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大全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心得体会大全 > 读后感 > 导航

浮生六记读后感感悟

发表时间:2023-05-15

浮生六记读后感感悟精选。

发现了一篇关于“浮生六记读后感感悟”的网络文章非常值得一读。 做一个有见地的人,需要说出自己的感言,当我们经历一些事情或者面临某些场景的时候。若是收获了不一样的感想和体会,就可以写篇感言,感言可以让我们的情感更加真实。欢迎大家参阅本文!

浮生六记读后感感悟 篇1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浮生六记》读后感1500字:

掩卷自有清风萦绕心尖,倍感神清气爽。全篇六卷,最爱卷一和卷六。卷一为闺房记乐,可见沈复、陈芸夫妻二人志趣相投,伉俪情深。

平淡生活有柴米油盐,亦有诗词歌赋,虽为布衣菜饭,却自得其乐。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沈复和芸娘也改变了大多数人对旧时夫妻的刻板印象,他们相互理解与尊重、恩爱有加,令人感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二人常能制造出一些“小惊喜”,把平凡日子过出了“仪式感”,夫妻生活有爱又有乐,令人向往。

芸娘是沈复的表姐,舅舅家的女儿,与沈复同岁,但大十个月,所以沈复多以姐姐称呼。芸娘在父亲早逝之后,靠做女红来养活自己、母亲和弟弟。芸娘天资聪慧,在针线活的空闲读书认字,自学成长。沈复十三岁时,看到芸娘写了“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诗句,便被芸娘的兰心蕙质倾倒。至于沈复,我估计有点像现在政府机构的“临时工”,做的可能是书记员之类的活,后面辞职不干了,做了一小段时间的生意,然后买卖赔了,就以卖字画为生。

卷一中有几个细节很打动我:

夫妻谈恋爱时,沈复来芸娘做客,那天沈复外出夜归后,已经错过了晚饭,家人给了他枣脯干果之类的,沈复嫌太甜,不想吃。芸娘便偷偷把沈复带到自己的房间,原来芸娘为沈复偷偷藏了热粥,还有一些清淡的小菜。恰好这个时候,芸娘的堂兄叫芸娘出门,芸娘不开门,说我准备睡觉了。堂兄硬是把门推开,瞧见屋内俩人,便揶揄芸娘,“刚才我问你要粥,你说没了,原来是给你小男朋友留着呢……”

沈复家有个小亭子,取名“我取轩”,屋外有一个苍天大树,屋后有一淙潺潺流水,所以到了夏天,夫妻两就去那里避暑。夫妻二人经常坐在哪里赏月对酌,还会行酒令。有时沈复还会和芸娘探讨对古代文人和文学作品的一些看法,芸娘说喜欢李白,恰好又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启蒙,沈复字三白,就开玩笑说,看来你今生和“白”字有缘分。

沈复家附近有个水仙庙,当地有一个节日,家家户户会在里面供灯,很热闹,但是女眷不能入内。沈复说可惜你是女的不能进去,芸娘灵机一动,说自己可以变装成男的呀。然后芸娘就在家里乔装打扮,还练习像男生一样走路,后来沈复就带着女伴男装的芸娘去了水仙庙。还有芸娘沽簪买酒,人家沈复和朋友秋游,愁没东西吃,芸娘干脆把人家整个馄饨摊子都搬去了郊外,给沈复赚足了脸面。

两人不拜观音,拜月老,只求“生生世世做夫妻”,情深至此……

林语堂说芸娘是“中国古代最可爱的女人”,大概男人都对这样一位不流于物役,和男人谈得来又能玩到一处去,聪明机灵又贤惠持家的女人充满了向往吧。不过我觉得沈复大概也是最受女性欢迎的古代中国男人,沈复尊重女性,又懂得在生活中制造一些“小惊喜”、“小浪漫”,去哪儿都惦念着自己老婆,有情、有趣、又有才,有夫如此,芸娘比起其它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女子又是幸运多了。

卷二闲情记趣,此篇未做深读,写的就是沈复平常摘花布景的一些心得,可见其在室内美学方面颇有造诣。卷三坎坷记愁,写的就是芸娘后期被沈复家人嫌弃,夫妻二人颠沛流离,最后芸娘撒手人寰的事情,确是令人扼腕。卷四就是写沈复年轻时习幕,就是在扬州一带的官府做临时工时,顺便到处去玩的所见所闻。卷五中山记历,写的是沈复到琉球群岛旅游的事情,当然作为海边人,又是日语专业学生,对此卷所述几乎就是一眼飘过。

但是卷六养生记道,原以是老者养身所谈,兴趣阑珊,不曾想字字珠玑,所谈皆为立身养心的处世之道,读后心中豁然开朗。再叹中国文学之精妙,不过四五字,表达之意竟可层层推进,回味无穷。

沈复一生清贫,命运多舛,但是志趣诸多,游戏人生。苦虽是大苦,但也及时享乐,活得通透明白,这种人大概在临死之前会了无遗憾地说一句:“我这辈子值了!”想来,这个世上的人,哪个不是为了这句话在拼命活着吗?

愿你爱你所爱,行你所行,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

相关:浮生六记读后感1000字

浮生六记读后感感悟 篇2

我最初读到《浮生六记》是在上海福州路上的一家古旧书店内,从一本上海世界书局三十年代出版的旧书中无意间浏览到的。那是在1978年的夏天,我刚参加了__后恢复的首次高考,所以虽然落榜,但古文基础已初具。因此,在一番夹生半熟地啃读后,我决定买下这本书。然而,当我设法凑足书资再次赶回到书店时,此书已被他人淘走。当时,我那种遗憾懊恼的感受可比高考失利。由此,可见我对《浮生六记》的喜爱之情。

当我能够再次读到《浮生六记》,时间已是在1996年的晚秋了。这是一个由湖北辞书出版社在1995年出的版本,书名取为《闲书四种》,集中选入了明朝冒襄的‘影梅庵忆语’、清朝陈裴之的‘香畹楼忆语’、蒋坦的‘秋灯琐忆’以及沈复的‘浮生六记’,这几个名篇均是出自四位明清文人之手来追忆记叙家庭生活的精彩文章。而在此中,我格外赞赏的就是清代沈复所写的‘浮生六记’。

可以说《浮生六记》是沈复用率真自然的文字,细腻生动地记录了自己的婚姻爱情与日常家庭生活、抒发自己对人生、对艺术、对自然、对传统习俗赋予独特见解的自叙传。他的文采很像与他差不多同时代的英国十八、十九世纪的随笔作家查理。兰姆那样的风格,文字质朴天成、毫无矫揉造作之语。读来倍感亲切,如同倾听自己的内心独白。

坦率地说,我也不止一次地读过与沈复同时代的曹雪芹的《红楼梦》,并将《红楼梦》与《浮生六记》作比照。相比之下,我觉得《红楼梦》似乎更适宜于让达官贵人、巨贾富商的家族去品读。在我看来,无论是林黛玉、贾宝玉,还是王熙凤、薛宝钗等等一系列人物的喜怒哀乐,都与我们普通百姓阶层存在着一种隔阂,毕竟我们不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与思想心境,因此,他们的一切演绎也就很难感动于我。而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所真实叙述的他与芸娘之间的夫妻恩爱之情、他俩间生离死别的催泪情景、以及刻画夫妇俩所难忘的闺房之情、交友之乐,与品味大自然和艺术品的审美之趣等等的细节,无一不让我为之激动和认同。

《浮生六记》如有些学者所论述的那样,我也赞同前四记的艺术魅力‘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俞平伯评语)。而且,我还认为,沈复和芸娘都是属于普通百姓阶层的人物,因此,我们也应用同样普通人物的坦诚要求与质朴的文字来欣赏赞美这篇中国古代文化史中珍贵的作品与作品中栩栩如生的可爱人物。

就说芸娘吧,她不愧为林语堂所赞美的‘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不是吗?当读了《浮生六记》中的第一记‘闺房记乐’之后,有谁不会深深地喜爱上如此可爱的女性?我觉得有必要摘录一段散文诗般的文字如下;七月望,俗谓鬼节,芸备小酌,拟邀月畅饮。夜忽阴云如晦,芸愀然曰:“妾能与君白头偕老,月轮当出。”余亦索然。但见隔岸萤光,明灭万点,梳织于柳堤蓼渚间。余与芸联句以遣闷怀,而两韵之后,逾联逾纵,想入非夷,随口乱道。芸已漱涎涕泪,笑倒余怀,不能成声矣。觉其鬃边茉莉浓香扑鼻,因拍其背,以他词解之曰:“想古人以茉莉形色如珠,故供助妆压鬓,不知此花必沾油头粉面之气,其香更可爱,所供佛手当退三舍矣。”芸乃止笑曰:“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莱莉是香中小人,故须借人之势,其香也如胁肩谄笑。”余曰:“卿何远君子而近小人?”芸曰:“我笑君子爱小人耳。”简洁的语句、新鲜生动的描述,沈复将这位天性聪颖活泼、知书达理、情意绵绵的可爱女性—芸娘,深深地刻画在每一个读过《浮生六记》的读者心中。芸娘,也永远地成了我心中的‘红粉知己’!

再说说《浮生六记》的文体吧,我很喜爱沈复那种自由自在、不拘格套的行文风格,在这点上他的文章很像我所喜爱的另外几位英法美随笔散文作家的文风,譬如英国的查理。兰姆、譬如法国的卢梭和美国写《瓦尔登湖》的梭罗。我有这样一种读书习惯,就是喜欢将风格类同的不同作家的作品,在同一天内同时展开阅读,往往是信手打开书籍,随意阅读目光所及的文章,如果有能振动我心的文章,我就会感慨自己遇到了知友,反之,我就会将此书封入纸箱从此远避。我不知道这样的习惯是否有点神经质?但我觉得,读书和写作如同交友一样,我喜欢读哪个作家的书,必定与我的经历、个性、血型、理念、家庭背景等等的因素同这位作家有着某种相似的密切的关联。

因此,我是否可以这样说;我之所以喜爱沈复的《浮生六记》就是因为作者所抒写的他与芸娘之间那一生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与纯真美好的夫妻恩爱之情、那洋溢着甜美气氛的家庭生活和那寄情自然和艺术世界的韵致画卷,也正是我内心深处所期望的、所追求的呢!

我相信,答案是正确的。所以,我会继续再读《浮生六记》这一永远的名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感悟 篇3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也可看作是他前半生的写照。《少年维特之烦恼》中融进了他大量真实的生活经历。23岁的时候,歌德曾经爱上一个名叫绿蒂的女子,然而她却是有夫之妇。歌德因此绝望而痛苦,脑子里不时出现自杀的念头。而这时他的一个朋友耶鲁撒冷也恰好因恋上同事妻子而绝望自杀。此消息大大震动了歌德。他把自己对绿蒂之恋与耶鲁撒冷事件混合在一起,便构成了整个故事的轮廓。只用了四个星期的时间,歌德就完成了这部小说。1774年,小说一发表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整个欧洲掀起了一阵维特热,歌德的手揭开了沉睡在当代的深深激动着的心灵里的一切秘密。

我们可以想见维特的形象:青衣黄裤,清秀而瘦弱,敏感而多情。他保持了童真的本性,面对世界时他的心明净如一泓清水。他重视自然真诚的感情,珍视他的“心胜于其它一切”,对阿尔伯特似的理智冷静的人非常不满。他对绿蒂的一见钟情、一往情深,也正是因为她如此天真无邪,在举止行事中保持了一个少女可爱的自然本性。绿蒂在维特的心中完全就是自然与美的化身,他对她的爱简直达到了“忘我”的程度!

绿蒂难道仅仅是维特的恋人?她几乎是维特全部理想的化身,美的代表。当维特的理想在现实中无所依傍的时候,他遇见了绿蒂,绿蒂成 为他心灵的攀附对象和避难所。他对她的爱虽是炽热的、忘我的,却已偏离了爱的真义,因为这是一种非理性的、变态的爱,最后的结果不是毁灭他人,就是毁灭自己。与其说他爱的是绿蒂,不如说他爱的是他自己,千方百计地要从对异性的征服中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正因为如此,在理性的藩篱面前,维特的内心才会产生如此复杂的纠葛和深沉的痛苦。他在现实与绿蒂之间徘徊,而终究得不到爱人的事实又使维特变得愈加疯狂。最终他还是失去了绿蒂,维特全部的人生希望、青春的热情、生活的勇气都被一道摧毁,从而只得以极端的方式——自杀来表露对现实的反抗。席勒深刻地分析了维特的悲剧,他说:“一个人物以热烈的感情拥抱一个理想,并且逃避现实,以便追求非现实的无限;他不断地在他身外寻求他永远在他自己的天性中所破坏的东西;他觉得他自己的梦想才是唯一现实的东西,他自己的经验无非是永久的束缚;他把自己的存在看作是束缚,应当把它粉碎,以便深入绝对的现实。”

在作家的笔下,爱情是伟大的,主人公为它生可以死,死可以生;在作家的笔下,爱情又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承载个性解放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小说里主人公那绵绵无尽的情思、激烈的内心冲突、亦苦亦甜的恋爱感受,只有在他无法得到心上人时,才具有残酷而无望的美的意味。所谓轰轰烈烈的爱情与充满血泪的心路,事实上是浓得化不开的年少情愫与深黯的少年悲戚。青春向来就注定充满不安和躁动。太多沸腾的热血亟待宣泄,为理想献身可以无半点犹疑。

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主人公的自我意识相当强烈。青春和美,都是他热切向往的东西。他为自由而生,为自由而死,他宁死也不愿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然而,这种价值目标如何实现呢?当然不可能通过改造社会的实践,我们的主人公还没有这样的思想觉悟,他们在命运的掌心里只能是一枚渺小而安静的棋子。因此他们只能选择爱,爱它个地老天荒、至死不悔,这样或许能抒发心中的苦闷?在这个意义上说,这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当看到监狱的旗杆上升起黑旗时,心中没有悲伤,反而升起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苔丝死了,但是对于得到的痛苦远多于喜悦的苔丝,死也是一种解脱。

在刚开始读《德伯家的苔丝》时,就对约翰·德北这人产生了深深的厌恶,愚蠢、懒惰伴随着对于“德伯”这姓氏没来由的自负,使得苔丝一家在村中不受欢迎,如果可以选择,苔丝会在这个家庭中降生吗?生在这样的家庭中已经成为她的一项罪过了。六个大大小小不懂事的弟妹,再加上一个几乎也是不愔世事的母亲,年轻的苔丝身上已背上了一个家庭的责任和生计,使她不得不在外奔波,而这又造成了她一项不能称其为罪过的罪过。

苔丝非常美,书中的男子和女子都在不断强调这一点。苔丝的美丽带给她赞美,同时带给她男人的追求和女人的嫉妒,带给她灾难。苔丝的美是一种妇人的美,但她的心仍然是单纯且天真的乡下少女,她不断地受到男人搔扰,但男人们却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那是因为她的诱惑。在苔丝所处的年代,女性是毫无地位可言的,最大的幸福是去做“阔太太”,而对于贫寒的苔丝,美丽的容貌是引诱男人的“罪过”。

苔丝第一件现实中的“罪”正是因为她的美貌。亚雷·德伯,这冒姓德伯的花花公子,只因有钱就可以让苔丝的父母受他的意愿摆布,他让苔丝失去了那是女人视如生命的贞洁,却又把她弃之不顾。而苔丝的另一样罪:她有头脑,却并不聪明,使她不愿意像通常人们会做得那样嫁给他。她宁愿背负不好的名声,独自抚养违背意愿而诞生的婴孩。可是她与亚雷·德伯的这段往事,是她生命中无法驱散的阴云。让她与安玑·克莱的爱情,成为她短暂的一生中最大的幸福,也是最大的痛苦。

苔丝什么都没有做,但是她已经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而她决意做出反抗的时候,她也不得不以生命作为高昂的代价。她的悲剧与其说是命运,是上帝的捉弄,不如说是当时残酷的社会对一个人的摧残。当时的社会,对于现在的我是陌生的,中国的国情也不能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相提并论,但是发生在女性身上的悲剧仍然时有耳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凡是进入了父系时代之后的女性,或多或少的总是受到男性的压迫,有些地方更是因为习以为常而根本没有受到重视。一切的规则都是以男性的标准而设立,同样的事情对女性总是更苛刻一些。可能我的看法有一些片面,但是女性作为群体在社会的席位仍是较低的,无论是在政界,金融界或是科技方面。而“女强人”这个词给人的感觉总是更接近一名像男人的女人而非一名纯粹的成功女性。

因为受到蛇的诱惑,继而诱惑亚当的夏娃是女人的关系吗?女性受到的惩罚总是大于男性,发生在女性身上的悲剧总是显得更惨烈一些!!!

那四本厚厚的名着,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需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而我最爱的,就是《西游记》。它光怪陆离,色彩斑斓,它又振奋人心。读完《西游记》,最打动于孙悟空,我惊叹这个英雄。

“英雄”有许多差异的解释。《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涵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胸,《英雄》中则描绘了英姿飒爽,舍小我求大我的一群英雄。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把握本身命运,并为崇高的抱负而格斗的人。

孙悟空无疑是英雄的范例,他为了自由,为了本身的尊严,不吝与一切进行斗争。他和天兵天将,神仙菩萨打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看似很热闹,很出色,我却隐隐感想一层悲剧身分:他即使在神通广大,在与命运的屠杀中总显得无助,薄弱。人是无法与由这时代决定的宿命反抗的。正因为这种反抗的差距悬殊,发自内心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明知不行为而为的勇士才气凸显出其英雄本色。如今,真正与命运进行存亡搏杀的人很少,即使有,也不都是为了崇高的目的。很少有人会像贝多芬那样为了多留给后人一些精神粮食而去“扼住命运的咽喉”,更不会有人像哈姆雷特那样高呼一声:时代整个儿脱节了,天生我偏要把他整理好。

正因为大大都工钱了琐屑的方针而努力,所以当今真正的英雄几乎没有,没有人能登高一呼,或以身作法,报告人类更高条理的价值毕竟是什么。英雄的哈姆雷特向人们昭示了人的价值,英雄的浮士德则用他一生的追求报告了人们保留的价值。人类需要成长,需要下一个英雄,然而,他在哪儿他能报告我们什么呢真正意义上的英雄总是呈此刻人类成长的时代交接点,在千年更替的时刻,人类不应对英雄主义精神漠然视之。现今社会太需要这种千金难求的精神了。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圈圈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这段 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 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人类的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我们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业,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么,就从这本书开始吧!它将告诉你所有迈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你打开财富的智慧 之门,开创你辉煌的人生!

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于是,我接着往下看《昆虫记》。

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 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 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 “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 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 《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浮生六记读后感感悟 篇4

注释:①荷瓣素心春兰:一种稀罕、名贵的兰花。②勃然:充满生机。③滚汤:开水

A、能张目对日/诚宜开张圣听 B、私拟作群鹤舞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又留蚊于素帐中/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 D、兰坡临终时/未果,寻病终

4、从甲乙文段中,你看出沈复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请结合乙文中兰花的遭遇,谈谈应怎样对待美的事物。(5分)

2、(2分)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3、(6分)(1)果然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2)事后才知道(因为)有人想要分植兰花而没被允许,所以用开水浇灌烫死了它。

4、(5分)满怀童真童趣,善于观察生活,有浓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爱花成癖,对美好事物珍爱有加。对于美的事物,拥有时,应珍惜爱护;不能拥有,则应心怀美好之念,共同呵护,万不可辣手毁之。

浮生六记读后感感悟 篇5

“四面都有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就是老舍笔下的草原。我读了后,让我更加了解了美丽宽广、富饶肥沃的大草原,还有那勤劳淳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他们粗犷爽朗,如一碧千里的草原一样畅快坦然。草原人民那种热情好客,身姿曼妙的舞姿、风味独特的美食,令远方的客人流连忘返,更在浓郁的民族风情中演绎出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的动人画面。

在三年前的时候,我去过青藏高原,从远处望去,就像《敕勒歌》中说的一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现在回想起来,正如诗中说的一样,那种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清新的空气,草原人民的热情、洁白的哈达、美味可口的食物,常常使人念念不忘。草原是牛羊的饭店,也是人们的家;是小牛小马小羊的乐园;也是地球的绿毯。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本来就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所以,我们要一起携起手来为祖国明天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我用5天时间读完了《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这本书是美国的劳拉·英格斯·怀德写的,他1932年开始写书,一共出版39卷系列图书。都很有趣。

《草原上的小木屋》住要讲劳拉一家为了追求梦想的生活,买了以前的房子。坐在马车,离开他们以前的家——威斯康星州大森林去西部定居。

一路上,他们跋山涉水,经历了重重困难。渡水时,帕特和帕蒂差点被冲走,杰克也差点不见了。终于,他们来到了堪萨斯州大草原。爸爸在大草原上盖了一间小木屋,重新过上了温馨甜美的生活。期间他们遇到了狼群的包围;可怕的热病和印地安人放的大火与怒吼等。在一次次努力下,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最后因为政府的政策,他们离开了热爱的大草原。但他们一家人在一起,未来的生活一定会和草原上的生活一样幸福美好!

读了这本书,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他们的优秀美德很值得我学习。他们团结一致,顽强奋斗,遇到危险时很沉着勇敢地面对。使我懂得了在生活和学习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会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浮生六记读后感感悟 篇6

书好像一盏明灯,能照亮人生的大道;书好像一股清泉,能滋润你我的心灵;书好像一阵微风,能舒缓疲劳的身心。我就有过努力追求一本书的经历。一年级的一天,听说我的哥哥会来到我们家,我高兴坏了,准备好我所有的玩具,只想和哥哥玩。谁知,哥哥这次不但不跟我玩,还不理我,一直看着一本名叫《三国演义》的书。我因为已经做好了和哥哥玩的准备,可他没跟我玩,所以很生气。我一把夺过“害人不浅”的《三国演义》,便翻开看了看。可当时我很小,没看懂几个字,便只看为数不多的插图,不久插图看完了,我便对《三国演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让妈妈买《三国演义》,可她不愿意买,说因为我太小了,等我三年级再买。我很性急,不愿意等,便想了一个办法——威胁她说如果不买,就“绝食”。这个计划很快就不攻自破了——闻到饭香,我就克制不住了。很快,我又有了一个办法——“装认真”。就是去图书馆,装作在认真看《三国演义》的样子感动她。这天下午,我让她带我去图书馆看书。她同意了。我捧着书,“认真”地看着。她看我这样,赞许的点了点头。她同意下个学期买,可对我来说还远远不够。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我写了一篇“作文”,虽说是“作文”,但只有两句话:“老妈,我想买《三国演义》。求你了。”老妈被我的死缠烂打给感动了,同意买《三国演义》了。得到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细读了很多遍,产生了一些感想。“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常让我为三国英雄人物所陶醉。让我们走进群雄争霸的三国吧!

记得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谋士千万,战将无数,却在赤壁大战时,折兵百万;记得当年招贤纳士时,豪言壮语无数,

在华容道时,却是无限叹息;记得曾经兵多粮广,却被司马家族吞并了国家,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呀!

记得当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流周瑜,却因为嫉妒而死;当年做为孙策最好的干将,却因为毒箭气急攻心而死;嫉妒真是害人害己呀!这就是羽扇纶巾的周瑜。

记得当年收孟获、气周瑜、草船借箭十万的神算师诸葛亮,却被年轻的司马昭统一天下,当年破曹兵百万的卧龙诸葛却因跟随昏庸的阿斗,所以累死结束一生。这就是卧龙——诸葛亮。

《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名著,可以改造一个个人的心性,创造一个个英雄豪杰,这本著作的人物刻画极为成功,能不断的激励和鞭策有梦想的人,让人进步,不畏艰难险阻,明白很多道理。

有这样一本书,它巍然屹立在文学的巅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名字就是――《三国演义》。它讲述了一个英雄辈出的乱世,各路英雄舍生忘死,为了国家和志向而拼杀的故事。“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听着歌,看着《三国演义》,我仿佛走进了书中那烽火连天,英才辈出的年代。

我为关羽的忠勇而叹服,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只为回到刘备的身边。身在曹营心在汉,他被曹操赏识,但面对曹操的各中赏赐都不予理睬,“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也丝毫不能打动他,在诸葛亮火烧赤壁后,受命领兵追击曹军,却在华容道义释曹操。这气节高尚,武力超群的人怎么不叫人为之倾服。

我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折服,身高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清秀儒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他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江东之时,以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无一不是神来之笔,称得上是算无遗策。他呕心沥血,为匡扶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表》可见其赤胆一片,七出祁山,联吴伐魏,最后病逝五丈原,令人痛惜。

我为曹操的多疑而不耻,在“怒杀吕伯奢”这回中,将他的疑心重表现的淋漓尽致。吕伯奢一家本是为了招待曹操杀猪,在磨刀之时被曹操看到,曹操以为要害他性命,于是将吕伯奢一家全部杀死。他还有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可见曹操之人品性。但他本人也是当之无愧的一位霸主,有雄才伟略,善用谋略,在与刘备青梅煮酒之时,说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读之此处,曹操枭雄本质跃然于纸面。

《三国演义》真是一部让人受益匪浅的巨著,走近它,品味它,它会让你爱不释手,深深的陶醉在个荡气回肠的世界之中。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最近,新版《三国》风靡全国,这勾起了我对原著的一些回忆,于是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翻开这本书——《三国演义》。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曹操的阴险狡诈,刘备的意气风发,关羽的坚贞不离,诸葛亮的机智勇敢……

他们都曾经手握大权,都为了国家而战,可我们也不难看出,里面的每个人物也都有精神上的区别。

所谓“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刘备当年也只是一个小官,可他心怀天下,有爱民之心、仁义之心。所以,刘备注定会获得大家的追捧。而曹操呢,只是一味的欺压百姓,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每一个人,让人见了他就觉得害怕,于是衷心便也一去不复返了。

可曹操并不也全是缺点,从后面的故事中我们发现最终还是曹操赢得了胜利,这又是为什么?答案就是——正是机智,帮助他夺得权位。因为他曾在几年的奋战中攻下过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许多的人都信他,这就为今后的魏国打下了创建的基础,之后,他又用计谋得到了当时皇帝的信赖,这更有助于他与其他两国对抗。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获得了许多勇士,形成猛将如云的气势。

我们评价曹操为枭雄,刘备是英雄,但那都只是历史了,我们能做的只有吸取前人的教训,学习他们的精神,为自己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国演义》——这本书大家都不陌生吧。没错,它就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爱看的书之一。

说起《三国演义》,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了许多人物或事情:“胸怀大志的刘皇叔;鞠躬尽瘁的孔明;英武非凡,忠心耿耿的关羽;艺高勇猛,正气凛然的张飞……这一些人物让我佩服不已,还有那“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出神入化,好像变成了电影,在我的脑海里回放。”

诸葛亮——他便是我最佩服的人。他未出茅庐就先知“魏蜀吴分天下”,“博望坡”设计烧曹营;“新野”留空再败曹营;有以“三寸不烂之舌”舌战群儒,使东吴百官无言以对……

孔明虽然一生短暂,但他的精神已经牢刻在我的心头。

再一次上学途中,我屋意间发现了一块香蕉皮,正当要离开时,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可怕的画面:一个小朋友,因为不小心踩到香蕉皮而摔倒,膝盖上皮破了许多,血也留了许多……于是,我不再犹豫,大步走过去捡起香蕉皮,将它绳之以法——丢进垃圾桶,发出“砰砰”的呻吟声,我想这是香蕉皮发出对我的不满,同时,我猜我阻止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

浮生六记读后感感悟 篇7

《浮生六记》用质朴真挚的语言记录了作者沈复平凡又富有情趣的生活经历与所见所闻,可惜这本自传体散文集现今只留有其中四卷。——前记

《浮生六记》是一本很可爱的书。“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是当下人们对被心爱的偶像“圈粉”过程的高度概括,我觉得用来形容我与这本书的相遇也很贴切。

我读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9月推出的彩绘本,装帧非常漂亮,护封的人物工笔彩图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一古代男子坐在案前,一女在旁拎起餐盒盖子,是书中沈复夫妇定情的“共啜桃花粥”图。书中的插图也是同样风格的工笔彩画,精致淡雅,此乃“始于颜值”。于是很少主动读文言文书籍的我决心把这本书带走,就算在书架上摆着也赏心悦目。

但若从真正“读”书算起,就不是始于颜值了,而“陷于才华”和“忠于人品”有点过于笼统,我想具体分享一下这本书打动我的过程。

一、始于夫妻的“发糖”

“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妇于首卷。”全书的第一卷名叫《闺房记乐》,追忆作者与妻子陈芸相遇相知,伉俪情笃。这特别的开篇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少女心,读的时候觉得字里行间都迸散出粉色泡泡,感叹着古代情侣的“糖”(秀恩爱的情节)怎么也这么甜。上文提到的“共啜桃花粥”一幕也是出于这一卷:沈复年少时随母送亲,结束后感到饥饿,芸便悄悄牵着他的袖子到房间,拿出藏着的暖粥小菜。这时芸的堂兄进来了,笑着调侃这对小情侣:“刚刚我要粥的时候你说没有了,原来是留着给未来夫婿呀。”

成亲后的两人更是“耳鬓相磨,亲同形影”,面对新婚后的小别离,“桃李争妍之候”在沈复眼中也“恍同林鸟失群,天地异色”,得知可以返家时立刻“喜同戍人得赦”;两人志趣相投,芸常常陪着丈夫“课书论古,品月评花”。当沈复听到妻子说“爱李(李太白)心深”“有启蒙师白乐天先生”时,也要强地将自己与两大家并列:“我的字是‘三白’,是你的丈夫,你跟‘白’字怎么这么有缘?”发现意外的小默契是爱人之间的专属游戏;当然两人相处中也会有分歧和摩擦,沈复认为自己性格爽直,而妻子“迂拘多礼”,但还是被她的恭敬待人之心影响,自己不知不觉间也常使用“岂敢”“得罪”之类的词语。虽然每一卷的篇幅都不长,但这些“糖”遍布了第一卷的字里行间,在之后的记叙中也能偶尔觅见。

我最喜欢的是这个细节:家庭之内,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问曰:“何处去?”。我觉得写恋爱剧本的编剧都可以好好读读这一卷,学习一下怎样给观众“发”细腻动人又舒服自然的“糖”。

要沉下心去读文言文著作并不容易,甜蜜的爱情或许只够支撑着我读完第一卷。能让我继续读下去的,是贯穿整本书的清新奇妙、质朴真挚的语言风格和自然流畅、引人入胜的叙事手法。

俞平伯为此书写序时说道,它不像信手写出的日记,也不像精心结撰的文章,“明明是天开的图画,然仿佛处处吻合人工的意匠”。这也是说出了我的读后感。从全文的角度来说,看似只是把自己的经历按顺序写下来一般,但又不似流水账般草率随意,作者会有意无意地在文中埋下悬念、伏笔的大小钩子。如在开篇便有一句暗示陈芸命运的“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卷一结束后简单提及的芸为丈夫纳妾未果,“竟为之死”;还有在《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后卷三的名字《坎坷记愁》,都勾起我再探究竟的好奇心。

而从语句段落的安排来讲,竟让我读出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文言文难读,景物环境的的描写难读,但当我读《浪游记快》一卷时却津津有味。作者的用词简洁又形象;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相间又相互推进;时常会引用传说和运用比喻的手法增强趣味性。这些描写不会让你感觉乏味,有时我习惯性跳过一些段落,但又会强迫自己倒回去,反复读两三遍,我不想错过词句中暗藏的“惊喜”:如山中那块“可鉴人形,能鉴前生”的石头、送小沙弥肉馒头的小插曲等。在写景的段落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几句:“出南门即大海,一日两潮,如万丈银堤破海而过。船有迎潮者,潮至,反棹相向,于船头设一木招,状如长柄大刀,招一捺,潮即分破,船即随招而入,俄顷始浮起,拨转船头随潮而去,顷刻百里。”场面壮观,画面感极强,见字如身临其境,叹为观止。

最后,我欣赏这本书呈现的生活态度。有夫妻间的患难与共,芸被公婆厌恶,被逐出家门,沈复选择与妻子一起搬出去住,尽管生活变得贫苦,两人相互扶持,不离不弃;有朋友间或萍水相逢的真情相助,芸的朋友不忘幼时疾病相扶之誓,租房子认识的老妪在困难的时候给予陪伴与帮助;有个人与生活之间的相处与调解,顺境与逆境各有活法,大自然是始终不变的精神归宿。生活顺遂时,在家剪枝插花,夜里携爱侣赏沧浪风景,夏日则租田间小屋避暑,闲时与友人寻访名山大川;不如意时,在郊外树下与三五知己饮酒赋诗同样快活,跟随朋友在外经商、工作的奔波途中也能遇见别样风景,偏僻无名的山河、院寺也能发现可爱之处。因为始终与大自然有着亲密的联系,作者身上散发着独特的豁达的气质,他可以是儒雅的文人,体贴的丈夫,可以是豪爽的朋友,爱好游历的旅伴,可以是“肆无忌惮,牛背狂歌,沙头醉舞”的自然中人。

《浮生六记》有种让人慢慢平复内心浮躁,变得专注的感染力,阅读的过程难得的舒服和愉悦。

猜你喜欢

  • 浮生六记读后感感悟7篇 感言包括优秀团员获奖感言、科技先进集体获奖感言等,感言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录这难忘的一刻。当我们获得各种奖项或者面临毕业的时候,会上台发表一下对于某些事的感言,有哪些优秀的感言是能给我们参考的呢?有关“浮生六记读后感感悟”是栏目小编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 《浮生六记》读书心得推荐 在我们对一些事情受到启迪时,我们最好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不断的思想总结,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什么样的心得体会比较高质量?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浮生六记》读书心得推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作品是作者写的,让人读得酣畅淋漓,欲罢不能。怎么样才能写好的读后感呢?编辑特别整...
  • [读书感悟] 浮生六记读后感3000字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作品,才能写出“真材实料”。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作品中的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吐血整理的“ 浮生六记读后...
  • [读书感悟] 《浮生六记》读后感精选一篇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吐血整理的“ 《浮...
  • 浮生六记读书心得模板 当我们看完一篇文章突然有了不同的看法时,我们不妨用文字梳理一下的记录下来。写好心得体会对自己以后的成长有很大帮助,优秀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浮生六记读书心得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傍晚来到房间,心有无倚之孤独感,站立在窗前遥望天边浮云,发呆了一会。点了一支烟...
  • 浮生六记读后感优秀范文4篇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读完作品之后,我们会产生很多触动。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关于写作品读后感你有什么困惑的地方吗?为此,栏目小编特意呈上“浮生六记读后感优秀范文”,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