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的管理思想总结|法家的管理思想总结(集合十四篇)
发表时间:2019-04-07法家的管理思想总结(集合十四篇)。
✦ 法家的管理思想总结
鸭肫的做法大全家常
鸭肫肝
主料:鸭肫500克,鸭肝500克,
调料:酱油100克,白砂糖50克,盐5克,大葱25克,姜25克,料酒50克,粗盐100克,八角10克,桂皮10克,丁香15克,香油25克
做法
鸭肫剖成两开,用水冲去肫内污物.用尖刀刮去黄皮放入粗盐搓擦除腻洗净,除去鸭肝上的苦肝和衣膜,苦胆除尽切勿弄破然后洗净.锅内放入清水烧沸再放鸭肫、鸭肝氽一下水后捞出洗净.锅内重新盛入清水酱油、白糖、精盐、葱、姜、八角、桂皮、丁香,用旺火煮开.撇去浮沫盖上盖然后用微火焖煮40分钟左右约七成熟烂.揭开盖将鸭肝放入,用中火烧至8分钟熟后收尽汁.淋上香油,晾凉后切片装盘即可食用。
咸水鸭肫
主料:鸭肫,盐5茶匙,花椒粉少许,香叶3片,8角2个,姜3片
做法:
洗净鸭肫,(5个鸭肫)撒上5茶匙的盐,少许的花椒粉香叶3片,2个8角,3片姜,抓匀.在高压锅里放入鸭肫,加过鸭肫一半的`冷水.大火煮3分钟,冒气后关小火再煮5分钟.取出放凉后切片.滴点香油,撒点芝麻。
菊花鸭肫
主料: 鸭肫400克
调料: 盐 4克 料酒25克 白酒 10克 花椒 2克 大葱 6克 姜 5克 各适量
做法
将鸭肫洗净,将精盐和花椒放入无油的锅中炒透,晾凉,搓擦在鸭肫上,再撒些白酒拌匀,然后用重物压上,压至平扁. 将腌好的鸭肫取出洗净,焯水后再洗一次. 将煮锅置于旺火上,加清水、葱段、姜片、料酒、精盐、烧沸后投入鸭肫,改用小火煮熟. 离火后待其晾凉,将鸭肫捞出,切片装盘即可。
软炸鸭肫
主料: 鸭肫500克
辅料: 小麦面粉25克 鸡蛋 60克 淀粉(蚕豆) 10克
调料: 黄酒 15克 椒盐4克 盐 5克 花生油50克 各适量
做法
将鸭肫放入汤锅内、加清水用微火煮透,放凉水中漂净捞起. 再用刀尖轻轻划道,剥掉外皮,放人盘内,加黄酒、精盐拌匀腌入味. 鸡蛋入碗内,放面粉湿淀粉调成鸡蛋糊. 将腌渍过的鸭肫裹匀面粉5克备用. 炒锅内放入花生油,置中火上烧至六成热时,将鸭肫沾糊放入油中,慢火炸至金黄色时捞出稍停片刻. 待油温升至九成热时,将鸭肫再放油中一触,盛入盘内,外带花椒盐上桌即可。
✦ 法家的管理思想总结
沙果的'做法家常
沙果简介
沙果,正名花红又名海棠果(河北)、文林郎果(本草纲目)、林檎(河北习见树木图说),是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落叶小乔木,叶卵形或椭圆形,顶端骤尖,边缘有极细锯齿。沙果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烟酸、钙、磷、铁、钾、钠、镁等。
沙果功效
养胃健胃、补阳壮阳、补血养血
营养食谱
沙果银耳汤
作用:生津止渴,消暑利尿
适合人群:一般人群
禁忌人群:慢性肠胃炎和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主料:银耳1朵 沙果4个
辅料:鼠尾草(籽)适量 水适量
制作步骤:将沙果洗净,银耳泡发,锅内做矿泉水放入银耳、沙果大火烧开,转小火10分钟后沙果皮裂开即可出锅,撒上鼠尾草籽即可
注意:这款汤热量低,有减肥功效
沙果蛋饼
作用:生津止渴
适合人群:一般人群
禁忌人群:无
主料:沙果40g鸡蛋1个面粉30g
辅料:油适量绵白糖适量小苏打适量
制作步骤:沙果洗净备好。用小刀将沙果切四瓣后去蒂去核,很容易。用刀切薄片。鸡蛋打入备好的面粉里。放入沙果片。加半勺糖。加一点小苏打,加水拌匀,成糊。烤盘抹一点油。将面糊倒入烤盘,电磁炉定温小火。煎到有小孔出现,翻面。熟透即可。
✦ 法家的管理思想总结
材料:鱿鱼1条,酸菜半棵,尖椒2个,芹菜2根,食盐1/2茶匙,姜1小块,蒜10瓣,料酒1/2汤匙,生抽1汤匙,米醋1/2汤匙,泡椒3个,糖1茶匙,植物油2汤匙。
做法:
1、鱿鱼剥去外面的膜,洗干净,分成大块;斜切花刀,再改刀成小块;泡酸菜提前浸泡2小时,去部分盐份,洗净切小粒,干锅炒掉水汽;泡辣椒切小段,姜蒜切末,青辣椒和芹菜切段。炒干的酸菜装出备用。
2、另起锅,凉水入锅煮至鱿鱼刚刚开始打卷,锅中水将来未开时迅速捞出;起油锅,小火炒香姜蒜末,加入酸菜和泡椒炒出香味,加入青椒和芹菜,加少许盐炒至青椒稍变软。
3、加入焯过水的鱿鱼,烹少许料酒,加入生抽翻炒均匀,沿锅边烹入少许米醋即可。
✦ 法家的管理思想总结
鸡汤的做法大全家常
党参黄芪鸡汤
材料:老母鸡--半只、党参、黄芪--各红枣--桂圆肉-姜片--少许、盐--少许、清水--1.5升。
做法
1. 鸡洗净,剁成块(如果锅够大的话也可整只或半只放入);
2.鸡块入凉水锅中煮开,然后捞出冲净沥干;
3. 红枣和桂圆肉用清水冲洗一下。党参和黄芪用清水浸泡3-5分钟,之后捞出冲净沥干;
4. 所有材料放入电压锅内胆中,注入清水1.5升;
5. 选择“煲汤”档即可。食用前加盐调味。
小诀窍
1. 黄芪每天用量最好不要超过30克;
热毒亢盛的`人不适合。孕妇也不要食用。
3. 如果是普通砂锅的话就要多放一些水,因为煲的过程中会挥发掉一定的水分。鸡肉的品质很重要。好鸡肉熬出的汤,表面上的鸡油是黄色的,否则会发白。
香菇鸡汤
材料:料酒1大匙,精盐1小匙,味精0.5小匙,土鸡腿300克,香菇30克,红枣10克,生姜1小块。
做法
去蒂,红枣泡软,生姜洗净拍松。
2、把所有材料放入砂锅,倒入料酒,再加适量清水,烧开后用小火炖1个小时。
味精调味,拌匀后即可。小诀窍汤未煮好前,不要加精盐,这样鸡肉更嫩、汤汁更鲜美。
清炖鸡汤
材料:母鸡半只,姜片料酒醋少许,盐,红枣一颗。
做法
1,买的草鸡一只,用的一半,在烧开的水里稍稍飞一下水即可。
2,将鸡放入锅内,加满水,姜片,少许料酒,醋,红枣一颗,盖上锅盖(本人用的是高压锅,图省事),大火烧开,气顶上来后大火烧五分钟后改用小火继续炖十分钟左右。
3,气下去后用盐调味即可。
因为是草鸡,就没放其他东西,味道真是不错,清淡却很是香,但和家乡自家养出来的鸡的味道还是差异不小啊!
冬瓜鸡汤
材料:冬瓜2斤,鸡1只,水1公升,盐。
做法
1、首先把一公升的水放在一个煲汤的锅里。
2、水煮沸后就把鸡放进去,炖它一个半小时。
3、然后再放冬瓜进去,再炖它半个小时。放一点盐,就可以了。
香菇炖鸡汤
材料:土鸡1只,干香菇10朵,葱少许。
做法
1.土鸡洗净切块,先煮掉血水。
2.锅再重新加水,将鸡肉放入大火煮开,转小火炖。
3.另拿个锅,放油,爆香泡发好的香菇。
4.将爆好的香菇放入鸡肉中,炖1个小时,盛出前放入葱。
结语:看完全文,相信大家已经知道鸡汤的做法了,并且知道鸡汤怎么做好喝了吧。鸡汤可以说是最廉价也最具滋补的汤类,在家可以多炖一些鸡汤滋补一下自己的身体。按照上面的食谱做,味道会非常好的。
✦ 法家的管理思想总结
法家思想现代意义
1、以至后来的唐代武皇时期、宋代的分封制时期、元代大一统、明清以至近代史,对于维护祖国疆域的领土完整和统一,法家思想都起着主导的作用。
2、法家重视法治,首先采取的措施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第二个措施是“兴功惧暴”,鼓励人们立战功,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富国强兵。
3、二、负面影响
4、他还提出:“有过不赦,有善不遗”、“富国强兵”、“与民分货”、“令顺民心”等主张都与后来的法家一脉相通,所以后世有人称他为法家的先驱。
5、但是随着社会动荡的结束,法家思想对于专制集权的推崇,让统治者肆意妄为缺乏约束,严重损害了普通国民的利益,遭到全社会的疯狂反噬,强极一时的大秦帝国轰然崩塌就说明了法家思想随着全国的统一而被全民抛弃,之后的王朝,虽然专制依旧,但已然不敢如此明目张胆。
6、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7、政策和法律的严明易于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8、法自君出,实行“独断”,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
9、如把它的作用加以无限扩大,就会产生负面作用。比如涉及人们思想、认识、信仰等领域就不能用法律调节。
10、论先秦法家法治主义的内在逻辑及其影响
11、强调人民和官员,甚至国君都应该守法和依法办事,把法的公平性、权威性和拘束力综合到一起。《商君书》也认为君主应受到法的制约。
12、法治的核心是依法治国,是以法律约束全部国民,尤其是统治者。法治社会的法,是凌驾于统治者之上的,要通过法来保障全民的利益,要实现的是社会尽可能的公平,是让狼不能吃羊的法。
13、法是指健全法制。
14、我们知道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这就决定了法本身的局限性,有其滞后性。
15、又如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也不宜采用法律手段,而应用道德来约束。这一纯功利的刻薄寡情主义,曾迅速导致了秦亡。
16、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
17、而大一统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18、法家上承春秋时的管仲、子产之思想,经过李俚、吴起、商鞅等人的发展,形成法家早期代表人物,侧重各有不同的流派主张。商鞅重法,强调规则;慎到重势,强调君威君权;申不害则重术即强调治理之术法。主张君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尊君卑臣”以驱臣忠。以三人为代表分别形成了重法、重势、重术的各有特点的法家分野。法家对其他流派虽也有所借鉴例,如道家的无为等,但去其核而用其形,张力于权。
19、法家诞生之初,中原礼崩乐坏,诸侯征伐不断,通过法家的专制手段整合分散的社会资源,尽快结束社会大动乱,在当时有其积极的意义。
20、势术法结合
21、一、正面影响
22、强调法律价值的绝对性,忽视德治,不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23、正如资产级的“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一样。法家关于法律与平等的思想作为思想本身,有其超越其时代政治斗争的意义和价值。
24、法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重要一派,其思想对此后中国社会的影响极为深远.。历史上一般把春秋时的管仲视为法家学派的创始人。三国时刘邵的《人物志·流业篇》云:“建法立制,强国富人,是谓法家,管仲、商较是也。”这一说法也为后世部分学者所接受。
25、#泛文化写作营#这屋观点: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法家一支以人本性恶为基础,主张法治反对礼制遂自成一派。法家推行以君权为核心,实行自上而下的集权统治,奠定了后世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统治的思想基础。开了以法律为工具,作为社会的治理手段的先河。
26、他们认为管仲在齐国所进行的某些改革已超出了礼制的范围,转而有利于封建制的发展,他的某些思想也突破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论语·宪问》中就有他剥夺“伯氏骈邑三百”的记载。
27、而后汉代的大一统,虽然沿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实际上政治上采用的手段是外儒内法,这样才能有效地巩固中央集权。
28、大力提倡法的拘束力和权威性。
29、法家的政治思想,由于切合时代环境的需要,把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暂新的局面。秦始皇推展中央集权的措施,实得力于韩非、李斯思想的运用;
30、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
法家思想现代意义
31、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主张法、术、势兼而有之的思想体系。也就是说,既要制定严刑峻法,让人们心生恐惧而不敢违之,又要用各种手段,让别人抓不住把柄。还要依托和运用权势、权威,令下服上。提出以法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提倡“君权神授、名实相符’’。即以君王的权威,以赏罚并举的恩威一体,实现有效社会动员、统治和激励。
32、法家可贵之处在于“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但苛刑峻法也让人心生畏惧惶恐不安,甚至以命搏法铤而走险。法家是我国最重视法治的流派,但其主张的威法与现代法制权利义务对等平等,更显公平的主张不同。但在特定历史阶段,促进了国家统一和稳点了社会动荡具有进步意义。
✦ 法家的管理思想总结
一、在公元前370年,希腊学者瑟诺芬(Xenophon)曾对劳动分工作了如下论述:“在制鞋工厂中,一个人只以缝鞋底为业,另一个人进行剪裁,还有一个人制造鞋帮,再由一个人专门把各种部件组装起来。这里所遵循的原则是:一个从事高度专业化工作的人一定能工作得最好”。——他的这一管理思想与后来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的某些思想非常接近!
二、早在20xx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计十三篇,篇篇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句就是书中的一例。
三、公元284年,古罗马建立了层次分明的中央集权帝国。在15世纪的意大利,曾出现过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马基埃维利,他提出了四项领导原理:
1、领导者必须要得到群众的拥护
2、领导者必须具备维护组织内部的内聚力
3、领导者必须具备坚强的生存意志力
4、领导者必须具有崇高的品德和非凡的能力
四、在18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开始进行产业革命。这期间苏格兰的政治经济学家与此同时哲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富国论》。他认为劳动分工之所以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归纳为三个原因:
1、增加了每个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
2、节省时了从一种工作转换为另一种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3、发明了许多便于工作又节省劳动时间的机器
五、在产业革命后期,对管理思想贡献最大的人物应该算是英国人查尔斯、巴贝奇,他对劳动分工使生产率提高的原因是:
1、节省了学习所需要的时间
2、节省了学习期间所耗费的材料
3、节省了从一道工序转移到下一道工序所需要的时间
4、经常从事某一工作,肌肉能够得到锻炼,不易引起疲劳
5、节省了改变工具,调整工具所需要的时间
6、重复同一操作,技术熟练,工作较快
7、注意力集中于单一作业,便于改进工具和机器
巴贝奇还提出了一种工资加利润的分享制度,以此来调动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这样的做法有以下几点好处:
1、每个工人的利益同工厂的发展及其所创利润的多少直接有关
2、每个工人都会关心浪费和管理不善等等问题
3、能促使每个部门改进工作
4、有助激励工人提高技术及品德
5、工人同雇主的利益一致,可以消除隔阂,共求企业的发展
巴贝奇的另 一贡献是他在其著名的著作《机械及制造经济》中对经理人员提出的许多建设性意见:
1、制造程序及成本
2、应用时间研究技术
3、搜集资料时应使用印好的标准表格
4、分析企业机构的实际工作时,宜采用比较分析法
5、应研究各种不同颜色的纸张与油墨的效果,以确定何种颜色不易使眼睛疲劳
6、提问题时,要研究如何发问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7、应根据以所得为基础的统计资料,来确定所需
8、生产程序的管理应该集权化,以求经济
9、应重视研究发展工作
10、应考虑厂址是否邻近原料供应地,以确定厂址位置
11、应建立一套对人人都有利的建议制度
✦ 法家的管理思想总结
1.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2.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3.变法之士,孤存孤战,不得领袖支撑,变法必败!
4.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吹开皮上的毛来寻找细小的疤痕,不洗净器物上的污垢来查看微末的缺陷)
5.不劲直,不能矫奸。(不刚劲耿直,就不能矫正奸邪之风)
6.不赦死,不宥刑,赦死宥刑,是谓威淫。(不赦免死刑犯,不宽宥应受刑罚之人,赦免和宽宥都是权力的滥用。)
7.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不被小事妨害自己的长处,所以能取得大名;不过早显示自己的才能,所以能成就大业)
8.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不因过度思考使内心疲惫,不因个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据法令和权谋来治理国家,通过赏罚来彰显是非。)
9.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褔与咎。(不亲自处理事务而明察臣下干练与否,不亲自谋划而能够知道臣下行事的祸与福。)
10.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一国的存亡要看权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应看国家武力的强弱)
11.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合刑名,检审法式,擅为者诛,国乃无贼。(治国之术大到不可估量,深到难以测量,考核臣下的言语与行为是否一致,检验他们的言行是否合乎法度,恣意妄为的立即诛杀,这样国中才不会出现祸患。)
12.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
13.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14.道譬诸若水,溺者多饮之即死,渴者适饮之即生。譬之若剑戟,愚人以行忿则祸生,圣人以诛暴则褔成。(道就像水一样,落水者喝多了就会死,干渴的人喝得适量就会生存;又像兵器一样,愚笨之人用阿里泄愤会招致祸端,圣人用来诛伐暴徒机会为民造福。)
15.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如果冬天封冻得不够彻底,那么春夏的草木也不会茂盛生长。)(说明∶事先将危害国家的一切不良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
16.恩怨不入公门。(不因私人之间仇隙而影响公务)
17.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刑罚轻并非是仁慈,诛罚重也并非暴戾,只是适合现实情况而已。)
18.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律不能逢迎权贵,就像墨绳不能迁就弯曲一样。)
19.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20.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因为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
21.废常上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贤。(废弃常理而尊崇贤者就会导致国家混乱,舍弃法律而任用智者就会导致国家危亡。所以说∶要依法而行而不能听信贤能之士。)
22.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谿(xi1),材非长也,位高也。(有才干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这并非是木头长,而是它所处的地位高。)
23.固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视,而上尽制之。(所以虽然有嘴却不私下发表议论,虽然有眼睛却不私下窥探,而只有君主掌控着一切。)
24.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所以明君依据法令来任用臣下,而非随意任用;依据法令评定功绩,而非随意评定。)
25.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26.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所以君主亲自掌握赏罚之权,那么群臣就会畏惧他的刑罚而追求他的奖赏了。)
27.故舍己能而因法数,审赏罚。(所以弃用自己的才干而依据法令来才定赏罚)
28.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所以,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应该逞强的)
29.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用眼过度,则视力下降;用耳过度,就会听力下降;用脑过度,就会思虑混乱)
30.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所以治理的最好的国家,赏罚分明而民众没有怨恨)
31.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朝纲)之外矣!
32.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
33.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像和氏璧那样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饰物来装饰)
34.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火的形态看起来是严酷的,所以很少有人被灼伤;水的形态看起来是柔弱的,所以经常有人淹死)
35.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36.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现在想要用先王的法度来这里当今的臣民,和守株待兔是一样的)
37.禁,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有所禁止,是君主之道,必须公私分明,严明法纪,不徇私情。)
38.爵禄生于功,诛罚生于罪,臣明于此,则尽死力而非忠君也。(得到高官厚禄是因为建立功绩,受到诛杀惩治是因为触犯法令,臣下如果明白这一点,机会拼命效力,而并非认为自己只是忠君了。)
39.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40.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41.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42.君子去泰去甚。(君子行为处事要适可而止,不应过度)
43.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44.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眼睛失去了镜子,就无法端正面目;人失去了大道,就无法解开自己的迷惑。)
45.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46.能法之士劲直,听用,则烛重人之奸行。
47.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
48.巧为輗,拙为鸢。(做车輗是聪明的,做木鸢却是愚笨的)(说明∶考虑成本与实际功效)
49.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对于复杂的世事来说,个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个人的渺小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所以应该利用工具来处理事务)(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员的设置等)
50.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51.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隐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无法猜测他的意图)
52.去甚去泰,身乃无害。(行为不过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53.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54.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群臣恪尽职守,百官行事有法可依;君主根据他们的能力加以任用,这就是遵循常规。)
55.人处疾则贵医,有祸则贵鬼。(当人患病的时候就会尊敬医生,遭遇灾难的时候就会敬畏鬼神)(说明∶欲在法律控制、引导之下,则民将少欲)
56.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57.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58.赏罚无度,国虽大,兵弱者,地非其地,民非其民也。(赏罚没有法度,国家虽大而士兵疲弱,那么其土地和人民迟早会被其它国家所占有。)
59.赏誉薄而谩者下不用也,赏誉厚而信者下轻死。(君主的奖励与赞誉微薄,而出言有难以兑现,臣下就不会为其效力,君主的奖励与赞誉丰厚而且很少食言,臣下就会拼死效力)
60.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圣人处世,是不需要智虑与机巧的。因为不抛弃智虑机巧,就很难维持长久。)
61.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时机的盈虚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务的生死是一体的)(说明∶君主不可因为这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
62.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63.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64.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事情有做了却不成功的,但这也胜过不去做的)
65.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66.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67.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而种植荆棘,长大了却会刺伤人。)(说明∶栽培人时应格外谨慎)
68.私行胜,则少公功。(营私舞弊之风盛行,臣下就不能尽职为君效力了)
69.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恬静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平稳安闲之后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说明∶拒斥外界的诱惑)
70.听其臣而行其赏罚,则一国之人皆畏其臣而易其君,归其臣而去其君矣。(那么过重民众就会敬畏掌权的大臣二轻视君王,于是也就会归附大臣而与君离心离德了。)
71.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举荐外人不排除自己的仇人,举荐亲近的人不排除自己的儿子。)
72.为政犹沐也,虽有弃发,必为之。爱弃发之费,而忘长发之利,不知权者也。(治理国家就好像洗头发一样,即使是洗掉了一些头发,也一定要洗干净。因脱落的头发而惋惜,却忘了新发会因此而生长,这就是不懂得权衡利弊。
73.无功者受奖,则财溃而民望。(没有绩效的人受到奖励,那么就会导致财物匮乏而民众抱怨。)
74.无偸赏,无赦罚。(英明的君主不会随意施以赏赐,也不会赦免本应处罚之人。
75.刑当无多,不当无少。(刑罚恰当就不会嫌多,刑罚不当就不会嫌少。)
76.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避匹夫。(施加刑罚不回护大臣,施以奖励不忽略平民)
77.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78.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79.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假装憎恶,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
80.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81.因可势,求易道。(根据可以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82.有贤不肖而无爱恶。(君主应当明辨贤愚,但不应该因其贤愚而喜爱或厌恶。)
83.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在路上赛马,不是领先就是落后,而此时还总是关注对手的话,又怎么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自己的马呢?)
84.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85.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86.智术之士明察,听用(一旦任职),则烛重人(当道权臣)之阴情。
87.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88.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89.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 法家的管理思想总结
烤馒头的做法。吃馒头是我国某些地区的饮食习惯,每天每顿几乎都必备馒头,因此,馒头的吃法也非常重要,而烤馒头就是人们喜欢的一种馒头的吃法。
材料:高粉302g,水99ml,酵母5g,糖50g,黄油40g,奶粉15g,低粉113g,鸡蛋60g,牛奶50ml,牛奶适量,盐3g
烤馒头的做法:
1、先量取152克高粉,加99ml的水,以及1g的酵母,一起做成面团,放在室温下发酵1小时,随后放入冰箱冷藏20-24小时,变成冷藏老面团。
2、除开食盐和黄油外的全部材料一同投入厨师机用1档揉3分钟,加入盐用3档揉5分钟,再转1档加入黄油揉搓成团至扩展阶段,停机。
3、取出面团放进容器里,盖上保鲜膜,饧30分钟。
八次,面团已经很光滑了。没有压面机可以用擀面杖反复擀压至光滑。
5、面团平均分割为8个约为90克/个左右的小面团,每个小面团由外向内挤捏成圆球状放在烤盘里,盖上保鲜膜,醒发40分钟。
八刀后,刷上牛奶。烤箱180度预热。
7、将烤盘放在烤箱中层的烤架上,上下火烤,18分钟出炉即可。
✦ 法家的管理思想总结
法家是诸子百家中对中国后世影响较深远的一家,其理论的形成和实践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主要由三个阶段.一是战国初期诸侯变法时期,代表人物有商鞅(法)、慎到(术)、申不害(势),二是战国末期集法家之大成的韩非子,三是汉武帝推行的“外儒内法”.在先秦时期,法家主要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但是其实法家就其思想而言是完整的管理学思想,韩非子应当算是古往今来顶级的管理大师,只是在那个年代人民还没有普遍接受甚至认识依法治国,要树立其管理思想就必须依附于强大的法律体系,因此法家先贤竭力鼓吹依法治国.其现实意义主要在于:第一,依法治国.法家认为,像尧舜一样的圣君和像桀纣一样的暴君可能几百年才出一个,我们不可能等到几百年一遇的圣君出现时再去治理国家,大部分的领导者其资质比较一般,可能比布衣百姓略高一点点,对于这些占大多数的管理者,就应当用统一的法律和制度去进行管理,通过激赏让他们为国家贡献力量,通过惩罚让他们不敢枉法.在今天的企业管理里,越是大型企业,越是注重制度和规范的管理,应该说就是这个道理.第二,不可因私废公.在《六微》、《七术》中,韩非子明确提出个人情感和因素不应凌驾于法律之上,任用官员应当看其才能与品德,而不能将权力交给亲近而没有能力的人.第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有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保持法律的威严;法律有了威严,领导者就能做到令行禁止.第四,效率优先.《韩非子》一书中反复提到效率优先的概念.例如宓子贱治理单父:鲁国有一个叫单父的地方,有一个官员上任之后非常勤政,几乎天天都在田间市上察看民情,但是单父依然治理不好;而宓子贱上任后常常在竹林里弹琴奏乐,而单父却得以大治.因为宓子贱治理得法,因此非常有效率;而前任官员尽管非常辛苦,却不中要害,所以没有成效.
✦ 法家的管理思想总结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理论课教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共 1 册第 1 册)
课程名称管理学
教材名称管理学
任课教师邱倩
班级:18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班
教研室: 会计教研室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制
教案编写说明
1、 教案规范化写作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规范教案管理,特制定教案编制说明。
二、教案的编写规范
1.教师上课要有完整的教案,按照课程教案编写要求书写或以word文档编制的纸质教案,不能以课件幻灯片的打印稿代替纸质教案。
2每位教师的教案应每学期装订成册,统一格式加封面和首页。
三。教学计划编制的具体格式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即教学中体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和“章节的目标”及预期达到的效果。
(2)教学重点、难点及对应策略:本部分是指该课程或该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和加强学习的知识点,在讲解时要有可行的对应策略。
(3)教学内容提纲及时间分配:是指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研析,确定课堂教学的主要知识点,并对每部分内容安排大约讲解时间。
(4)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是根据教学目的进行的教学实施过程、包括时间分配、课程导入、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师生互动等设计或选择。
(5) 教学反馈与总结(课内总结):评价课程教学中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对课堂教学过程如教学效果等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
✦ 法家的管理思想总结
青椒的做法大全家常
青椒炒什么好吃呢?
做法一
食材:主料:花猪肉150克,青椒200克。
调料:酱油,盐适量。
制作步骤:
1. 青椒洗净切成3厘米长的细丝,放入盐腌渍片刻。
40克淀粉搅拌均匀,腌渍入味。
青椒炒什么好吃呢?
35克淀粉放入碗内,加鸡汤勾兑成芡汁。
4. 炒锅烧热,加油烧到7成热,倒入青椒,用大火翻炒,取出;
5. 再放入25克香油,烧热,放入肉丝,煸炒几下,倒入青椒丝,加入少量淀粉水,翻炒几下起锅,撒上焙好的.芝麻,即可。
青椒炒什么好吃呢?
做法二
食材:猪肉蒜、3分只一个,盐1小勺,耗油1小勺,生抽1小勺
制作步骤:
切好,可根据个人喜欢切形状。
2、猪肉清洗干净,切好。
3、起锅。倒入2勺火麻油,然后将准备好的蒜米放入,爆香后再将猪肉倒入翻炒。
4、猪肉翻炒2分钟左右,就可以倒入青椒一起翻炒。
就可以加入盐、生抽、耗油调味即可出锅。
营养价值
青椒:维生素综合含量居蔬菜之首。含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椒类碱等,性味辛热,具有温中、散热、消食等作用,有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的防病能力。其中的椒类碱能够促进脂肪的新陈代谢,防止体内脂肪积存,从而减肥防病。
✦ 法家的管理思想总结
浅夜无人椅背昏睡,那头疑惑怎么了这不像过去的你。我无语。已有一段时日我不在觅食听歌品茶读字。泡开的素心花很多时候都会在早上洗漱时倒掉。我发觉人在颓废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时候是忘了自己还活着,或者我更不想太明白。与其看见纷扰自己不如不闭眼忘了这个乱世的江湖。
坐着也可以伤害自己的身体,棱棱角角都是凶手。划破的那一小块伤口会在不久日痊愈,可殇了倦了怠了曾经活跃的神经却再也无法全身心投入进去。百无聊赖我才知道我是个被幸福宠坏的小女人。没有漂泊的孤独,爱情亲情友情我一样不缺少。甚至我至今未曾遭受过失恋的痛楚。
都说每个人都有个很长很长的故事,也都有着自己的小秘密。我有吗?或许有,或许我早已经把秘密倾诉在这里。听着一首《世界上最伤心的人》看着那个受伤的女人视频帖子。我不禁难过至极,男人女人伤害最大的是你爱着的人已经不爱你,你最好的'朋友出卖了你抢夺你的最爱。千万记得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一个人憋闷的太久,就会用出行来释放自己。去了很多年不去的动物园,转了一圈海洋馆,那些有生命的生灵都有着自己的思想。禁锢使它们没有一丝欢雀和微笑表情,它们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它们更厌恶靠此圈养为人类积攒RMB。也许那出逃的心情不亚于人们大解放吧!
谁能自由行走,谁能随心所欲。尼古丁焦油一个对很多气味过敏的人最怕在人群里多呆片刻。安静是最好的放松,幻梦也是最好的思想跳跃。它不影响任何人,不伤害不干扰任何有生命的东西。人的一生谁也说不定未来,我可以在梦里做个自由行走的花。我可以在梦里来去。懂得享受才会生活。
✦ 法家的管理思想总结
面条的做法大全家常
面条怎么做好吃?面条的家常做法有哪些?是不是很多人的家里都时常备着挂面呢?快手一煮,加点酱料拌一拌,来碗高汤鲜味浓,呼噜呼噜吃下肚。下面小编为您介绍面条的家常做法大全。
面条的家常做法:挂面煎饼
用料:
挂面适量、鸡蛋3个、油适量、香油少许、青椒少许、黄瓜少许、豆瓣酱两大勺、生抽1勺
做法:
1.做拌料,两勺豆瓣酱加一勺生抽,加三五滴香油,搅拌均匀加入青椒末、黄瓜末。
2.挂面下至七成熟,捞出放三五滴色拉油,搅拌均匀。
3.平底锅加热,放入适量油。
4.放入挂面,小火煎两分钟。
5.鸡蛋放到碗里搅匀,均匀到入面条里,小火慢煎至底面焦脆。
6.表面刷油,翻过煎饼继续煎另一面,煎好后再反过来。
7.把调好的酱料均匀抹在饼上。
8.从中间折合,煎一两分钟。
9.出锅后切成块状,开吃。
面条的家常做法:挂面披萨
用料:
挂面100g、杂蔬粒适量、香菇贡丸适量、葱适量、甜面酱适量、鸡蛋两个、盐适量、油适量、马苏里拉芝士碎适量
(做披萨的.精髓其实是有什么菜就放什么菜哦~)
做法:
1.先把杂蔬粒和贡丸焯过水,贡丸切片,放一边备用。(适量水煮开,适量加点盐,放入材料,再次煮开就捞起,过冷水。)
2.挂面煮至七分熟,捞出过冷水,加点麻油拌匀。(没有麻油可以用其他油,无法把握煮面的程度,譬如我,就煮熟感觉可以吃了就好)
3.盘子里抹油,放入挂面,用筷子打散,平铺在盘子上。
4.鸡蛋打散,加入适量盐。将其均匀的淋到挂面中,要是不均匀的话就用筷子搅一下。
5.涂上甜面酱,撒一些马苏里拉芝士碎,撒上杂蔬粒,码上已切片的贡丸,撒上葱,再次撒上马苏里拉芝士碎。
6.放入预热好的烤箱,180℃,20min。
面条的家常做法:油炸面条大虾
用料:
大虾六只、挂面一把、盐少许、色拉油适量
做法:
1.将大虾用牙签挑去虾肠和虾包冲洗干净。
2.洒少许精盐腌制几分钟。
3.将挂面投入沸水中煮软立即捞出。
4.用自来水将挂面过凉。
5.将过凉的面条沥干水份。
6.腌好的大虾尾部沾上干淀粉。
7.用沥净水的面条将虾尾缠起来。
8.放油锅内炸至金黄色捞出控去余油即可。
面条的家常做法:挂面干脆面
用料:
挂面一把、蚝油一大勺、盐少许、五香粉适量、椒盐适量
做法:
1.挂面煮熟,过凉水。
2.依次加入调味料搅匀~
3.用筷子卷出一个小球,注意别卷太大,否则表面炸脆了,里面还不脆。
4.油五成热时转小火,开炸~炸至两面金黄就可以。注意,一定要小火慢炸,大火很容易糊。
✦ 法家的管理思想总结
法家的法治一个最重要的实践就是秦朝的商鞅变法。
众所周知,秦原本是一个“僻在雍州”的经济政治文化相对落后的小国,无权参与中原各国的事务,常受中原诸侯的鄙视,直至秦孝公重用商鞅开始“弃礼任法”,实行“法治”而使秦一跃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并最终实现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可见其“法治”是具有其积极意义的。
其实,法家法治思想中有很多具有持久生命力和可供现代法治借鉴的东西。
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这就决定了法本身的局限性,它不可能是万能的,有其滞后性,不可能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诚然,法作为人类阶级社会的调节器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把它的作用加以无限扩大,就会产生负面作用。
秦二世而亡即是明证。
法家要求“事皆断于法”,否定道德的作用,犯了法律万能主义的错误。
现代法治社会虽然法律是至高无上的,但是依然需要道德的调解作用来缓解社会矛盾。
如果一切都用法律来调节,除非是机器人才能做到。
法家认为“权制断于君则威”,主张立法权掌握在君王手里,臣下不得行使,建立起一种“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君主极端专制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比起“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有其进步性。
但是它却把君王给漏掉了,如果君王犯法,怎么办?没法办。
法家是以法治国而不是依法治国,法律并不是至高无上的,它只是君王用于统治的工具。
这与以民主为基础的现代法治有根本上的区别。
现代法治没有谁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而法律是由民主选举出来的立法机构制定的。
诸子百家的目标是富国强兵,法家也不例外。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法家认为是农战。
然而,法家实行法治的基础是人性好利恶害,而“民之内事,莫苦于农,民之外事,莫难于战”,农事之苦,战事之难是推行农战的极大障碍。
那么如何驱民耕战呢?法家认为,必须“强国弱民”,置民于贫穷困弱之中,然后利用赏罚的手段,民才有可能从令如流,克己之难,以赴耕战,只有人民努力耕战,国家才能强盛。
在法家看来,富国与富民,强国与强民是对立的,二者不可兼得,商鞅说:“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法家的“强国弱民”理论体现了国家与人民的权利义务界限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法家主张无限的扩大国家权利而缩小人民利益,这体现了法家的极权主义。
法家的法治下,富的只是国,不是家,强的也只是兵,而不是民。
这也是与我们以人为本的思想相抵触的。
法家的富国强兵只是满足了统治者的个人私欲,并没有带给人民以真正的富强。
现代法治虽然依法治国,但是贯彻的却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与法家为了满足统治者的一己私欲的'严刑酷法有极大的不同。
在法家看来,重刑是力量的源泉,是禁止犯罪的根本,可以导致“无刑”。
“铸刑鼎”的子产曾经说过:“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这可谓重刑论的萌芽。
在法家看来,之所以“禁奸止过莫若重刑”是因为“刑重而必得,故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
因此,在实践上,法家的代表人物基本上都有酷吏的评价。
“刑用于将过”则是重刑主义的极端表现,法家认为在人们将要犯罪而尚未构成犯罪时,就应处以刑罚。
然而,从犯罪构成的角度来看,将要犯罪仅仅只有犯罪的思想,尚未实施犯罪行为,尚未产生危害社会的后果,不应定罪处罚。
处罚“将过”实质上是按人们的思想定罪而不是按行为定罪。
这是极不符合法理的,而且,这还混淆了罪与非罪的界限。
法家思想主张“不法古,不循今”,核心精神是以法制为主。
法家被认为只是在战国时期才发挥其历史作用。
其实不然,中华其后二千年的政治表现都可以看到法家所表现的重要作用,其中最为显然的就是吏治。
中华所谓的法治其实是强意志理论。
法家的思想重心只是一种对权势的体现方式,而几乎没有重要的理念。
它没有真正的法的公正认识,其主要的表现就是无“法”精神的律治,着重于对统治者意志的律令体现,从而助长了中华形成了权力单极的社会形态,政治强盛而民间力量无有。
而且正是由于这一点,古代中华的人的权力被极大的压迫。
而且人民也有被压迫的意识,使得中国的国民性极其的淡漠,在近代战争中表现出无国家性的麻木。
中国社会的这一性质可以说是法家所刻意打造的,也是它对政治建设的最大功绩。
可惜它是反面的。
-
更多精彩法家的管理思想总结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法家的管理思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