以至于在出现问题时不愿承担责任。②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和宣传过程中,教学方法陈旧,理论脱离实际。一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信仰教育的形式、方法过于僵化、呆板,而且在教育和宣传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大”和“空”的现象,一味地强调理论高度,空话、套话多,严重脱离实际,其结果往往使学生们产生逆反心理,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认同感。③从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和理论教学的队伍师资力量和理论水平不高,无法与时俱进。许多教师,尤其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青年教师,对待工作热情不高,不注重理论水平的提升,以至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无法指导学生树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④高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及学生思想工作指导教师重视不够。许多人往往认为只有专业能力不强的教师才去讲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或从事辅导员工作,岂不知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比讲一门专业课难得多,而这种认识无形中也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及学生思想工作指导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⑤“两课”教学内容覆盖面过大,侧重点不明确。根据国家规定,各大院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学习都做了明确规定,建立了一套规章制度。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要想将所有的此类思想全部学完,并有所理解,以至于成为一种信仰是不切实际的。

三、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1.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问题高校领导应充分重。视邓小平曾经说过:我们这些人的脑子里是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做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可见高校对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领导应将当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应把定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信仰教育工作制度化,定期开展调查研究,客观评价工作状况,及时发现突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制定有效改进措施,主动支持“两课”教学。学校的上级领导机关应进一步加强对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检查指导,应制定更加科学、客观和可测量的评价标准。2.以学生为本,转变教育观念。没有任何信仰的学生是不存在的,那些号称什么也不信的学生,常常是放弃了精神卜的信仰与追求把某种有限的物质事物神圣化,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信仰趋向,高校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毛泽东曾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因此,高校要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将对学生信仰观念的教育从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教学转变到重视马克思主义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来,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教书与育人切实地结合起来。

3.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重点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正如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强调指出的,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简称“八荣八耻”)。作为培养中国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应更好的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习、领会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更好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生思想工作指导教师应以身作则,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起到榜样作用。曾子在《大学》中写到: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齐其身者,先正其心。对学生思想工作指导教师而言可将其改为“欲教其生者,先修其身,欲齐其身者,先正其心。”学生思想工作指导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他们学习的标准和榜样。因此,不仅要在学生的学习方面传道、受业、解惑,更要成为学生精神信仰的正确引导者。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理论水平,坚定自己的信念,以便更好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师资队伍是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核心力量,是解决大学生信仰观问题的关键。因此,一方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两课”教师的学习和工作条件,帮助教师树立职业自豪感和工作责任心: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优化“两课”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严把“入口”关,不能让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不合格的人登上“两课”讲台,并从多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培养和锻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要制定政策,努力吸引那些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有教学能力又有社会实践经验或专业特长的优秀人才充实“两课”教师队伍:四是要从校内外聘请一些优秀的专家学者、党政干部,组成兼职教师队伍,请他们参与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中来。

6.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设置体系应进一步完善。对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课程应进一步整合,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授内容有所侧重。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作为一门课设置,如有必要可分为两部分讲。课程的设置体系仅从文、理科的类别和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大专生的层次来区别缺乏针对性。是否应当在强调各高校要执行基本设置规定的同时,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讲授不同内容。特别是目前我国各高校的科研教学水平不尽相同,生源的综合素质也相差甚远,如果采取相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设置体系,必然会产生针对性不强、学生接受不了、厌学等弊端,这样便无法很好地达到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目的。

7.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理论教材应侧重实际。其一,应彻底改变一些教材过于重视自身内容的全面和形式上的完美,最终导致求大、求全的形式主义,应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下,使基础理论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其二,对于有的教材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们党制定的种种现行政策混同的现象应加以区分,并在内容安排上,不应将政策内容讲得过多,而应把重点放在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上,使得马克思理论能够更好地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培养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优秀大学毕业生。

关于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4

看完电影《青年马克思》有三个突出的感受,一是马克思的人格魅力,二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与实际结合创造中国奇迹的实践魅力。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具有非常价值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青年马克思观后感精选6篇青年马克思观后感精选6篇。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如果给每个人都贴上标签,马克思一定是多彩的一个,是千年最伟大思想家。他立足当时所处时代,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放眼整个人类发展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不断在实践与思考中形成马克思主义,这推动了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青年马克思观后感精选6篇文章青年马克思观后感精选6篇出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思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取得的成就,从“两半”社会到近代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发展的,新时代面对新情况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我国重大问题,最终实现我国伟大梦想!

纪念马克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真理的力量是多么强大,道路的选择是多么重要,崇高的事业是多么值得奋斗,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是多么紧密相关。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地展现出来!

关于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5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党员干部素养的核心和灵魂。《青年马克思》这部影片描绘了伟人卡尔·马克思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相识相知,描绘了他们因相同的理想信念而在一起,共同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艰苦奋斗的历史画面。

在影片中还原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艰辛过程,描写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如何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探索出新的哲学理论,如何在资本主义的阻力下不改初心,一以贯之的探求。马克思对事业、生活、朋友的坚持和热情,与他锲而不舍、砥砺前行的精神,都令人十分动容。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现实。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定不移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1939年底,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对一位进马列学院学习的同志说:“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

我国目前处于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同时面对着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与艰巨繁重的机制体制改革,在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上,更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以马克思精神自我鞭策,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关于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6

《青年马克思》讲述了1844年,年轻的马克思在巴黎与恩格斯相识,因共同的理想信念走到一起,合作撰写《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由于立法机关偏袒林木所有者,因此将他人拾捡林木的行为定义为盗窃,影片开头将拾捡林木的底层贫苦人民和冷酷的执法者之间的对立冲突呈献给观众,由此引出马克思写下批判当局的《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最终导致《莱茵报》被查封的背景,简单的情节却使青年马克思嫉恶如仇、观点犀利、直言不讳的形象烙在观影者的心间,而当时社会的残酷现状,也让人明白了马克思想要理解这个世界、阐述这个世界、改变这个世界的原因。

随后,本片围绕几位与马克思关系密切的人物,将马克思青年阶段的重要事件串联起来。这其中有理解支持马克思的妻子燕妮,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恩格斯,有敢爱敢恨、热爱自由的玛丽等等等等。身为名门之后且美丽高贵的燕妮却爱上了平民阶层的马克思;资产阶级生活富足的恩格斯却和为无产阶级发声、困苦拮据的马克思成为挚友。他们的爱情、友情看似充满了矛盾和不可思议,但事实上却合情合理。燕妮虽为贵族,却讨厌条条框框充满压迫的旧世界,她希望逃离希望打破这些窠臼,因此她理解马克思的抱负,赞同马克思的思想,是马克思生活中的夫人,工作上的助手;恩格斯虽然是工厂主子弟本应代表资产阶级但他却同情无产阶级,爱上了纺织女工玛丽,与贫苦的工人打成一片,想要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所以他欣赏马克思的主张,赞叹马克思的学识,他是马克思现实中的挚友,也是马克思思想道路上互相鼓励的战友,正是他们共同的理想,让他们惺惺相惜、凝聚在一起。

哪怕经历了再多的苦难、挫折,遭受到了再多的驱逐和离别,马克思和燕妮不渝的爱情、和恩格斯真挚的友情,都因他们共同的理想信念而闪耀着动人的光辉,历久弥坚。同样的,他们共同的理想信念也因为爱情的呵护、友情的扶持,孕育出更多更伟大的结果:引领历史唯物主义走向舞台,推动社会主义由空想向科学转变,提出无产阶级改变现状不是靠善良和妥协而是靠反抗和斗争……曾经在历史书上所学的内容逐一在影片中具象化,《共产党宣言》的出版是影片的高潮也是结尾,看着荧幕中和《共产党宣言》相关的一个个句子印刷出来,一篇篇内容呈现出来,让人不禁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却又怅然若失、不忍散场。

马克思的思想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此按下不表,本片仅通过讲述他的身边人和事,使观众了解青年时期的马克思。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也如同我们每个青年人一样,有直率、也有骄傲,获得过成功也遇到过坎儿,谈过恋爱也交过朋友,玩过小花招也怼过人,让人觉得没有距离感,让人觉得马克思不再是书本上的大胡子,而是如此的有血有肉,如此的鲜活有趣。但除此之外,扪心自问,同样是青年人,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自己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的,如马克思恩格斯般伟大的人物有几何,如他们一样朝着远大的理想而迈出坚定脚步的人又有几何,为什么他的爱情和友情如此令人羡慕、他们的人生如此的熠熠生辉。

网络上最近有一句话很出名——“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但是作为青年人,在观看本片时,脑海中浮现的不是这些“小确幸”,而是后面一句“愿你路上有良人相伴,愿你所有快乐无需假装,愿你此生尽兴、赤诚良善”。上面自问的问题或许隐约有了答案,想来应该以祝愿来回答,愿你我都如同马克思那样,不再迷茫彷徨,心中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身边有良人相随、朋友二三,仗剑天涯、红尘作伴,快意江湖、不负人间!

观影心得:青年马克思观后感1000字


每一个人在观看一部作品之后都会有所感受,优秀的作品,会让我们自己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想法,你在看完《青年马克思》之后有没有什么想写的感悟呢?你可以读一下心得体会大全编辑整理的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1)

一直以来,马克思都被誉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千年第一思想家”。作为青年人,在观看《青年马克思》后,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在我脑海中更加清晰起来。作为这个时代的筑梦者,我们迫切需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强化“七种能力”,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终身学习、殚精竭虑、不懈奋斗。

电影描述了1843年的欧洲社会以及青年马克思的生活片段,刻画了马克思在哲学和社会科学层面的不懈探索,还原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艰辛曲折,在政府查禁和社会阻力的双重掣肘之下,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指导,最终团结了各地工人运动的代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纲领地位。

每当想起马克思的事迹,我都深深的被他的精神折服。他曾经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他毕生的革命实践,是在对社会矛盾的亲身了解中探寻的一条能够推动社会前进的道路,他用自己结实的肩膀扛起了那个时代的重任,用自己的思想引领了一场社会变革,开创了崭新世界格局。今天的我们更应该传承其精神,为这个时代奉献自己的热血与激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任何工作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落实在纸面上,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还是要看落实,口号喊得响、步子迈得轻的做法是万万要不得的,青年干部要以踏实的作风、务实的心态,勇于直面挑战,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与成长。作为编办干部,要切实认清机构编制工作对加强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建设、深化机构改革、优化党的执政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状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态度,积极融合“互联网+”思维,创新机构编制工作方法模式,为实现党的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强力支撑。

如今,马克思主义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名词,而更应该是一个动词。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我们应时刻谨记“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中国”,在新时代强劲有力的脉搏中,我们终将成为托举中国梦的强力支撑,这我们义不容辞。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投身到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练就硬肩膀、敢挑重担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百姓的幸福生活、社会的和谐稳定付出自己的力量,做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2)

x月x日晚,省委党校秋季班学员集体观看了“四史”教育片《青年马克思》。这部传记影片节选了马克思在1843年至1848年的青年生活片段,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欧洲社会出现的经济社会危机与矛盾,还原了科学共产主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时刻,再现了马克思主义逐渐形成并趋于完善的时代历程。观影过后,诸多片段浮现眼前,些许感想萦绕心中,在此分享如下:

艰辛的探索引人思考。影片以时间为主轴,渐次展开。1843年,君主专制下的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处处危机四伏。英国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秩序,创造出新的无产阶级。但是资产阶级为了自身利益,无情地压榨无产阶级的剩余价值,引发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在此背景下,知识界各学派都在为社会寻找不同出路、开出各种药方,蒲鲁东、巴枯宁、魏特林先后提出了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政治观点,但都无法正确领导无产阶级的斗争。为了提供科学的纲领,德国的两位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携手,共同完成了《共产党宣言》。但是回顾这一历程却是十分艰辛的:马克思出身律师家庭,本人拥有博士学位,完全可以过上优越的生活,但他却为了追求理想而被普鲁士、法国先后驱逐,导致生活拮据,辗转科隆、巴黎、布鲁塞尔等城市;恩格斯家族拥有英国曼彻斯特数家纺织工厂,家境殷实,但他却为了追求理想而深入贫民区进行调研,写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一著作;燕妮出身贵族家庭,本可以嫁入豪门,衣食无忧,享受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但她却为了马克思而颠沛流离、辗转奔波,过着十分艰辛的生活。在工人运动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几经波折;工人阶级也并非全然接受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而是存在不同的观点争论。这些都是真实历史的再现,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艰辛历程,对于我们学习掌握社会主义发展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几经波折坎坷后诞生的。我们年轻干部要向青年马克思学习,为了追求理想而甘于吃苦、勇于奋斗,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增本领、长才干,才能筑意志、净灵魂。

革命的友谊令人感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世界上最纯粹的友谊。影片之初,虽然两位青年在初次见面时并不十分友善,但是旋即就因为思想上的共识而成为了知己,并由此建立了长达40年的革命友情。马克思常常因为生活所迫,需要恩格斯的资助,而恩格斯毫不计较,无怨无悔为马克思提供了最无私的帮助。正是恩格斯的慷慨相助,才使得马克思可以维持生计,并能够长期从事思想研究工作,从而为人类贡献了最伟大的思想;正是恩格斯的伟大友谊,才使得在马克思与世长辞之后,《资本论》后续卷宗能够顺利出版。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真正的知己,实现了纯粹的友谊,这种友谊发自真心、源于理想、合于信仰,是值得我们钦佩和敬仰的。11月28日,我们即将迎来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在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应当以切实行动开展纪念活动,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通过深入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来缅怀这位全世界无产阶级伟大的革命导师。

伟大的思想导人前行。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强调,“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我们年轻干部应当坚持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

光辉的时代催人奋进。影片《青年马克思》反映的是1843年至1848年的欧洲社会情况,彼时的西方虽然阶级矛盾重重,但是列强却凭借其坚船利炮轰开了东方中国的大门,惊醒了沉睡之中的雄狮。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深重苦难也引起了马克思的高度关注,他为中国人民伸张正义,并科学遇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这近百年的光阴岁月之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推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充分彰显。进入灿烂辉煌的新时代,我们共产党人必须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向前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礼堂观影过后,心情渐渐平复。拾阶而上之时,偶遇涂老师同时退场。在其带领下,我们缓步来到礼堂会议中心大厅的马克思雕塑之处。看到他的雕塑栩栩如生,忆起他的人生波澜壮阔,思之他的理论博大精深,念及他的思想影响千古,我们不禁发自内心向马克思致敬:

致敬理论的巨匠,致敬思想的大家,致敬革命的导师,致敬精神的领袖,致敬历史的伟人!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3)

就在前几天,观看了老师向我们推荐的一部传记电影《青年马克思》,讲的是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在1843年到1848年之间的一些经历及活动。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的确能让我们对马克思在这一段时期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但是从电影的水平来看却有一些欠缺的地方,下面我从两个角度说一下这部电影。

第一个是从内容方面来说,这部叙事的电影有两条条线。马克思和燕妮(家庭线),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线)。先从马克思燕妮这条线说起,在这个时间段里,马克思自己文章触及了普鲁士王国的统治,四处流亡,而燕妮始终陪在马克思身边,始终支持着马克思的事业,并为他生下了第二个女儿劳拉.马克思。我们知道,燕妮是贵族的女儿,家境殷实,而马克思在这段时间可谓是穷困潦倒,稿费遭到拖欠,甚至冒着坐牢的危险。她肯放弃原来的家庭,跟着卡尔四处奔走,这就是爱情的力量。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真正的爱,在放弃个人的幸福之后才能产生。”燕妮正是为了爱情而牺牲了她个人的幸福。但她又是幸福的,因为她始终陪伴着自己心爱的丈夫,直到生命的最后。

恩格斯出生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一直在父亲的工厂里做代理人,然而恩格斯却憎恨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他同情工人,支持工人,并和女工玛丽相恋。1844年来,恩格斯到访巴黎,遇到了同在巴黎的马克思。二人在思想很快达成一致,并结下真挚的友谊。我记得电影里有个片段,燕妮对恩格斯说的一句话“你是卡尔第一个带到家里的人”。可见马克思对恩格斯有很高的认同感。后来,二人便投入到无产阶级革命的事业去,一起发表文章,支持工人革命,加入工人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反对蒲鲁东主义,一起起草了《共产党宣言》。而在马克思贫困的时候,恩格斯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接济马克思。这就是二人间钢铁一样的友谊,这就是友情的力量,坚不可摧。

这部电影中还有一个关键的点就是马克思思想的不断成熟。这可以通过两个批判来体现。电影一开始就是马克思与几名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家的争论,要知道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在宗教观上的批判上是有共鸣的,马克思后来也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但青年黑格尔派的一些成员比如施蒂纳,认为世界都是为我之物,这明显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青年黑格尔派这些观点的落后,不成熟正是马克思与这一派的决裂的原因。正如电影里马克思所说“我首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蒲鲁东在电影里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是无政府主义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在当时也是十分收欢迎的。并出版了《贫困的哲学》一书,马克思和恩格斯针对这一书及其思想,发表了《哲学的贫困》一文,批评蒲鲁东的那种改良主义的思想。正如最后恩格斯所言“建立社会主义不能靠仁慈!而是流血的革命!”《哲学的贫困》也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人人皆兄弟”的口号也被“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所取代,一个科学的,纲领性的文献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形成,这影响着千千万万个共产党人。一直到今天也具有很价值意义。影片也在这里正式结束。

影片从传记叙事的角度来看,是比较符合真实历史的。但从电影本身来讲,不能算是一部特别好的电影。首先人物的形象的太模板化,其内心活动细腻的描写比较少。其次电影来源于生活,这种贴近生活画面这能让观影者们产生共鸣,这是电影最重要的价值意义。而这一部电影确实没有给我带来更多的感受,而是一种直白的叙事,书面的对话方式。可能传记电影都有这种感受吧。作为一名哲学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部电影里所提及几篇文章还是很值得我们结合当时的背景去反复去阅读的。

另外,传记电影有一部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就是威尔.史密斯主演的《当幸福来敲门》,对人物的刻画细腻了很多。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4)

这次看了《青年马克思》之后,我又继续寻找到了很多关于马克思不平凡的一生的影像资料。看完这些,我受益良多,感慨颇深。

我看所看到的是,1835年8月,17岁的马克思在他高中毕业作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透过这段饱含真情的文字,让人感受到一颗崇高而炽烈的初心。

为人类幸福而工作,不单是一种志向、一种抱负、一种担当,对于马克思来说更是终其一生的考验和磨砺。马克思一生颠沛流离、饱尝艰辛而初心不改,用奋斗的一生践行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我们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就要从马克思的伟大一生、伟大人格中检视和滋养我们的思想和灵魂。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5)

马克思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位只存在于教科书和理论当中的伟人,我们熟知他的理论,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他本人是多么伟岸,在当初他的思想是如何同时代进行对抗,最后碰撞出一系列改变时代的思想。在看完青年马克思这部电影之后,我不禁更加了解了马克思这一时代伟人和恩格斯的伟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也会有窘迫困难的时候,他们也会有犹豫不决的时候,但是他们会为了心中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信念,他们敢于挑战万恶的资本主义。

一、成为同盟领导者

在电影中有一幕,同盟内部思想活跃,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以及怎样实施公有制进行讨论。而在讨论过程中,马克思也对魏特林和他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因为他们甚至对革命和密谋的区别都弄不清楚。也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决心领导同盟者,在一次集会上,恩格斯进行发言,提出了关于维护无产者利益如何实施公有制进行暴力革命的著名的共产主义三原则,在他发言结束后,受到了同盟会员的热烈拥护,进而成为了同盟会的领导者。

倡导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普鲁东主义,认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互助制是最好的社会制度,仅仅强调物质生活条件及经济关系的改变,而不通过革命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反对暴力革命,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倡导无政府主义,反对一切国家与政权。但是这种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脱离了工人阶级的实践行动,不可能为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因而也不会为工人阶级所拥护。

二、发表《共产党宣言》

那么工人阶级最终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呢?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总是和工人阶级的革命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马克思能为工人阶级提供革命实践所需的科学理论指导,这正是当时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的。在1847年六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指导下,正义者同盟完成改组,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同盟,同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委托马克斯恩格斯起草同盟革命理论与实践纲领,1848年二月,该纲领在伦敦以单位本人出版发行,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出版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此后,共产党宣言在世界和中国范围内都广为传播,影响深远,启发了一大批的革命领导人,而中国人民也因此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通过学习共产党宣言,从而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也正是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中国人民找到了适合于自己国内发展的理论。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6)

该片讲述了1844年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在巴黎与恩格斯相识,因共同的理想信念走到一起,合作撰写《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影片开头的林木盗窃案,残暴杀戮的画面,纺织厂主对劳工的压迫,以及流落街头的难民充分反映了19世纪40年代君主专制下的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处处危机四伏历史背景,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马克思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和他的恻隐之心。马克思敏锐的意识到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就在他以笔为枪抨击普鲁士国王时,他的报社却因此被迫停刊而他本人也迁居巴黎,然而正是这段坎坷的经历让他与人生知己恩格斯相遇了。两人因卓越思想相遇,两因人共同信念相知,两位心怀伟大抱负的青年人也将共同完成一幅让世界风云变幻的波澜壮阔的崭新画卷!

影片对马克思的妻子珍妮刻画也十分到位。出身名门望族的她本可以养尊处优,享受荣华富贵,但她选择了马克思,即便婚后的生活再艰苦,她也没有向家里要一分钱。不仅如此,她还具有非凡的思想境界,对马克思的革命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始终和丈夫站在同一战线上,义无反顾的支持他的事业,影片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一个贤良妻子的人格魅力。

影片没有过多的描写宏大震撼的战争场面,但无产阶级革命基于“笔杆子”的力量,依旧能够推翻旧世界,开辟新天地,给观众心灵上的冲击。整个影片把马克思深刻的思想、曲折的人生经历结合在一起,用镜头和语言展现了他与恩格斯伟大事业的发展过程。

观影结束后,研习社社长刘建德和团工委书记孙靓分别对影片进行了总结,随后学员们纷纷阐述了自己的感受与看法。有学员表示通过电影看到了青年时代的马克思的真实生活,不同于以往印象中和蔼的老爷爷,还有学员从马克思身上看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情,百折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品质在今天依然激励着广大青年人积极进取,为自己理想和追求不懈奋斗。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7)

由拉乌尔·佩克执导的传记影片《青年马克思》,于2018年5月5日在中国上映。影片讲述了从1844年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相遇,到1848年共同撰写政治经典文献《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该片于2017年2月12日在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映,这次选择五四青年节后在中国公映,可谓是一次向中国青年们的献礼。

参考文化在观影中惊喜地发现,有许多年轻人前来观影:根据猫眼电影所提供的观众画像:年龄在20至29岁的观众高达58.4%(数据截至5月6日中午12时——本网注)。而且,男性和女性观众的数量基本持平。

两位惺惺相惜的年轻人

《青年马克思》讲的是两位年轻人的故事。在电影中,他们不仅是人们熟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卡尔和弗里德里希。

在我们心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宣言》的创造者,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导师、精神领袖,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而在这部电影中,导演通过艺术手法展现给观众的是:先于这些身份,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两位满怀抱负的年轻人。

他们所处的阶级大相径庭:《莱茵报》因撰文抨击普鲁士被迫停刊后,马克思和妻女迁居巴黎,生活十分拮据:买烟时讨价还价,女儿生病却无钱医治,拖欠他的稿费也无法付清。

恩格斯则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富家公子,其父亲在英国拥有十余家大型纺织厂。但恩格斯作为父亲工厂的代理人,对父亲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极其不满。被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想所吸引的他,深入工人阶级以获得第一手资料。

他们对彼此的欣赏始于文字,始于思想。恩格斯熟读马克思的黑格尔哲学批判,马克思即便一开始“傲娇”地称恩格斯为“门外汉”,最后还是透露出他对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赞赏。

在困苦的日子里,马克思是依仗恩格斯的经济帮助才一次次渡过难关。他们是朋友,是革命同伴,是彼此的精神领袖,更是灵魂伴侣。

比姬·克里普斯在《青年马克思》中饰演燕妮

两段跨越阶级的爱情故事

《青年马克思》着了很多笔墨去描写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的爱情故事。

无独有偶,这两段爱情故事都跨越了金钱和阶级,可歌可泣。

出自德国名门望族的燕妮,义无反顾地爱上了马克思这个“无宗教信仰的犹太男孩”。即便婚后的生活再艰苦,燕妮也没有管家里要过一分钱。

家财万贯的恩格斯,却对父亲工厂中的爱尔兰青年纺织女工玛丽一见钟情。

这两段打破阶级壁垒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很多在场的年轻女性观众。我们在银幕前看到的,不仅是爱情的可歌可泣,更是年轻人对于伴侣的理解和扶持。

燕妮并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富家女,她的思想境界非同寻常。她曾给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取过一个名字:《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可见她对于马克思无产阶级事业的深刻理解。在马恩合著《共产党宣言》时,很多难以辨认的手稿都是她负责校对的。电影中马克思去邮局求职时,邮局人员对于其笔迹的否认也是一个小小的伏笔。

恩格斯在电影中是这样评价燕妮的:您真是一位非凡的女性。

而玛丽作为一个工人,也对恩格斯的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在布鲁塞尔帮助马恩与正义者联盟见面,在合著时点灯熬油,陪伴恩格斯。

如同《万物理论》不仅是史蒂芬·霍金,更是简·霍金的故事。《青年马克思》也是燕妮·马克思和玛丽·恩格斯的故事。

笔杆子下的无产阶级革命

很多关于革命主题的电影通常侧重刻画战争的激烈与血腥,希冀从视觉上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革命的波澜。

而《青年马克思》中的无产阶级革命基于“笔杆子”的力量,并没有战争画面的冲击,却依旧让旧世界的推翻和新世界的建立跃然于胶片上。

如同马克思在片头所阐述的那样:我不要软绵绵的战争,我要大刀阔斧!马克思手中的笔杆,就是他的刀枪。这杆笔如同真枪真刀一样锃亮,犀利无比。

《共产党宣言》至今还在不断被翻译和影印,如同电影片尾所评价的那样:“这是一部无法估量其价值的著作,资本论永不过时,随着其批判对象的发展而常读常新。”

今天,马克思和恩格斯理想中的共产主义,仍然被人类不断追寻着。而我们,也有责任和使命去重读这段历史。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8)

《青年马克思》立足于19世纪的欧洲,君主专制下的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处处危机四伏。英国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秩序,创造出新的无产阶级。秉持博爱共产理念,工人组织陆续成立。两名德国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将颠覆这些组织的乌托邦思想,改造他们的斗争及全世界的未来。电影再现了马克思自大学毕业后,凭着犀利文笔与非凡思路迅速跃升《莱茵报》总编。然而,因他撰文抨击普鲁士国王导致报纸被迫停刊,随后,他带妻子迁居巴黎。在创办《德法年鉴》期间,马克思结识了家境富裕的德国同乡恩格斯。恩格斯在英国曼彻斯特经营纺织工厂,拥有卓越手腕与经济知识。他的出现,于金钱、于学识,都大大支持了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后来,两人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一同完成了经典政治文献《共产党宣言》。一位困苦拮据仍不改其志,一位含着金汤匙又满怀抱负。时代青年的聚首,即将让全世界风云变色。

除马克思、恩格斯之外,影片中的两个女性亦大放异彩。马克思的妻子燕妮既是一位社会学家,也是一个思想家,为获取真正的自由和解放,放弃优渥的资本主义家庭生活,选择马克思;恩格斯的妻子玛丽是无产阶级女性,贫穷没有限制她的想象,她心性通透,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思想永垂不朽。观影现场寂静无声,同学们沉浸在影片中,陷入深深的思考,思索影片背后潜藏的思想和内蕴。

观看完影片后,党员“1+1”学习班的学员们意犹未尽,针对影片进行了热烈讨论。工商管理162班的顾海英认为,马克思是伟大的革命导师,他与恩格斯的友谊是世界上任何友谊都无法比拟的。影片中,马克思身处社会危机四伏的德国。当时工人阶级受资本家的压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乌托邦思想、无政府主义以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兴起客观上都是人民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而发出的诉求。卡尔·马克思从阶级出发,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和眼界提出了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唯物史观,揭露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学说,为世人留下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无愧为“千年思想家”。市场营销152班的廖楚楚提到,她中学时代就看过马克思在17岁时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并深深地记住了马克思说的一句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他人而献身。”看了《青年马克思》,更强烈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为人类谋幸福的高尚理想。同学们表示,我们现在大学生虽然与马克思当时所处的时代不一样,但是我们应该具有马克思的那种精神——一切从实践出发,解放思想。通过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也对得起马克思为我们谋求的幸福生活。

观后感精选: 青年马克思观后心得.doc


和书一样,观看电影或者视频也可促进人的成长,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观看完的以后,你会被作品描绘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观后感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观后感精选: 青年马克思观后心得.doc》,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由拉乌尔·佩克执导的传记影片《青年马克思》,于2018年5月5日在中国上映。影片讲述了从1844年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相遇,到1848年共同撰写政治经典文献《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该片于2017年2月12日在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映,这次选择五四青年节后在中国公映,可谓是一次向中国青年们的献礼。

参考文化在观影中惊喜地发现,有许多年轻人前来观影:根据猫眼电影所提供的观众画像:年龄在20至29岁的观众高达58.4%(数据截至5月6日中午12时——本网注)。而且,男性和女性观众的数量基本持平。

两位惺惺相惜的年轻人

《青年马克思》讲的是两位年轻人的故事。在电影中,他们不仅是人们熟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卡尔和弗里德里希。

在我们心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宣言》的创造者,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导师、精神领袖,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而在这部电影中,导演通过艺术手法展现给观众的是:先于这些身份,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两位满怀抱负的年轻人。

他们所处的阶级大相径庭:《莱茵报》因撰文抨击普鲁士被迫停刊后,马克思和妻女迁居巴黎,生活十分拮据:买烟时讨价还价,女儿生病却无钱医治,拖欠他的稿费也无法付清。

恩格斯则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富家公子,其父亲在英国拥有十余家大型纺织厂。但恩格斯作为父亲工厂的代理人,对父亲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极其不满。被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想所吸引的他,深入工人阶级以获得第一手资料。

他们对彼此的欣赏始于文字,始于思想。恩格斯熟读马克思的黑格尔哲学批判,马克思即便一开始“傲娇”地称恩格斯为“门外汉”,最后还是透露出他对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赞赏。

在困苦的日子里,马克思是依仗恩格斯的经济帮助才一次次渡过难关。他们是朋友,是革命同伴,是彼此的精神领袖,更是灵魂伴侣。

比姬·克里普斯在《青年马克思》中饰演燕妮

两段跨越阶级的爱情故事

《青年马克思》着了很多笔墨去描写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的爱情故事。

无独有偶,这两段爱情故事都跨越了金钱和阶级,可歌可泣。

出自德国名门望族的燕妮,义无反顾地爱上了马克思这个“无宗教信仰的犹太男孩”。即便婚后的生活再艰苦,燕妮也没有管家里要过一分钱。

家财万贯的恩格斯,却对父亲工厂中的爱尔兰青年纺织女工玛丽一见钟情。

这两段打破阶级壁垒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很多在场的年轻女性观众。我们在银幕前看到的,不仅是爱情的可歌可泣,更是年轻人对于伴侣的理解和扶持。

燕妮并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富家女,她的思想境界非同寻常。她曾给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取过一个名字:《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可见她对于马克思无产阶级事业的深刻理解。在马恩合著《共产党宣言》时,很多难以辨认的手稿都是她负责校对的。电影中马克思去邮局求职时,邮局人员对于其笔迹的否认也是一个小小的伏笔。

恩格斯在电影中是这样评价燕妮的:您真是一位非凡的女性。

而玛丽作为一个工人,也对恩格斯的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在布鲁塞尔帮助马恩与正义者联盟见面,在合著时点灯熬油,陪伴恩格斯。

如同《万物理论》不仅是史蒂芬·霍金,更是简·霍金的故事。《青年马克思》也是燕妮·马克思和玛丽·恩格斯的故事。

笔杆子下的无产阶级革命

很多关于革命主题的电影通常侧重刻画战争的激烈与血腥,希冀从视觉上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革命的波澜。

而《青年马克思》中的无产阶级革命基于“笔杆子”的力量,并没有战争画面的冲击,却依旧让旧世界的推翻和新世界的建立跃然于胶片上。

如同马克思在片头所阐述的那样:我不要软绵绵的战争,我要大刀阔斧!马克思手中的笔杆,就是他的刀枪。这杆笔如同真枪真刀一样锃亮,犀利无比。

《共产党宣言》至今还在不断被翻译和影印,如同电影片尾所评价的那样:“这是一部无法估量其价值的著作,资本论永不过时,随着其批判对象的发展而常读常新。”

今天,马克思和恩格斯理想中的共产主义,仍然被人类不断追寻着。而我们,也有责任和使命去重读这段历史。

马克思的朋友圈观后感集锦


经典的影片有他独有的魅力。在观影后心里产生的想法同样也是珍贵的,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来记录新的收获,观后感可以清楚描述自己在看电影时的具体感受以及获得的相关启示。如何撰写出值得反复研读的作品观后感呢?经过整理,心得体会大全编辑为你呈上马克思的朋友圈观后感,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马克思的朋友圈观后感【篇1】

观看有理论深度、有实践温度的通俗理论对话类节目《马克思是对的》第二集《洞悉世界的眼睛》和第三集《不朽的〈资本论〉》,让我对马克思思想的起源,他箸书的经历有了深入的认知和敬佩。

第二集《洞悉世界的眼睛》最深刻的一段,是专家讲述马克思的好友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给出这样的一个评价,“他认为就像达尔文发现了自然界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里程碑,在马克思之前,人们对社会的发展犹如瞎子过河,不知道未来的发展走向,走一步看一步,走的很不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诞生后,人们对走过的路,以及今后要走的路才有了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清晰认识,这于人类来说确实是很伟大,马克思的思想可以说是人类发展的导航灯,永远明亮前方。

第三集《不朽的〈资本论〉》,本集重温《资本论》创作和出版的艰辛历程,从1843年开始,马克思就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在这条道路上艰苦跋涉了20多年的时间。为了彻底、准确地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律,马克思精益求精,查阅、研究了超过1500本著作书籍,做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之后,终于完成了《资本论》这部伟大的著作。即便150多年过后的今天,《资本论》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我的感触,伟人并不是绝世天才,做事一样要一步一步前行,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才是真正的伟大。虽然我们做不到伟人那样为人类命运奉献光阴,但我们可以见证他的思想,甚至参与到他的思想中,唯物辩证不就是这样么,有理论还需要实践去证实,中国走的社会主义道路,便是马克思思想有力的彰显者,这条路,我们将矢志不渝坚定的走下去。

马克思的朋友圈观后感【篇2】

《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以简洁大众的言论入手解释马克思主义思想,韦老师在为我们阐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作用中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的课”,马克思主义思想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种正确的信仰,帮我们走出生活和学习中的种种迷茫,获得一种深度的幸福感。

马克思是我们现在的精神领袖,未来仍然会是中国崛起的精神领袖,而且以后会成为全世界人民的精神领袖。读这本书之前,仅通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仅仅领悟到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心中仍然存在“我们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这样的疑问,通过这本书籍的学习,我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实际上给我们国家创造了一个非常难得的从精神上崛起的机会。

依靠着马克思主义,我们可以把中国古代的儒、道、佛、墨、法都整合到一个体系,从而以一种现代的方式来复活整个中国的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的高超之处也就在于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一种统一的形式,并且把这些东西全部激活以后能够使他们在全世界通行,简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可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翻译器。所以,马克思之于中国绝对不只是政治意义,他还能够帮助中国的精神文明在全球崛起。

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唯物辩证法部分是服务于消除宗教和论证共产主义信仰这个目的的;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的科学。通过这本书籍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唯物辩证法是一个总体的方法论,并且十分强调其科学性。唯物辩证法指出“与万物普遍联系”和“按自身规律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物质,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总结社会实践新的经验验证、完善和丰富自己,同时也可以指导社会实践快速向前发展,是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普遍、最有效的科学武器之一,是世界全人类的思想财富。(张雯)

马克思的朋友圈观后感【篇3】

__年是马克思诞辰__周年,5月4日上午十点我观看了电视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感想颇多。该片展现了思想着的、执着的、真实的马克思,展现了马克思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不朽的理论贡献。

今天我们以纪念的方式来展示马克思这位伟大人物所具有的不朽价值与重大意义,斯人已逝,理论长存,伟业长存。纪念并非目的本身,__年后的纪念是为了更好地继承、更好地继续前行。今天,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致力于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致力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致力于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马克思,一个举世闻名、家喻户晓的名字,“马克思主义”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初中开始学习到马克思主义这个模糊的概念,到高中政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深入学习,再到大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专业课程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一直和我的生活息息相关,给予我坚定的信念,指导我的工作和生活。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可以说是马克思的人生写照。1848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了伦敦,长期居无定所,马克思克服了贫困、子女夭折和疾病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依旧毅然决然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谋求解放的理论武器,在崎岖的科学道路上不断攀登。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作为一名正在为事业打拼的年轻人,首先,我要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要在不懈奋斗中绽放最美青春芳华,无悔青春;其次,是要有坚定的像马克思一样的坚持不懈,不为艰险的精神,认准目标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漫步荆棘人生路。

马克思的朋友圈观后感【篇4】

马克思反对虚无,相信科学,认为科学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也就是他曾指出的“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因此,马克思在根本上于其他改革者大相径庭,从本质上决定了他的革命性质的独特地位,马克思所倡导的的革命是更科学、更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历史性尝试。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这是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的第一段话,一位伟大的思想停止运作了,但他却发现了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从“但已经睡着了”可以看出,恩格斯对于这位并肩战斗经四十年挚友逝世的无比崇敬和哀悼之情。

在讲话中,恩格斯总结和赞颂了马克思毕生的理论贡献,同时也从多方面论述了马克思的学术成果。论述了马克思的两大贡献,一是唯物观的发现,另一是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马克思将一生都投入到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当中,他把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当做自己毕生的事业,永远和全世界最广大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站在一起。

从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进化论,到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文难以想象也令人敬重的是在那样一个愚昧落后的时代,马克思竟然有这一突破了思想过后跨时代的发现。正像恩格斯所说的“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在那个机器大生产使生产力飞速发展,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的年代,马克思竟然透过一切迷雾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所在。

马克思的逝世,对于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都是无可估量的损失,他在文中含蓄的提及“马克思死后所形成的空白,必然使人感觉到”暗示了恐怕再也难有人有这样一颗睿智的头脑,马克思达到了所有想要不平凡的人追求的人生理想:这位大胡子哲学家的画像百年被世人敬仰,永垂不朽。

马克思的朋友圈观后感【篇5】

内容简介:马克思学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研究,其考据研究和文本解读研究以及取得的理论成果对当代马克思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丛书通过对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梳理和译介,试图从国外马克思学主要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研究方法等多个层面,揭示国外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新阶段和新特点.以期为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和理论参照,为创建和发展中国马克思哲学提供新的研究视野和理论空间。

异化: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概念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 奥尔曼的《异化--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概念》共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解决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问题,主要是关于马克思如何看待所有的现实问题;第二部分解决的是马克思的人性观念问题,或者说如何用上述方式解决马克思视野中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三部分解决的是异化理论问题,或者说,同样以上述方式处理这些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最后一部分则为结论。

异化: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概念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恩格斯并不把这看做是一个缺点,而是宣称这是一个优点,并且认为,对于解释马克思是如何理解他所描述的那个社会这一点来说,这是必要的。

马克思的朋友圈观后感【篇6】

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后,我被《马克思的好学精神》这篇文章深深的吸引住了。里面讲述了马克思每天都在学习,有一次他在一篇《资本论》的时候,就读了1500多种书当参考,只要他能找到的资料都要设法找到;如果他有疑难问题就找朋友请教,有不同意见马上跟对放讨论,他很注意倾听工人群众的意见。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到很愧疚,自己与马克思相比,他就是金条,我就是一文不值的泥巴。

想到自己,平时是那么贪玩,成绩又是那么差。回想起在一次的课堂上,因为自己中午贪玩,没睡午觉。在课堂上睡觉,被老师叫了五次回答问题,我全然不知,被同桌叫醒后,我手无寸铁的站在那里发愣。脸红彤彤的(那是因为全班包括老师的几十双眼睛看着我)。真想挖个缝隙钻进去;还有次是老师布置写一篇作文,要写得生动、语句通顺。作文是死的,但是人可以把它写活,可我写的作文却是比死作文还要死,就像一本书,人本可以把它读或,我却囫囵吞枣把它读得没有一点情感。我写的作文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了出来,同学们顿时哈哈大笑,让我一点的、余地也没有。

总而言之,《马克思的好学精神》这篇文章给我感悟很深。我决定要改掉以前的坏毛病,把心放在学习上,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不管年龄有多大,知识永远是学不完的!你们说呢?

马克思的朋友圈观后感【篇7】

内容简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痼疾纷纷显露。从城乡差距、贫富不均到经济掠夺问题,加上全球霸权在金融海啸中显露的腐败,种种迹象显示,让整个世界重新认识、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契机正在显现。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作者特里?伊格尔顿希望厘清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该书通过大量实证内容反驳了世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进一步阐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作市场经济体系的可行性,同时还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观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契合点,对当下的经济建设工作有着深远且具操作性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红色经典思想全新解读;当代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评论家 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教授特里·伊格尔顿最新著作;对市场经济体系、可持续发展及世界格局独具指导意义;2011年4月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引起广泛争议。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面对当前已经陷入危机的资本主义,这本书回归到马克思的基本思想,并发掘出其哲学理论中的本质力量。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他没有回避马克思思想中的不足,但又充分阐述了马克思对当今社会强大的影响力。马克思的思想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马克思观后感通用


好的影响也是人进步的阶梯,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观赏写的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写写观后感,可以更好地训练我们的写作思维。优秀的观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马克思观后感通用”,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马克思观后感【篇1】

《马克思靠谱》这本书在我读完它仍感到津津乐道,因为它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介绍了马克思及其思想和一些衍生问题,让原本死气沉沉的哲学变得生动活泼了起来。其中马克思的精神让我感到了深深的赞同。

现如今“网抑云”这个梗红遍了整个网络,但其背后映射出的是当今现代年轻人的负面情绪不断积累且得不到宣泄。而在我看来在《马克思靠谱》这本书中可以得到解决。我认为马克思不会让哲学抑郁,只会让人更加积极。从书中我们不难看出,马克思强调人不仅仅要思考,更要实践,更要读书思考。人的大脑假如一直停留在思考阶段,营养就会跟不上,脱离了实际,就会把自己的身体消耗掉,你必须添加客观的养料。想来十分合理,我们自古以来也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说法。如果我们总是苦恼于生活带给我们的压力,困难,我们只会逐步陷入抑郁无法脱身。而这时“学”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我们难过,不开心,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一定要去实践,去读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缺少的正面情绪补上。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一件事在我们做之前我们是不会知道其中的奥妙的。正如你不去读《马克思靠谱》也不会知道这本书的价值。

近日,书记也勉励青年一代奋斗:“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纵观现今,我们现在许多年轻人向往着“肥宅”生活,缺少的正是这种奋斗的精神。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习、贯彻马克思精神,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为祖国的建设提供自己的一份力,而不是成天“网抑云”不离口。

马克思观后感【篇2】

马克思,一位经常出现在课本中的人物,一直在提到他伟大的思想理论,也经常把马克思主义挂在嘴边,经常说他的思想对我们中国的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他究竟是谁,他这一生又是怎么过的,和我们这些普通人有什么不同,怎么他就有了这么先进的思想,对现代依旧有着这么深厚的影响?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进了《马克思靠谱》这本书,在书中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这本书,语言没有其他思想政治类那么复杂难懂,还带有一些诙谐幽默,其中还有不少其他书中的名句,恰当的引用在本书中,使阅读本有些枯燥的内容变成享受,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与马克思成为朋友,与他一同学习。

书中所描写的青年时期马克思,仿佛印证了那句话,谁的青春不叛逆,谁的青春不彷徨。马克思也曾拥有着叛逆的青春。根据书中所描写马克思在波恩大学上学时,是个十足的“问题少年”,花钱大手大脚,还经常出去花天酒地,一年甚至能花掉700塔勒,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有14万。而且,当时的马克思并没有工作,这些钱自然都要由他父亲来支付。除了挥霍金钱,马克思还加入了一个叫做“特里尔同乡会”的组织,去波恩各地的酒馆吃饭,酒后甚至和其他学生打架决斗。因为打架,马克思还曾被关过24小时的监禁。这样的一个问题少年被父亲强制转到柏林大学,此后,马克思也开始了他真正的学术生涯。柏林大学是德国的最高学府,可谓是大师辈出,群星璀璨,有浓重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想不学习都难。后来的事情也证明,这样的环境的确适合学习。但只学不思或者只思不学都是不会有进步的,要把学和思结合起来,认真分析,结合实践,才能成为真正对自身有用的东西。我记得书中说过的一句话,我认为说的十分正确,也一阵见血“浮躁其实就是不知以为知,少知以为多知,说白了就是不读书,但又自以为是,就是俗语所言,一瓶不满半瓶咣当。“”学习就像思考吃东西,得有原料,不然只能消化自己原有的组织,长久下去新陈代谢必然失调。”

细品这些语句,看似浅显易懂,实则富有较强的道理。

再看爱情,书中标题写为“黑矮富平逆袭白富美贵”,可见马克思的外表并不出众,而且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就只是家庭富裕的平民阶级罢了,怎么就追上了舞会上的皇后,出身名门的千金,特里尔城最美的女孩子?他的计划分为三步,先是给燕妮大胆些情书,但是得到了幽默但否定的回答,再是搞好燕妮身边的人,比如燕妮的闺蜜和弟弟,甚至还有她的父亲,都和马克思的关系很好。最后一步便是用自己的才华去征服燕妮。可见,才华在那个年代对于求爱也是很重要的。他们排除万难走到一起,一走就是一辈子。两人在共产主义的道路上相互陪伴,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着,这样伟大的爱情,令人羡慕。

有的人活着,却早死了。有的人死了,却一直活着。马克思就是这样的人,他虽然离开我们百年,但他却在这百年中一直活着,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他的思想一直流传。

马克思观后感【篇3】

看过不少叙述和回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书,如李卜克内西的《回忆马克思》,梅林的《马克思传》,每一次阅后都像火炬燃起心中的干柴,周身充满了无可比拟的热量。

今天,我又看了一本比前二本更完整,更充实,更能反映了马克思的著作,这部书好像一组反映伟大导师的照片,我看见,一个伟大导师的成长过程,他抛弃了教援和法学专业,为了研究现实,他投身于革命实战,他摈弃了鲁格的“空想主义”,为了“贫民”,他呼出了“向大地宣战”的口号,他没有给他的母亲带来幻想的葡萄园,为了磨锋他战斗的笔尖,他让他的燕妮等待了他八年,他的早熟使得比他大十六岁的老教授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思想早已走到了人类的前头。

是的,聪明的艾得加尔被时代所抛弃,空想的大学生们隐去了,独有无产阶级的斗士马克思在思想的旋祸中健游着,向着伟大的目标前进,看来,黑格尔和柏林大学的约翰对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马克思从这个故纸堆中找出了辩证法的明珠,马克思拼命钻研文学语言,他为了更好的运用语言竞着迷一部中篇小说,他的各种文字的运用,使得朋友们都非常吃惊,他用他崭新的世界观,全身披摩地杀向了战场,尽管他被当局通缉使他出逃了国外,但他高兴,因为他至少在这个巨人的身上造成了严重的裂痕,他知道,不可喻越的鸿沟正是由痕裂所造成的。

如果说燕妮是他亲爱的妻子,那么图书馆便是他的伴侣,他研究革命理论,尽管生活不很如意,但他是在为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谋利益、求幸福。

可以看出,马克思是个平凡的人,并非什么“超级天才”,他的伟大是和他诲诲不倦的研究革命理论和参加革命实践所分不开的,难怪,那些马克思的“朋友”在诽谤马克思时,把他描给成一个很可怕的人物,燕妮要捧腹大笑了,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是一个很平常的人。

二十多年前,萧灼基教授送我一部佳作《恩格斯传》。那时他对我说,撰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传记,是他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时定下的心愿,那时只是完成了一半,还要继续写另一半,就是马克思的生平传记。今天,他终于如愿以偿,《马克思传》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了,对他五十多年来坚持不懈、“目标始终如一”(马克思语)的执著精神深感敬佩。

看到这部书,触景生情。我想起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在北师大图书馆工作了二十年,也读了很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摘录了大量资料,积累了许多有关马克思的生活和工作图片,当时我也有过编写马克思传的念头。后来,读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威廉·李卜克内西的书,我记住了他的一句话:“写马克思这样的人必须承担重大的责任。”我想,这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自知能力不够,难于承担这个责任,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也正是我要向萧教授好好学习的方面。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190周年,萧教授写的《马克思传》在这个时候出版,是对这位“千年伟人”马克思最好的纪念。通过这部传记,可以对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书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谊的珍爱、对家人亲情的眷恋,这些无不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纪念马克思,就要学习马克思。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认真学习他的著作,学习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从他的生平业绩和伟大品格中吸收智慧和力量。

今年又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三十年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善,这是中国历史上惠民最多的一次改革,被称为中国历史上“载入史册”的最成功的改革。这次改革的成功,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旺盛的活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三十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在全国人民热烈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时候,萧灼基教授写的《马克思传》出版,对我们学习和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一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正在向实体经济渗透,经济危机的征兆频繁出现,并向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这一事实,宣告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已经破产。与此相反,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又骤然热销,据《环球时报》2008年11月12日的报道,2008年《资本论》在德国柏林的销售量是前一年的3倍、1990年的100倍。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曾经有人瞧不起这部经典著作的意义,认为《资本论》所作的分析已经过时、甚至认为改革必须摆脱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视为阻挠彻底改革的“绳索”。而现在,西方人都重新研究《资本论》,难道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人,可以不要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了吗?

萧灼基教授写的《马克思传》与众不同,它的特色鲜明:第一,它是一部革命传记。以马克思的革命生涯为主线,该书共有13章,按革命实践的先后顺序排列,根据实践的发展,阐述革命理论。第二,在革命理论中突出经济理论。该书的第八章、第九章用10万字的篇幅介绍《资本论》的三部手稿和《资本论》第1—4卷的基本内容。第三,用通俗的形式介绍深奥的理论。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初学的读者往往感到不易理解,而萧教授采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独特的叙述方式,使复杂的理论问题深入浅出。

马克思观后感【篇4】

马克斯思想到了每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应用,这也是他晚年的时候为什么会说自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反映的不过是他固化的思想模式,批判一切。在马克思全集最后几部中很多人得出一个结论,是最后马克思自己都在怀疑社会主义构想,我想怀疑才是对的,怀疑才会让思想不断前进。而这个无关他是否能够预料到今天的生产方式的改变,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人可以预料未来。也无关于他是否受到历史的限制。但是马克思思想的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的不断创造,创造才能产生价值。

我们作为新一代大学生,必须把实现人生价值与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当年周恩来的目标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我们应该是为祖国的强盛而奋斗。马克思的工作态度和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可以说马克思是天才,那么什么是天才呢?天才就是勤奋。马克斯也不例外。他非常勤奋,经常不分昼夜地工作。在动荡的日子里如果白天被打扰了,他就在夜里工作,很多时候几乎通宵达旦,直到身体实在不能支撑的时候才停下来稍事休息。等到稍微恢复了,他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他对工作的热情值得我们学习。广泛涉猎为他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素材。《资本论》一出版就轰动世界。当我们抱怨什么都得不到,说成功太难的时候,不妨静心想想这其实只是因为我们付出太少。这个时代并不缺乏天才而是缺乏勤奋的人。马克思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社会科学战士。他把科学与社会实践二者紧密的结合在一 起,使得理论更加能够指引人们的行动,这是马克斯成功的重要原因。理论是来指导实践的,实践是来修正补充理论使得理论更加的完美。我们要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我们的学习同样也需要理论和实践。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学习而忽略了学以致用。就像一个仓库,如果我们只是把它塞得满满的,不拿出去用,那么一切都是无用。大学时代实践更加重要,因为我们很快就要面临找工作的问题,绝大多数的用人单位看重的是能力。能力怎样体现,当然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来丰富和沉淀的。从马克思的身上我们学会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用正确的方法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只要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终有一天我们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马克思观后感【篇5】

1月末读完《马克思靠谱》。平时在机关里,就常常耳闻领导、同事们推荐该书。第一次了解它是在2016年9月马克思靠谱进高校讲座(内民大专场),讲座上钟君部长的发言生动而有深度,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

而且,我在研究生期间所修的专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该书自然而然地被我列入了必读书目。故而,在部里开展赠书活动之前,我就按捺不住,自己买了一本。读罢此书,收益颇丰。它对枯燥教条的政治课本进行了扬弃,它以平易近人的语言、翔实的内容,让我们了解马克思,了解我们身处的世界。

不得不说,它弥补和巩固了我在专业学习中曾经一知半解的知识点,增益了我对祖国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在一次机关党支部的党课上,我把该书中关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部分梳理出来,与自己的观点相结合,做了一次简短的党课发言。这次发言获得了领导的肯定,这使我大受鼓舞。《马克思靠谱》,真的十分靠谱~

马克思观后感【篇6】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面并第一次合写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主要是批判以《文学总汇报》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其中包含了马克思对于近代形而上学批判的重要观点,是马克思向近代形而上学正式进行批判的阵地。

在此作品中鲍威尔及其伙伴创办了《文学总汇报》,在里面鼓吹以自己意识为基础的主观唯心主义,并且宣称他们的理论活动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唯一积极因素,把这种理论活动称作 批判地批判 。他们把改造社会的事业归结为批判地批判地大脑活动,认为社会进步的动力是纯粹的思想,只有个别杰出人物,即 精神 的 纯粹的批判 的体现者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鄙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该书就是为从理论上彻底批判这种思辨唯心主义思潮而写的。而“神圣家族”也就是对鲍威尔及其伙伴的讽刺。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了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思想,批判了鲍威尔等人把“精神”和“群众”绝对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

在我的看来,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批判的批判”的其原因是在于:

1.他们用自己意识来代替现实的人;

2.不承认历史的真实的发展是群众的历史这一历史的真实;

3.仅仅是用现存的唯心主义哲学和现存的社会意向来制定公式;

4.他们认为群众观、历史观以及哲学观是不相联系的。

《神圣家族》在唯物史观创立过程中占十分重要地位。该书通过批判鲍威尔等人的英雄史观,提出了群众是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原理,反应了无产阶级在社会上的重要性。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现的重要著作之一。

马克思观后感【篇7】

孙伯鍨等编著的《走进马克思》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第2版(MEGA2),针对所谓“两个马克思”的争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走进马克思》摆脱“体系哲学”的解释框架和僵硬的学科建制,以专题的形式,史论融合,系统地阐述和展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并聚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方法论,系统探讨若干有代表性的西方思想家的相关理论和观点,建立一种与之进行平等对话的原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此外,本书在关涉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这些焦点问题诸如实践观、历史观、社会观上提出了新的见解。

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就非常疑惑,我们为什么要去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呢?在大学的思修课上,老师也要我们去看关于马克思的书或者视频。于是,对马克思主义一向不感冒的我,走进了这本书,决定趁此机会去了解一些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了解要为什么相信马克思。

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已经证明,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把握不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以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创造性地解决自己的问题。作文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无一不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模式、北京共识、中国道路的题中之义。只有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其次,为了在一个多元的社会和多极的世界中,我们要维护好自己的“这一元”和“这一极”,更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如果说“一个人死去只是躯体的死去,而灵魂仍活到世上”,那么马克思的光辉思想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是永垂不朽的。读马克思的著作不像读武侠小说,不像读《草样年华》或《大路朝天》,读他的著作需要一颗虔诚的心静下来读,这样思想将受到重大启发,灵魂会得到全新的洗礼,读一遍不行,要反复地读,其思想涵养、文字艺术才能被真正领悟到。他的著作不能呆在“小屋子”里读,而要带到生活中、世界中去读,才能领悟到其中的真谛!

马克思观后感【篇8】

看过不少叙述和回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书,如李卜克内西的《回忆马克思》,梅林的《马克思传》,每一次阅后都像火炬燃起心中的干柴,周身充满了无可比拟的热量。

今天,我又看了一本比前二本更完整,更充实,更能反映了马克思的著作,这部书好像一组反映伟大导师的照片,我看见,一个伟大导师的成长过程,他抛弃了教援和法学专业,为了研究现实,他投身于革命实战,他摈弃了鲁格的“空想主义”,为了“贫民”,他呼出了“向大地宣战”的口号,他没有给他的母亲带来幻想的葡萄园,为了磨锋他战斗的笔尖,他让他的燕妮等待了他八年,他的早熟使得比他大十六岁的老教授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思想早已走到了人类的前头。

是的,聪明的艾得加尔被时代所抛弃,空想的大学生们隐去了,独有无产阶级的斗士马克思在思想的旋祸中健游着,向着伟大的目标前进,看来,黑格尔和柏林大学的约翰对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马克思从这个故纸堆中找出了辩证法的明珠,马克思拼命钻研文学语言,他为了更好的运用语言竞着迷一部中篇小说,他的各种文字的运用,使得朋友们都非常吃惊,他用他崭新的世界观,全身披摩地杀向了战场,尽管他被当局通缉使他出逃了国外,但他高兴,因为他至少在这个巨人的身上造成了严重的裂痕,他知道,不可喻越的鸿沟正是由痕裂所造成的。

如果说燕妮是他亲爱的妻子,那么图书馆便是他的伴侣,他研究革命理论,尽管生活不很如意,但他是在为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谋利益、求幸福。

可以看出,马克思是个平凡的人,并非什么“超级天才”,他的伟大是和他诲诲不倦的研究革命理论和参加革命实践所分不开的,难怪,那些马克思的“朋友”在诽谤马克思时,把他描给成一个很可怕的人物,燕妮要捧腹大笑了,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是一个很平常的人。

二十多年前,萧灼基教授送我一部佳作《恩格斯传》。那时他对我说,撰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传记,是他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时定下的心愿,那时只是完成了一半,还要继续写另一半,就是马克思的生平传记。今天,他终于如愿以偿,《马克思传》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了,对他五十多年来坚持不懈、“目标始终如一”(马克思语)的执著精神深感敬佩。

看到这部书,触景生情。我想起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在北师大图书馆工作了二十年,也读了很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摘录了大量资料,积累了许多有关马克思的生活和工作图片,当时我也有过编写马克思传的念头。后来,读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威廉·李卜克内西的书,我记住了他的一句话:“写马克思这样的人必须承担重大的责任。”我想,这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自知能力不够,难于承担这个责任,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也正是我要向萧教授好好学习的方面。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190周年,萧教授写的《马克思传》在这个时候出版,是对这位“千年伟人”马克思最好的纪念。通过这部传记,可以对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书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谊的珍爱、对家人亲情的眷恋,这些无不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纪念马克思,就要学习马克思。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认真学习他的著作,学习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从他的生平业绩和伟大品格中吸收智慧和力量。

[观后感分享]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心得


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观看完的以后,你会被作品描绘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思维是杂乱的,需要通过写观后感来梳理。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观后感记录下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观后感分享]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心得”,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看有理论深度、有实践温度的通俗理论对话类节目《马克思是对的》第二集《洞悉世界的眼睛》和第三集《不朽的〈资本论〉》,让我对马克思思想的起源,他箸书的经历有了深入的认知和敬佩。

第二集《洞悉世界的眼睛》最深刻的一段,是专家讲述马克思的好友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给出这样的一个评价,“他认为就像达尔文发现了自然界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里程碑,在马克思之前,人们对社会的发展犹如瞎子过河,不知道未来的发展走向,走一步看一步,走的很不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诞生后,人们对走过的路,以及今后要走的路才有了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清晰认识,这于人类来说确实是很伟大,马克思的思想可以说是人类发展的导航灯,永远明亮前方。

第三集《不朽的〈资本论〉》,本集重温《资本论》创作和出版的艰辛历程,从1843年开始,马克思就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在这条道路上艰苦跋涉了20多年的时间。为了彻底、准确地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律,马克思精益求精,查阅、研究了超过1500本著作书籍,做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之后,终于完成了《资本论》这部伟大的著作。即便150多年过后的今天,《资本论》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我的感触,伟人并不是绝世天才,做事一样要一步一步前行,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才是真正的伟大。虽然我们做不到伟人那样为人类命运奉献光阴,但我们可以见证他的思想,甚至参与到他的思想中,唯物辩证不就是这样么,有理论还需要实践去证实,中国走的社会主义道路,便是马克思思想有力的彰显者,这条路,我们将矢志不渝坚定的走下去。

猜你喜欢

  •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模板8篇 能看见自己喜欢看的电影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被故事情节吸引之后,内心久久难以平复,这时候十分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观后感是将自己看电影时的各种心境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你读过哪些作品的观后感范文呢?我们收集并整理了“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模板”,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 青年马克思观后心得模板 当我们突然有了一些感悟时,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一般来说,心得体会就是应用原文做导引,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青年马克思观后心得模板”,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这次看了《青年马克思》之后,我又继续寻找到了很多关于马克思不平凡的一生的影像资料。看完...
  • 关于青年马克思观后感(6篇) 一个人难以忘记的,往往是他/她观看过的一些影片,在观看过程,会不断的各种想法迸发出来,观赏了之后,我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我们可以用写观后感的方式将各种感触和思考组织在一起。应该怎么写好一篇的观后感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关于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 观影心得:青年马克思观后感1000字 每一个人在观看一部作品之后都会有所感受,优秀的作品,会让我们自己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想法,你在看完《青年马克思》之后有没有什么想写的感悟呢?你可以读一下心得体会大全编辑整理的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 电影《青年马克思》观后有感(篇四) 在我们有了一些新的体会时,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帮助自己认识一个新事物,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青年马克思》观后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青年马克思》这部影片描绘了26岁的卡尔·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的传奇相遇,以及二人共同推进马克...
  • 观后感精选: 青年马克思观后心得.doc 和书一样,观看电影或者视频也可促进人的成长,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观看完的以后,你会被作品描绘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观后感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观后感精选: 青年马克思观后心得.doc》,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