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大全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心得体会大全 > 读后感 > 导航

王阳明知行合一读后感(精选5篇)

发表时间:2022-11-22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我们会感到愉悦。读后感的写作需要结合实际。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王阳明知行合一读后感"这样的内容,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王阳明知行合一读后感(篇1)

最近小女看了几本闲书,无意中使得自己的价值观逐渐的清晰起来。青灯夜读时拍案惊呼,原来这世界上还有人跟我有一样的想法。之后一段时间,心中像揣着个兔子,欢喜又慌张,总想找个合适的人交流。那天碰巧见了天则所的经济学家,我固执的认为顶级的学者是不分领域的,任何学科和哲学都是互通的,于是抓住机会莽撞的请教了几句。

“老师,近些年来量子力学理论的发展,让我们认识到,量子在被观察之前,状态是不确定的,一旦被观察,状态即确定。那么,这世界到底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

“我可以这么回答你:这世界一定不是唯物的。”

我大惊:“那我们上学这么多年岂不是上了大当?!”

“了解一种思维模式怎么能叫上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校里教的仅仅是普世价值观,你的价值观还需要你自己去探索。明代大家王阳明曾经说过‘汝未来看此花时,汝花于汝心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与你所说的量子力学的理论倒有些异曲同工之妙,看看无妨。”

于是,我拿起这本书来。

其实我对人物传记非常不感冒,太多渲染又太多演绎,成王败寇事后诸葛。但是这本书我仔仔细细的看了两遍。尤其是书尾的十几页,让我终于把最近看的几本“闲书”串了起来,最终,可以说,坚定了信仰。

几本闲书,一本是量子力学,一本是《与神对话》,一本是《知行合一王阳明》,三本看似不相干的书写的是一个内容。

我们每个人生下来不是一无所知的,而是携带者丰富的感知和经验的独一无二的个体。用量子纠缠的理论来解释,就是每个人都是由无数量子组成的,而量子之间有纠缠关系。我们的经验,会映射到呈纠缠态的其他量子上去,而其他量子的经验也会映射到我们身上。用与神对话的逻辑来解释,就是每个人都是完整的神,人活在世不过是为了经历和验证个体的神性。用王阳明的心学解释,就是致良知。

良知就是直觉。人人都有,而且有时候特别强烈。当我们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通常第一反应就是直觉,不设条件且不计后果。第二反应,是有条件的。比如当我们遇见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时候,我们感到自己不喜欢这个人,不喜欢做这件事,这是无条件的第一反应。但是如果我们敢对这个人表达不满之情,就会被人排挤或者报复,如果我们敢对这件事表示拒绝,就会丢业绩丢饭碗,这是有条件的第二反应。经过或短或长的思想斗争,我们服从于第二反应,即妥协。长此以往,我们便离真实的自我越来越远,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认识也越来越偏离。

致良知就是正视自己的直觉,尊重自己的直觉,践行自己的直觉,懂得自己的心灵/直觉/良知是独一无二的无价之宝,是使我之所以为我的唯一理由。我们生而为人,一个躯体和一个灵魂相伴一生,不是贵在我们能做到那些人人都能做到的事,而是贵在按照自己心灵的意愿去走完自己的人生。这个观点是我以前就模糊认识到的,同时也是这三本闲书一致的论调。

再说信仰。我的信仰是爱。我认为爱是人生的来处和归宿,我们从相爱的人中间来,到爱我们的人记忆中去。我认为爱是我们成长的标志,只接受不付出的父母之爱使我们存在,男女互相滋养的爱使我们自信,为人父母的无条件付出的爱使我们成熟,对天下众生的慈悲之爱是我们的终点。爱孕育我们,爱成就我们,爱升华我们,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但是如何去爱?用良知。因为爱是装不出来的。唯有用良知,用直觉,用心灵,才能爱。所以,尊重自己的感受,保持敏感,保持单纯,保持清醒,方可不枉此生。

王阳明知行合一读后感(篇2)

xD63.COM

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王阳明

读了郦波老师的《五百年来王阳明》,仍是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看到度阴山写的这本《知行合一王阳明》,又有了再读王阳明的渴望。再次纵览王阳明的一生,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仿佛都在为之肃然起敬。悟道心学、南赣剿匪、平定宁王、广西戡乱,这每一件于他人而言已是辉煌的一生,对王阳明来说不过是人生的一段经历,王阳明用一辈子活出了别人几辈子都无法企及的人生。再读王阳明,对心学又有了一些更深的感悟。

致良知:守住心中底线。

致良知就是用良知去为人处世,王阳明心学认为人心中有个能分是非善恶的良知。

王阳明的一生都是坚持按良知的指引去做,所以做到了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拥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有良知,都有自己的是非善恶之心,但很多时候没有听从内心的声音。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可以遮挡我们的良知,功利之心、贪欲之念、纵情之求,我们忘记了要时时打扫自己的良知,让它清澈、明净、透明,反而被自己的欲望层层包裹起来,忘记了良知的存在。

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忘初心”,现在想来,也有不忘良知的意义。不论我们走到哪里,要做什么,一定不要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不要偏离了良知的道路,不要与自己的初心越走越远。

致良知更重要的还要持之以恒。

王阳明在生命弥留之际,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只说了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八个字像一道强光直抵我的内心,震憾、钦佩、叹服,仿佛一切的情绪都无法描述,我有了欲哭的冲动。一个人如果能光明一生,这是何等闪耀的人生,即便籍籍无闻,即便没有丰功伟绩,但这一生一定是无憾的是圆满是美好的。

王阳明认为人人皆圣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良知,但这个世上终有善恶之分,有美丑之别,就是很多人无法把良知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那些我们曾经坚持的、捍卫的、遵循的良知,在物欲横流中逐渐面目全非,逐渐不知所踪。

事上练:做到知行合一。

王阳明在军事上体现出来的雄才伟略,让人啧啧称赞,这就是心学表现出的力量。王阳明在各种战争中最后总能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事上练。他是军事才能不是天生的,不是突然具备的,去了解他的一生,在他15岁时,他就曾单枪匹马私出居庸关,从小就喜欢排兵布阵,并在并在江西一次又一次的剿匪中不断积累经验,进行事上练,才能以悬殊兵力平定宁王。

事上练就是做到知行合一,也就是我们今天经常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是在实际中,我们常常做了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我们空有远大的理想,却无从实现;似有满腹的才华,却无从施展。我们常常抱怨没有机会、没有平台、没有运气,却不知事上练,其实事事皆可练。

从一分一秒的时间开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自己的内心练得无比强大,把自己的本领练得无比强大,一个强大的人必能找寻到自己的梦想。王阳明的心学似乎总能给人一种力量,在冥冥之中能重新焕发出精神的光华,能催生出前行的动力,能让平淡的日子有了更多的力量,让平凡的生命有了更美的追求。作者:赵景利

王阳明知行合一读后感(篇3)

也是在机缘巧合下听说过王阳明及他的心学,然后在朋友的推荐下读完这本书。王阳明的一生确实很精彩,作者文笔也不错,在故事中穿插着讲王阳明哲学,也不至于太枯燥。但不知作者是否为了彰显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血之间的区别,书中举的很多例子大有贬低理学之嫌。朱熹的理学并非完全就是没有实践的纸上谈兵,只是可能没有想心学那般格外注重实践,并把实践挂在嘴边。在生活中实践,即对道理的思考和探索在王阳明的标准里不也是一种'行'吗?另外,可能很多推崇理学的人也只是像早年的王阳明一样缺乏一个平台去建功立业,这也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去'实践'。另外,格物致知,在我看来,朱熹的本意也并非是通过'格万物'去获得万物的理,而是万物之理很多都是相通的。

从现在看来,王阳明能在军事和管理上有着罕见的建树,他早年间学的兵法和百家的知识肯定有着不少的作用。而把这些建树都归功于心学,也未免有些忘恩负义之嫌。毕竟,致良知,心即理更多的是一种道理和认知,并非实打实的客观知识。虽然,在王阳明看来即使平乱失败,没有这些功绩,并不能影响他当圣人。毕竟,只要致良知,则人人皆圣人。

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进化论,基因学及将来的人工智能可能都会将更多的人从唯心主义者变成唯物主义者。王阳明的心学也可能不能使人完全信服,但这也不妨碍我们去了解和学习它。毕竟,不论科技再如何发达,我们的心还是会躁动,会有私欲,会不快乐。

又要来插个题外话,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古代这些"百家"学说的提倡者有着众多拥护和崇拜者,给人提供道德行为准则,而在西方起到这一作用的是宗教。但不同的是,诸子百家并没有神话色彩。而国外的哲学家的影响力更多的是学术上的,并没有很多狂热的追求者,可能是因为西方哲学并没有"布道"这一说,又或许跟以前的科举制度又有关系。

王阳明知行合一读后感(篇4)

初见王阳明是在近二十年前的浙江绍兴的柯岩风景区,哪里有一块半立着的石板上简单地刻着他的名字和思想家的身份。再次看到这个名字是在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的文章里,他引用王阳明格竹子的实例是想告诉中国的大学生要重视实验的作用。这篇文章我教过两遍,但对于王阳明的生平经历思想成就仍是一无所知,甚至潜意识里觉得他是怪异另类的人。当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在课堂上深情而崇敬地述说着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理论时,我被他那虔诚而认真、侃侃而谈的神情深深地感染。我既好奇又有些惭愧,好奇的是一个初一的学生怎么会对那些枯燥的哲学言论有如此的兴趣;惭愧的是我把王阳明的书收到书架里近一年多了,就是不想看,也觉得看不下去。我当时就对那个孩子表示感谢,感谢他激发了我了解王阳明的热情和决心,承诺他读完书后一起交流心得。

哈佛大学把王阳明的思想看作是二十一世纪影响最大的学说。读完此书后,我也对此赞同不已。觉得现在的一些心灵鸡汤式的语句多少都在借用或出自王阳明的理论中。如“听从内心的召唤”“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最无敌”等。度阴山深入浅出的分析,具体详细的实例,平实而又流畅的文笔,都让我对王阳明的思想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王阳明心学的内容主要是“心即理”,他认为人生来就有良知,就像人生下来就会吃饭一样自然。而良知就是明是非知善恶。人一生都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良知,达到致良知的目的和境界,就能成为圣人。他致良知的步骤是“无善无恶心之本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无比敬佩王阳明的才华和学识,更赞叹他的自信和尽善尽美成为圣人的崇高志向。渴望他的学说能让更多人接受,享受到生命过程的幸福和美好。

王阳明知行合一读后感(篇5)

在工作之余读到《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书。此书不是长篇大论,而是以王阳明传记的形式将他一生的辉煌经历和心路历程呈现给我们,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知行合一强大的力量,找到了获得幸福的途径。 任何一个优秀人士的成长都不会一帆风顺,王阳明也是如此。王阳明的一生可以说是很曲折的。他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后的狂喜、得道后的平静。他所经历的挫折和坎坷给他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促使他悟道。王阳明的心学之所以能够万世流传,让人拜读后回味无穷,是因为他遇到任何挫折和困苦都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他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锻炼内心平静面对,而后深思熟虑总结经验。 王阳明在被放逐到龙场驿时,那里荒僻虫蛇众多、瘴气流行,接近于山顶洞人居住时代。他在艰苦流放时期沉静苦思,悟出了人要做自己主人的道理。人是没有能力改变外部环境的,只能适应环境。这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不经风雨,就不能见彩虹,在逆境中使人成长,让人成熟。

我们的工作何尝不是如此呢?或许我们有离家远、上夜班、不公平、杂事多、工作辛苦等的种种抱怨,但是这些是我们短期内能改变的吗?我们能做的就转变心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当我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我们的工作时,就会发现之前的那些抱怨不过是子虚乌有啦。这就是王阳明心学的一部分,教会我们感谢逆境。

猜你喜欢

  • [读后感参考]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1000字之一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作品,才能写出“真材实料”。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陆续整理的“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1000字之一...
  • [读后感分享] 《王阳明(全集)》读后感之一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作品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 《王阳明》读后感之一》...
  • [读书心得参考] 王阳明读后感其七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 王阳明读后感其七》,希望对您有...
  • 读书心得收藏: 传奇王阳明读后感 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阅读一本好书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读书心...
  • [读后感分享] 王阳明读书心得其四 书虽然是死物,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丰富我们的生活,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王阳明读书心得其四》,欢迎阅读,希...
  • 「值得一读」《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读后感5篇 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如果你读了作品,你一定会对这部作品的情节感兴趣,我们可以用文字记下来这些道理,这就是读后感了。你有阅读过一篇优质的作品嘛?于是,编辑为你收集整理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读后感。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