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大全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心得体会大全 > 心得范文 > 导航

观长征有感

发表时间:2024-02-08

观长征有感集锦。

这篇“观长征有感”我们一看就知道质量高值得一读,怎么写实用的范文?文档需要在多个平台和设备上运行良好,借鉴范文是提升写作技巧的杰出手段。抄袭不如把知识学到手,如果您有兴趣建议阅读下面的文章可能会对您有所启发!

观长征有感【篇1】

身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来自于影像和文字,片言支语、零零碎碎,既不全面又不深刻。这是当代人的缺憾,亦是一种历史记忆的淡漠。忘记那些感人的历史,是所有有良知国人的心灵背叛,所以我一直盼望着能用自己的身心去感受当年的万里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用如椽的大笔和包举宇内的诗情,为我们勾勒出当年的长征景象。然而诗歌毕竟是诗歌,多了分浪漫,多了些豪情,多了点希望。相信很多人都心存疑惑:真正的长征到底是怎样的?长征途中的人们的心灵感受如何?历史是无法回溯的,记忆并不能复原历史,但“重走长征路”为我带来了希望。

最近,央视筹办、组织了一个活动,名之曰“重走长征路”。从红色之都瑞金出发,到达甘肃,行程达6000多公里,重走大雪山,再踏死亡草地。看着这些熟悉的名字,我的眼前仿佛又再次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相信很多人在小学的语文书里读过这篇文章把《永远的丰碑》,军需处长为了战士们有棉衣穿,自己穿单衣,最后冻死在雪地里,我相信这一幕很多人应该印象深刻。

真正的长征,真实的长征,除了金戈铁马、硝烟弥漫,更有不为人所知的艰苦卓绝和默然死亡。红军战士吃的苦又何止以上所述,只是掩藏于历史的天空而已。就是以上回忆的这些,又有多少人还会记得呢?城市的灯红酒绿、金碧辉煌,早已把我们先辈留给我们的可贵精神掩盖了,换来的是奢靡放荡的生活方式。因为在他们眼中,那只是历史罢了,让他尘封在教科书里去罢了。

因此央视这次活动,并不是“背包一族”的光旅游,更不是“有闲阶级”的“无病呻吟”。然而很多人都对这个活动产生了质疑,认为“此长征非彼长征”。的确,两次长征之间存在着时间的间隔,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毫无疑问,长征是不可复制的。众所周知,红军长征的历史就是流血牺牲的历史,是在断绝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开始的,是在敌人必欲全歼的围追堵截中完成的,是在有上顿没下顿的饥饿中打仗的,是在几天几夜不睡觉中行军的,即便短暂休息,也是在紧张中度过的。而我们今天重走长征路是在太平盛世中进行的,我们的装备也不可同日而语。所有的这些差异,似乎都揭示着两次长征之间的“质”的差异。

难怪许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发出“没意义”的感慨,但我认为重走长征路的意义不在于复制,而在于以当代的心灵和文化去体验当年的长征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亲身实践得出了“长征不可复制”的结论,并得以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感受历史。它能让我们接近真实地感受到历史。如果知道自己有多辛苦,你就能知道红军有多少倍的辛苦,从而明白社会的进步来之不易;如果能感受到作为个体在动荡年代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是多么微弱,你就能知道和平的珍贵和战争的残酷。

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任何伟大的民族,任何伟大的国家,任何伟大的时代,都拥有属于自己的“非常之道”。散落着一地马铃声,多少代马帮人付出青春的茶马古道;当年兴盛一时的大国气象今日只能从无数断壁残垣中找寻的丝绸之路;还有那些记录着民族融合的唐蕃古道、那些战火纷飞的秦汉栈道。只有这些缀满了历史风铃,其声不可复制的道路,才可称为非常之道。而70年前,红军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将中国西部最激越的河流,最巍峨的高山和最广袤的草原串连起来,品尝其中最艰辛的行走滋味,堪称壮举,即使今日走来,雪峰依旧,铁索犹寒,其景色也不是平常景区可以比拟的,因而是当之无愧的非常之道。

“非常之道”包含着非常之景致,而这些非常景致需要非常的方式来合理体验和开发。不能领会长征的精神,永远无法感到雪山的震撼之美;不能怀着感恩的心去体会,永远无法从那些日益荒芜的古战场上品咂出大喜大悲。重走长征路,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心灵选择,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精神追溯,更是我们彰显民族精神的一次契机。

观长征有感【篇2】

“红军不怕长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若是让我总结长征精神,我最先想到的便是那不畏艰难险阻的勇气。在被动的弱势的不利环境下,在绝地想要逢生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队伍踏上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伟大长征之路,扭转了局势,盘活了大局,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新生提供了机会。倘使没有这一份勇气,没有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襟,没有“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坚定信念,长征还能成功吗?我不敢想象失败,因为如果失败了,改变的历史或许会继续痛苦着呻吟着。

回顾长征之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我们前面的困难一点都不小,爬雪山,过草地,你能想象那种艰苦的生活吗?可是我们的脚步不能停下,因为危险依旧存在,只能前进,前进,再前进!有些战士牺牲,有些战士流泪,比流血更令人痛苦和悲怮的正是战士的眼泪,挨子弹的时候他们不怕,在炮火中前行的时候他们不怕,可是他们依旧会流泪啊!他们会为牺牲的战友流泪,会为逝去的亲人流泪,会为遭难的百姓流泪,会为这片饱受摧残的土地流泪,会为心中还未实现的伟大革命梦想流泪。

那么,什么是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永远保持的初心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真的有必要发扬长征精神。我们要汲取当年红军战士长征精神中的精华——惊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吃苦耐劳的决心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以我觉得在安逸稳定的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克服自身的惰性,寓长征精神于学习中。学习中要: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生活中要:众志成城、团结互助。

今天,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和平发展的天空并非晴空万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新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

观长征有感【篇3】

70多年前,一支为了正义,为了解放穷苦人民的革命队伍——中国工农红军,让人们见证了这漫漫征程。他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艰难前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狂轰乱炸中忘死拼搏。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夺取腊子口、翻越夹金山、跨越大草地……这一件件,这一幕幕刻骨铭心、催人泪下的悲壮的情景,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红军战士们硬是靠着自己的双腿,历时一年余,转战十一个省,纵横两万五千里,最终走完了漫漫长征路。

是什么使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呢?难道有神仙相助吗?还是老天刻意的安排呢?不!都不是!完全是靠他们那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坚韧不拔和革命乐观主义的长征精神!

如今,70多年过去了,我们特别怀念那些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革命遗志,接过革命的火把一代一代传下去,弘扬长征精神,继续新长征。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绊脚石,拦路虎,我们难道要退缩吗?不,当然不。我们不但不退缩,还要用长征精神克服困难,打败挫折。当个人的利益和集体利益放生矛盾时,自觉地做出自我牺牲来维护集体的利益;当碰到各种困难的时候,勇往直前;当遭受挫折和失败时,不气馁,要有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锲而不舍的恒心、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不息的精神。

观长征有感【篇4】

万水千山是征途

循着先辈的足迹,找寻记忆里的大雨滂沱,80年前的那条路仍在,只是路旁开出了几多不知名的小花,于是我想,采摘下来别在胸前,思绪随着馥香飘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找遍资料,企图了解那段落满灰尘的历史。渐渐地,有了些了解,时光追溯到1924年的1924年1月的那场由孙中山先生主持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的决定。在前四次战役中,由于贯彻毛泽东的运动战方针,国民**军未能达到预定目标,以撤退告终。

而在第五次战役中,毛泽东失去了领导权,中共临时**负责人博古采纳德**事顾问李德的建议,放弃过去四次反“围剿”斗争的积极防御方针,采用军事冒险主义,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之外抵抗国民革命军,并发动所有红军展开全面进攻,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这样,在敌我寡不敌众的不利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之后共产党方面决定进行阵地防御,辅以“短促突击”,意图抵挡国民革命军的前进。

但这个行动没有奏效。此后不久,红军撤出江西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拉开了长征的序幕。

我知道,那些一心救中国的仁人志士不会被轻易打倒,就像星星之火总有一天可以燎原,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而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联手宣告了长征对红军的胜利。

遵义会议可能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件大事。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之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今年3月,由毛泽东领导、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立。他们以中国共产党和**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结束后,鉴于四川敌人防御严密,**红军决定撤离遵义,然后在四川、贵州、云南、贵州等地的边界绕道而行。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后来,主力军南渡乌江,直达贵阳,并迅速向西转移。4月下旬,其中一架部署在机以一侧。

5月初,他们渡过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包围,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由于实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地通过了大凉山彝族地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

6月中旬,他与红四军在懋功联手。

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为了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 3月28日至 4月28日取得强渡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但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西迁。5月上旬,共有8万多人开始长征,占领了茂县和乐班的广大地区为中心。

长征在国民党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围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指示,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开始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围剿”。次年7月通过陇东、9月和陕甘根据地20号

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第十五军团。第

一、三军团到达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

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击溃国民党军的拦截,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

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7月,

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0月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1933年10月中华**国民**动员近100万国民革命军围剿各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农村根据地,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苏区。

透过历史,我仿佛看到了战火硝烟中挺立的铮铮铁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像是岷山千里的雪,三军之后盛开。”大无畏的革命党人为了民族的利益,在生死存亡的时刻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坚固长城,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歌。

今天,在党的明智领导下,生活欣欣向荣,远去了那段烽火硝烟、人心惶惶的岁月,然而历史不能忘,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中国的青年理应走得更远。(Www.551336.COM 合同帮帮网)

观长征有感【篇5】

长征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它主要讲了毛主席带领战士们一起战斗,冲破了敌人的层层阻挠,他们过湘江、走贵州、进云南。入四川、直冲延安会师的故事。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继续发展,国民党感到震惊。蒋介石调集兵力,先后五次围剿**根据地,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正确领导下,红军冲破敌人的四次围剿。但是,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损失惨重。

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被迫离开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红军前进,在敌人面前毫不示弱,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走过茫茫大草地,终于到达陕北,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1936年10月,长征胜利了。

这使我不禁想起了虽然下身瘫痪却能自学成才的张海迪;虽然双耳失聪却写出了《命运交响曲》等世界名曲的贝多芬;尝遍百草写出了《本草纲目》的李时珍;海伦·凯勒不仅忙,而且又聋又哑,她克服了许多困难,学会了说话,完成了大学学业,掌握了五种不同的语言。这些伟人的成就,哪一个不是艰苦奋斗创造的?记得有一句话叫做“困难就象弹簧,你弱他就强,你强它就弱”。

如果你挑战它并试图克服它,我认为这对你来说不一样。但如果你退缩,困难就像你眼中的巨人。我认为红军之所以能在长征中获胜,是因为他们有战胜困难的决心。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努力克服困难,争取最大的胜利。

再看《长征》的片尾歌,以情真意切的歌词、深沉的曲调,把当年人民群众与红军的依依惜别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充分表达了党群之间、军民之间的血肉之情。

虽然在整个剧情中,表现军民关系的戏并不多,但创作者并没有忽视这一点。毛泽东病倒时,是光棍老汉精心照料才转危为安;红军药都都河时,老百姓砍掉大量竹子,争相修建浮桥;红军离开苏区时,当地人含泪相见;红军攻占遵义城时,城里的人敲锣打鼓欢迎他。他们给毛泽东带来一瓶好酒,并派他的儿子参军。剧中通过这些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艺术的再现了当年那场伟大壮举中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真实历史,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红军的全力支持和深厚情谊。

而今日的我们,条件是那么优越,比起长征的战士们,我们是多么幸福。然而,那些用辛勤劳动和汗水换来大米的农民;那一本本文人花尽心血写出的名著,被我们看得一文不值。对于这样一点点的虚荣心,对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丧失,我们怎能承受得起那一滴血?

我们是龙的后代。我们永远不会承认失败,永远接受挑战。我相信,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步,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作为一个中学生,我要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去征服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座座“高山”和一条条“小河”,珍惜幸福生活,迎来人生的“尽开颜”。

观长征有感【篇6】

身为新时代的平凉新华小记者,他们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来自于影像和文字,片言支语、零零碎碎,既不全面又不深刻。这是当代人的缺憾,亦是一种历史记忆的淡漠。忘记那些感人的历史,是所有有良知国人的心灵背叛,所以我一直盼望着能用自己的身心去感受当年的万里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用如椽的大笔和包举宇内的诗情,为我们勾勒出当年的长征景象。然而诗歌毕竟是诗歌,多了分浪漫,多了些豪情,多了点希望。相信很多人都心存疑惑:真正的长征到底是怎样的?长征途中的人们的心灵感受如何?历史是无法回溯的,记忆并不能复原历史,但“重走长征路”为我带来了希望。

7月30日,新华小记者平凉组委会、组织80多名新华小记者“重走长征路”。赴六盘山开展活动,六盘山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 红军越过六盘山后即彻底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计划,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曾在此写下气势磅礴的《清平乐——六盘山》。

看着这些熟悉的名字,小记者们的眼前仿佛又再次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相信很多人在小学的语文书里读过这篇文章把《永远的丰碑》,军需处长为了战士们有棉衣穿,自己穿单衣,最后冻死在雪地里,我们相信这一幕很多人应该印象深刻。

真正的长征,真实的长征,除了金戈铁马、硝烟弥漫,更有不为人所知的艰苦卓绝和默然死亡。红军战士吃的苦又何止以上所述,只是掩藏于历史的天空而已。就是以上回忆的这些,又有多少人还会记得呢?城市的灯红酒绿、金碧辉煌,早已把我们先辈留给我们的可贵精神掩盖了,换来的是奢靡放荡的生活方式。因为在他们眼中,那只是历史罢了,让他尘封在教科书里去罢了。

因此这次活动,并不是“背包一族”的光旅游,更不是“有闲阶级”的“无病呻吟”。然而很多人都对这个活动产生了质疑,认为“此长征非彼长征”。的确,两次长征之间存在着时间的间隔,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毫无疑问,长征是不可复制的。众所周知,红军长征的历史就是流血牺牲的历史,是在断绝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开始的,是在敌人必欲全歼的围追堵截中完成的,是在有上顿没下顿的饥饿中打仗的,是在几天几夜不睡觉中行军的,即便短暂休息,也是在紧张中度过的。而我们今天重走长征路是在太平盛世中进行的,我们的装备也不可同日而语。所有的这些差异,似乎都揭示着两次长征之间的“质”的差异。

难怪许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发出“没意义”的感慨,但新华小记者们认为重走长征路的意义不在于复制,而在于以当代的心灵和文化去体验当年的长征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亲身实践得出了“长征不可复制”的结论,并得以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感受历史。它能让我们接近真实地感受到历史。如果知道自己有多辛苦,你就能知道红军有多少倍的辛苦,从而明白社会的进步来之不易;如果能感受到作为个体在动荡年代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是多么微弱,你就能知道和平的珍贵和战争的残酷。

而80年前,红军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将中国西部最激越的河流,最巍峨的高山和最广袤的草原串连起来,品尝其中最艰辛的行走滋味,堪称壮举,即使今日走来,雪峰依旧,铁索犹寒,其景色也不是平常景区可以比拟的,因而是当之无愧的非常之道。

“非常之道”包含着非常之景致,而这些非常景致需要非常的方式来合理体验和开发。不能领会长征的精神,永远无法感到雪山的震撼之美;不能怀着感恩的心去体会,永远无法从那些日益荒芜的古战场上品咂出大喜大悲。重走长征路,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心灵选择,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精神追溯,更是我们彰显民族精神的一次契机。

观长征有感【篇7】

央视组织了一个《我的长征路》的活动,现已经从4800人中选出21人,按红军长征当年的路线走下去,历时一年。

有个41岁的队员,是K的北航校友,在深圳从商多年。他参加这次活动的目的,是给自己更多思考的时间,认清自己到底是谁。。。他这样说没有任何的造作,因为不久前他的一位朋友结束了生命,给了他巨大的震撼。那个朋友在商界远比他成功,比他有钱,比他聪明,他说朋友所拥有的许多东西都可以用个“最”字来形容,但他还是不知道自己搏命到最后追求的是什么,他拥有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最重要的是他失去了快乐,迷失了方向。。。

重走长征路,是一种体力与意志的考验,更是自己反思生命价值的机会。

我身体素质不够好,但我却一直向往这样可以磨练体力与毅力的活动。我时常期望着有那么一天自己背着重重的行囊,全副武装,在路上徒步一两周或者更长时间,享受着阳光,高声歌唱。

突然想到,这一年多的计划,其实又何尝不是在长征路上?走过了长征路,对于自己,将是全新的机遇与快乐!

猜你喜欢

  • [心得集锦] 作文:观《天空之城》有感 在对一件事产生新的想法时,我们会将自己的思想改变进行一个记录。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帮助自己认识一个新事物,优秀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子的?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 作文:观《天空之城》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你有没有想象过自己能站在一个可以飞行的小城上,你有么有这般热爱自然甘愿为一棵树的...
  • 观银河补习班有感集锦 在工作和学习中文档写作是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写作时我们都会去网上先搜索一下相关的范文。有哪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范文呢?在众多文章中心得体会大全小编为大家推荐一篇很棒的文章“观银河补习班有感”,许多时候我们言传无法传达分享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 观《极速蜗牛》有感范文(集锦6篇) 对于某件事我们产生了新的看法时,我们可以用笔纸进行简单的记录。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帮助自己认识一个新事物,心得体会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极速蜗牛》有感范文”,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今天我和妈妈去恒隆电影院看了《极速蜗牛》,故事讲了生活在菜地里的一群蜗牛,对于他们...
  • 读《长征》有感之一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突然产生一些感悟,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经常写心得体会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心得体会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长征》有感之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今天,我读了《一袋干粮》,这个动人的长征故事。这个故事中,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长征...
  • 观卡塔尔世界杯有感(集锦9篇) 我们希望您能阅读一下“观卡塔尔世界杯有感”相信它会给您带来不少启示,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撰写多种不同类型的文档是我们职责之一,有时候我们会灵感枯竭,这时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文章,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能够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 [心得集锦] 观《愤怒的小孩》有感之三 当我们看完一篇文章突然有了不同的看法时,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的一种反思,对于心得体会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 观《愤怒的小孩》有感之三”,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今天,老师让我们看了一部叫《愤怒的小孩》的电影,十分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