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大全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心得体会大全 > 读后感 > 导航

大教学论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10-18

大教学论读后感(集锦9篇)。

拜读过作者写的作品后,我们迟迟不能忘怀其中的情节和人物。 读书不仅可以丰富智识,还可以提升个人道德素质,心得体会大全小编对众多资料进行了筛选最终呈现这篇“大教学论读后感”,将这篇文章分享给您的朋友们共同学习进步!

大教学论读后感【篇1】

近日我读了《大教学论》一书,书的作者夸美纽斯是捷克人,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个注意到人民大众教育问题,并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的人。他还系统地制定了分班教学制度,提出学校教育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思想,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大教学论》它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书中是这样解释这句话的:

这是一种教起来准有把握,因而准有结果的艺术;并且它又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使教员和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快乐;此外,它又是一种教的彻底、不肤浅、不铺张,却能使人获得真实的知识、高尚的情谊和最深刻的虔信的艺术。

夸美纽斯的这本书其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和平与宁静。

该书特别强调了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 所谓“自然适应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此外还包括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的”自然”,即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尽管夸美纽斯对此原则的论述尚不深入,有将教育与自然机械类比之嫌,但在当时来讲,他以自然规律作为教学工作的依据,并注意到儿童的特点,这是进步的,在反对封建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教育必须适应自然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一条指导原则,它贯穿于他的教育巨著《大教学论》的始终。所谓教育适应自然,就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一般规律。在夸美纽斯看来,自然界存在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类的教育活动必须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相适应。

他认为旧学校的根本错误是它违背了“自然”。他指出“学校改良的基础应当是一切事物里面的恰切的秩序”。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列举了大量自然现象来论证自己的每一个教育主张。

例如在“自然遵守合适的时机”的原则下,他借用鸟儿选择春天繁殖,园丁选择春天种植,它们或他们的活动都选择合适的时机,借以批评经院主义教育没有选择运用心理的恰当时机,指出遵循自然的秩序,人类的教育应当“从人生的青春”即儿童时期开始,这是最恰当的时机。?? 教育适应自然,还包括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的“自然”即

儿童身心的特点。夸美纽斯在论证教育应从人的青少年开始时说:“这个时期生命和心理都是新鲜的,都在蓄集精力;一切事情都是精力饱满的,都可以深深地生下根”。

他把人脑比作蜡块,能印上外界事物的形象,它在儿童时期特别“湿润柔顺”,最适于接受一切外来的影像。同时,孩子的肌肉柔软,也可以接受训练,而且容易作出熟练的动作。

夸美纽斯特别强调旧教育的改革和新学校的建立。新教育的体系主要有以下内容:(1)一切青年都能受到教育;(2)他们都能学到一切可以使人变成有智慧、有德行、能虔信的科目;(3)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能在成年以前完成;(4)实施教育不用严酷或强迫方法,而用温和轻快、自然的方法;(5)这种教育应是真实的、彻底的;(6)教育是轻松的,课堂教学每天只有4小时,一个先生可以同时教几百个学生,而所受的辛苦要比现在教一个学生少10倍。

总的来说作者在第十五章至第十九章重点讨论了教学理论,详细论证了提出的教学原则。作者指出,一个好的学校组织主要取决于工作和休息的合理分配,以及阅读、放松、紧张和娱乐的分配。教师要引导孩子们遵守适度饮食、体育锻炼和注意休息三项原则,尽可能地保持生命健康。

为了使儿童能茁壮成长,作者对教与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建议,如人类的教育要从儿童时期开始;早晨最宜读书;一切学科都应加以排列,使其适合学生的年龄;书籍与教学所需的材料必须事先准备好;例证应比规则先出现;时间与学科的划分应该严格遵守等。在这一部分中,笔者列举了大量的自然现象,并结合教学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最后总结出规律。夸美纽斯着重对教学的便易性、彻底性和迅速性原则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如废除强制灌输的方法,多方激发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学应从观察开始,运用直观方法;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及远,从一般到特殊,务使先学的为后学的扫清道路;

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安排课程;加强实践与实践,巩固知识;实施课堂教学体系,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等。

该书是夸美纽斯的代表作。该书不局限于对教学问题的讨论,**了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总结了当时的历史和教学经验,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教育措施。

该书是西方近代最早的系统教育学著作,标志着世界独立教育学的诞生。这本书确立的教育制度奠定了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基础。

这本书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提到的课堂教学制度是教育史上的一次进步。

从个别教学到集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环境,不同课程的变化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这对大面积普及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夸美纽斯的提倡,它首先在欧洲广泛推广开来,之后又扩散到其它各洲。

在未来的几百年里,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该书提出了直观教学等一系列教学原则,至今仍被教师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应用英语四班周国芬

***.12.20

大教学论读后感【篇2】

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新惠三中宁宗智

从教30多年来,阅读了不少教育学著作,感触最深的要属于大教学论。这部教育学著作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整部著作体现着自然和谐的育人思想。三百多年前的夸美纽斯站在教育的最高处,他的教育理论精准长远,推崇学校教育,倡导人人都应该接受学校教育;依据事物成长初期易于受外界因素影响的规律,还提出“育人要从娃娃抓起”,在青少年阶段尤为重要,必须给予“修理”,才能成为“参天大树”。

作者用一种平和自然的语言阐释了深刻的教育原则,并用生动的比喻和恰当的例子阐释了各种教育教学理论。

下面我谈四点感想。

1、初中阶段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

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所有的青年男女,无论贵贱,聪明,愚笨,都应该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快乐而积极地学习,提高自我修养,然后成为有信仰的文明人。学校是文明传播的主阵地,让一切能够生存和繁荣的东西都能得到弘扬和成长!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最为茁壮的阶段,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的教育尤为重要。

二、学校教育要顺应自然

夸美纽斯明确地提出了“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他所说的“自然”实际上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二是指人的与生俱来的天性。

首先,教育要立足于自然及其一般规律,找出相应的教育规律。夸美纽斯强调指出:“改良学校的基础应当是万物的秩序。

”在他看来,教育的严谨秩序应该以自然为借鉴,不可逆行自然规律办学。

三、教育者应该借鉴“大教学”的八大理论

第一、“大教学”强调,一切知识都不应该以教师的权威去灌输。反对那种“不让学生接触事实而被动的接受”的教学模式,主张通过感官或实践获取知识,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是永生不忘的,且能够学以致用。

第二、“大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在自然状态下,孩子掌握生活技能,积累经验,开启智慧之门。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事物。

第三、“大教学”不局限在45分钟的课堂。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教师从课堂到课外、课堂结合是教育与生活的统一。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育的世界就是生活的世界。学***体要主动,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不断地鼓励和肯定他们,才能使学***体乐学不倦怠,他们才能乐于接受“修理”,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第四、“大教学”是将年龄相近的人集中到一个班级。根据教学的时代特点,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交流学习;在互动的过程中,每个主体都会不自觉地审视自己,相互学习,补短提高自己。学生起初的学***教师扶送,到教师目送,再到教师不送的过程。

当学生都养成了自主学习、自主**的学***时,这时的教师就是“麦田的守望者”,适时的指导帮助即可,此时的学校就是乐园,教育达到和谐状态

第五、“大教学”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育人的过程。大教学需要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家长的统一衡量。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分数来衡量孩子们的收获。首先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其次要关注孩子的成绩。

第六、“大教学”善于利用榜样进行教育。榜样是指书本上的榜样和活生生的榜样,“三人行必有我师”,父母、老师和同学身上都有可取之处,若发现不良的社交,不良的谈话或看没有价值的书籍,都予以指正和中断。

第七、“大教学”强调惩罚和严格的纪律在学***用不着的。如果学生不爱学习,那是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好,鞭子无力,但道德惩罚是必要的。

第八、“大教学”认为,人有发展的极大可能。问题是它给了人们发展的机会和动力,而不是强迫。因为知识的获得在于对知识的渴望。如果没有求知欲,教师需要不断唤醒孩子们的求知欲。

教师的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口味。教师的语言要以善为导向,教师的态度要自然温和,教师的内心要平和祥和,教师的教育要长期可预见。

四、教育者都应细读《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学论》是宝贵的教育遗产,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产生于世。虽然它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书中的许多见解还是那么的辉煌,依然闪耀着智慧。

在阅读中,夸美纽斯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洞察深深打动了我。结合教育的现状,我经常思考一些问题。比如:现在,教师在教书育人时,是不是对学生一视同仁?

应该让所有的孩子喜欢学习,喜欢上学;教学不局限在学校教室,应该是生活的各个场所;知识传授不局限在课本;人从大自然中来,还去往大自然学习;教师不局限知识的传授,还兼负培养健全的人格。

记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个好校长也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身为新惠三中校长的我,虽然读完了《大教学论》,但是感觉收获比较肤浅,今后有时间我还会进一步的研读,把书中的知识融会贯通,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同时,衷心希望各位同事能在百忙之中慷慨解囊。

大教学论读后感【篇3】

一米阳光

——从分科教学法说起

初识《大教学论》,缘于它的班级授课制的提出。这是在实际教学中发展和完善的,为了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迄今为止一直在实用。在课堂教学体系中采用大班教学法,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这种超越时代局限的教学构想的提出,增强了我对夸美纽斯及其著作《大教学论》的兴趣,很有幸,我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完了这本处处引人深思的著作。

《大教学论》名为教学论,实际上它的内容远远超出了教学论的范围,涉及教育理论的各个方面。它不仅从整体方略上(即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作用等)驾驭教育理论,而且从各个细点,如班级授课制、德育论、体育论等,全面系统的阐述作者的教育经验总结和研究成果。我主要就“分科教学法”这一点,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悟。

“分科教学法又称各科教学法,指中小学学校各种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学法,数学教学法等。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研究各学科的教学规律、原则和方法。具体研究对象包括各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性质和特点、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分部教学法应符合各学科的教学规律,教学理论所反映的一般规律是分部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当代中国关于“分科教学法”的释义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到的分科教学法主要是从三个具体的方面加以论述:

一,自然科学的教法:

(1) 初步准备:深化自然科学的原则

1、保持心灵的纯净;2。首先,要注意身边的事; 3、学会注意; 4、学会举一反三。

(二)教学过程中

一。学习对象必须完整、真实、可观。如果没有实际对象,则应使用模型。一切事物都应尽可能放在感觉之前,每一事物都应对应其相应的感觉器官。

2。教授自然科学的人应遵循的规则:

(1)树立诚实和刻苦的工作态度,并教给学生他们需要了解的知识;

(2) 教师应以简单的方式教给学生知识;

(3) 所传授的知识必须追溯到源头,与源头相联系,理解事实的本质;

(4)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般知识,然后再考虑详细知识;

(5) 从专业联系中学习知识,不能把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割裂开来;

(6)、教学应当具有连续性,在同一时间内不要教多件事;

(7) 从事物的差异中学习知识,从差异中发现特征;

(8) 用图表的方法帮助老师和学生理解。

认识与反思:

夸美纽斯的自然科学教学方法为我们现在的教师提供了参考。比如,他提出让模型对象难以理解可见,这不仅便于学生观察图像,也有利于学生加深记忆。现在常用的地球仪和人体结构模型在课堂上运用这一原理;再者,夸美纽斯提出用图表帮助老师讲课和学生理解,不仅符合他的“使这些所学对象是完整的、可见的、直观的”,而且通过数据**更能清晰地,一目了然的了解书本或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这种精辟实用的教学方法和规则,还包括连续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但是就如何认识、学习自然科学,夸美纽斯主张教学过程应先从对事物的感知入手,他指出“教导应该在可能的范围内通过感官去进行”,他的这种把对事物的感知看做一切教学的起点,犯了片面性的错误,将使学生只能看到事物的现象,而忽略了本质,而且他认为知识**于感觉也违背了“实践是认识的**”这一规律。这些都与他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和人文主义教育成果的影响有关。

益语采撷:

“着重点应放在事物之间的差别上,以便使获得的知识清晰、明显。‘善于辨别的人就是优秀教师’”。

———摘自夸美纽斯《大教学教学法解析》第二十章,任钟印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2、 人文学科教学方法——从理论到实践

“我们应当勤奋地寻找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容易的把年轻人引导到自然力的实际应用中去”

当工作、材料和模型可用时,我们如何学习技能?即是说当理论知识已储备充足时,我们应如何把它应用于实践?如何教好人文学科,我想可以从书中总结出以下九条原则:

1、通过实践学习;

2。为理论知识和抽象知识提供模型;

三。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学习他人的人文学习方法;

4、千里之层,起于累土,要从基础扎实做起;

5、学会预习新内容;

6。准确模仿前人的财富成果,才能自由发展;

7号。模仿要尽量准确,避免偏差;

8个。当场纠正人文学科学习中的错误,以格言规则为范本进行教学;

9号。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完善人文学科教学方法。

认识:夸美纽斯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我们现在强调的一致。对于人文学科这种缺乏生动性,文字性较强的学科,如何学好它?

只是死记硬背,只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最后,只有将它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我们才能不仅牢记它,而且还可以透彻地理解它。

然而,夸美纽斯的人文教育思想仍有局限性。我只想谈谈其中一个

夸美纽斯说,在模仿时要尽可能准确,甚至不能有丝毫的偏离,而后才能有自由。这种观点不正确。只有在模仿中允许偏差,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的缺点并加以纠正;同时根据矛盾特殊性的观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我们不可能模仿到尽善尽美,丝毫不差,这种要求是不合理的;第三,当我们完全按照前人的教诲去做的时候,我们的创新意识被我们的模仿抹去了。很多的名作、美文并不是事后产生的,而是在未成形过程中偶然出现的(如史铁生仿鲁迅《孔乙己》而作的《詹牧师的报告文学》,独成一家,意味深刻)。

所以我认为创新是伴随着模仿的过程,而不是模仿学习过程的后果。

益语采撷:

“为此,不应轻视对别人的作品的精确分析,只有不断地对它进行全面的研究,我们才能知道路在何方,小径和十字路口在**。”

——摘自夸美纽斯《大教学教学法解析》第二十一章,任钟印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三、语文教学法:

一。学习汉语的目的:学习汉语是一种获取知识并将知识传递给他人的工具。

2。学习汉语的方法:离不开他所涉及的事物;不需要学习完整详细的汉语知识;孩子们应该对汉语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其他事情应该留待以后再说。

3、学习语文的规则:

(1) 自主学习,即不与其他知识混合的学习;(2)时间分配的合理性;(3)练习性学习,即没门课配备的习题;(4)规则性强化;(5) 差异学习,即寻求新旧知识的差异;(6) 关联学习是新旧知识的渗透;(7) 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深化。

四。语文学习的四个阶段有不同的教材和辅助阅读材料。

认识:读罢本章,不仅惊叹于夸美纽斯超前,缜密的思想。短短一章内,他言简意赅的阐明了学习语文的目的、方法、规则及阶段划分,既考虑到语文学习的联系性、实践性,又考虑到它的单独性和差异性。

他的许多原则现在供我们参考。他认为字典是学习语文的“最好的老师”;认为差异学习有利于比较记忆;笔者认为,培养兴趣对汉语学习有很大影响。这些都是21世纪的老师给孩子们灌输的东西。

追问:1、夸美纽斯认为语文学习只为满足自身需要,不需要学习语文完全详尽的知识,那么当今社会一轮轮追随孔子《红楼》的专家们又为何如此热衷于解读前人?

2、夸美纽斯提出学习语文的非哲学性,即合乎语法,知其然即可,这与现下强调的“知其所以然”十分冲突,试问是否对所有的事物都要“知其所以然”,学生的“刨根问底”为何会遭到老师的拒绝?

3、单独性学习语文,一方面解决了知识储备的“鱼龙混杂”现象,另一方面阻碍了学科的贯通性,如何才能处理好其间的关系?

益语采撷:

“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在年轻时,应当与学习事物相结合,使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熟悉和对语文的熟悉,即是说,我们关于事物的意识和表达它们的能力,能齐头并进。”

“一切语文都可以通过实践学习。”

———摘自夸美纽斯《大教学教学法解析》第二十二章,任钟印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师式教学法犹如一米阳光。虽然渗透时含有杂质,却掩盖不了它的光辉。夸美纽斯详细的为我们叙述了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及语文教学法,里面许多思想至今仍为我们所沿用,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自然主义、民主主义和感觉主义。

纵观分科教学法,它表明了夸美纽斯对教学过程的看法:即由对事物的直观到对事物的理解,再由对事物的理解到关于所理解事物的记忆,最后用语言或书面表达的练习把所记忆的知识表达出来。联系生活,分科教学法的出现方便了文、理科同学的学习,使他们学会对症下药,对不同的学科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思维去理解学习的知识。

这不仅减轻了学习负担,而且为各科培养了专业人才。

然而,由于时代的限制和经院哲学的局限,夸美纽斯并不能完全脱离现实。他对分科教学法的观点,很多是通过“神的意志”或者神学著作删减整合而后自成一家的。他的感觉认知论,模仿论等即使认识片面,却瑕不掩瑜。

在《大教学论》的璀璨光辉下,分科教学法只是其中的一米阳光,却足以让后人寻找到光明,照亮各科教学之路。

大教学论读后感【篇4】

21世纪的今天,循着夸美纽斯的思想,翻开“大教学论”,就仿佛打开了一扇教育的大门,进入了夸美纽斯穷尽毕生精力为世人的教育所构造的世界。这门里的世界五彩纷呈。尽管已经跨越了世纪,仍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理论。

如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六章的篇幅来详细地阐述了他以自然为导向所着手探索的五个原理。即,(1)延长生命的原理;(2)精简学科的原理,使知识可以更快的获得;(3)关于把握机会的原理,使知识能有把握的获得;(4)关于开启治理的原理,使知识更容易的获得;(5)使判断力更敏锐的原理,使知识可以更彻底的获得。虽然有学者认为“其划分是不十分科学的,每条‘原则’包含的内容过于庞杂,各个原则的内容也有较差、重复,一些行之并不相近的内容也被纳入同一原则中。

”但我想看书就是剔除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所以我觉得在这些观点中还是有一些观点值得我们去推敲,去思考,去吸收和借鉴的。

在“延长生命的基础”中,辛尼加说的很好:“如果我们知道怎样利用人生,人生是漫长的;如果它得到正当的利用,足够我们完成最伟大的事业”。正是因为为了确保长寿完成最大的事业,夸美纽斯主张做两件事:

(1) 保护我们的身体不受疾病和死亡的伤害;并且(2)给我们的头脑一个掌握所有知识的环境。这两点是值得我们当前的教育借鉴的。目前,无论是教育环境还是被教育的个体,在日益功利化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个体的身体状况都被忽视了。

谈革命而不谈革命的本钱,就像造海市蜃楼一样不可靠。再好的教育,再聪明具有智慧的头脑,没有生命作为支撑来延续,那么终究是没有用的。因而,我认为夸美纽斯的“延长生命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在“教和学的普遍要求,亦即必须准确地达到预期结果的教和学的方法”中。夸美纽斯将人类教育的各个方面与鸟类、树木和其他自然事物进行了比较。尽管这些类比显然有些牵强,但不能否认,夸美纽斯想表达的许多观点都是有价值的。

比如,他认为“要学习的一切学科要这样安排,使之适应学生的年龄。凡是他们不能理解的,都不要给他们学习。”这说明学习要以学生身心规律为主,不能教他们以理解范围之外的东西。

从这一点可以联系到小学生在奥林匹克数学课上的现状。初中知识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出现在小学生的学习范围内,明显超出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适宜。另外“学生首先必须学会理解事物,然后记住他们。

不要把重点放在口语和笔上面,直到前面两点受到了训练。”这一点明显是在强调要使学生学会先理解后记忆,而并非当前实际教学中的死记硬背。这一点其实在我们的新课标上也有体现。

然而,经过几千年的教育实践,夸美纽斯的一些理论将被抛弃。夸美纽斯认为“时间应精心地划分,使每年、每月、每日、每时都有指定的功课”,这一点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是不适宜的。事实上,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学习精神,教师应该学会灵活安排教学,而不是统一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和学的方便性的诸原则”中,夸美纽斯提出教学要以学生能够吸收多少而不是教师能够灌输多少为主,要充分考虑学生需要,不要加重他们的负担。他说“强迫学生背诵的东西越少越好,即是说只背诵最重要的东西。对于其余的内容,只需要领会其一般意义。

”“每一样事情的安排都应适应学生的能力,这种能力会随着学习和年龄自然增长。”当前,国家的教学大纲一直在跟进先进理论的脚步,因而“减负”一词频频出现,但是,为什么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呢?这其实在于人们的观念问题,大纲的修改并不能修改人们的观念,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家长惶恐“减负”会降低自己的孩子的能力的培养,因而,大纲越减负,家长越倾向于寻找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以“培养提高”孩子的能力。

因而,在“减负”的号召下,学生负担反而越来越重。这正是因为家长们缺乏教育需要缓慢进行的观念。

在后面的两个原则中,令我感触较深的当属辛尼加说的“时间如此宝贵,却学习这么多糟粕,这是多么疯狂!”夸美纽斯因此也说“所以,不应学习只是在学校中学习有价值的东西,而是要学习终身有用的东西,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致一离开学校就消失不见了”。对于这句话,很多学生甚至教育家都深有体会。

我们该看看自己所经历的教育,那些使我们学了之后就交给试卷了的?那些是我们一离开学校就消失殆尽的?学生也应该扪心自问,当大学生有了自己的学习选择时,他们是否选择了能够终身受益的知识?

夸美纽斯还说“如果不强迫学生学习与他的志愿相违的学科,就不会出现厌学和挫伤智力的情况,每个人就会在他的天然倾向的方向得到发展,就会在他的人生的岗位上为神、为他人服务,不论他的岗位是什么。”当前教育界的学者受此影响,有相关的提法,甚至在我们的新课标中也逐渐有新理念的引入和借鉴,但是迟迟不能实现的原因就在于这个理论还不适应我国当前的国情。但是,改革的道路总是艰辛而与漫长的,我想,好的理论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总会显现出其价值。

因此,只要我们勇敢地从中学习并吸收到我们自己的东西中去。正如夸美纽斯那样,在集百家之长的基础上再在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补其不足之处。那么终会守的云开见明月。

此外,为了改变中世纪学生一年内随时可以入学的混乱局面,他制定了统一的学年和学日制度。在《大教学论》中提倡实行班级授课制,他认为:“教师看到跟前的学生数目愈多,他对于工作的兴趣便愈大……教师自己越是热忱,他的学生便愈会表现热心。

同样,在学生方面,大群的伴侣不仅可以产生效用,而且也可以产生愉快(因为人人乐与劳动的时候有伴侣);因为他们可以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夸美纽斯基于班级授课制的种种好处而大力提倡学校教育采用这一制度。并对班级教学体系的发展和实施提出了很多建议。

下面,我将就其建议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夸美纽斯首先提出了“一个教师怎样能同时教不论多少名学生”并对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如他认为要求教师同一时间教很多的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即是教师是否劳累,教学时间是否很长,学生能否学会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因此,他围绕这三个方面提出教师不论在校内还是校外绝不应该进行个别教学,并认为教师必须要确保所有的学生都在注意倾听时方可进行教学,否则不能开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他认为可以采取分层管理、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相互监督和观察下学习。

这些提议直到现在还有其可取的地方。他说“教师应当特别小心,除非所有的学生都在倾听,绝不说话,除非所有的学生都在注意,不进行教学”这一点提醒教师教学时应注意自己的教学对象是否都在积极地学习,是在提醒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而不能忽略了教学效果,单纯地为了让教学而进行教学。

在学生互相监督,教师负责检查方面,可以说教学过程是很严谨的,也确实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在这一点,我认为可以在实际的实践教学中有所保留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共同促进,但是我认为在学生中实行分层管理,即很多事情都由学生中的小组长进行管理,这在学生中可能会造成学生之间的不平等。可见,目前在小学生中,组长的权力过大,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另外,为了实行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对于教师的集体授课有些夸大,他认为一旦集体授课就绝不能有任何的个别教学。

其实,这并不完全符合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我们不能否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力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对于新知识很容易吸收消化,但部分学力稍微弱一些的儿童则需要教师采取一些个别教学的方法加以帮助其学习。因此若教师完全不能进行个别教学的话,是不够合理的,这也与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是相违背的。

同时,夸美纽斯要求,在学生提问题时,要尽量当着全班的面提,不允许私下找教师,我认为这一点也是欠妥的,正如我刚才所说,一个大班级额学生,不可能所有的学生理解力是一样的,因此有的学生理解的快,有的学生理解稍慢,如果所有的问题都非要全班同学去倾听,那么对理解里较快希望能接触更多的知识的学生来讲,无疑是在浪费时间。

接着夸美纽斯提出了“怎样能用同样的教科书教全体学生”。虽然他在这次讨论中的观点与现在的现是不同,但我认为这是符合当时的条件的,因为当时如果连明确的教材都没有,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

而在“怎样使学校中的所有学生在同一时刻做同样的事”这一论述中,我有着不同的看法,其实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即夸美纽斯提倡要实现班级授课制,他围绕这一观点提出了很多子观点,这些子观点很详尽,但是其不尽人意的是,为了促使班级授课制这个共同体的出现,夸氏提出了很多“同”,同一个班,同一个教师,同一本教材,同一个时间做同样的事,甚至要同一种方法教每一件事。这样未免就显得有些过了。比如说本段提到的“使学校中所有的学生在同一时刻做同样的事”,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就像法国中世纪的大学学区一样,为了能够统一管理,即使是全国统一级别的所有学校也应该同时做一切事情。后来,它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可以看出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至于后者,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没有必要提出一种叫全科学的方法,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我认为这个想法违背了事物的多样性。

其实除了在事物的多样性这方面,我认为夸氏后面的其他问题上则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如果把学科划分为进步阶段,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

在初读这本名著时,我曾一度不能接受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处处充斥着的宗教色彩,因为这宗教色彩使得文章充满着神学和科学的矛盾。但在细细地品读之后,我觉得自己初读时看问题的眼光是狭隘的,正如《大教学论》的中文译者任钟印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首先不是看他身上留有多少旧的痕迹,而是首先看他在多大程度上冲破了旧的闸门,为新事物鸣锣开道。

”因此不管是评价夸美纽斯还是评价他的著作,我们都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得到新的启示。

大教学论读后感【篇5】

有些东西历经岁月的冲刷而越显其光彩,正如久经打磨的玉石,越发显得弥足珍贵。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学论》也是同样如此,其中的教育理论甚至超前历史两百年,因此在夸美纽斯去世后也被埋藏了近两百年,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历史的尘垢终将被历史的洪流所冲刷,世人不解的诋毁终究遮掩不住《大教学论》的灼灼光华。当寂寞等待的两百年过去时,当实现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历史条件成熟时,在1863年的时候,劳默尔像一个寻矿人一样,他率先向人们展示了《大教学论》这一被埋藏多年的金矿。

夸美纽斯,这个教育界的先知,就像一个考虑周到的建筑师,他在建筑“教学论”这个建筑前,先阐明了这个建筑产生的必要性,他认为“为了解救沉沦的人类,除了年轻一代的教育以外,天底下再没有更可靠的办法了。”把教育看做拯救人类的唯一办法,这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可以看出,在夸美纽斯看来,教育的作用是如此重要。

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教育是一种让教师和孩子都疲于应付的枯燥乏味的东西,以至于这样的教育是不能达到“解救沉沦的人类”的目的。因此,他认为“我们敢于承诺一种伟大的教学法,即是说,将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的无所不包的艺术,它是真正能以确定性教授它们、务使必有成效的教学艺术,它是愉快地进行教授的艺术,即是说,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没有烦恼或厌恶,而是双方都引为最大的乐事。”这样一来,“教学论”的出现就显得必要而恰如其分了。

其次,他为了让人们能够走近甚至更透彻地了解“教学论”这个建筑,他不惜花了大力气来铺路。好让人们能够畅通无阻地明白他的用意。在《大教学论》中,从第八章到第十三章,他用了整整六章来铺平道路,说明为了更好地实施完美的教学方法,应该建立适宜的教学环境,即学校。

他认为“因为人的职业和人大量增加了,既有充足的知识又有充足的闲暇教导他们的孩子的人是罕见的。因此形成了一个明智的习惯:为了他们的共同教育,把儿童托付给经过挑选的、在有关事物的知识和严肃道德上声名卓著的人。

对这种青少年的教导者用了导师、男教师、校长和教授的称号,而将专用于进行这种共同教育的地方称为学校、初等学校、讲堂、学院、公学和大学。”这条路铺的非常好,他阐述了学校存在的优点和必要性,学校的存在有利于儿童和年轻人的教育和发展。另外,在这里面,我非常赞同其认为“特别是幼年儿童,用榜样去引导和管理,往往比用教训更容易”,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不专心与吃饭的儿童与一个胃口很好的儿童在一起时,会增加其饭量的原因。

儿童高度模仿的特点使榜样发挥着无限的作用。在学校的建设中,夸美纽斯对于“所有男女儿童都应该上学”的理念是令人钦佩的,他打破了那个时代不允许女性受教育的传统观念,允许女性也能接受教育,但受其时代所限,也有其局限性,即他认为女性所接受的教育应该是“指满足于做一个女子所知所做的事情,即是说,一切使她能料理好她的家务和促进她的丈夫和家庭幸福的事情”。这正如要女子去学***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三从四德一样的,带着明显的传统色彩。

由此可见他所倡导的的女性也可受教育的理念是不够完善的。但尽管如此,他还是比传统迈出了一大步。最后,当教育和学校的必要存在被证实以后,就该进入他所构建的“大教学论”这个真正的宫殿中了。

可以说,这是夸美纽斯所构建的屹立千年而不倒,反而越发熠熠生辉的“建筑”了,犹如教育界的一座灯塔,指引着教学的道路。

21世纪的今天,循着夸美纽斯的思想,翻开“大教学论”,就仿佛打开了一扇教育的大门,进入了夸美纽斯穷尽毕生精力为世人的教育所构造的世界。这门里的世界五彩纷呈。尽管已经跨越了世纪,仍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的理论。

如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六章的篇幅来详细地阐述了他以自然为导向所着手探索的五个原理。即,(1)延长生命的原理;(2)精简学科的原理,使知识可以更快的获得;(3)关于把握机会的原理,使知识能有把握的获得;(4)关于开启治理的原理,使知识更容易的获得;(5)使判断力更敏锐的原理,使知识可以更彻底的获得。虽然有学者认为“其划分是不十分科学的,每条‘原则’包含的内容过于庞杂,各个原则的内容也有较差、重复,一些行之并不相近的内容也被纳入同一原则中。

”但我想看书就是剔除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所以我觉得在这些观点中还是有一些观点值得我们去推敲,去思考,去吸收和借鉴的。

在“延长生命的基础”中,辛尼加说的很好:“如果我们知道怎样利用人生,人生是漫长的;如果它得到正当的利用,足够我们完成最伟大的事业”。正是因为为了确保长寿完成最大的事业,夸美纽斯主张做两件事:

(1) 保护我们的身体不受疾病和死亡的伤害;并且(2)给我们的头脑一个掌握所有知识的环境。这两点是值得我们当前的教育借鉴的。目前,无论是教育环境还是被教育的个体,在日益功利化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个体的身体状况都被忽视了。

谈革命而不谈革命的本钱,就像造海市蜃楼一样不可靠。再好的教育,再聪明具有智慧的头脑,没有生命作为支撑来延续,那么终究是没有用的。因而,我认为夸美纽斯的“延长生命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在“教和学的普遍要求,亦即必须准确地达到预期结果的教和学的方法”中。夸美纽斯将人类教育的各个方面与鸟类、树木和其他自然事物进行了比较。尽管这些类比显然有些牵强,但不能否认,夸美纽斯想表达的许多观点都是有价值的。

比如,他认为“要学***切学科要这样安排,使之适应学生的年龄。凡是他们不能理解的,都不要给他们学习。”这说明学***学生身心规律为主,不能教他们以理解范围之外的东西。

从这一点可以联系到小学生在奥林匹克数学课上的现状。将初中的知识作为奥数题出现在小学生的学***内,这显然已经超出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是不适合的。另外“学生首先必须学会理解事物,然后记住他们。

不要把重点放在口语和笔上面,直到前面两点受到了训练。”这一点明显是在强调要使学生学会先理解后记忆,而并非当前实际教学中的死记硬背。这一点其实在我们的新课标上也有体现。

然而,经过几千年的教育实践,夸美纽斯的一些理论将被抛弃。夸美纽斯认为“时间应精心地划分,使每年、每月、每日、每时都有指定的功课”,这一点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是不适宜的。事实上,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学会灵活安排教学,而不是统一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和学的方便性的诸原则”中,夸美纽斯提出教学要以学生能够吸收多少而不是教师能够灌输多少为主,要充分考虑学生需要,不要加重他们的负担。他说“强迫学生背诵的东西越少越好,即是说只背诵最重要的东西。对于其余的内容,只需要领会其一般意义。

”“每一样事情的安排都应适应学生的能力,这种能力会随着学***龄自然增长。”当前,国家的教学大纲一直在跟进先进理论的脚步,因而“减负”一词频频出现,但是,为什么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呢?这其实在于人们的观念问题,大纲的修改并不能修改人们的观念,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家长惶恐“减负”会降低自己的孩子的能力的培养,因而,大纲越减负,家长越倾向于寻找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以“培养提高”孩子的能力。

因而,在“减负”的号召下,学生负担反而越来越重。这正是因为家长们缺乏教育需要缓慢进行的观念。

在后面的两个原则中,令我感触较深的当属辛尼加说的“时间如此宝贵,却学***多糟粕,这是多么疯狂!”夸美纽斯因此也说“所以,不应学***在学校中学***值的东西,而是要学***有用的东西,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致一离开学校就消失不见了”。对于这句话,很多学生甚至教育家都深有体会。

我们该看看自己所经历的教育,那些使我们学了之后就交给试卷了的?那些是我们一离开学校就消失殆尽的?学生也应该扪心自问,当大学生有了自己的学习选择时,他们是否选择了能够终身受益的知识?

夸美纽斯还说“如果不强迫学生学***的志愿相违的学科,就不会出现厌学和挫伤智力的情况,每个人就会在他的天然倾向的方向得到发展,就会在他的人生的岗位上为神、为他人服务,不论他的岗位是什么。”当前教育界的学者受此影响,有相关的提法,甚至在我们的新课标中也逐渐有新理念的引入和借鉴,但是迟迟不能实现的原因就在于这个理论还不适应我国当前的国情。但是,改革的道路总是艰辛而与漫长的,我想,好的理论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总会显现出其价值。

因此,只要我们勇敢地从中学习并吸收到我们自己的东西中去。正如夸美纽斯那样,在集百家之长的基础上再在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补其不足之处。那么终会守的云开见明月。

此外,为了改变中世纪学生一年内随时可以入学的混乱局面,他制定了统一的学年和学日制度。在《大教学论》中提倡实行班级授课制,他认为:“教师看到跟前的学生数目愈多,他对于工作的兴趣便愈大……教师自己越是热忱,他的学生便愈会表现热心。

同样,在学生方面,大群的伴侣不仅可以产生效用,而且也可以产生愉快(因为人人乐与劳动的时候有伴侣);因为他们可以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夸美纽斯基于班级授课制的种种好处而大力提倡学校教育采用这一制度。并对班级教学体系的发展和实施提出了很多建议。

下面,我将就其建议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夸美纽斯首先提出了“一个教师怎样能同时教不论多少名学生”并对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如他认为要求教师同一时间教很多的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即是教师是否劳累,教学时间是否很长,学生能否学会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因此,他围绕这三个方面提出教师不论在校内还是校外绝不应该进行个别教学,并认为教师必须要确保所有的学生都在注意倾听时方可进行教学,否则不能开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他认为可以采取分层管理、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相互监督和观察下学习。

这些提议直到现在还有其可取的地方。他说“教师应当特别小心,除非所有的学生都在倾听,绝不说话,除非所有的学生都在注意,不进行教学”这一点提醒教师教学时应注意自己的教学对象是否都在积极地学习,是在提醒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而不能忽略了教学效果,单纯地为了让教学而进行教学。

在学生互相监督,教师负责检查方面,可以说教学过程是很严谨的,也确实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在这一点,我认为可以在实际的实践教学中有所保留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共同促进,但是我认为在学生中实行分层管理,即很多事情都由学生中的小组长进行管理,这在学生中可能会造成学生之间的不平等。可见,目前在小学生中,组长的权力过大,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另外,为了实行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对于教师的集体授课有些夸大,他认为一旦集体授课就绝不能有任何的个别教学。

其实,这并不完全符合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我们不能否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力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对于新知识很容易吸收消化,但部分学力稍微弱一些的儿童则需要教师采取一些个别教学的方法加以帮助其学习。因此若教师完全不能进行个别教学的话,是不够合理的,这也与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是相违背的。

同时,夸美纽斯要求,在学生提问题时,要尽量当着全班的面提,不允许私下找教师,我认为这一点也是欠妥的,正如我刚才所说,一个大班级额学生,不可能所有的学生理解力是一样的,因此有的学生理解的快,有的学生理解稍慢,如果所有的问题都非要全班同学去倾听,那么对理解里较快希望能接触更多的知识的学生来讲,无疑是在浪费时间。

接着夸美纽斯提出了“怎样能用同样的教科书教全体学生”。这一论述中他的观点虽与当前的实际有所不同,但是,我认为其在当时的条件下是符合的,因为当时混论的甚至没有明确的教材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而在“怎样使学校中的所有学生在同一时刻做同样的事”这一论述中,我有着不同的看法,其实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即夸美纽斯提倡要实现班级授课制,他围绕这一观点提出了很多子观点,这些子观点很详尽,但是其不尽人意的是,为了促使班级授课制这个共同体的出现,夸氏提出了很多“同”,同一个班,同一个教师,同一本教材,同一个时间做同样的事,甚至要同一种方法教每一件事。这样未免就显得有些过了。比如说本段提到的“使学校中所有的学生在同一时刻做同样的事”,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正如法国中世纪所实行的大学区一样的,为了能够统一管理,甚至全国上下同级别的所有的学校应该在哪一时刻做什么事都是统一的。后来,它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可以看出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至于后面的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建议用一种方法来叫所有的科学就更毋庸赘言了,显然是不合理,我认为这种想法违背了事物的多样性。

其实除了在事物的多样性这方面,我认为夸氏后面的其他问题上则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如果把学科划分为进步阶段,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

在初读这本名著时,我曾一度不能接受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处处充斥着的宗教色彩,因为这宗教色彩使得文章充满着神学和科学的矛盾。但在细细地品读之后,我觉得自己初读时看问题的眼光是狭隘的,正如《大教学论》的中文译者任钟印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首先不是看他身上留有多少旧的痕迹,而是首先看他在多大程度上冲破了旧的闸门,为新事物鸣锣开道。

”因此不管是评价夸美纽斯还是评价他的著作,我们都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得到新的启示。

大教学论读后感【篇6】

读《大教学论》有感

1632年,《大教学论》著成。这是欧洲国家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科学现实主义思潮都是一股以上的浪潮。这种新的思维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然而,旧的封建制度在大多数欧洲国家仍然占主导地位。夸美纽斯的出现对这一转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毋庸质疑的。

夸美纽斯,连同他的《大教学论》,都是时代的产儿。

然而过渡性的时代决定了人们思想的过渡性,即使是夸美纽斯,也难以避免地被时代特点束缚。所以拜读著作的同时,还要加以鉴别地理解,方能有所收获。

本书主要从教育的目的与作用、普及教育思想与统一的教育制度和教学理论展开论述,完整且详细地构建了整个教育系统。夸美纽斯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教育实践,使之成为一个理论体系,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为后人提供借鉴。

面对当时封建教育环境的腐败,也深受其害,夸美纽斯决心扭转这种局面。但是宗教神学的世界观和经院哲学的方法仍然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改革并不容易。如何使教育的改革顺理成章?

夸美纽斯借鉴了“**”的圣光使其的出现合理而且有说服力。夸美纽斯是一个虔诚的**徒,但信仰并没有成为他的羁绊和监禁。相反,他把信仰变成了灯塔,指引成千上万的人走向光明。

夸美纽斯首先从宗教的角度肯定人的潜能,指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除了生存之外,人类还有其他生物所没有的——生命力、情感和理性,这是一个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然后通过“等级原则”告诫人们“我们虽则永远在往上爬,爬到较高的一级,但是我们仍旧往前进,绝对没有达到最高的一层”,暗示教育中学问研究的无止境。

如果一个人的思想都是关于智慧的,那么研究就没有尽头。紧接着**教中的“三重”又更进一步引出教育就是今生至永生的预备。而这个预备的过程则要做到“熟悉万物;自我约束;皈依上帝”,明智的夸美纽斯就巧妙地将这三件事转化成了“博学;德行或恰当的道德;宗教或虔信”,而这条路必然要通过教育去实现。

夸美纽斯创造性地借“自然法则”类比人类的教育过程,揭露批判了旧教育违背自然的偏差,发现了问题,从而去探索教育和教学应有的正确的理论,把人类从神权中解放出来,这在当时无疑是进步的,而且是颠覆性地变革。当然,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看,以自然为导向是片面的,因为人既有一部分自然属性,又有一部分社会性。

夸美纽斯先进性地给“人”下了一个操作定义,“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他对人的认识是科学完整的,人不是简单的肉体存在,只有实现了潜能,表现出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这种认识对于人类的发展有着着实进步的意义,相当于现代人们常说的“提高人口质量”!

与此同时,夸美纽斯还用“狼孩儿”例子引证自己的想法,我不禁暗叹,现代流行的个例研究远在三百多年前就已经应用于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了。

在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之后,什么时候教育才是最好的?夸美纽斯还类比了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认为教育应该从小开始,并给出了一些令人信服的理由。其一,人生无常,充满变数,生或死,健全或残疾谁都无法预示;其二,行动比学习重要,应花更多的时间在实践上,而非学习;其三,一切事物的本性在较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一旦长硬,就不容易改变了;其四,上帝给了人青春的岁月,那只合于教育之用,别的都不合适;其五,幼儿时期欲望正在沸腾,思想也很迅捷,记忆正很牢固;其六,在人身上,唯一能够持久的东西是从少年时期吸收来的。

经过多次论证,夸美纽斯得出结论,最谨慎的做法是在很小的时候就把人塑造成智慧的标准。

但在夸美纽斯时代,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学校教育,更不用说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了。这所学校是富人和权贵的专利。穷人无权进入,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夸美纽斯对这种情况深感不安。他坚持认为,在被排斥的人民中,一定有被毁灭和杀害的优秀人民。这不是个人损失,而是国家损失!

所以他提出青年人应该受到共同的教育,不分贵贱,还大力号召群众一道说服当权者实施普及教育,表现出了极大的民主主义精神。

除了地位不平等外,夸美纽斯还指出,当前学校教育体制不科学,并提出了具体而严密的改革措施。在学校,青年人都能学到一切可以使人变成有智慧、有德行、能虔信的科目;所实施的教育不用鞭笞,无须严酷或强迫,要尽量温和轻快自然;教育绝不是虚伪的、表面的,而是真实的、彻底的。夸美纽斯对教育体系的解释近乎完美。它是一种纯粹的教育理念,没有世俗,没有功利。这是现代教育需要学习的地方。

片面追求高等教育率,美化学校声誉,使教育充满了太多的虚伪和浮躁。教育不再纯粹是为了智慧和美德,而是为了兴趣。举个例子,小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临近期末考试,班主任(语文老师)就会频繁占课,自然课、思想品德课统统让位,进行考前“辅导”,目的就是为了让整个班级取得好成绩,不难猜到,这和老师的年终奖金也许是直接挂钩的。这明显就是对科目的不平等看待,自然和品德的提高对人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可是从小学开始孩子们就被灌输了这种副科不重要的想法,导致后来越发地对此类科目的不重视。

社会经常感叹年轻一代品德素质差,究其原因,上述的这种情况可能首当其冲吧。

有了教育的基本框架,夸美纽斯接下来阐述了几个教育理论——自然适应性原则、教学量力性原则、直观法则等等,在此我只谈谈对“教学量力性原则”的体会。之所以特别关注这个理论,是因为我曾经一直对于现代教育的一个现象非常不解,那就是,在全球性的奥数比赛中,中国经常是无悬念夺冠的国家,但在全球性的学术研究(数学方面)中,经常活跃的却是美国等本被甩在身后的国家;考完“雅思”准备出国的学生,也常讶异其中数学部分的难度之低,之后在学术领域的发展却不尽人意。当我看了这部分的内容之后,我似乎有些明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就出自“不自量力”。

在这一部分中,夸美纽斯明确指出,教学应适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承受能力。

具体内容如下:教学内容必须适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水平,不可超过他们的理解能力;教学进度要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不可使他们负担过重;教学方法要适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使教学来得“容易”“轻快”;教学科目要适合儿童的天性,因材施教。其实现在发展心理学很大程度也是围绕“适宜”这个发展程度展开的,但夸美纽斯能在那个时代做出这样的近乎科学的安排实在难能可贵。

我的理解是,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相应的生理发展作为基础,儿童时期从生理心理两方面都是发育的初始阶段,更多应该进行的是抽象能力如想象力还有性格的培养,而不是把知识一味地灌输给还没有成熟接受能力的儿童。

回到刚才那个问题,就拿中美两国对比来说,中国的初等教育一直重视的是知识的积累,缺乏创造力等能力的培养,而美国却恰恰相反,从这个角度不难理解,为什么比赛中国行,而研究却不及美国的原因。现在国家也一直很重视这个问题,但决心大于成效,我们也应该秉承夸美纽斯用于革新的精神,发现了问题就要毫不迟疑地去解决问题,即使要排除万难,也必须将教育革命进行地彻底才行。

读完《大教学论》,我在感叹夸美纽斯伟大的成就的同时,也更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德行的培养、行动能力的锻炼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不只是存在于学校,它还应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因为教育最终的目的是是人类能够使用从教育中获得的东西。书中传递的教育智慧还有很多,除了上述内容,还有分科教学法、纪律教育、统一的学校制度及教学计划等,甚至还涉及了学校经费如此细致的问题。

我认为在这里写作不是结束,而是理解教育的开始。

大教学论读后感【篇7】

《大教学论》读后感---只教加减法的吴

通过读这本书,加深了我对“教学相长”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教与学不仅局限于老师和学生,而是泛指“教”与“学”的活动。同时惊讶于夸美纽斯对“节制”这一品德的理解。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阅读和理解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书的前几章深深地吸引了我,触动了我的心,解开了十多年来我心中的迷题: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以下是夸美纽斯在17世纪的的解答:

“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纯粹、最卓越的”

“人的终极目标在于来世”——“我们在今生中的一切行动与情爱都表明,我们在今生不能达到我们的终极目的,而是一切与我们有关的事物和我们自己都有另一个终极目的。因为不论我们是什么,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打算做什么,得到什么,拥有什么,都包含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虽然我们不停地攀登,达到更高的层次,然而什么仍在继续前进,从没有达到最高点。”

“假如有人贪图快乐,那么,即使他的一切感官全都沉浸在快乐的溪流里面,但是他已***快乐,他的嗜欲仍会爱了这样又爱那样。如果有人专心研究智慧,他的研究就不会结束;因为知道得越多,他就越知道自己的无知。”

《大教学论》里的真知灼见还有很多很多,我发现的还只是冰山一角。

2009年10月,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大教学论》这本书,我就利用课余时间读了这本书。

我就来和大家来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吧!

该书的作者科米纽斯是捷克共和国的摩拉维亚人。1592年至1670年,相当于明代万历二十年至清代康熙九年。这是一个介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之间的时代。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继承了培根的唯物主义观点,发扬了捷克兄弟会的民主传统,对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被誉为教育学生的哥白尼。

他的教育体系为现代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始基,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现代教育之父”。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的教育学说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里。《大教学论》实际上包含了整体教育学的内容,并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学法的基础。

他26岁时因战争而开始流亡,此后几乎流离失所。也可能是这种努力成就了他的深刻思想。关注人民群众教育问题,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人。他还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本文提出了学校教育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思想,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通过读这本书,加深了我对“教学相长”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教与学不仅局限于老师和学生,而是泛指“教”与“学”的活动。同时惊讶于夸美纽斯对“节制”这一品德的理解。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阅读和理解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书的前几章深深地吸引了我,触动了我的心,解开了十多年来我心中的迷题: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以下是夸美纽斯在17世纪的的解答。

“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纯粹、最卓越的”

“人的终极目标在于来世”——“我们在今生中的一切行动与情爱都表明,我们在今生不能达到我们的终极目的,而是一切与我们有关的事物和我们自己都有另一个终极目的。因为不论我们是什么,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打算做什么,得到什么,拥有什么,都包含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虽然我们不停地攀登,达到更高的层次,然而什么仍在继续前进,从没有达到最高点。”

“假如有人贪图快乐,那么,即使他的一切感官全都沉浸在快乐的溪流里面,但是他已***快乐,他的嗜欲仍会爱了这样又爱那样。如果有人专心研究智慧,他的研究就不会结束;因为知道得越多,他就越知道自己的无知。”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到:“备好工具、材料和模型以后,我们还需要三件事情,才能学会一种艺术——材料的正确利用;熟练的指导;经常实践。就是说,学生应当受到教导,知道在什么时候去利用他的材料,怎样去利用;他在利用材料的时候应当得到帮助,一面发生错误,如果发生了错误也可以改正;他不应当在发生错误和被改正错误的时候就停止,要到能够正确地、迅速地工作的时候才可以停止。

”课外阅读是为了积累语言,模仿创作,以及写意抒情。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表达效果,让学生了解各种写作方法,为学生设置多种创作题,激发学生的反思,掌握写作技巧。促使学生从浑沌的被动的思维境界到达一个比较清晰、主动的思维境界,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惯怕心理及各种压抑、凝滞状态,为他们本来较为闭塞的写作思维吹进一丝凉风,豁然开智,轻松地进入写作佳境。

在指导创作实践的时候,要由浅入深,由粗而精,重在创作的的兴趣,而勿重创作的技巧或成果。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关键,要在潜心读书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把自己的阅读所感写下来,或是根基阅读材料提供的事实,评价其好与坏、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等,总之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不可要求过高,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甚至使学生视课外阅读为畏途。

他认为,现世的人生严格讲并不是人生,而是永生的序幕,世间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预备,其目的是使灵魂利用身体作中介,去为未来的(中国报告网)生活预备各种有用的事情。人的终极目标是与上帝分享永恒的幸福。因此,人应该是理性的动物,是一切创造的主人,是创造者的幸象和爱。

人生成就要:熟悉万物,具有管束万物与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与万物均归于万有之源的上帝。人的一切优点,都充分体现在博学、德行、孝道三种品质上,这三种品质是今生来生的基础,也是我们人生的关键。

关于《大教学论》的理解只是肤浅的一点,希望在以后的学***更多更深刻的理解。

读因:早闻其名

阅读前的期待:能够痴迷阅读,享受教育名著的滋养。

读中感受:

一开始,我不知道我在读什么。我不认为这像是在谈论教育,但这是一个宗教生活问题。

我认为写作总是像说教一样揭示一些真理,一些教育规律。我不断的强迫自己去读,去读,把我又一次逼入了自己不愿意的境地,然后回想,当时学校布置的时候是让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谁让自己在读的时候只是考虑这本书被称为经典就一定要读呢?看来自己实在虚荣,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判断,总是要活在被人指定的美好之中呢?

所以我想到了鞋子的故事。这双鞋虽然漂亮,但不适合我的脚穿。我的自己忍受痛苦。然后再考虑自己其实在读书的道路中有许多没有读的内容,就一味的来读经典之作,也只能不求甚解了。好多年前就说自己要把自己所缺的书读起来,但是到了今天也没有什么行动。

哎,我这个空想家呀,到今天因为自己空想即将耗尽,连想的勇气和力量都没有,看来到今天再不读生命就要凝固了,所以读书必须成为我的必修或者说生存之道了。

读后思索一下,另有几点感触,主要在于:

1、敬佩夸美纽斯有教育的理想,作为一名**教徒,对于教育有这样的一种美好的期望,佩服!回想自己缺乏信仰了,我已减弱了入党时的那份对于事业的忠诚,为什么呢?直接的原因就在于这几年做校长的过程对于一些负面的内容看的过重,虽然在中学时期我自己就为自己定下人生的信条:

“当世界只剩最后一份真诚的时候自己也要拥有,因为我心无愧。”这么多年我都是如此的践行着自己的人生信条,可是做校长之后就发现人只有这些是不行的,而且因为这些自己换来了许多的不理解,许多痛苦的折磨,这就是我近一年半生活痛苦的归因,所以说我现在的确对于世事已经有些麻木,我就认为自己再努力都不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要不断的努力呢?人生的这种颓废就是一种巨大的痛苦吧!

其实客观的思考,人的确不是只有真诚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可能我就是太缺少为人处事的方法了,由此我想到了一个朋友我坚信今天她对于我可以不理解,但是我相信有一天我们都可以理解的,我相信,我知道我们有着共同之处。

这一年半的痛苦告诉我,人不仅要诚恳诚实,而且要用一定的方法让诚恳诚实为人多做好事,给世界带来更多的美好与和谐。俗语即:好心办好事!

2、对于人的教育要有道德、信仰、学问。

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夸美纽斯特别重视人的品德对于人的重要意义。他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就不是进步而是退步。

”由此可见,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事实上,加强道德教育在今天是非常重要的。我认同卡梅纽斯的观点要实施德育教育教师必须以身立德,让学生从教师的身上受到人性光辉的照耀,这一点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所论述的观点是相同的。

这一点我应该从检讨自己开始,努力的将人性中善的一面照耀学生,而不因为自己的“忙”,只有惩罚和训斥,虽然孩子们都很小,但是爱孩子就必须把孩子当人看,试想今天训斥,十年后孩子还让你训斥吗?要实施终生受益的教育,而不是在小学这个流水加工线上制造“产品”。这个“终身受益”也应该含有教师本身终身受益的教学技能,我们要作为一名专业的教育技术人员,而不是熟练的生产工人,要坚守我们工作中的智慧成分,而不要只是汗水的挥洒,身心的损伤和衰竭。

在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信仰的启蒙教育也应该是我们学校教育责无旁贷的责任。但在今天,似乎很少有人关注这样一个话题,也很少有人对这样一个问题给予深刻的关注。没有信仰的教育和民族真的是十分可怕的,爱国不应该等到我们的国亡的时候才去进行,而正是在这样的和平时期,在这样的安乐之中。

民族是我们的每一个人生存的寄托。在现在国家的高度发展中,其实人的信仰问题变得比较现实,而缺乏了理想,甚至是多元化的,那么在现在的教育要继续的做好学生的信仰教育的确是需要创造性的工作的,但我认为这肯定是有意义的!

目前社会的复杂化,其实让知识的确正在贬值。原因在于今天的学校教育中真正有用的内容有几何?

3、教育教学是需要在自然的状况下完成。

就是我们中国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对于人的才是最终有益的。

4、学生的记忆应该是以理解为基础的。

5、学***容应该能够和实际的生活联系,有助于解决实际的问题。

6、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力”。

7、年轻的儿童在教育中榜样比训斥重要。

8、任何人都是可以通过教育改良的。

最后的一个辨证的观点:

夸美纽斯指出:“一切科学必须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一切艺术必须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一切语言也必须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在每个学校里面,一切功课都应该采取同样的安排和对待。

”“每门学科的教本都应当尽量采用同一个版本。”

这是他在“便易性原则”中最后归结出来的。如果都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优点在于容易让学生产生学***法,学生的学***能够生长的快,但是学生会不会产生厌烦感呢?另外,还有一个例子,在1919年前后北大的文化发展是空前的,据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北大学术自由,每一个老师都可以有自己的思想,教学的方法应该是迥异的,在这种“兼容并包”下才诞生了更多的“大师”。

我认为这点的思想可以吸纳为教育要统一,不管是哪个年级的教师、哪个学科的教师,教育要尽可能的统一,不能要求不一致,互相抵触,分散教育的力量,而应该尽量的将多人教育发展为合力教育,让1+1+1大于3。怎么办?一个学校中教师要形成相同的教育共识,要对于不同的教育阶段有着一定的教育的要求。

关于功课上,我认为现阶段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这可以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我还是比较认同的。

以上便是读了此书三分之一后的思考了,我想只有反复的读,可能收获会更多。

大教学论读后感【篇8】

上学期上《教育概论》的时候,老师让我们看了几本中外教育名著。而对于一个对看到文字就反感的我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不过我还是坚持看了捷克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这本教育名著。

虽然看的时候是囫囵吞枣的看的,不过看了以后还是有许多让我映象深刻的地方。但是,如果我理解错了,我可以原谅,因为我的中文表现不好,我的水平有限。

《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一步教育作品。这本书被认为是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是教育学独立学科的开端。《大教学论》在教育发展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我想讲一下的是夸美纽斯。他生于1592年,死于1670年。他生活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之间,社会背景相当复杂。俗话说“实事造英雄”也许就是这个的最好体现。

他一生从事教育研究,曾有过丰富的教育经验。他热爱儿童而且热爱教育。他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上都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夸美纽斯被推崇为教育学上的哥白尼。他的教育体系为现代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始基,因此他又被称为是“现代教育之父”。他一生著作很多,不过,主要教育学说还是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中。

该书实际上包含了整本教育学的内容,并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学法的基础

现在讲述的是《大教学论》。本书是夸美纽斯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批判性总结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构思和几次修改而成的一部重要教育著作。正如作者在开篇所写的“大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叫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

西方人对《大教学论》的评价相当的高。他们说:“倘若各时代的关于教育学的著作全部丢了,只要留得《大教学论》在,后代的人便仍可以把它作个基础,重新建立驾驭的科学”。

因此,《大教学论》号称“西方教育史上的第一本教育著作”。上学期的阅读使我对这本书感兴趣。这本书论述了教育的方方面面,而适应自然的原则贯穿了整本书。

全书共三十三章,我个人认为第一章到第七章讲述的是:人的来由以及人的形成的影响因素。第八章到第十三章讲述的是:

学校教育的重要路线,学校教育改进的必要路线以及如何改进。从第十四章到第十八章,我们主要讨论了学习中的教学原则。

从第19章到第25章,我们将讨论学校的教学方法。第二十六章到三十章讲述的是:

学校的纪律以及语言等。最后那三章讲述的是大学以及教导。该书系统地阐述了适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观点、教育目的、功能、内容和途径。

读了此书以后我了解到了他对于教育的观点。他提出了“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他认为自然中有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教育活动应该遵循自然的一般规律。

他的第八章的标题即是“青年人应该受到共同的教育,所以学校是必须的”。他认为,当前的学校教育体制需要完善和完善。为此,他提出了学校教育改革的措施和必要性。

此外,在第七章中,夸美纽斯对儿童的心里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如何适教育适应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说“人的教育要在适合的时期进行,在适合的时机对人进行教育”。

首先,人类的教育是于青春期,也就是说,始于童年。有人说,童年等于春天,青年等于夏天,中年等于秋天,老年等于冬天。

教育要遵循这一规律,在每个时期都要进行适当的教育。其次,夸美纽斯又对教于学的原则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教与学的原则有:

便易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速性。此外,对教学方法进行了阐述,系统地介绍了教育方法,包括科学教学法、语言教学法、德育法、艺术教育法、虞信灌输法等。

他主张多种教育方法的结合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最后两章夸美纽斯提出了教导的问题。他提出了普遍的、完善的教学秩序和实施普遍教学的前提。

夸美纽斯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个关注大众教育问题,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人。提出了学校教育必须于生活相结合的思想,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教学原则的规律。,《大教学论》的写作目的是:

寻求一种教育方法可以使教师少教,学生多学。

读了这本书我才了解到了许多东西。《大教学论》中阐述的最多的应该还是教育吧。虽然本书的开始是从“人”讲起,在开篇就提到了“人是造物中最完善、最美好、最崇高的”。

也让我们知道了原来学问、德行、虔信是我们人生来就具有的三粒种子。这让我联想到了我国的荀子的《性善论》,强调的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

一个人为了他自己的好处,不独要有学问,而且要有德行和虔信;为了他邻人的幸福,不独要有德行,而且要有学问和虔信;为了上帝的关荣,不独要有虔信,而且要有学问和德行。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夸美纽斯对教育的看法和看法。读了《大教学论》让我们这些未来的教师们明白教师职责的所在,就像我们说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样,教育在教学工作中充当教道德工作,是教育的主体。

我们都知道教学即是:教于学。而老师即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了教要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

有一句话说:教导别人就是教导自己。那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可以实自己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充实自己。

教师作为教育者即是教育人,这让我们想到格累哥利?那齐恩曾说:“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复杂和最神秘的。

”因此教师的责任是伟大的。其次《大教学论》让我了解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到了这一点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执起教育之匙,开启孩子们的心灵,浇灌他们稚嫩的大脑。让教育发挥最大作用,让他们长大后为祖国而战。

更好的建设祖国的美好明天。通过《大教学论》我们知道了:人若受过真正的教育,他就是个最温良、最神圣的生物;但是他若没有受过教育,或者受了错误的教育,他就是一个世间最难驾驭的家伙。

毫无疑问,愚蠢的人需要被教育去摆脱他们本性中的愚蠢。聪明人需要更多的教育,因为如果一个活泼的头脑不从事有用的事情,它就会从事无用的、奇怪的和有害的事情。

在读了《大教学论》后终于了解到了这本堪称“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著作”的来由。它的确配得上这个称号!我想,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读《大教学论》是必须的,它会让我们意识到教师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教育我们的学生。

大教学论读后感【篇9】

老实说,一直以来我虽然很爱阅读,但像《大教学论》,《童年的秘密》,《爱弥儿》等这些关于教育理论的名著平时较少研读,这些不少是在大学才研究的,很是惭愧。而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我研究较早并且最感兴趣的。在阅读《大教学论》的过程中,我就深深地为之震撼与折服,不仅仅是其行之有效且沿用至今的众多教育原则与方法,更多是他的深邃完整的哲学体系且与教育体系的完美结合。

真切的感受到,他是文艺复兴后能够继承人文主义并且为之开创了最有效,最广阔,与最伟大的传承与发展的途径————近代教育体系,使得人类真正大踏步地走出中世纪的黑暗,而来到相当光明的“理想时代”的划时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读完夸美纽斯的作品,我感受到了神刻的哲学智慧。我的哲学,特别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受到了洗礼和启发。今天,请允许我对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聊作些许解读感想,言之有不妥,万望见谅与宽恕,某谨伏惟,望不吝赐教。

夸美纽斯简介:

1、 主要经历:夸美纽斯(1592-1670),伟大的捷克民主教育家,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伟大的现代教育实践者。他出生在磨坊主的家庭,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

三十年战争爆发后(1618-1648),他被迫流亡国外数十年,继续从事教育和社会活动。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二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

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等。他使得教育成为独立性的学科,起教育思想很多被沿用至今。他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堪称“现代教育之父”。

2、 主要哲学思想和世界观:他是坚定的人文主义者、虔诚的新教者,继承和发展了培根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归纳法的应用),信奉感性主义(一种认识论)。推崇理性主义与自然主义,。

神学原则既是真理又是科学原则,在哲学上具有形而上学和机械化的特点。

《大教学论》介绍:标志着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

一.副标题:《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大教学论”就是要“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

二.主要内容:

(一)。主要观点与目的:

一。教育是人的发展和国家建设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高度肯定教育的作用。

2。教育的范围应该包括道德教育、宗教教育、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等,不分财富、资历和性别、年龄,只要人们应该接受教育,就没有不同德教育。

3.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使人得到《圣经》所言的“永生”。

四。教与学互动,学生努力学习,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更有效地促进教学。

(二)。提出的主要教育原则与方法及其含义:

一。基本指导原则: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含义:

a、 教育体制要按性质发展,现有的教育体制要改革

b、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必须适应自然规律。人的感官发展经历了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和成年期。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2。其他原则和方法:直觉原则(依靠感官直接接触一切事物和知识,从而获得感觉和经验、知识,即感官教学)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原则(由父母,老师,国家等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p>

巩固原则(注重实践,让学生尽快记忆和运用知识),

量力性原则(适应自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各种状况进行合理教育),

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教育的体系化与整体性,教学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等原则p>

泛智教学(教授一切知识,学问、德行和虔信三者兼备),教育俗世化,普及教育(对一切人进行所有知识的教学,人人接受教育),

重视道德教育(早期人文精神、理性精神、宗教信仰等)

学科教育教学方法(自然科学、语文、艺术类独立学科)

重视学前教育(包括产前教育、家庭教育、儿童游戏智力开发等),

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国家重视和管理国家教育、监督制度,统一国家学校制度、学年制度和班级教学制度,管理各类学校人员,建理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

(三),《大教学论》的主要结构及其内容(全书33章,可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章)论述了人生的目的和人的受教育能力

作者认为万物皆由上帝所创,;《圣经》是认识的源泉,并且万物皆能自和谐相处,人是最完美的造物,人可以经过教育来完善自己而达到博学、德行和虔信,过好俗世的生活,从而为来世做准备,

第二部分(第6-9章),教育的目的和社会功能

第三部分(第10-14章)为了适应自然规律,旧教育必须也可以改革

第十二章改良学校是可能的

第13章完善学校的基础应该是一切严格的秩序。

第十四章严格的教学秩序应当以自然为基础,不受其他限制

第四部分(第15-19章)明确提出并详细论证了教育的各种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十六章教与学的一般要求:能产生效果的教与学的方法

第十七章教与学的便易性原则

第十九章教与学的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等)

第五部分(第20-25章)介绍了教育方法(学科教育、宗教教育等)

第二十章科学教学法

第二十一章艺术教学法

第二十二章语文教学法

第二十三章道德教育的方法

第二十四章灌输虔信的方法

第二十五章学校如何更好地灌输孝道及其意义

夸美纽斯是位极为重视教育理论实践化的人,毕竟他的世界观就是继承了培根的比较朴素的唯物主义,他所说的感官认识论(即感知论)及其牵引而出的直观性原则实质上就是要求人们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与经验。因此,他的教育原则是实践性的,所以实现这一教育体系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所以他创造了包括支教和宗教教育在内的多种教育方式。当然,作为想要改革旧教育体系的夸美纽斯,必须尽量让这些教育方法是科学与和谐地运行,这也体现了他认为上帝创造的自然界以及作为自然地一部分的人类社会是以自然和谐为秩序的思想。

同样,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学校也必须遵循自然和谐的规律,如分支教育、宗教教育、各学科科学的教育方法等,这实际上保证了夸美纽斯教育体系更好的生存和实践。尤其是对宗教教育的重视,或许有些人难以理解,实质上,撇除当时的天主教会及其经院哲学的旧教育体系的强大阻力不说。夸美纽斯教育体系中渗透的宗教思想使其更“亲近”于天主教会,因而可以如其教育原则上说“循序渐进原则”,温和地逐步改革旧教育体系;另外,无可否认地说,宗教往往可以填补人们的精神世界,实际上,很多伟人都信教,今天,大部分国家都信教,这个教育方法实质上是符合自然和谐规律的。

时至今日,这些教育方法仍在使用。不得不说,夸美纽斯和他的教育体系已经影响了人类四五个世纪。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从来没有,也从来没有。

猜你喜欢

  • 中学数学教学论心得体会(9篇) 当一个事情对你产生启迪时,我们可以将自己产生的感悟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的一种反思,你是否在烦恼心得体会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学数学教学论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我的教学科目是数学。最初,课堂并不是很好驾驭,学生的基础本身也比较差,缺乏对数学的兴趣...
  • 最新精选:论十大关系读后感(大全5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作品中的相关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写读后感时,一定要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根据你的需要,我们精心整理了论十大关系读后感,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 《秋夜》读后感(集锦9篇) 我们为您特别精选的“《秋夜》读后感”期待为您带来惊喜,在阅读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丰富生活。 在读后感中,应该重点写出那些让你思考的部分,写作品的读后感如何抓住精髓?看完本文后如果您觉得很有价值不妨收藏本网页网址方便日后查阅!...
  • 读后感语文读本(集锦9篇)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读后感语文读本”,...
  • 新闻大求真观后感9篇 现在看电影或者视频也是人们汲取知识营养的一种主要渠道,观看过程,我们可能会不断有思维的火花在跳跃,观赏写的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写写观后感,可以更好地训练我们的写作思维。应该怎么写好一篇的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大求真观后感9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今天早...
  • 小学老师教学心得体会(集锦9篇) 经常写心得体会能帮助我们锻炼辩证思维能力,简单来说写好心得体会包括哪些内容呢?如果您想读一篇好文章小编建议您看看“小学老师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