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大全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心得体会大全 > 读后感 > 导航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10-31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4篇。

您可以在以下资源中找到跟“《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相应的资料,阅读作品后,我们都被作者的奇思妙想所折服,内心思绪万千。 阅读后写读后感是为了加深自己对所读书籍的理解和认识,如何避免自己的读后感枯燥无味呢?希望您能够记住本网页的网址以便下次访问!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篇1

合肥师范附小四小胡瑾

以往也读过一些教育类书籍,诸如《课堂实录》、《案例分析》、《如何听、评课》等,这些书籍由于和自己的课堂教学相切入,读的时候很轻松。有些技艺、技法甚至可以直接“拿来主义”,在短时间内的确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但随着见识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发现自己的那些所谓技能越来越来单薄,无法解决教学中的一些本质问题。

如“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如何让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如何让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快乐成长”……一切的一切让我困惑不堪,职业生涯陷入瓶颈。

《静悄悄的革命》是我看的第一本有关教育理念的书籍。书是由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先生在2000年5月份完成,十余年后我再读到这本书依然被书中一些高屋建瓴的理念所震撼,书中提到的学校要成立“学习共同体”,教师间要相互开放课堂,开诚布公的研讨,集体教研。这些正是我国十年课改的主旋律,十年课改,我们都得以成长,又一次的被佐藤学先生的远见所折服!

通览全书,第三部分最让我心向往之,曾几何,我梦想着自己的课堂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快乐园地,学生能全员参与,全心投入,收获知识,增长能力,但理想与现实似乎总隔着千山万水。课堂上不管我有多殷勤切切、长袖善舞,总有部分学生目光涣散,无动于衷。书中佐藤学先生也提到这种现象,他认为这样现象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要创设“以学生的认知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的学的课程”,创设以“主题-探求-表现”为单位的“登山型”的课程。

书中列举一些日本学校所进行综合学习的课程的实践,像“寻找大淀最漂亮的地方”、“了解羊栖菜”“海洋中的生命……”学生们兴趣高昂,连老师都很“愉快”!在这样的主题探索中,学生学习到了“学习”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应该是我们孜孜以求的,需要我们去为之奋斗的,当然也是我们目前难以企及的。

但《静悄悄的革命》已悄然为我们点燃了理想之灯,探索的道路上我们且行之。

《静悄悄的革命》不是由上而下的变革,而是由内而外的改变。当然,我们也不能在茅塞顿顿开后马上看书,华丽变身。“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我相信,只要我们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今天的理想之花明天一定会绽放!《静悄悄的革命》如微风拂过,吹起一池涟漪。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篇2

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

最近流行的网络语“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恰好可以概括这本书想要进行的这次“革命”。“套路”这个词对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概括的非常准确。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套路实在是太多了。

首先,学生必须安静地坐着,未经老师允许不能说话或交流。其次,课堂设计分为导论、快速阅读、精读和深入思考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例行公事。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是事先策划好的,问的问题,学生的回答,讨论的结果,都是事先预备好的,一节课就像是一场表演,老师是导演,总指挥,按着剧本,一步步就这样走完40分钟。

这时的教师就是“主体性”神话的存在。

“多一点真诚”中的“真诚”其实就是佐藤学所说的“润泽”。佐藤学说:“润泽”这个词表示的是湿润程度,也可以说它是表示了那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感觉。

“润泽的教室”给人的感觉是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和其节律都是那么地柔和。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得到承认。儿童在宽松地、充实地学习;能让多种多样的想法产生出来,教学能够不失时机地展开;学生、教师以及参观者都能沉浸在心情舒畅的气氛中。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归结出“润泽”教室的特征:信赖,自信,平等,合作,思考,愉悦。通过学习和讨论,我觉得佐藤学的这段话所强调的就是一种健康的科学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所建立起来的一种融洽的关系。

一种在这种关系弥撒下洋溢在教室里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是我们落实各项教育措施,取得教育成果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没有这个基础,所有的思维训练、知识的楔入和能力的成长都是空中楼阁。

佐藤学说:“所谓学习,是与作为教育内容的对象世界(物)的接触与对话,是与在此过程中发展的其他学生的或教师的认识的接触与对话,是与新的自我的接触与对话。学习是通过创造世界(认知的实践)、人际交往(交往的实践)和完善自我(自我内在的实践)这三种对话性实践而完成的。

我把通过这三种对话性实践而完成的学习的特性称之为‘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如果不是建立在润色的基础上,就无法完成生活中真正的学习过程。

所以,在我们的课堂里,怎样做到“润泽”呢?在之前的读书活动中,我细度了《第56号教师的奇迹》《给教师的建议》,雷夫,苏氏还有佐氏之所以有如此卓越成绩,是因为自始至终都在积极的有恒心地管理着课堂。当然,重点是不同的。拉尔夫的管理是人格魅力、道德自律和适当惩罚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它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儿童的道德自律。

苏的管理是以信任和学习兴趣为主导的劳动和教学。

学习成为一名积极的管理者的核心是人格道德教育体系。第二个层次是开发课程,挖掘和发挥伟大事物的魅力,像拉菲一样,把所有学生紧密地融入到学习中去。在这样的课堂上,问题不再是焦点,焦点永远是师生共同走过的历程,是伟大事物的魅力所在。

教室的管理最终应该回到孩子们的头脑中。所有他律手段的预期结果是形成学生的自律能力,这是拉尔夫所说的六个道德阶段的最后一个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遵循它。更高层面的管理是把问题疾病忽略不计,眼睛锁定着的是健康,而不是毒瘤,然后共同在课程的跨越中,在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之中获得生命的愉悦,从而抑制了毒瘤的生长,直至萎缩死亡。说到底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对高的境界就是无痕。

也就是“多一点真诚”,我们真诚待学生,学生在课堂中自然形成真诚的氛围。

我们经常抱怨,为什么我们教的这么清楚,学生还是不会做题?为什么课堂上懂了,课后还是不理解?为什么错题评讲完还要一错再错?

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学生的心理工作是教师心理工作的一面镜子。在我们备课的时候,教科书无论如何不能作为知识的唯一的**。

真正能控制教育过程的大师,就是用学生的眼睛看课本。要用真诚的心去走进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做到“润泽”。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篇3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重要行为之一。这个暑假,我静静地感悟了日本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这本书没有大哲理,没有大理论,书中用最朴实的语言,用最生动的案例阐述着“静悄悄的革命”的深刻内涵。

作者佐藤作为一个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的教授、教育学博士,他为了研究教学,走访了全日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他往返于无数个学校的校园、站在一个个教室前的窗口边,坐在一间间教室里,以他敏锐的目光,洞察着发生在教室中的静悄悄的革命。在二十多年中,他走进了七千多间教室,始终把自己融入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中,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同呼吸。他把自己置身于教师和学校的中间,于教师交流,试图从内部改革各种学校。

“静悄悄的革命”

在细细地品读中,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敬佩他认真扎实的研究态度,敬佩他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敬佩他讲究实效的教研作风。他的敬业精神让我深深感动,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工作历程,从对自己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而对未来充满无数完美的憧憬,到如今渐渐被日益繁杂的日常工作所淹没,这其中,正是缺乏了佐藤学先生和他的日本同行所具有的对教育、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所谓“静悄悄的革命”,即是透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文中极其深刻地指出: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静静地回想着这本书,书中指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这是每个教师需追求并要到达的目标。我想到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一个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体,学***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逐渐在我的脑海中深深扎根,我知道,将自己的课堂转变为我理想中的开放的、个性的、多彩的课堂是我今后工作的主要追求。就如佐藤学先生所说的:“在以自然的轻声细语来交往的教室环境里,更能培养自立、合作的学习者”。

曾几何,我梦想着自己的课堂能成为学生学***乐园地,学生能全员参与,全心投入,收获知识,增长能力,但理想与现实似乎总隔着千山万水。课堂上不管我有多殷勤切切、长袖善舞,总有部分学生目光涣散,无动于衷。书中佐藤学先生也提到这种现象,他认为这样现象的是学生的学***性不高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要创设“以学生的认知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的学的课程”,创设以“主题-探求-表现”为单位的“登山型”的课程。

书中列举一些日本学校所进行综合学***程的实践,像“寻找大淀最漂亮的地方”、“了解羊栖菜”“海洋中的生命……”学生们兴趣高昂,连老师都很“愉快”!在这样的主题探索中,学生学***“学习”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应该是我们孜孜以求的,需要我们去为之奋斗的,当然也是我们目前难以企及的。

但《静悄悄的革命》已悄然为我们点燃了理想之灯,探索的道路上我们且行之。

读完《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让我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聆听学生与教师之间真实的声音。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关注课堂里的革命。因此,我认为教育改革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倡导一种新的学习观。

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文化变迁越慢,就越能取得实效。让我们持续清醒的头脑,胸怀一颗尊重儿童的心,多一点坚定,多一点信心,多一点实践,多一点思考,从自己的课堂改变起,从小小的个体开始,进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李娜)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篇4

范文一:

革命,当我们看到这两个字时,首先想到的是轰轰烈烈的运动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但是这里的革命很平静。怎么了看过《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后细细想想,现在我们所进行的教育革命不正是这样的静悄悄的革命吗,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场面,有的只是润物细无声的日常教学,而这些正是我们在这场革命中所要思考的问题。仔细读了这本书,我不禁被日本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他们的研究精神所感动。

在这本书中,佐藤学先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日本目前教育教学中的课程观、教学观、师生互动观等;同时,作者也对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对课程的认识中所显现出来的问题做出了深刻的批判,并且,也为现代学校的改革,尤其是中小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许多实用而深刻的建议。我想就其中一些问题写下自己的看法。

佐藤先生参观了日本和国外的许多中小学。正如书中所说,我见过无数的教室。可以说,没有一个教室是充满相同的气息,有相同的问题,其他教室。可是,作者却发现在这些不同的教室里进行的教学,却是大同小异的。因此,作者以此切入点,向现在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质疑,而这些质疑对我们反思正在进行的新的课程改革也可以说是很有帮助的。

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组成,而在这四个要素中,我们以前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宰性的作用,学生都要服从教师的安排,这是我们现在所摈弃的观点,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这是好的改变,可是现在好像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在学生身上,特别强调学生的自己解决、自己决定等,这是与我们所推行的课程改革所不相符的。也就是佐藤学先生所提出的虚假的主体性占据了我们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真的发挥出他们的主体性了吗,教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而为什么会产生主体性神话这样的现象呢,佐藤学先生一针见血的指出:

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在教学中,老师们有没有深刻思考教师是否能够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是否能够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在热闹的课堂中,学生是否真的明白了,还是只是敷衍。我们必须象佐藤学先生所说的教学必须建立在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克服‘主体性’神话的基础上,就是要考虑教师、教材和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考虑孩子的经验,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抛接球活动。

佐藤学先生在书中还提出了要让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在教室中要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提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要千方百计的促进交往,并且从學这一繁体字的结构,说明了学习的象征意义,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学习是与文化遗产的交流,即教师或家长在交流中支持学生成长。这种字体反映了对以儿童为中心的交流的支持。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上,有必要建立这样一种关系,即学生在交往中共同成长的关系,而能够触发和支持这种关系的人就是教师。

为了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教师要积极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室的引导下,班里的孩子互相学习,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成为佐藤学先生所提倡的交响乐团式的教学。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例举很多事实,让我看到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上认识只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些认识,还有关于学习方式、学校教研、与课程实践的阐述等都让我受益菲浅,我难以言尽,就以该书最最本质的阐述来表达我的收获,那就是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希望我们能够学习佐藤先生的务实精神,真正把教育改革的精神贯彻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去,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范文二:

第一次接触到佐藤学先生的著作是在4年前他的《课程与教师》。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左藤学先生经过22年的潜心研究,其著作《课程与教师》为东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对话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也为我们了解、学习日本的教育研究开阔了视野。而他在重新审视课程之课程开发这一章节中主张的,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开发模式(实践审议开发模式),其关于课程开发和课程审议的界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使我对我园园本课程开发中课程审议有了更新更深入的思考。

同样,这次有幸在我们的导师李俐老师的推荐下,认真研读了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不仅被书中那些日本教师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态度深深感动,更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及教育理想有了更深切的感悟和思考。

一、感悟

感悟一: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间工作已近20个年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主管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业务领导,每天被园本教研、课程实施、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班级管理、家长工作、幼儿活动等大小事宜所包围,还不时有临时、突发的工作和任务要突击完成,很难静下来看看书或写写东西,而心里的愧疚也被我工作很忙的理由渐渐消融,心安理得地原谅自己在专业研究上的停步不前。慢慢的,刚工作时的那种对自己未来教师生涯的美好理想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然而,就在这个暑假,就在我静静感悟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之后,佐藤学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深入教学一线开展教学研究的精神深深**撼了我。

佐藤学先生作为一名付诸行动的研究者,几十年里走访了全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一线教师共同尝试从学校内部对教育科研和学校管理进行改革,他的敬业精神让我深深感动,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工作历程,从对自己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而对未来充满无数美好的憧憬,到如今渐渐被日益繁杂的日常工作所淹没,这其中,正是缺乏了佐藤学先生和他的日本同行所具有的对教育、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教师职业是一个有意义的职业。我们的理想和生活将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付出、不断的探索和不断的努力中成长,从而在生活中实现并获得真正的幸福。生命不息,追求不止,我将为之而努力。

感悟二:改变教育,从改变自身开始

在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中,佐藤学先生写到:小林老师决心从一年做一次法国大菜的教师,变成每日三餐过问柴米油盐,并能做出美味菜肴的教师;他决心把那种期待学生会发生戏剧性变化的教学转变为不间断的可持续培育学生的教学。在后来的研究活动中,小林先生提供的**震惊了每一位参与研究的老师,充分感受到了小林先生当时所作的改变的正确性和价值。

而在书的《改变教学学校改变》这一章中,佐藤学先生更是明确的提出了改变学校的操作性规划,他认为:要让学校转变,至少需要三年。第一年在学校里建立教师间公开授课的校内教研体制;第二年,提高研讨会的质量,以授课方式和教研活动为中心,重新建构学校的内部组织、机构;第三年,以学生和教师有目共睹的转变为依据,把新的授课方式和课程设置正式固定下来,通过如此三年的教研活动,学校就可能成为一所像样的学校了。

他同时还告诫,操之过急的改革,对学生、对教师都没有好处。学校是一个顽固的组织,一两年内是不能改变的。而佐藤学先生也在书中告诉我们,所有坚持参与改变的教师和学校,至今为止,我访问过的每所学校、每间教室,还都未让我失望过。

这是多么可喜的、必要的改变啊,而在我们周围,安于现状的老师比比皆是,有时就连自己也会被暂时获得的成绩、遇到的困难蒙蔽双眼,失去改变的动力和勇气,佐藤学先生以他丰富的经验、执着的追求和获得的成功再次提醒了我们,要改变教育,必须从改变自身开始。

二、思考

思考一:平常时刻

在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这一章中,小林老师从关注法国大菜般的教学转而关注最朴素的如酱汤般香味的日常教学又一次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我们的周围,在市教研中心李俐老师和我区教研室王唯老师的指导下,关注日常教学应该说是我们在几年前就达成的共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所关注的日常教学更多的体现在关注每天1530分钟的集体教学活动上,虽说幼儿园一日生活即课程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我们又有多少时候正真如关注教学活动般的去关注教师每天的晨间接待、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以及自由活动?还是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通常只是或只是集体的教学活动?

思考二:开头

同样在《教师序变教学》一章中,佐藤先生写到:小林先生常说,要充分重视开头,这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差劲的教师往往只注重结果,往往开始草率。

小林老师常常仔细地观察、注意学生从**开始,怎样开始,他认为结果怎么都行,开头决定了一切。可以说,创造性教师的工作往往是从一开始就开师的。小林老师充分重视开头的做法我觉得十分可取,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也确实十分重视教学活动的开始部分,然而我想,由于学生年龄的差异,幼儿园的教学和小学的教学在很多地方有着不同的特点,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孩子越小,其学习的状态和效果越受自身情绪情感的影响,那么在幼儿园,开头是否应该理解为幼儿一日生活的开始而非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教学活动的开始呢?

这本《静悄悄的革命》确实是一本能给人启发、令人深思的好书。学习的感悟和思考还有很多,如佐藤学先生对主体性神话、学习共同体、综合学习和学科学习的精辟阐述和深入理解------在此不能一一讲来,希望以后有机会和大家多多交流。

延伸阅读

读后感精选: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简短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在阅读了作品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读后感精选: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简短”,敬请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正如书中写到一样“跨越国界的相互学习”,在购买时看到原著作者是Japan,有所犹豫,可能是由于民族情结所致吧!我引用书中的一句话:

“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该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从这段话中我感受到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给予了孩子们无私静悄悄的爱、莫大的尊重,这可能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吧!书中许多真实的教育教学案例,给予了我很多的思考。如学生发言时,教师可以板书吗?学习的本质是能动行为还是被动行为或者是被动的能动性?(给予了我很多的思考,下期我将结合书本内容谈谈自己的想法)

有温度的教育,无国界的教育,跨国界的学习,真好!

【实用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000字(推荐一篇)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用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000字(推荐一篇)”,敬请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静悄悄的革命》作者是日本作家佐藤学,文中指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这是每个教师需追求并要达到的目标。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一个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

现代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当中最富有创造力和激情的学科。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对学生的举动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而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与决心。如此良性循环,会产生教师所期望的效果。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我们人人做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与孩子建立融洽的师生平等协作关系,这样有助于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主动性。可以这么说,学生满意的课堂就是“快乐的课堂”。“快乐的课堂”中: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情意浓浓。

佐藤学先生还说到,“学校应成为学习共同体,要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即是让那种与物与教材对话,与学生与教师对话,与自我与自身对话的学习成为教学的中心。具体地说: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互相欣赏的活动的学习。也就是说,就是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又再返回到个体的学习。”

读到这些语句,脑海里总会出现这样的画面:班上,孩子们几人一组,身体放松、气氛轻松、毫无顾及地把自己或深或浅、或对或错的想法表达出来,而其他同学倾耳静听后自然地加以讨论、判断、修正、融合,最后达成共识。所以我们要关爱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在同一视线上相互交换目光,相互交流,进行心灵的沟通,实现等距、等高、等爱,让学生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与在意。“学会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学会与学生交朋友”;“学会赞赏你的学生”;“学会向他们请教”等等,我想这些都是一个教师成功教学的法宝。

热搜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800字其八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热搜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800字其八”,欢迎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最近有幸选读了《静悄悄的革命》的这本书。该书作者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先生。这是一本没有大理论大叙事的小书。作者与别的教授不同,他用最平实的语言讲述着教育的真理。佐藤学每周去各地的学校访问,看过数不清的教室,在各个教室里观摩,近20年来一直如此,他与校长、老师们一起研讨改革中的问题,丢开一切抽象的语言,把自己融入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中,因为长期融入其中,才能用平实的语言讲述真理。他认为,教育改革应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种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虽然写的是日本的教育,但却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把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看作是一场革命,它就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和我国的教育改革相似,日本教育也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期,在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历史观上,日本的教师正在体验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混乱状况,边摸索着新的学习方式,但乐观的伊藤学称这种混乱局面决不是坏的征兆。

真正从事教育改革的人士,也许就要有这种耐心和达观的。在耐心与达观时,伊藤学融入了学校和教师中。他说:教学是充满活力的,如果我没能与教室中的一个个学生和老师共鸣的话,那么,真实而生动的观察是不可能的。他发现每个教室都有一个个固定的风景,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进而提出忽略教室的多样性和在其中发生的事情的固有性,仅一般性地议论教学是非常空洞而没有什么意义的。通过解读一些小故事里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来重新审视每天的教学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向改革教室迈出新的一步。真诚倾听,不仅听学生好的思路、好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及时缓解学生心中的不满、困惑、焦虑。

佐藤学在《在静悄悄的革命》中写道: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天8个小时都在围着学生转,然而交流的机会却很少。

尽管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然而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师生之间仍以单向交流为主。学会倾听要求教师面对学生时,从眼神、语言、表情和身体姿态各方面,充满关注和期待,这对学生是无比重要的精神力量。心灵交融的课堂意义就在于,它能点燃学生和教师智慧的火把。在很多情况下,师生之间的误会都是因为没有机会申述或彼此没有认真听而造成的。如果老师在工作中经常听取学生的谈话,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好地了解学生,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误解和摩擦。

读书心得收藏: 《静悄悄革命》读后感壹篇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我们读了作品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读书心得收藏: 《静悄悄革命》读后感壹篇”,敬请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暑假中有幸拜读了日本教育学佐藤学博士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为佐藤学博士的平易、务实的研究态度所感动,为他的喝彩,为他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的鞭辟入里的批判所震动。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笔记。

一、为研究态度所感动

说真的,很早以前就听过佐藤学教授的大名,但对他的书就是没有阅读的欲望,总是以为一名外国教授,又是专门搞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权威,写出来的著作会不会是超现代的,自己看得懂吗?这次因为阅读任务,带着疑问读完这本书以后,不禁为佐教授的研究态度深深折服,“务实、坚持、平易、深刻”就是我对他研究态度的印象。他作为日本名牌大学的名教授,对行动研究从不马虎,也不搞形式化、表面化。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他走访了全日本各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教师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习班和学校进行改革,就如他书上说的“一直在积极推进这一“静悄悄的革命”,“每周去各地的学校访问、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等,看过数不清的教室,在各个教室里观摩,近20年来一直如此”,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20年来他一直坚持做着行动研究,摒弃形式化、表面化的作法,深入学校,与校长和老师们一起研讨改革中的种种问题,用强有力的事实来支撑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坚持实事求是,认为丢开一切抽象的语言,真实交流自己所感受的,会得到意想不到收获,认为“无论什么样的学生的发言或行动,都有他自身的逻辑世界”,为此他发现“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或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他为自己最初5年的行动研究的力不从心,充满着自责和自厌的情绪,但通过20年来的坚持,他认为“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从书本中学到的东西固然重要,但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还是从教学实践和现实中学习,像能够读懂书本一样读懂课堂里的现实”。

佐教授还对现实教学中存在的形式化的现象、问题和案例进行深刻分析,如在“谈到创造相互学习的教室_息息相通”中,认为“与学生息息相通是组织相互学习的教师的基本功”,在案例中,他叙述着一个“浦公英学习”的故事,案例中原田老师是一名代课教师,原田老师是一位能够与学生产生绝妙感觉的教师,但原田老师拒绝“齐步走”,终于选择与学生同呼吸的方向,作出“即使明年会失业也不管了”的决定,原田老师和学生一起经历“浦公英学习”,但当原田老师代课期满以后,没等浦公英开花,全被校长拔掉了,佐教授为之可惜,深深叹息“这些浦公英不是杂草,而是学生、家长和原田老师息息相通的交往的结晶啊”,批判当前教育没有创造相互学习的教室,缺乏能够发展与学生交往的教师。

反思:对比之下,我在为佐教授的研究态度所感动之余,也重新审视自己,尽管自己做课题研究有7年多了,在这几年中尽管一直坚持着,但感觉还是不够深入,有时也会因为自己的局限而感到不安,但很快地用一些困难为借口就放弃继续的念头,平时对自己所带的实验班离成为润泽的教室还有一定的距离,在课堂上没有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去面对每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

猜你喜欢

  • [热搜读书心得]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篇一 在我们有了一些新的体会时,我们能将自己产生的一些收获写下来。汇报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够让组织更了解你,你是否在烦恼心得体会怎么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篇一”,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最近,阅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这本书是日本教育学佐藤学博士20xx年的著...
  • 读书心得收藏: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000字word版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最好的心得其实是自己“产出”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心得收藏: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000字w...
  • 实用读书心得:《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word版 在我们有了一些新的体会时,我们能将自己产生的一些收获写下来。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的一种反思,好的心得体会都有哪些内容?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实用读书心得:《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word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佐藤学认为,改变学校的第一步,就是在校内建立所有教师一年一次的、在同...
  • 读后感精选: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简短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在阅读了作品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读后感精选: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1000...
  • 【实用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000字(推荐一篇)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000字”,...
  • [推荐体会] 读《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精选一篇 当我们从一件事情上面受到启发,我们可以用笔写下最想表达的情感。养成写心得体会的习惯可以积累总结自己的经验,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 读《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精选一篇”,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读《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教师读书高丽英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