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大全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心得体会大全 > 观后感 > 导航

知青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3-09

知青观后感精选7篇。

现在看电影或者视频也是人们汲取知识营养的一种主要渠道,不同的人在观看同一部作品之后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建议用笔记录下作品所带来的感悟,观后感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一份优秀的观后感需要我们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想要系统地了解“知青观后感”的知识点心得体会大全为您推荐这篇文章,十分感谢您能阅读这篇文章!

知青观后感【篇1】

日前,一部微视频《我是知青》引起众多知青的关注,观后好评如潮,许多人认为片中采访的五位知青的经历和遭遇,反映了知青的真实情况,感同身受,深表同情。但是,作为在影剧院公开放映的微电影,究竟要向社会宣传什么,达到什么社会效果?我看,该片讲述的就是一部知青苦难史。

小胖,当年能够留在上海工厂不去,写血书要求到黑龙江上山下乡。后随北京知青丈夫到北京生活,又因工作劳累影响夫妻感情离异回沪,为生计所迫再嫁大18岁的海员大副,后又患了抑郁症。

假小子,当年已内定分配上海工作。但她为了表达革命热情,将名字改为“东胜”,报名下乡。在农村表现积极,入了党。后曲线回城嫁到河南,当过小学校长。回沪后在宝山区生活,热心家教,成为孩子们的“知青奶奶”,2012年被评为感动宝山2012身边典型人物。但后竟皈衣佛门,成为居士。

老蔫,当年也是主动报名赴黑龙江的,因别人为当地营长的女儿向他提亲,感到被一个大金蛋砸中了,后得知其女患有癫痫病,也只好接受。他想办回上海一直等到老丈人去世,才敢提出离婚,又因摄于妻哥是公安交通队长,成不了假离婚。

阿唐,下乡前可进江南造船厂,但积极到黑龙江下乡。因与当地地主成份的人关系好,在斗批改中受在冲击,引发了精神病,办回沪后一直在精神病医院治疗。

还有老虎,到连队后150天就被克山病夺去了生命。

这部片子,确实像《安娜•卡列尼娜》开篇语写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片中采访的四位故事主人翁,当初都是积极报名上山下乡的,都选择了脱离农村,嫁娶和离婚的也出于无奈,最后都没有较好的结局。是否坚守下乡时的初衷,愿意在黑龙江农村,却通过精神病患者阿唐口中说出。作为在农村加入共产党的假小子,在教育事业火红、组织上给予极大信任和荣誉的情况下,竟离嗷嗷待教的学生而去,拜倒在佛门之下,成为居士,背离了共产党的党性。

这部片子,给人感到这些不幸的遭遇,这都是上山下乡造成的。片中没有反映知青在农村艰苦环境中经过磨练,对自己的正面影响,甚至出现对信仰的危机。

在今年纪念毛主席关于知青接受再教育指示五十周年之际,推出这样的片子,看后感到十分沉重。纪录片要求必须是真实的写实,该片就知青某个体看,是真实的;但既然片名为《我是知青》的这一群体,却没有选择不同经历的知青,来反映知青,这就不能反映真实的知青整体的情况。选择哪些人物、事例,来宣传什么,说明什么,得出什么结论,是至关重要的。作为编导,既然选择一个连队的知青,就应该选择该连队有不同经历的知青,作为采访的对象,才更有代表性。如果考虑采访外地知青不方便,也可在该团范围内选择上海知青。

知青观后感【篇2】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号召,全党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带领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很大程度上来自他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由此而来的深邃理论思考。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无疑是他人生经历中十分重要的起点。

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系列举措以及他自己对知青岁月的回忆来看,七年知青岁月为他治国理政思想树立了“以人民为本”的方向。在陕北农村,习近平与农民朝夕相处,建立起了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树立了为人民办实事的理想。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立足点,为民、惠民、富民是治国理政思想的出发点。这绝非空谈,也绝非易事。梁家河的经历让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根基深深扎在中国最广阔的土地上,扎在最广阔的人民群众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扎根七年,从来没有忘记当年的农村朋友,他深深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农村的真实情况。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举措都非常务实,着眼于解决一系列民生问题和发展问题。

梁家河的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实践的开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道:“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他最先提到的“实际”“实事求是”都是实践的具体体现。唯有实践,才能认识到实际;唯有实践,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从最基层的村支书干起,从为人民办好事的具体实践做起,不断扩大实践范围,不断深化实践层次,不断在实践中务实自信心,并把这种自信心提升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我们现在是一名学生,但应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青年不是某个年龄段,而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青春,是理想,是奋斗,是磨砺,更是成长。是不是青年,不能光看岁数,更要看走过的路,做过的事。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李大钊的一番话,是对青年人的勉励。今天的青年,站在“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的历史节点,更当努力思索,自己所追求的人生是什么样,自己所参与建设的中国未来就是什么样。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作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党同人民群众,一起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我们党同人民群众一道,赢得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我们党同人民群众,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正逐步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党始终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实处。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的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的疾苦。

处在大学时期,我应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在工作方面应该多与同学沟通交流,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学习方面应该勤学广识,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铭记心中,去充实、丰富自己的知识,学好专业技能,并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用知识的风帆来鼓动心灵之舟,使自己迈向人生的成功之旅,时刻应该记得自己的初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知青观后感【篇3】

零零碎碎加起来一周多的时间,我读完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很感动,也深受启发。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而习近平在陕北下乡的这七年,正是他苦其心志、空乏其身的七年。在这七年的时间里,他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信念的优秀共产党员。

下面我从几个地方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一.对父亲警卫员的倾囊相助。

习近平在文安驿公社赶集时,遇到了自称是父亲警卫员的乞讨者,在还没弄清楚真假的情况下,便将身上所有的钱、陕西省粮票,就连身上的外套,都全部给了他。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习近平那样做,可谓是倾其所有了。

习近平这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情怀是常人所不及的,而我也相信,即使那位乞讨者与他没有任何的关系,他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习近平身上这种博大的胸怀,可以包纳万物。而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那个时候的习近平就有了一心为民的情怀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二.艰难的入党之路。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像习近平这种家庭背景的孩子,会被扣上黑帮子弟的帽子。因此,对于习近平说入团、入党都是很艰难的事情。可即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还是没有选择放弃,靠着自己勤奋的努力工作,赢得了群众一致的认可,在先后提交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后,终于被党组织接受了,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习近平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在困境中不断奋进、锤炼意志的坚韧品格,值得我们去学习。他再次回到梁家河的时候,对全村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那个时候,我就说,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到现在看来,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并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在他心里,永远放不下群众,永远牵挂着群众,永远将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

三.千里迢迢,四川学习办沼气。

由于延川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土地少,植被稀疏,群众没有柴火做饭。习近平在报纸上看到介绍四川推广沼气的报道后,产生了到当地学习办沼气、解决当地缺煤缺柴问题的想法。于是在延川县委的组织下,他们组成七人代表团到四川学习经验。由于四川各地沼气池建设情况不一样,习近平他们走了5个地区17县,前前后后加起来差不多有40天的样子。习近平在学习中十分的认真,沼气池怎么挖?弧度是多大?口留多大?出料口和进料口怎么设置?口要怎么密封?安不安全?这些问题,都问得很仔细,确保回去之后的可操作性。从四川回来之后,在习近平他们的努力下,沼气池得以成功实施,并很快在全县开始推广。解决了群众,照明、煮饭、施肥等老大难问题。

从习近平办沼气这件事可以看出,他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事的心,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个从首都北京来的高干子弟,早已和陕北这片黄土地融为一体,成了我们黄土地的儿子。这个儿子为了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厌其烦、不辞辛劳的做着工作。而在延川老百姓的眼中,早已把近平当做了自己的孩子。他们看着这个孩子成长,看着他进步,看着他一步步走到今天。

四.重回梁家河,重温知青岁月。

202月13日,距离1993年回来,习近平再回到这里,已时隔二十几年光阴了。可即便如此,他仍然能记得梁家河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沟;仍然能记得四十几年没有联系的人的名字,甚至是小名。他亲切的与大家交谈,没有一丝的距离,大家也没有一丝的拘谨。仿佛时光又回到了四十几年前,又仿佛时光重来都没有走过。

习近平刚来梁家河时,只有十五岁,这个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因为父亲的迫害,让他小小年纪便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他彷徨、迷茫,是梁家河的人民接受了他,并爱护着他,使他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二十二岁,当他离开时,他人生已经有了坚定的目标,并且充满了自信。

习近平说过:“作为一个人民的公仆,陕北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

最后我想说的几点是,这本书真的让我很感动,也感触良多。我为有这样一位好书记而感到自豪,也为是一名共产党员而自豪,但同时也感受到了深深的压力。做为一名基层公务人员,每天都要与群众打交道,我需要有更多的耐心,与群众进行沟通。我也希望自己能好好珍惜在基层的时光,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为咱们的基层事业奋斗终生。

知青观后感【篇4】

心得体会:读《知青岁月》有感(最新)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岁月》,不知春去几多时。仲夏时节,品读领袖知青岁月——七载青春扎根黄土地,作为“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陕北七年,不容易也不简单”,看似寻常最奇崛;“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春风不度玉门关,何须论得丧?

最漫长的征途往往是最短的捷径,这段经历成为近平同志“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和“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回首往事,不应忘记来路,追寻总书记充满辩证法的成长之路,思想的长河波澜壮阔。

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家国理想是人生航向。无论润之先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抑或青年近平“一心为民办事”“立志办大事”;无论是张横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阔大志,或是叶帅年轻时掷地有声的“成则周武三千,败则田横五百”,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怀抱家国理想,以苍生为念,始终是古今志士仁人不渝的信念。

精英们的远大抱负,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着人类历史的黑色天空。

立身须勤学,莫负好韶光——勤勉好学是立身之基。华年如水当自惜,但凡“以梦为马”的良好愿景,无不需要苦心孤诣的自我升华历程,成功的背后累积着高高的寂寞。古今成就一番学问,练就一身四功五法的人,或是“昨夜西风凋碧树”,或是“衣带渐宽终不悔”,方能“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非有超越常人之投入,难有非常之功。一万小时定律,也阐明了颠扑不破的道理——天才之所以卓越,并非天赋异禀,而是甘于“板凳要坐十年冷”,才有丰硕的积淀。再者,哪有所谓的天才,“只不过把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而已。

青年近平“喜欢读书,也喜欢写东西”“在梁家河,从没放弃读书和思考”,经年累月的拼搏,历尽苦寒的磨砺,才有沁人心脾的梅香。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现实奋斗是事业的阶梯。我们要创造人类的幸福。鲁迅先生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多少事,从不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回首党领导下的革命岁月,从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四次反围剿胜利,到论持久战将日寇拖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再到“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北大荒精神、铁人王进喜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时期,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创新创业创优的“四千四万”精神以及特区精神,无不彰显国人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底色。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责任创新是解放思想后的智慧“闪光点”。“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梁家河村民这样回忆青年近平。插队陕西时,为解决当地缺煤缺柴问题,他两次入川学办沼气,回来后在知青窑旁挖池子,建成后产出沼气,之后有延川大办沼气。

心中有责,才能生发为民谋事的情怀,才会“敢于出奇兵用大笔横书做无人敢做的文章”,杨守松在《x之路》中如是说。的确,从自费建立开发区,创办苏州地区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再到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在昆投产,继而形成“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村,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完整思路的“x之路”,每一步都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生动诠释,每一步都体现了“第一个吃螃蟹”者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勇气,每一步都淋漓尽致发挥出了“人民首创精神”,每一步都是敢为天下先,“先”并不出格,是在把握改革开放大政方针、结合国情市情,实事求是谋划的先手棋、主动仗、创新之举。

借东风催开花千树。改革开放的壮阔航程已走过40载,当下全省正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作为x之路精神的发源地,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要具备历史自觉和时代担当,坚信x有玉,玉在其人,舍我其谁;要学习吴克铨等先驱者的责任感,实施创新精神,要有朝气,扬长避短,勇于承担沉重的负担;要不断解放思想,敢于争第

一、勇于创唯一,在大时代里“不待来日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新“x之路”越走越宽,共谱中国梦的x华章。

知青观后感【篇5】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纪录片《知青岁月》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由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知青网合拍的纪录片《知青岁月》,昨天在北京四惠附近的国粹苑首播。这是一部北京知青口述历史的纪录片。历50年岁月,讲述年过花甲的知青沉淀记忆后的真人真事。由知青本人亲口讲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再现当年那激情豪壮的岁月,也是深重苦难又艰辛挣扎的青春岁月。没有任何改编加工和演技,但真实的重锤,声声击打观众心扉,感人至深。放声大笑,感动落泪,鼓掌悲叹,知青观众的情感投入,心神倾注,与屏幕上的讲述人声情交汇了。

这次纪录片《知青岁月》首播的是《贺兰山下的记忆》,65年下到宁夏的北京知青集体口述,在贺兰山下农建13师难忘的人生历程。中国传媒大学的郭振元教授是总编导,北京知青网的千秋缘站长是这次知青聚会主持。

播映前宁夏知青代表何君倬的发言依然豪迈,令人难忘:

“我们是拼搏的一代!我们是忍辱负重的一代!我们1700万知青,手挽手,就是一座三峡大坝!我们站起来,就是一座喜马拉雅!

一位69届的知青代表,已经是饱经沧桑的老人了,走上台,对着台下的65届老知青们依然动情地说:“我们69届下乡的毕业生,是你们牵着我们的手,一步步长大的!”

片头曲是一代知青们都喜欢都唱过的《边疆处处赛江南》。这支美妙婉转的歌曲,承载了知青们太多的豪情,太多的苦难艰辛,太多难忘的记忆!歌声一起,我的思绪就回到了那一眼望不尽头的北大荒,面对一根直通到山脚下的垄,边锄玉米地,我们边唱的就是这支歌。

屏幕上的知青在口述,台下的知青记忆闸门就打开了!浸润着悲与欢,浮现着血和泪。

贺兰山下,腾格里大沙漠边就是我们的家。刚到几天,沙尘暴袭来,面对面几米看不见人,昏天黑地,女生们夜里用纱巾包住脸,睡着又让沙子呛醒,抖抖纱巾,一捧土!被子上身上脸上全黄的!第二天每个知青干的活就是都拿一个脸盆,到麦田里捧沙土,把沙土埋住的麦苗露出来。

最让人感动的是屏幕上一个叫潘永仪的知青,讲当年主动参与挖大沟的劳动竞赛:

“那天早上,我提着10个馒头,一大桶水,就上阵了。到地就全脱了,只穿一条短裤叉,挖一米五深沟,有人丈量,大太阳底下,汗不停流着,铁锹不停,中午饿了,吃了5个馒头,不歇,接着挖,要创纪录。最后那天我一人挖了32方土!”

他还讲了如何教几个同伴一起跳下火车,追赶连队汽车的趣事,也令人捧腹。

还有一个割麦子的经历:“我割不快,就想镰刀一定要快!头天晚上提前磨了5把锋利的镰刀,就用草绳子系住腰,后背插上锋利的'5把镰刀,一溜儿,闪闪的,第二天大猫腰割麦子,用钝了一把,一扔,再从后背抄一把,接着割!”

当年全国一千多万知青,兵团工资全国几乎一样,无非24元,25元,28元上下。

我想,当年这些吃苦拼命的事,如今似乎听着很新奇,其实很多,正如林县人民在巍巍太行山的石头上,硬是凿出来一条盘山的红旗渠!全县几万农民,每天就供一斤粮食一斤半菜,自带工具,实际就是义务劳动啊!没有当年不计报酬的几亿人的奉献,哪有共和国的工业化现代化的原始积累!

昨天整看了一上午一下午,很真实很全貌很震撼很简洁很值得。比某些耗资上亿的烂片子有意思。

参加这次知青口述历史的,有当年北京各个中学毕业生,仅仅记下了几个学校:三十中,二十七中,四十一中,十中,二十三中,五十六中,国子监中学及钢院附中等,当年来到贺兰山下战天斗地的是大批初中生也有高中生,还有个别大学生知青。最小的才13岁,妹妹参加兵团时才未满15周岁,还带着红领巾呢!

约200名北京老知青在5月29号欢聚一堂。聚会间知青网代表,天津知青网代表,重庆知青网代表,廊坊知青网代表等上台接受了北京知青网赠送的大钟表并合影。

据说《知青岁月》计划要拍52集,期盼再现北京知青真实历史,了解在全国各地的北京知青那段难忘的辉煌,无论是黑龙江陕北山西内蒙还是新疆云南!

知青观后感【篇6】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阅读是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课程之一。读书,了解生活,帮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美的东西。

读完《知青》,我感触很深。试问自己,我在为谁工作。我在为自己工作。

一:今天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工作机会来之不易,不珍惜工作机会,不努力工作而只知道抱怨的人,总是排在被遗忘的角落,不管他们的学历是否很高,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基本的工作要求,只能如此而已。

第二: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做到最好。一个人在工作时,如果能以精进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即使是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工人;如果你以冷淡的态度去做最高尚的工作,你只是一个平庸的工匠。

所以在工作过程中,不但要有足够的责任心、爱心和奉献精神,还必须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精神,时刻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

对于工作,我应该尽心尽责,国家政策规定做什么,我们就要维护什么,少计较个人的得失。在工作过程中,既要有足够的责任心、爱心和奉献精神,又要有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的精神。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不是为自己工作。我们有自己的远大理想,确定自己的目标,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做好自己的工作,最起码是对得起自己全国人民给予的那份工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子孙后代,既然为了自己理想和职责,就要努力干出成绩来!

如果没有一个彻底的工作作风,即使在我们面前做更多的工作,我们也可能失败。彻底的工作是成功的必由之路。做事情不要找任何借口。没有任何借口,换句话讲就是把事情做彻底。

把工作做彻底,就是要向既定目标出发。把工作做好,不是为自己找借口。一旦人们有了借口,就会主动停下来,不再向前迈一步。最好的办法是拒绝任何借口,专心完成工作。

只有有责任才有责任,责任感识是业实现的思想基础。一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是把工作当作一种职业,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它塑造了自己,成就了人生。我们应该把工作当成个人愿意倾尽全力为之奋斗的事业,克服困难,发挥聪明才智,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责任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觉地把自己变成一个自信、诚实、积极、敬业、值得信赖、负责任的人。

我们应该尽力超越顾客的期望,尽可能满足顾客的要求,而不是找借口。敬业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积极”,二是“尽力”。积极是一种心态,无论分工如何,无论逆境还是繁荣,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

尽力是一种态度,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对工作尽力,就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督察事业刚刚起步,我们面对很多的工作都是急活、快活、难活。大多数时候,工作只是一个简单的、琐碎的重复,过了很长一段是简,难免会累。

本人通过这次学习,深刻认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去执行。完美的执行不是简单的完成,而是高效、优质、创造性的完成。寻找借口,逃避问题,推诿责任,事情会以为一个理由变得简单,但是一个人的认真、自信、诚实、责任心也会随着一个借口消失殆尽。

在压力下,不仅要做出艰难的决定,还要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智慧。因此,毫无借口地执行并不意味着训练人们成为执行任务的机器。工作是新鲜的,从事工作的人要有丰富的思想感情。仅仅完成这项任务只是执行力的最低层次。

知青观后感【篇7】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读《***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中的中国呈现出更加显著的特点。杭州二十国集团峰会向世界展示了当今富强美丽的中国,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也让中国人民感到自豪。“一带一路”建设已有100多个国家和经济组织参与,必将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两个一百年”的提出为国人描绘了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激发了全国人民的信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正在逐步实现……

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全国人民不懈努力的基础上的,也是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总书记的坚强领导。***记治国有术、领导有方,受到国内外广泛赞誉。我认为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记忆的特殊人格魅力。

在处理国际关系上,他灵活多变;在反腐斗争中,他无私无情;在与群众的关系上,他友好、快乐、平易近人。一方面他作风硬朗,刚直不阿;一方面他真诚坦然、情真意切。他既聪明睿智、幽默自如,又虚怀若谷、兼容并蓄。

但是,是什么使得***记拥有如此丰富的人格魅力呢?从《***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里或许能捕捉到一些影子。

艰苦的岁月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1969年,浩浩荡荡的知青队伍奔赴农村,那一年还不满16岁的***也随着队伍开始了上山下乡的艰苦历程。

陕北黄土地贫瘠荒凉。可以想象,来到陕北农村的大城市知识青年的心情,不仅要为当地的贫困所震惊,更要为自己的生活所担忧。我相信,他们第一次下乡的新鲜感很快就会被黄土高原的风沙抹去,被艰苦枯燥的日子消耗殆尽。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的下乡岁月,会让他们的新很沉重。“既来之,则安之”,想必是大多知青自我勉励的良言。

在陕北的生活,知青们经过了“四大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如知青雷平生所说,过“四关”实在不易。但就在这“不易”的岁月里,磨炼出了***优秀的品质。

坚韧——从“劳动积极性不高”的知青到“壮劳力”、从每天6.5工分涨到10工分,这期间***“从来不惜出力”,干活总是要“干完这一气”再休息;肩膀磨脱皮,再长出茧子;***在艰苦的劳动中从未懈怠。

善良——“半憨憨”灵娃经常在劳动休息的时候“一把抢走近平的‘大炮(土烟)’”,近平从来都是一笑置之,对灵娃从没有过疾言厉色;近平总是拿自己的玉米团子换老百姓的“糠团子”;对曾经的老红军(自称是近平父亲过去的卫士)倾囊相助,“把钱和粮票都给他了”,这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情怀真是常人所不及,难能可贵。

勤学——知青们闲得无聊,商议去什么地方串门、蹭饭,但是近平不去,“他就坐在那里看书”;“碰到喜欢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就要仔细研究透彻”;“***话不多,爱思考,而且思考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比如做炉具、灯具、学***气池”;“社员抽烟有烟瘾,近平读书有书瘾”;“遇到新鲜事就刨根问底,插队期间如饥似渴地坚持读书学习”,说明近平是一个崇学尚读的人,是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

务实——“近平当了大队书记的两年时间,带领老百姓建沼气、打井、办铁业社、种烤烟、办代销店、搞河桥治理,打了5大块坝地,给村里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直到今天村里人还在受益”。

过“四关”,最难的应该是“思想关”。

虽然知青和当地老百姓一起劳动,接受老百姓再教育,但在知青的思想上,知青就是知青,和老百姓还是不同的,接受完老百姓的再教育,知青们还是要返回城市的。当时,重返城市工作、上大学、当兵是知识青年的主要出路。所以在劳动、生活上,大多数知青并没有和老百姓同吃同劳动。

然而,在长期的农村生产生活中,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

1974年招考工农兵学员,对于知青们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却说:“我不上大学了。”“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

这两句朴素的话,既显示了仁义和责任感的高尚品格,也表明了长期的生活使这片黄土地和黄土地上的人民感受到了。甚至,他已经完全融入了土地和人民。因为,面对唯一可能错过的上大学机会,他说:

“走不了我就在这儿待着吧,我本来就是个农民”。

人非生而为伟人。***身体中所有的优秀品质都在磨难中逐渐成长,逐渐成熟,并逐渐散发出灿烂的光芒。正如古语所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猜你喜欢

  • 知青纪念馆观后感(3篇) 我们会观赏很多经典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好的作品会引起观众的共鸣,观看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而我们在观看后,应该把思考的内容写进自己的观后感,观后感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影片中主角的心境和经历。下面心得体会大全编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知青纪念馆观后感”,如果你觉得这些信息对你有用请将它收藏到你的书签夹里面!...
  • 《父亲》观后感(精选7篇) 观看一场自己喜欢的作品,是让人感到愉悦的放松方式,看到自己喜欢的作品,仿佛情绪也会涌上心头。可以将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等作品的概括性评价称为观后感,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作品的核心内容,并且加以学习吸收。经过心得体会大全的精心筛选和整理我们向大家推荐“《父亲》观后感”,敬请参阅本文!...
  • 奥运观后感(精选7篇) 书也好、电视电影也好,都是信息的载体,一部高质量的电影作品,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观后感不应该受到个人偏见和歧视的影响,写观后感时,我们可以重点描写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和镜头。今天我们将深入探究“奥运观后感”所传达的宗教和哲学思想,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 狗十三观后感(精选7篇) 聚精会神地观赏影片或电视剧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在观看过程,会不断的各种想法迸发出来,观看完的以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梳理纷繁的思维,可能用写观后感的方式来实现。那么该要如何写好观后感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狗十三观后感》,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xx年上映了一部直...
  • 大江大河观后感精选7篇 心得体会大全相关专题:“大江大河观后感”。...
  • 影片钱学森观后感(精选7篇) 此时你或许正为写作品名观后感而烦恼吧?我们的情绪和思维通常都会跟随着看到的电影而有所改变,观赏完这些影视作品后,我们内心总会有很多感想。观赏写的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编辑为您细心筛选编辑出的高质量“影片钱学森观后感”资讯,欢迎您来到这个网站愿您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