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突然产生一些感悟,我们会将自己的思想改变进行一个记录。多写心得体会能够成为一个更有思想的人,你是否在烦恼心得体会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在好几年前就听说过《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了,但当时觉得这本书是位来自日本的作者写的,就不想看了,可能是因为有点抵触日本吧!但看完之后,就清楚的知道:文学无国界!
如今会去看,是因为很多同学推荐,所以就看了。我看了这本书印象最为深刻的人物有三个,分别为小豆豆,校长小林宗作先生,还有小豆豆的妈妈。
我印象中,小豆豆她是一个十分淘气的女孩子,而且还话唠,记得她第一次去巴学园时,她和校长整整说了四个小时的话,我简直难以置信,况且她当时还是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但小豆豆也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准备上学出门时,都会给父母鞠个躬。并且,她也是一个会分享,善良的孩子,在巴学园时,每个孩子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树,而有一个男孩子因身体的原因拥有不了,但小豆豆并没有因此歧视他,反而邀请他来自己的树旁玩。她的梦想十分的多样,比如:间谍,售票员,宣传艺人······她还有一个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洛基,洛基是一头牧羊犬,小豆豆有什么事都会和洛基说,洛基听完后还会非常人性化地在思考,真是令人惊讶!
再聊聊巴学园的小林校长吧,我认为他是一个教学有方的人。就拿个事例说说吧,在小豆豆第一次在巴学园用餐时,就听说两个特别新颖的词“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别说小豆豆感到好奇,就连我都好奇,什么是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后来才知道山的味道就是蔬菜,肉之类的,而海的味道则是鱼之类的。这样做孩子们还可以学到什么海里的东西,什么是山上的东西,经常会有令人吃惊的发现。小林校长他也是个和蔼可亲的人,他作为校长并没有那种威严的神情,也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他对自己的学生就像自己的子女一样,十分关爱。当然,小林校长也是一个有奇思妙想的人。从他用废弃的电车当教室,利用长着绿叶的树做校门和围墙中可以看得出来。最特别的是他创办了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巴学园。巴学园有着和别的学校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环境,教育方式,和大家都接受的校规。在这里每天的学习科目顺序自己选择,上课时的座位也可自由选择;可以在大礼堂野营;甚至还允许孩子们在饭前叽叽喳喳,把话说个够。在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令我们羡慕不已!
最后说说小豆豆的母亲,她是个疼爱孩子,善解人意,会做饭,漂亮的人。她会对小豆豆疼爱,但不会溺爱,小豆豆在之前的学校上学时,当她了解到小豆豆会打扰到其他学生上课,她理智的为小豆豆转学,小豆豆在巴学园时,小林校长要求做“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她也十分完美的将这两种“味道”呈现出来。或许这是一个典型的好母亲形象。
我非常感谢推荐我阅读这本书的同学,因为这本书我收获到了许多,它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化身;让我懂得了父母的一片苦心;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更让我接触到了一种令人羡慕和向往的教育方式!
小编推荐
热门体会: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心得最新模板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突然产生一些感悟,我们会将自己的收获写下来。写好心得体会对自己以后的成长有很大帮助,什么样的心得体会比较高质量?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热门体会: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心得最新模板”,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今天,我阅读了《窗边的小豆豆》之后,深有感触。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小林校长却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小豆豆在我眼中是一个做事情有始有终,却又可爱万分的小女孩,比如:有一次,他心爱的一个钱包掉到厕所里了,她却没有放弃,去拿了一把长舀子,去便池边上捞钱包……结果呢钱包没有捞着,但她却没有抱怨,还有依旧满足,在常人眼里这种行为不亚于疯子,到在我看来却可爱的紧。如此,单纯又执着的女孩子已不多见,尤其是那傻里傻气中带着可爱的做事风格。为此,我自叹不如人。
记得有一次,我答应妈妈和姐姐一起包饺子,但是当我爱看的电视节目开始播放时,我却忍不住电视的诱惑,电视好像在无声的说着:“来吧,来吧,来看好看的节目吧!”我毫无骨气的去看电视了,只留下妈妈和姐姐在一旁忙碌的包饺子……现在,我发现自己和小豆豆一比一下子就让我羞愧万分,哎~真是……
在小豆豆的身上,我看到了她的乐观、善良、可爱、认真执着与有始有终不会轻言放弃。她的善良让我为之感动“人之初,性本善”莫不要为了一时浮华而忘记自己的本性,行善!人在做,天在看,上天难欺,多多行善,中善因,结善果!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心得简短
对于某件事我们产生了新的看法时,我们应该会将自己的想法做个总结。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的感悟总结,优秀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心得简短”,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我一年级时就读过,这次是我第三次读了。每一次读这本书,我的感受都不一样。
《窗边的小豆豆》用孩子的视角去看世界,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那么生动,那么有趣。我很羡慕能在巴学园上学的孩子们。我羡慕他们的学校,能用电车当教室,能先上自己喜欢的课,每一节课都是自习,自习完了之后可以散步,干自己想干的事;我羡慕他们有这样的校长,可以想到有趣的教学方法,能用简短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意思,能专心倾听孩子的话整整四个小时,能在学校被炸毁时依然决定办学校;我也羡慕小豆豆,她可以在学校里自由自在的玩耍、学习,可以拥有“海的味道、山的味道”的午饭时间,可以在校园里拥有自己的树,可以去温泉旅行……
在巴学园里,小豆豆他们好像不是在正儿八经的学习,但其实他们是通过各种形式、多样活动来学习,让学习变成一种享受,一种体验,一种欢乐。
读书心得范本: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季度范文精选
当我们产生了一些感悟,我们需要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的感悟总结,如何才能写好心得体会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读书心得范本: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季度范文精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窗边的小豆豆》大概是我读过第一本日本作家写的名著了。
在最开始读的时候,因作者名叫黑柳彻子,是来自日本的人,所以我并没有多么喜欢这本书,甚至或多或少对它有一丝歧视的态度。毕竟,人们对一个侵犯过自家领土的国家,是没什么好感的。读此书,完全是因为太过于无聊,才不屑地想到可以读读这本书的。可在真正读完《窗边的小豆豆》后,我对此书的坏印象早已是抛到九霄云外了。
这本书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就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东京的一所小学内一位小名是“小豆豆”的女孩真实的故事。但书中并没有全部是对战争的描写,那个女孩也不是什么为抗战做出了贡献的小英雄,女孩就是一个普通家庭中的可爱女儿,因过于“淘气”,被通知退学,才转学到了一座名叫“巴学园”的地方。
后文,就是小豆豆来到新学校发生的许多不大不小的事。
很普通吧?
我也觉得。
但也正是这种与其他名著不同的“普通”,才让人读着觉得有一丝亲切感围绕在自己指尖,耳鬓,边看边认为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切。书里的一个个故事看起来没有联系,像是想到哪写到哪的样子,但似乎又有一根若隐若现的线,把它们连接起来,读着,便神奇地让人产生不了剧情十分跳跃的想法。反倒让人放松下来,享受着阅读“普通”书时感到清爽而带来的愉悦。
小豆豆在巴学园里的这段时光,有幸福,有兴奋,也有难过,做足了我们曾经做过的或是想做的奇奇怪怪的事。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说,便是“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阳光灿烂的童年”。莫名的就喜欢上了这本书,我突然发现文学真的是没有国籍的。
[热搜读书心得]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写作范例
我们在亲身经历一些事情后,我们可以用笔纸进行简单的记录。一篇简单的心得体会其实就是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感想,哪些心得体会范文值得一看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热搜读书心得]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写作范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好书,值得一读再读。窗边的小豆豆,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让人读了一遍,又忍不住再读第二遍。在寒假我利用几个晚上,细细阅读和品味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书中的故事感动着我。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时的作者是一个淘气的小女孩,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一个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小豆豆被退学后,被一位赏识她的“巴学园”学校校长接收了她。而“巴学园”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校门,它是由两株矮树组成,用小豆豆的话就是“从地上长出来的校门呀”。“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教室,它是由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组成的电车教室。“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他就微笑着听小豆豆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在这四个小时里,校长总是微笑着问“还有呢?”“讲完了吗?”没有一丝的不耐烦,没有一丝的厌倦。“巴学园”有着于众不同的午餐,。每到午餐开始的时候,校长就会问“大家把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都带来了吗?”“海里的东西”?“山里的东西”?原来是校长不想让小朋友们偏食,对食物所用的代名词。“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每一天的第一节课,老师就把当天要上的课和每一节课的学习重点都写在黑板上,然后说:“下面开始上课了,从你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吧。”于是小朋友们都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有人写作文,有人做物理实验,有人做数学题。慢慢地老师就会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和他感兴趣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样因材施教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小豆豆来到巴学园。像小豆豆这样一个在别人眼中“怪怪”的孩子,也许我们老师都会感到头疼,但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小豆豆却逐渐变得懂事、乖巧了,这让我不得不对小林校长肃然起敬。试想,一个上课就跑到窗边给屋檐下的小燕子、窗外的宣传艺人打招呼的孩子,我们会怎样对待她?从小林校长的教育中,我看到了宽容,看到了博爱。我们也将成为一个教育孩子的老师,也能做到像小林校长那样伟大、博爱?总是耐心倾听孩子的述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是校长常常夸奖小豆豆的一句话,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对小豆豆的人生有着不同凡响的影响。
小林校长的教育是成功的,豆豆原来的老师的教育是失败的,至少,对小豆豆来说,是这样的。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他们的差异?仅仅是教学方法吗?仅仅是师德吗?我觉得,不尽然。
成与败的关键在于老师的角色不同,一个是知己,一个是仇敌。小豆豆可爱吗?可爱!她正直善良,充满童趣,富于想像,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着好奇和求知的渴望,她的身上,到处都是我们童年的影子。读着这些句子,我仿佛回到童年,爬墙上树掏鸟窝,幸福的感觉荡漾在心中。试想,如果童年的我碰到小豆豆,那简直就是遇到知音啦!我相信每个读到小豆豆的孩子,都会把豆豆当作他们的知音。可是换一个位置,当作为老师的我们真正去面对孩子,当我们班真的有一个像小豆豆一样的孩子,她每天站在窗口朝外面大喊大叫,把小橱子里的东西翻出来又放回去,每天在集体活动时大喊大叫,那我们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也许,不是欣赏,而是制止。而制止就是控制。其实很多时候,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的教育往往是建立在控制的基础上。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控制课堂,控制集体教学中孩子的表现与回应。我们对课堂管理的理解,还仍然停留在七十时代。没有人喜欢被别人控制,特别是孩子。可想而知,当我们想去控制孩子时,孩子的反抗意识和反感情绪会很强烈,如果我们不能有效调整我们的教育策略,教与学的冲突就会随之而来,最终,教与学,成仇敌。最终,我们会成为豆豆原来老师的翻版。
这样看来,其实豆豆原来的老师也许和我们一样,为豆豆的改变做了无数次的努力,也许从本心里为豆豆好,希望她成为一个好孩子。然而,她是失败的,她没有能力让自己成为小豆豆的知己,而小林校长,做到了。他是怎样做到的呢?与孩子成为知己的法宝是什么?了解他,接纳他,尊重他,信任他。了解,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接纳,是沟通的基础;知己,是教与学之间最理想的状态。
书中小豆豆是幸运的,不但有一位理解她、关心她的妈妈,而且遇上了那样一位爱孩子的校长。小林校长用一颗真诚的心和小豆豆稚嫩的心做着最亲密的接触。看着这样的书,你会被孩子那纯真的世界感动,也会被那些老师蹲下身子去触摸那些孩子嫩芽般的心灵而感动。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心得(篇四)
在我们对一些事情受到启迪时,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汇报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够让组织更了解你,怎样才能写好心得体会?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心得(篇四)”,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我的好友,一位出色的语文人崔佳老师在他的随笔《寻找》中这样写道:“我家门前有两棵奇怪的树。一棵叫做肃杀,另一棵叫做喧闹。”我很喜欢这句,以及这篇文章。
我们的生活环境、教育生态亦是如此,一边是肃杀,一边是喧闹。在肃杀与喧闹中,我们疲于奔命,安于现状,最终变得茫然而失去了方向。
江淮的夏季湿热,让人心生烦躁,无论是溽暑的气候,还是聒噪的蝉鸣都搅扰得人不得安宁。在这样的气候里,如能遇到一两本给人清凉的好书,自然是称得上快哉了。
《窗边的小豆豆》可以称得上一本清凉之作了。说来惭愧,这本书早就知道,可是因为懒惰疏忽,迟迟没有阅读。
这个暑假从孟晓笙老师那里借得此书,在三伏天里细细读完,的确有一种清凉之感。我记得圣埃克絮佩里在《小王子》的序言里说:“对不起,亲爱的,我又把这本书写给大人了。”
孩子的心田就是“在山泉水清”,而大人的心田已是“出山泉水浊”。因而这类纯美文学,童稚的文字的确是净化心灵的良药。
小豆豆因为在传统的学校里极不合拍而被劝退,去了一所很有特色的学校——巴学园,并在这里认识了一位懂孩子、真正能走进孩子心灵的校长——小林宗作。
小林宗作是一位懂孩子的'教育家,是一位有人情味的校长。以废旧的电车作为教室,给孩子们一种全新的体验;和孩子们一起创作校歌、读诗、做韵律操;带着孩子们品尝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为了帮助得小儿麻痹症的高桥君重拾自信,学校召开了一次特殊的运动会……
更可贵的是,小林校长可以聆听小豆豆四个小时的倾诉。
在小林校长创设的这种教育生态下,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才会如此宁静的学习和生活,他们每天睁大眼睛,发现世间的新奇。
成长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挫折、离别、痛苦……
小豆豆喜欢阿泰,那种真挚的情谊写得那么唯美动人;泰明同学得病去世了,同学们在送别好友时懂得了人生的生离死别。生命包含着欢笑与惊喜,生命同样裹挟着悲伤与无奈……无论是哪一种,都是生命最真实的样子。
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给亚洲人民带来了灾难,这包括日本人民。当小豆豆发现身边的叔叔、哥哥们被送上战场,再也没有回来,当东京遭到美军飞机轰炸,巴学园在一片火海中化为废墟时,一个幼小生命又怎么能理解这复杂的背景原因呢?
写到战争时,作品已快接近尾声。作者也不愿意硝烟炮火这种不和谐的东西破坏整部作品的宁静。
说实话,这是一本让我感动的儿童文学。上次有这种感觉的还是读完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时候。
作为教育者,我很钦佩小林宗作校长教育思想和教育策略。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先生的“教育两问”在网络广为流传。王文湛先生说:“教育工作者要经常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假如我是孩子?第二假如是我的孩子?”真正的教育者应该是很纯粹的,诚于中形于外,把个人的功利抛之脑后。于漪老师概括得最精准:“胸中有书,目中有人!”
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在新中国成立后,将自己一辈子心血创建的南开交给国家。“南开虽是私立,但不是私有。”张伯苓校长的这句话就是一个教育者本真人格的写照。因而也只有像张伯苓、陶行知、小林宗作这样的校长才能称得上教育家。
孔子说:“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乎?”教育还有很多不得已,不完满,期待每个教育工作者去反思、改进。我们还在求“仁”的路上,虽然道路上有喧嚣有肃杀,但不要忘记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