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心得体会大全 > 心得范文 > 导航

三年家乡教案

发表时间:2025-02-09

三年家乡教案(汇编六篇)。

三年家乡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在文中抒发怀念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比喻、拟人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图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家见过芦苇吗?(生答。)

2.师:我们生活在北方,很难见到芦苇。在本文作者的故乡,生长着许许多多朴实无华,绿如轻纺的芦苇,给他留下了甜蜜的回忆。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回忆,一起去看看——故乡的芦苇。(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

1.生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用自身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三、品读课文

过渡:生“我”养“我”的故乡,给“我”留下许多梦幻般的记忆,为什么让“我”尤为难忘的却是芦苇呢?

1.赏芦苇美景。(学习2~4自然段。)

⑴生自由读课文。

⑵说说:你在读中感觉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语句中读出来的?(引导说出:绿、美,师相机板书。)课件出示句子: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秀枝,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给村庄镶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①指名读句子。

②你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引出:比喻句。)

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句子,说一两个比喻句呢?

③师指导朗读。

④故乡的芦苇多美啊,老师真想来感受一下,让我读一次,好吗?

⑤师读,生观察。读后问:你观察到什么了?你从老师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

⑥生反复练读:分组读、指明读、齐读等。

⑦练说叠词:请同学们说一说句中运用了哪些叠词,你还能说出别的叠词吗?

课件出示句子: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芦苇就迫不和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脑袋。

①哪些同学喜欢它,就站起来读一读。

②全班齐读。

③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我们以前学过这样的句子吗?谁站起来说一说。(引导说说拟人句。)

过渡:这么美的芦苇,一定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快乐。下面,就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回到他的童年,去感受那一份快乐。

2.忆童年趣事。(学习5~7自然段。)

⑴生以4人为小组合作学习。

自由朗读,交流:课文中写了几件童年趣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自学要求:

①读懂这一局部的每一句话,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讨论。

②朗读时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读出“趣”来。

⑵生汇报自学情况。

全班交流,师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小朋友们为这美妙的音乐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呼唤着——

①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②师生评价:

师:此时,我已经陶醉在那鸟鸣似的歌声中,真快乐啊!你看,小朋友们吹得多起劲啊!(指导观察插图。)

生边想边朗诵第5自然段。(配轻音乐。)

师:我们不只用芦叶吹出美妙的歌曲,还把它们折成绿色的芦叶船,别提多有趣了!

(师引导同学读第6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洁的幻想,顺流而去。

师:句子中的“船队”和“幻想”分别指什么?说说你的理解。(生自由发言。)

⑶师:吹芦叶、折芦叶船多有趣啊!可是,更有趣的还在后面呢!现在,我想跟着作者一起去芦苇丛中捉纺织娘,你们想去吗?

(指名读第7自然段。)

师:你喜欢这一段吗?为什么?(生自由回答。)

(生练读:指明读,自由读,齐读。)

师:纺织娘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请找到课文中的语句读一读。

课件出示:纺织娘,协助同学理解。

⑷练习背诵:把你最喜欢的一局部背下来。

过渡:故乡的芦苇多美啊!它曾给“我”留下了这么甜蜜的回忆,让“我”永远不能忘怀。同学们,读了课文,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直接表达这种情感的语句吗?

3.学习第1、8自然段。

仔细品读,对比说说这两段有什么特点。(前后照应。)

四、拓展训练

师:我们在课文中感受了作者对故乡芦苇的情感,同时还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那么你能不能也来谈谈自身家乡的美景和童年趣事呢?

(生自由发言。)

三年家乡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芦丛美景和童年。

2、在朗读和品读中感受课文准确、形象的语言和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从文章准确、形象的语言体会流露在字里行间的热爱故乡的情感,进而学习作者的写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芦苇的风光片、舒缓的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月是故乡明,景是故乡美”,故乡是游子魂牵梦绕之地,在他的记忆中,有一种植物代表着故乡,寄托他对故乡的怀念与热爱,那就是故乡的芦苇。 (板书课题)

二、细读品味,感悟真情。

(一)学习对家乡梦幻般的回忆部分(2-7自然段)

1、故乡有哪些梦幻般的、缤纷的记忆,让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我常常怀念?自由朗读课文,寻找答案。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文字片:

“那密如蛛网、纵横交错的清清亮亮的小河;

那灿若群星、叫不出名儿的各种各样的芬芳的野花;

那望去像铺满碎金似的一畦畦油菜花;

那朗朗秋空下熠熠耀目、洁白如云的棉花”

(2)、这个排比句的结尾用了省略号,大家想象一下,在文中省略的可能还有哪些童年的记忆?

2、指导朗读。

(1)、这一段话应当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感来朗读呢?(指导学生读出对故乡的眷恋,对童年生活的追忆和向往)

(2)、指名朗读,生生互评。

(二)自由读

8、9自然段,欣赏芦苇之美。

1、说一说,你在读中感受到了什么?

2、这一部分中,你最欢哪句话?为什么?

3、引导学生找到文中的比喻句。

出示句子:“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秀枝,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给村庄镶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并照样子说

一、两个比喻句。

4、结合文章内容理解“魂牵梦绕”。

5、(播放芦苇的风光片)故乡的芦苇多美啊,让我们通过动情的朗读再来感受一下,好吗?(指名配乐读文,师生适当评价)

(三)合作学习10―13自然段,回忆童年趣事。

过渡:这么美的芦苇,一定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快乐。下面,就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回到他的童年,在难忘的往事中感受那一份份快乐。

1、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自由朗读,交流:课文中写了哪几件童年趣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说说为什么?(要求:读懂这一部分的每一句话,不理解的词句可以提出来讨论;说一说这件事为什么让人难忘;朗读时要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融入其中,读出“童趣”来。)

2、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每一部分的学习重点。

(1)“吹芦叶哨”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童年的快乐。

①出示句子:“孩子们为这美们妙的音乐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呼呼唤着——”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价。)

②在那鸟鸣似的歌声中,小伙伴们多么快乐啊!你听,大家吹得多起劲啊!请同学们一边想象这快乐的场景,一边配上优美的旋律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2)“折芦叶船”在重点词句理解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①你能依照作者的讲述,说出制作芦叶船的几个步骤吗?

②他们是怎样试航的?谁能来表演一下他们当时的动作?(注意体会“小心翼翼、欢呼雀跃”。读“开船啰!开船锣”声音更欢快点。满脸笑容地读,体会童趣)

③出示句子:“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句子中的“船队”和“幻想”分别指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④读出孩子们做船的专注和放船的雀跃。

(3)“捉纺织娘”通过文本内容与资料介绍结合进行学习。

①纺织娘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请找到课文中的语句读一读。

②课件展示纺织娘,配以相关介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③为什么他们要带着纺织娘的歌声进入梦乡呢?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在这件事情中你体会到作者的童年是怎样的?(无忧无虑,自由美妙)

④让我们通过朗读也走入那无忧无虑,自由美妙的'童年吧。

3、同学们,在本文介绍的三件事中,详略是怎样安排的呢?

(第一件事略,第二、三件事详)

4、读写结合指导:我们在一篇文章中要写几件事时,也应当适当安排详略,使文章内容更为合理。

(四)学习14-16自然段,体会热爱故乡之情

1、课文既写了家乡芦苇的多而美,又写了童年的快乐,作者到底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2、作者为什么爱故乡的芦苇?引导学生从芦苇的外形之美谈到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进而升华到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

3、你们能把作者对美妙童年的追忆,对阔别多年故乡的思念,通过朗读再一次深情表达吗?(齐读)

三、总结

本文的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丝一样的情绪,使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着浓浓的思乡之情。相信大家也与作者一样,深深热恋着自己的故乡——生我们养我们的这片土地。那么在我们的故乡有哪些美景,哪些美好的事物值得赞美呢,课后就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找一找吧。

三年家乡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按不同角度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仿照某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又要到美丽南国来欣赏,地处广东海滨的一座小城的迷人景色。(板书课题:20海滨小城)

2、分析审题:海滨指的是哪里?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同学们,思考一下。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读课文,标清段的序号,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滨的,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城的?

2、讨论分析:

第一部分(1—3)海滨的景色。

第二部分(4—6)小城的景色。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海滨的哪些景物?用“横线”标出来。(板书:大海沙滩)

2、自由读1—2节,用“()”标出体现大海是美丽的词语,加以理解。

3、学生找句子——抓词语——谈体会(板书:蓝棕银白白灰金黄)

小结:这两段主要抓住景物的颜色进行描写,表现了大海是迷人的,景色异常美丽。

4、自由练读——互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颜色的美,大海景色的迷人)

5、默读3节,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板书:贝壳船队)

6、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1)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2)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7、二人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要分别读出海滩的宁静与喧闹氛围)

四、学习第二部分。

1、过渡:刚才学习了1—3节,了解了海滨是美丽的,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学4—6节。

2、投影显示思考题:

(1)课文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用“”标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标出。

(2)抓住关键句体会:它们美丽在哪里?

3、讨论板书:

庭院——树多花园——树茂街道——干净

4、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5、指导朗读:作者把小城写得这么美、整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要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也体会到这种情感。

6、自由练读——齐读。

7、根据提示练背5节,投影显示:

小城的公园( )。这里栽着( )。一棵棵榕树就像( )撑开的( ),树叶( ),可以( ),( )。树下( ),每逢( ),( )总是( )。

五、总结。

1、齐读全文,体会作者的热爱、赞美之情。

2、结合板书,思考: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板书设计:

海滨

小城海滨(1—3)大海

沙滩

小城(4—6)庭院

花园

街道美丽

整洁

《海滨小城》教学反思

《海滨小城》这篇课文条理十分清楚,先写海滨,再写小城。写海滨由远到近,先写大海,然后写海上的船舰和渔民、战士,再写海滩。写小城,先写家家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再写公园里的大榕树,然后写干净的街道。每介绍一处地方的景色,都能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把它们的静态、动态、颜色、大小、数量、形状等具体地描述出来,突出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谆谆善诱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先让学生找出中心句,然后让他们边读课文边品赏出这个自然段的意思,除了写树木的种类多外,还写到桉树叶散发出的香味浓;凤凰树开的花如一片片红云。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庭院的特点,并会用准确而精练的词“很美”、“树多”归纳出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诱导作用,学生做到“多思”、 “多读”、“多讲”,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强化语言训练,而且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欣赏文章的能力也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

二、抓住重点,教出特点,交给学生一把自学的金钥匙

在这节课里,教师做到有扶有放,半扶半放,扶得自如,放得洒脱,着力于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教给他们一把独立欣赏文章的金钥匙。如教师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是诱导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品读这一重点段,接着就让学生运用同一方法去自学第五、六自然段,并作出小结。这样的“扶”、“放”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精讲巧练,抓准训练点

在狠抓素质教育和目标教育的今天,教师的精讲巧练符合时代的特点,如教学第四自然段最后一个句子,教师让学生一个接一个有感情地朗读比喻句后,再引导学生品味比喻句内含的形象美和色彩美。当小结第四自然段后,紧接着让学生完成填空题,这样不但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落实。是符合大纲中的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的要求。又如:总结全文后还设计了内容相似,结构相同,要求一致的语言训练,使学生觉得内容丰富有话可写。进而体现了读写结合的优越性。

1、新课导入不够新颖,可以做得更精致一些。这节课我的导入方法是直接导入,就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海滨小城这篇课文。其实海滨小城这篇课文的课题暗藏玄机,可以叫学生多读几遍课题,再提问学生还想知道些什么?最后叫学生利用课题找答案。师傅的建议是我豁然开朗,果然有名师风格。

2、整节课的课堂气氛太平和了,激情可以再多一些,这样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时候没有发出声音。这一点我也尝试训练过的,平时的课堂他们有发声音的,可能来听课的人多了,都不好意思发音了。特别高年级的同学,这点以后要抓出来重点训练一下。

4、课堂上学生参与热情较低,师生互动少了。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开始我担心讲不完可能我自己讲得比较多了,忽略了学生,互动少了点。以后的课堂要多注重学生说,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们。

三年家乡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幻、尤、苇、朴、塘、狭、柴、帆、纯、辉、触、帐”这12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几”。

2、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了故乡的芦苇给“我”的童年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的。

3、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了解芦苇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作者在文中抒发怀念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比喻句、拟人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及含义较深的句子;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芦苇”的图片资料,DVD教学光盘。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工具书学会12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几”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12个生字,理解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正确书写“幻、狭、辉、尤、柴”这几个易写错的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引入新课

1、播放光盘,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认识芦苇。

芦苇: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匍匐。叶片宽披针形,两列。夏秋开花,圆锥花序长10-40厘米;小穗含4-7小花。生长于池沼、河岸或道旁。分布几遍中国和全世界温带地区。秆可作纸、人造棉、人造丝的原料,也供编席、帘等用;花序可作扫帚;根状茎入药,称“芦根”。

2、师述: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第17课《故乡的芦苇》。(板书课题)

二、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三、学生带着疑问听录音朗读课文。

1、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边认真听边思考刚才提出的疑问。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点拨。

四、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卡片,要求学生借助《字、词、句、段、篇》等资料自学生字。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让学生自由地说自己学会了哪些生字?是采用什么方法学的?师生共同评价。

3、播放光盘“生字学习”,进一步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4、学生分组讨论哪些生字的拼音易读错,哪些字容易多笔少画。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6、举行用生字扩词比赛,学会运用生字。

7、学习多音字“几”。

五、读课文。

学生认真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准确,并在自己喜欢的句子下面画横线。

六、思考。

理清文章条理,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分了几个部分来写?

全文分了四个部分来叙述,首尾段落互相照应,表达“我”对故乡、对芦苇的怀念之情,中间部分先描写芦苇美景,再回忆童年趣事,文章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七、课堂总结。

学生举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讲得不到位的内容老师点拨。

板书设计:

17、故乡的芦苇

写芦苇美景

难以忘怀 思念芦苇,怀念家乡

忆童年趣事

作业

1、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幼想( ) 扑实( ) 池瑭( )

挟长( ) 摇拽 ( ) 胀篷( )

2、照样子,写句子。

例:我爱故乡,更爱故乡的芦苇。

我爱 ,尤其爱 。

我想 ,尤其想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启发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怀念家乡的情感。

2、朗读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词,回忆课文大意。

请小教师上台为其他同学听写生字。

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二、精读课文,突破难点,体会感情。

1、学生用开火车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些自然段是“写物”?哪些自然段是“忆趣”?(第2-4节“写物”;第5-7节“忆趣”?)。

2、分小组交流课文主要是写故乡的芦苇美还是写芦苇给“我”童年带来的快乐?(“写物”是为了“忆趣”,“忆趣”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3、播放光盘,听课文朗读第2-4自然段,赏芦苇美景。

(1)认真听课文朗读。

(2)说说自己感觉到了什么?

如:①故乡的芦苇很多,很绿,很美。②“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秀枝,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给村庄镶上一道美丽的风景。”这句话中用了许多ABB式的叠词,而且还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芦苇的美丽、碧绿、多写得生动形象。“镶”字也用得准确、贴切。③“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脑袋。”这句话中的“迫不及待”形象地写出了芦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采用拟人的手法增强了我们阅读的兴趣。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学生自由读第5-7自然段,忆童年趣事。

(1)①课文写了哪几件趣事?②哪件事最有趣?

(2)学生自己认为哪件事最有趣就选择描写这件事的段落有表情的朗读。

(3)汇报自己喜欢这部分内容的理由,并提出不理解的句子。

如:①第6自然段最后一句“船队”指许多芦叶船在水中航行,就像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幻想”是指孩子们对未来、对外面世界的美好憧憬。

②“星月交辉”的意思是什么?

(4)教师饱含激情地朗读第5-7自然段,全班学生闭眼想象用芦叶吹歌、折芦叶船、捉纺织娘的情景,尽情地享受快乐。

5、作者写芦苇的美,童年的快乐,实际上是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齐读第1节、第8节。(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

刚才我们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芦苇的情感,同时还体会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把家乡的美景和自己童年的趣事向大家介绍一下呢?(学生畅所欲言,师生共同评价。)

四、课堂总结。

学生把本堂课的收获用几句通顺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17故乡的芦苇

犹如绿色轻云 镶(绿、美)

芦苇美景 几乎……都…… (多)

怀念芦苇

怀念家乡

每当……就…… (生命力强)

用芦叶吹歌

童年趣事 折芦叶船

芦苇丛中捉纺织娘

作业

1、照样子,写词语。

一片片( )( )( )

绿油油( )( )( )

2、抄写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各一个。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以《家乡美景》为题写一个片断。

三年家乡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师: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喜欢哪种鸟?(谈感受)

2、师出示“搭船”一词,问:你搭过谁的车或船?去过哪里?(生讲)师:一次,一只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这位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引入新课《搭船的鸟》。

二、检查预习。

学生读文,纠正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自读自悟。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美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生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没一会儿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三年家乡教案 篇6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语句,认真地抄录在摘抄本上。

2、积累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并能用它们说句子。

3、学会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同学们都积累到了哪些好句子呢。

指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师大屏幕出示: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3、指名生读这两个句子,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

4、生在小组内交流。

5、师指生说自己的阅读体会。

6、师小结:阅读就是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良方,而我们读到的好词好句就是改变我们精神世界的良药。精彩的描写、深刻的道理、巧妙的用词……都可以是我们积累的内容。同学们一定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书中的精妙之处哟。

二、词句段运用

1、大屏幕出示: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生自由读词语。

指名生读词语,师相机正音。

生开火车读词语。

2、观察划横线的字,想一想: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加横线的字之间是什么关系。

3、指生回答。

4、师小结:这八个词语中,每个词中划横线的两个字都是一组近义词。

前面四个词是第一、三两字为一组,后面四个词是第二、四两字为一组。

5、你还能说出和这些词语特点一样的词语吗。

6、请你在这八个词语中选一两个各说一句话。

三、朗读有方

1、师:同学们,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不仅要读准确字音,还要读得有感情。可是,怎样朗读才是有感情呢。怎样的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呢。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看看谁读得更好。

出示相关句子: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2、学生自由读句子,想一想这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意思。

3、指生读句子,并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4、师指导学生找出每一句话中突出句子意思的词语。

“真的”“一点儿”“就是”……

这些词语都需要读得重一些,句子的意思也很快的就明白了。

5、师小结:

我们把在表达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读得重一些,这样的朗读方法叫重(zhòng)读、重音一般是把声音加强并配合音节的延长来表现的,有时为了突出某些词语还要一字一顿地读、但在表达幸福、温暖、欣慰、体贴的情怀时,往往要把重音轻读,即读得反而比其他语句轻柔。

6、出示另一组句子,生练习。

第二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给兴趣小组起名字。

一、自主探究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那个名字里有家人的希望,浓缩着家人对我们的爱。

孔子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字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好的名字,能让人赏心悦目,能让人激情澎湃,能让人回味悠长。今天我们要来为我班的兴趣小组取一个名字,你准备好了么。

2、生自学书上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3、师根据学生提问整理成如下自探提示:

同学们,看书上示例,给我们的兴趣小组也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注意:

1)抓住你所选小组的活动特点;

2)可加入一些富有个性的词语,体现出小组的特别来。

二、小组合作

1、师出示已有的小组名称:篮球侠、巧手剪纸组、鲲鹏航模队、 探索者小队、 弈秋棋社

2、生在小组内讨论以上小组名称的特点。

3、指名生说自己的体会,师小结。

4、出示常见的小组名称,启迪生的.思考。

5、学生自己设计名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选出一个最好的,再在班级中展示,让设计者说说自己的创意思路。

6、师择优给小组命名。

三、拓展延伸

1、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作业:请你为我们的语文学习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吧。

第三课时

日积月累:古诗《所见》

教学目标:

1、认识“牧”、“振”、“樾”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背诵并理解古诗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

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像刚洗刷过似的。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2、出示挂图,看图了解诗意:

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图意)

B、师总结:夏季的一天,诗人在房间里闷热难当,昏昏欲睡:于是他走出房间,来到树林里。

看见整个树林枝叶繁茂,林间的小道上满是树荫,行走在这样的林间小道上,阵阵凉风迎面吹拂而来,好惬意。作者很高兴的将自己看见的情境,用诗句记录了下来。诗名就叫《所见》,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袁枚)

3、介绍作者这位清代的诗人将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释题:

见是什么意思。(看见)

所见就是。

——所看见的东西。是谁看见呢。前面要加上诗人的名字,就是对题目完整的解释了。请一个同学把题目的意思完整说一遍。

师配乐范读全诗。

二、初读古诗

1、指名读生字。出示:牧、骑、振、蝉、樾

2、记忆字形,“牧”字:左边是马意为牲口的代表,右边是音。是左形右声的字。

蝉:形声。从虫,单声。

虫+单,它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小动物。夏天的时候,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别称:“知了”。

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让我们听听读古诗读得如何呢?

3、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4、学生自读诗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

“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鸣:“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

1、读第一、二句。

(1)观察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跃。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想不想也欣赏一番呢。

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随着老师描述,想象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咦。路的那头走来一头黄牛,牛儿吃得饱饱的,正晃悠悠地走着,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口里唱着响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着。)

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真不少,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A、美美的读一读。

B、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2、读第三、四句。

(1)作者袁枚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A、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B、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

C、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

3、多美的一首诗啊。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A、配乐诵读,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B、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

C、美美的吟诵整首诗。(齐背、个别背、)

(4)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所见

(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牧童——黄牛

林樾——鸣蝉

教学反思:

学习本组教材的同时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广泛积累好词好名,养成随处有积累、巧记活用的好习惯。在本单元学习园地的知识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积累:

1、词句段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类型的观察与发现,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两组词,它们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2、给小组取名字则是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

引导发现时我告诉学生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只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可,既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建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日积月累是要求积累古诗,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读古诗、懂古诗含义、悟古诗意境、根据古诗编故事,让学生在积累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但课堂容量有些大,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确定重要有知识点。

猜你喜欢

  • 最新双语三年级教案(优选十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双语三年级教案 篇1学习目标:1.认识“全部,正确”等五个新单词。能写“都、都...
  • 我们一家人教案(汇编七篇)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参加过一些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通过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主题班会需要准备哪些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们是一家人主题班会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们一家人教案 篇1我们是一家人主题班会推荐度:我们一...
  • 家乡五年级教案(范例十一篇) 家乡五年级教案 篇1教学目标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4.和同学分享交流习...
  • 基层公务员近三年工作计划(锦集六篇) 时间一晃而过,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何不好好地做个工作计划呢?工作计划的开头要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层干部工作计划(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基层公务员近三年工作计划 篇1参加工作这几个月以来,在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各位同仁的帮助下,我以服务...
  • 五年级跑教案(热门六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接力跑》教案设计和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五年级跑教案 篇1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和技巧。2. 学生能够...
  • 三年级草房子读后感200字其六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三年级草房子读后感200字其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